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耻辱的议和

在平壤陆战的同时,清日海战也打响了。

9月15日上午,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清廷援军前往朝鲜。

9月17日,北洋舰队返航。上午时刻,与日本的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上相遇。

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首先开炮。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号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这次海上相遇、激战。清日双方先后各有12艘战舰参战。双方实力大致相当,全是主力战舰交战。

历经五个小时后,日本海军元帅伊东祐亨,见并不能讨得便宜,便下令撤退。北洋舰队也收队,驶回旅顺。

黄海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到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

此役,北洋水师虽然损失要比对手大,但也重创了日本联合舰队。

相比平壤陆军的五百里溃逃而言,北洋水师并未战败,主力尚存。

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海军自然夺取了海上的制海权。

平壤败退后,清廷预感到辽东危急,紧急调动四川提督宋庆赶赴辽东,节制诸军,投入3万兵力,沿鸭绿江布防。

10月下旬,三万日军开始逼近鸭绿江。

10月24日夜里,日军连夜搭建浮桥,清军未觉察。10月25日清晨,日军越过浮桥,进攻虎山。清军守将马金叙因为势单力孤,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

而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居然不战而逃。

26日,日本陆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无人防守的九连城等地。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

随后,日军不断增兵,辽地战事愈发不利。

11月6日,金州沦陷。

7日,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大连湾失守。

18日,日军进逼旅顺。驻守旅顺的清军七个将领中,有四名将领畏战潜逃。

11月22日,旅顺沦陷。日军在旅顺城里屠杀军民两万余人。

旅顺沦陷后,日军制定了“海陆夹击”的计划,准备进攻威海港里的二十余艘北洋战舰。

光绪二十一年1月20日,两万五千名日本陆军,在海军的掩护下,在荣成龙须岛开始登陆。

这批陆军,其目的就是联合海军,切断威海港的弹药、燃料和粮食补给。

26日,登陆日军开始大举进攻守护威海港的北帮炮台、南帮炮台。

四天后,北帮炮台沦陷。

南帮炮台的守军周家恩指挥三千士兵,在“定远”、“镇远”、“来远”等北洋战舰的助战下,几次打退日军进攻,还打死了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

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

但随着日本援军不断到达,南帮炮台最终被攻占。

2月3日,日军占领了威海城。威海陆地全被日本占据。北洋舰队的补给线也被彻底切断。特别是作为动力燃料的煤、弹药所剩不多。

失去陆上的支持后,丁汝昌被迫率领余下的北洋舰队坚守孤岛——刘公岛。

此后,日本海陆两军配合,利用清廷岸边的炮台,连日攻击北洋舰队。

2月5日,丁汝昌所在的主舰——定远号遭到重创。丁汝昌被迫移督旗于其他战舰。

2月9日,日本联合舰队第八次进攻刘公岛。丁汝昌登上靖远舰迎战,并指挥靖远舰,击毁两艘日本军舰。

但不久,靖远舰被日本陆军控制的岸边大炮所伤,开始下沉。

此时,北洋战舰的主力战舰已先后失去作战能力,仅剩靖远一舰尚可与敌军一战。

丁汝昌见状,心凉如冰,知道大势已去,欲与靖远舰同沉,后被部下救上小船。

但是,北洋战舰外无援军,内无弹药,绝无继战之力。

次日,日本海军元帅伊东祐亨停止进攻刘公岛,派人带信上岛,劝降丁汝昌。

2月12日,丁汝昌回信,拒绝投降。当晚,丁汝昌将北洋海军提督印砍断,自杀殉国。

丁汝昌死后,手下军官牛昶昞盗用他的名义,与日军签订了《威海降约》,将剩下的北洋战舰献给日军。

至此,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军,全军覆没。

海军元帅伊东祐亨深感丁汝昌忠义,同意丁汝昌部下将其尸体收殓,并运回。

丁汝昌原本是陆军总兵,也没有系统地接受过西方的海军训练,和正规军校培训出来的日本海军将领相比,其指挥水平略显不足。

但作为军人而言,丁汝昌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

可惜,因为受到清廷的清流党、顽固党人的攻击,加上也需要一个人来背锅。丁汝昌即便自杀殉国,依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清廷认为丁汝昌有罪,籍没其家产,不许给丁汝昌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多年以后,清廷才为丁汝昌平反昭雪。

讽刺的是,在平壤带头狂奔的陆军主帅叶志超,在几番运作下,最终被赦免其罪。

差不多同时间,日本陆军进攻辽东各地,先后攻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

到了3月9日,清廷六万陆军在辽河东岸,再次全线溃退。

随着战事的节节失利,慈禧太后期间有几次派员去日本,请求和谈。

但因为派出的大臣品级较低,最高级别只是一个户部侍郎,日本人没有兴趣进行和谈。

但到了光绪二十一年二月,由于是举全国之力筹措军费,日本普通百姓负担不断加重,国内反战的浪潮开始出现,且爆发了多起农民暴动。

何况日本政府此时已是债台高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觉得战事继续下去,对日本也不利,决定借连战连捷的机会,见好就收,敲诈清廷。

于是,伊藤博文便派使去北京,表示可以和谈,但必须以割地、赔款为“议和”条件。

由于日本陆军大量盘踞在辽东各地。如果再突破辽西走廊防线,便可入关进逼北京。而战事的失利,特别是清廷陆军的一路败退,让清廷失去了信心。

为了不再重复三十五年前,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一幕,清廷答应了日方的条件,开始“议和”。所议的不过是割多少、赔多少的问题。

2月18日,由于恭亲王等人纷纷称病,李鸿章被慈禧太后授权为头等全权大臣,带着使者团,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

3月20日,双方在马关的春帆楼会见,正式开启了和谈。

3月30日,日本方面答应李鸿章,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

至此,甲午战争自光绪二十年8月1日正式爆发,到光绪二十一年3月底休战,告一段落。

甲午战争以清廷的海陆两路皆败而告终,逼迫进入耻辱的和谈。其中清廷陆军的表现最是差劲。

后来,各国的旁观者纷纷对清廷甲午战争的失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美国当时的驻华公使田贝向,在描述甲午败因时,写道:“中国人中之最无智识而最愚笨者,成为统治者。中国政府几乎无官不贪,无事不贿,上下相欺,大小相欺。中国军队中贪污吃空额、营私,盗窃公物,扣饷以为常……”

《伦敦每日新闻》报道称,“只要外国公司引诱或贿赂清廷官员,再老掉牙的枪支或陈旧的弹药他们都会购买……看看这些枪是什么货色吧:外观上还像那么回事,但托盘根本没有加工好,枪口也挫得十分粗糙,螺丝上得敷衍了事,有些螺帽都掉了,连接处都松开了”。

日本的一个战地记者写道,“清廷将领有携带妓女的;有的怕晒,在战场上让手下打着蝙蝠伞的;有的上了战场,还带着鸟笼逗鸟。总之,千奇百怪。”

英国人赫德主持清朝海关近半个世纪。

这位零距离旁观者离职后,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清廷的失败主要是因陋守旧,并没有真正地涉及核心的改革。恐怕,中国今日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

这个硕大无朋的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呵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作一番伟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呵欠,又朦胧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