“那这次要成立的懋勤殿,和原先的制度局比起来,有什么调整之处。”
“除了制度局名单中原先的梁启超九人,懋勤殿成员再增加三个满人。康先生认为太后之所以坚决反对制度局,主要是原先名单中没有汉人。再一个是制度局的名称太洋化,引起她反感。其他的,与制度局无异。”
“按照三分之二以上的票决规则,这懋勤殿成员中只要有八人同意,便可拟定国策。
这增加的三个满人,即便全是后党之人,也不过是花瓶而已。恐怕,太后还是不会同意的。”
“我也是这么想。可如今变法之路十分艰难,如蜗牛缓行,何时才能真正建立起议会制度。依康先生所言,这设立懋勤殿乃是变法之重。无论如何,也要再次争取一下。”
谭嗣同悠悠地叹了一声。
我点点头,问道:“那你们议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康先生想要聘请百余名东西各国的政治专家,担任我朝变法之顾问,并从中挑选其优秀者,授予各部、院的要职。为此,康先生还列了一个聘请洋人的名单。”
“康先生要请洋人来当官?”
“没错。”
聘请洋人在各部、院当朝廷命官,倒不是什么破天荒的事情。从咸丰三年起,大清海关总税务司的主官一直就是英国人担任。
其起因要从小刀会起义开始说起。咸丰三年,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在上海起义,很快占领上海城。
当时,位于上海港的江海关官员害怕被杀,全跑了。江海关是中国当时八大海关之一,进出口的贸易量很大,来往船只很多。
官员们一跑,不但朝廷收不上关税,港口也无人管理。商船不受管制,自由出入,造成秩序非常混乱。
洋人们一看,这么乱可不行,便联合向清廷商议,由英、法、美三国各自出人,组成临时机构,替清廷暂时管理江海关。
这个时候,清廷连整个上海都丢了,哪里管得了小小的江海关,便爽快地答应了。你们洋人爱怎么管,就怎么管吧。
咸丰四年夏天,英、法、美三国成立了临时机构,正式接管了上海港的江海关。
到了咸丰五年二月,小刀会起义被清军和法国军队联手平定。上海被收复了。
就在这时候,英、法、美三国成立的临时机构,将这近一年时间里,收到的七十多万两关税,一分不少地移交给上海道台吴健彰。
这件事让清廷震惊了。
老实说,这笔钱,清廷原先都不打算要。没想到,洋人会主动给。
更让清廷意外的是,相比同一时间段,洋人代管时期收到的关税,是原先的好几倍。
这既说明洋人守信,也说明之前的清廷海关官员无比贪婪,把大部分关税收入都中饱私囊了。
从此,清廷便尝试着将海关交给英国人管理。
到了同治二年,英国人罗伯特·赫德成了第二任洋人担任的总税务司。
赫德管理海关期间,全面优化了海关管理制度,推行高薪养廉和强化监督两项措施,让海关成为清廷当时最廉洁、最高效的部门。
即便让英国人主政海关丧失主权,即便要付给赫德和他的洋手下们的薪水很高,但清廷依旧愿意让赫德管理海关,生怕他辞职。
因为,在赫德管理下,海关收入年年上涨,从道光十四年的一百六十多万两,涨到四千多万两,占到清廷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
因此,清廷不断给赫德提升官衔。同治三年,他被加封了按察使的虚衔。到了光绪十五年时,赫德已经成为正一品的大员。
但洋人在清廷当大官,也就赫德这个特例。
如今,康有为要请这么多洋人来顾问,授予要职,这力度的确过猛了一些。
想到这些,我不禁咋舌,说道:“百余名洋人,是不是太多了。”
“我们几人也这么想。可康先生已经等不及了。他说,现在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变法之事越快越好。只须三年,我们就可以完成变法。
届时,中国必定蒸蒸日上,凌驾于万国之上。现在的问题在于官员们太迂腐,又没经验,必须要引进精通变法之道的洋人才行。”
说到这里,谭嗣同突然停顿了一下,皱了皱眉头,吞吞吐吐地说道:“可,可康先生计划聘请的外国人名单中,第一个是,是伊藤博文。”
“什么!”
