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高天原神称天照东流王者夸大国(中)
兰若蝉声第一九三章高天原神称天照东流王者夸大国中
舜囚尧之说不见诸史,所谓出自竹书记载也是空穴来风。
但是民间相关逸闻却累世不绝。曹丕篡汉时,一句舜禹之事,吾知之矣,道尽其中秘辛。
“那这只小兔子又是什么意思?”,庆云继续问道。
“这我也不好说。但是根据那些传下来的老话,似乎是在暗示尹祁兄妹脱离高天原后东渡扶桑之事。”
“哦?这又是什么典故?”
“白兔是炎帝某支支系部落的图腾。这支部落擅长水稻种植,故以稻羽为号。早在黄帝入主中原之前,稻羽部落便已经来到东夷地区。当时海界逆卷,吞没了太行以东,原本在东夷地区安居的蚩尤八十一部落不得不迁徙求生,因而与周围部落发生了许多矛盾。其中有一支以大奄为号的蚩尤部落因此南迁恰与稻羽部毗邻。稻羽部落武力羸弱,受到附近一支以猪婆龙为图腾的部落所侵,大奄仗义援手,击退了猪婆龙。稻羽部为了感谢恩主,也将农耕之术悉心传授。但是两部所居会稽之地土地贵乏,多丘少田,制约了发展。于是稻羽部当时的女族长稻羽和母就建议两部一同出海寻找传说中的阜落之国,另辟乐土。大奄国主颇以为然,倾族中精锐摇橹出海。两族出发的港口便是今日和母渡。后来那两支部落果然在海外扎根,大奄蚩尤成为了海外苇原国主,稻羽的白兔也成为东去瀛洲的海上吉祥物。两部留在神州的一些老弱残族,在海退后也层尝试北迁大奄故地,因为实力大损无法东山再起。不善征战的稻羽族人最后只能托庇在青丘月主部落之下。帝尧伐东夷,姮娥为羿所虏,稻羽部落自然重编入新晋月主尹祁冉的部下。其后尹祁兄妹事发,为舜所逐,不容于神州。有稻羽族人重蹈故道,东寻阜落。尹祁兄妹以是穷途末路,只能从其所言行险泛舟。好在上天庇佑,最后兄妹二人终究是有惊无险,降临苇原。”
“降临阜落苇原?为何要用降临这个词?”,庆云好奇道。
“高天原神降临苇原的故事,已不属晋地传说。自上古稻羽海道开通以来,历朝不乏东渡寻迹的勇者。到了后汉朝,这条海道已如夷庚坦途,不但有许多吴越人东渡行商,彼岸倭国也常有散人西来学习。尹祁兄妹东渡以后的故事,多半都是由海客舶来,老道也只能算是道听途说。据说前魏代汉,刘氏王族有一支流亡海外这个故事本拟为本系列作品之一,此处为预设接口,自称天孙。他们在种植,织造,冶金等方面的技术碾压倭国诸部。当时倭国诸部盟主仍是蚩尤大奄的后人,他们道是深识时务,以盟主之位想让,以换取技术交流。史称称天孙降临,国主禅位。天孙野心极大,有意在苇原复刻中国,又能和而不同。于是天孙尝试将中原语言与当地土语结合,在重塑语言的同时,记事修史,以聚辛辛黔首心。天孙刘氏,正是帝尧尹祁苗裔,于是上古尹祁兄妹东渡传说自然就成了倭史的起点。考虑到大奄部落在倭称国主已久,天孙将大奄先贤一并封神,称大国主神。倭地最强大的两个部族由是合一,其国遂兴。”
庆云听罢,也是长叹一声,“史之错综,一言难尽。晋地祠堂一块损毁的石板竟是别国神话肇始。不见容中原的战败王族出走海外,反能因祸得福,大展雄才。”
“是啊,史书所记,只言片语,不过真相万一。故难免视角偏颇,管中窥豹。英雄未必英雄,小人未必小人。当历史定型成故事,故事里才有英雄和小人。而历史是立体的,想要真正还原原本的真相,需要知道的还有许多,前因,后果,时舆,礼法,文,武,格致,人心,食货……错判任何一事,对于当事人都是不公的。”,暅之一时偶感,也不免唏嘘。
最后还是财迷老道打圆场,想要劝劝这对儿易上头的年轻人,“不独历史如是。就算是时局,又有几人真能看得通透呢?”
这一句话正戳在了庆云最纠结处。尹祁眺雾虽死,但他临死之时却在庆云心里埋了一颗种子。
庆云搁置父辈之间的恩怨追随魏王,是被魏王同天下并九州的理想感召。那么如果还有人怀揣同样的抱负,庆云应当如何取舍,又如何区分孰善孰恶呢?
“看来檀君对老道这句话感触良多啊。”,李诡祖笑眯眯地望着庆云。后生心中事自然逃不过他这般知天命者的掐算。
庆云并没有回答,老道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领着他们出了清虚观后门,继续揽胜之旅。
清虚观南庙宇端庄,供奉的居然是儒家圣人——孔子。
三晋之地与孔子并无太多交集,尧时故都更与之毫无渊源,然而这里仍然有一座文圣庙。
孔庙的香火虽不比清虚,但也还算得上繁盛。
老道笑呵呵地向众人解释道,“道本非教,道亦是教。道,教化世人,巡天理,敬天,地,君,师,贤。孔圣虽不属我教,仍是圣贤,故平尧尚道,亦不嫌儒。”
庙中立有一碑,碑上刻的是一段《论语,引自《尧曰一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这是尧对舜说的一段话,口气听来颇有几分怪异:好啊!你这个小子,天命现在轮到你的头上,让你继承大统。可是如果天下穷困,你的帝位就算到头了!
尧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似乎是认命了。认命的原因,是因为民心在舜。因此他同时警告舜,若是让民生倒流,背离民心,这个位置必然又要易主了。
庆云在碑前沉吟片刻。财迷道人只当未见,静待了一炷香的时间,方才移步换地。
“孔文子可以为文,我道家也有先贤以文相称。计文子之才,非鬼谷不可与敌。”
下一处拜谒的道场,所奉先贤正是被道家尊为文子的辛钘,以号行,曰计然。计然曾传范蠡七条计策,范蠡仅用了五条就平定了吴越之地。有徒如此,可知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