听到康有为要邀请伊藤博文,我仿佛被电击一般,震惊无比。
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任首相,也是甲午战争的发动者,马关条约的签约方。
在世人眼中,伊藤博文是头号敌人,虽然此刻他已辞掉日本首相的职务。
而康有为居然想要请他来帮中国变法,是疯了吗?
“你说的不是真的吧?”
“是真的。”
“你们已经把洋人名单报给了太后?”
“还没有,今天上午,除了梁启超支持康先生,我们五人都反对请伊藤博文参与中国内政。
争论一番后,康先生做了让步,说先把成立懋勤殿的事呈报给陛下。至于聘请伊藤博文等人的事情,和陛下再商量后,另议。”
我不禁松了一口气,说道:“那就好。我劝你们还是把伊藤博文从名单上抹去。否则,国人从情感上接受不了。别说老佛爷知道了会反对,连我都接受不了。”
谭嗣同苦笑,说道:“怕是来不及了。伊藤博文接受康先生的邀请,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应该很快就要到北京了。康先生想请他过来,当面和陛下商议参与变法之事。”
突然间,我无语了。
九月十四日,伊藤博文真的来到了北京,康有为、梁启超正在陪他。听说,光绪皇帝已经准备接见伊藤博文,就在这几天。
当天下午,光绪皇帝出宫,前去颐和园。近段时间里,慈禧太后一直住在颐和园里。
听谭嗣同说,陛下这次去颐和园,就是为了成立懋勤殿一事。
次日一早,光绪皇帝再次召集康有为、谭嗣同等几人入养心殿议事。他们几人从养心殿出来的时候,全都神色黯然。
估计,因为成立懋勤殿之事,光绪皇帝又被太后训得不轻。
下午,谭嗣同、杨锐、刘光第三人急忙出宫。出了宫门后,谭嗣同让我先回去,说别等他了,还说有紧急的事,要去找康有为商量。
从三人慌张的神色上看,我有种预感,要出大事了。
九月十六日,我和往常一样走进谭府,四处寻谭嗣同不得,问了陈管家,才知他在后院。
步入后院,只见谭嗣同站在一棵大树下,背对着我,像是在深思什么,连我走近也未察觉。
“复生。”
“你来了。”
听见我喊他,谭嗣同才转过身来,神情憔悴,眼睛红肿,似是哭过。
我见状,不禁心中一沉,问道:“怎么啦?”
谭嗣同忧郁地看着我,许久才问了一句不搭边的话。
“王大哥,他在镖局吗?”
“应该在的。”
“陪我去找王大哥吧。”
“今天不是你轮值吗?不去军机处了?”
记得昨天此刻,谭嗣同早早就在等我。一看到我来,就立刻起身入宫,心里念念不忘的是手中没做完的活。
“晚点再去,也无妨。”
谭嗣同回答得很慢,仿佛每句话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说出来。
“那就走吧。”
一路上,谭嗣同没再开口说话,我也没有问。
到了顺源镖局,我师父正在和大师兄郑梦启,二师兄段一凡他们喝茶,闲聊。
“你们两个怎么来我这里?”
我师父看见谭嗣同,有些惊诧。
“大哥,我有些话,想与你和老侠,商量一下。”
“那好,来我房间。”
师父二话不说,起身就走。我和谭嗣同跟在后面。
一进入师父的寝室,我就把门栓上。我知道,谭嗣同今天要和我们商量的事情,一定非同小可。
“说吧,复生。需要做什么?我义不容辞。”
“大哥……”
谭嗣同一开口,就哽咽起来,眼眶也泛红了。
“不着急,你坐下,慢慢说。”
师父顺手,给他倒了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