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扯完了感情,自然不能忘记正事。
张天师已经着人到洛阳城中所有的道场走访了一遍,收集线索。
范无咎和谢必安苦熬了一夜,才将所有碎片化的信息整理在一起。
按照他们的判断,五斗米道一行人应该在五日前西去,入了伏牛山。
依道家传说,伏牛山乃是太上坐骑青牛所化。
其主峰,名景室。
景者,光也。
所谓景室,就是光明之顶,传说是道家先圣老子化太上之前的修真之所,历来为道家圣地。
五斗米道既然皈依太上,崇光明,拜上帝,他们西去汉中很可能会挑选景室山落脚。
庆云谢过天师,与诸人话别后,又与众兄弟详议。
事涉华阳先生,寻师一事,祖暅之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李神俊出陇西李氏,对先贤故地十分熟悉,因此主动请缨作为向导。
有了前车之鉴,庆云行事明显更谨慎了些。
张重是否就是华阳先生所指认的龙王,此事仍有待考证。
庆云不想再犯同样的错误,此番西行,万一搭上了所有人手,却赌了一个错误答案,那局面就更加被动了。
于是小龙王刘赢二人此番便不与众人同行,留在京畿随时关注各方消息。
伏牛山是秦岭东向的延伸,与熊耳,外方两山呈扇形张开,探入豫东平原。
三山山体多石,深秋时节,白石,绿树与红枫互见,斑驳交错,怆然无声,颇有几分秋叶之静美。
自洛阳入伏牛,需要延熊耳外方两山之间的伊河河谷溯流而行,直入栾川,在路程上比嵩山还远了半日。
伊水之神,是为伊尹,本是商王太乙(商汤)的良助,被后人尊为元圣。
伊水之甸,元圣肇始之地,帝所出焉。
昊天上帝的正溯究竟是元始还是太上,最早的争议就起于这三山一水之间。
庆云一行当然不是来考古求真的。
虽然李神俊出自陇西李氏宗支,是太上化身老子的嫡系后人,
这里的一石一木,一山一宇,在他口中都能说出个讲究。
但他也知道庆,祖二人无心细听,所以也只是拣紧要处略作分说。
他们自定计后的第二天清晨出发,快马到了伏牛山麓,已是午后时分。
几人在山脚的道观拴了马匹,又赶了些许山路。
行至半坡,大约已是傍晚。
远出重山间可以望见一株红枫,似是极有年头的古树,枝叶繁茂,势欲参天,
在这个季节,红得都仿佛能滴下血来。
果然,一蓬红叶坠入云海,染红了整片烟霞。
落日的余晖在枫冠的映照下也显得黯然失色。
“好一颗古枫!
树龄至少过了百年吧!”
庆云忍不住赞道。
“何止百年!
这里便是先公太上当年悟道的地方。
先公就是在这颗枫树之下顿悟天地至理,获得了贯通天地的力量,一剑开天门。
自古枫再向前一里,就能看到当年太上公一剑开天门的遗迹。”
李神俊提起先贤神迹,说得是绘声绘色,唾沫横飞,
但是庆云的面色却越听越凝重。
“怎么了?”
祖暅之似乎察觉到庆云表情有些异常,试探着问了一句。
“有打斗的声音。”
庆云凝眉细听,
“就在那株古枫的方向。”
他随手一指,李神俊便也不再言语,随祖暅之一起扶耳仔细辨认。
“没有声音啊?”
祖暅之诧异地望着庆云。
“我也没听到什么动静。”
李神俊跟着附和道。
庆云挑了挑眉毛,心中暗道,难道只有我捕捉到了风中隐隐传来的呜咽声么?
是的。
若有上帝,一定会这样回答他。
自从庆云以次声波助力修行内功,
他的肌肉骨骼对于这个波段的振动已经变得非常敏感。
换句话说,他已经具有了感应到特定频段次声波的能力。
远方,也许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战斗,
没有呐喊,没有兵器碰撞的声音,但是却能引起周遭的气流波动。
这应该是一场内家炁功的终极比拼!
庆云虽然现在还没有办法领悟得如此确切,但他却可以真真切切的捕捉到那种恐怖力量的对抗。
他甚至,还可以感知出这种对抗发生的方向,地点。
“相信我,跟我来!”
庆云扶住背后的剑柄,弯腰疾走。
祖暅之与李神俊对望了一眼,也快步跟了上来。
红枫下,云海上,
视野尽赤,照得人睁不开双眼。
枫树下似乎有人,但却被强烈的红光裹挟着,无人能看清其中情状。
李神俊向前迈出一步,忽然觉得膻中一滞,一口气几乎提不上来。
暅之皱了皱眉,
他是陶弘景的弟子,耳濡目染,对于内家行炁法门总还是有些基础的。
可是他的呼吸也似乎受到了某种波动的影响,变得异常滞涩,每跨出一步都如举千钧之闸。
他们两人走到古枫三丈开外,便都无法再开口言语。
只有庆云,面上紫气缭绕,仍能凭借修为继续向前探入。
空气里弥漫着血腥的味道,
那赤红的颜色并非完全出于日光的反照,而是真正的血雾!
这层血雾里似乎蕴藏着某种力量,在受到挤压的时候便会凝成一种结界与之对抗。
雾气越结越绸,甚至会将人的呼吸完全封锁。
庆云又强行向内挤了数尺,便也感觉举步维艰。
他艰难地扭回了头,望向祖暅之。
后者向他眨了眨眼,开始一步一步向后退去。
庆云会意,也屏气调息,小心翼翼地自血雾中退了出来。
三人寻了块高处,与古枫拉开了距离,祖暅之这才开口道,
“这里的雾气有血液的性质。”
“什么?”
庆云和李神俊同时问出了这个问题。
“血液不同于普通的液体,他们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会变得格外致密。
除了血液,杜仲的汁液、西域的高奴脂这类高度粘稠的液体也都有类似特性。
只是不知道眼前这是什么斜法,竟然能让雾气也具有这种性质。”
听完祖暅之的解释,庆云说道,
“我所感知到的异样波动就是从树下血雾的中心发出的。
二哥可有什么破解的方法。”
暅之伸手探了探风向,
“设局者选择此处布血雾阵,主要是由于这里的地势特殊,是山风的死角。
破解这血阵,就需要引风,稀释这里的空气。
血雾稀薄后,这种诡异性质就会被削弱,
然后再以快剑开路,便可入阵。”
》》》》》敲黑板时间《《《《《
血液,橡胶(或者杜仲胶之类的类橡胶),原油,这些都属于天然的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在遇到冲击时,比固体还要坚韧,它们通常都是一些高粘度液体或者悬浮液。有人说血液既然有这种性质,那不是比骨骼还强嘛?是的,只是血管太细,血液如果成池那就有效果了。水挡子弹需要一箱,血包挡子弹一大袋子就够。千真万确,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了解“口香糖开椰子”,“液体防弹衣”,运用的都是类似原理。当然,目前还没有已知的自然界气体属于非牛顿流体,这个血雾的运用在里略微有些夸张。这里毕竟是,如果一定要究其严谨的物理学设定,后文还会展开,这是阵法(波动),炁功,与流体力学的叠加。质疑者如果也有足够能力的话,可以尝试还原一下这个诡异巧合哈。
伊甸在文章中第二次出现了,前文我们就已经提过,这确实是一个隐喻。伊万(Ivan),岳汉(John)以及重(Jon)这三个名字在西方语系(同时涉及到拉丁以及西里尔两个语系)里是同源的。很神奇,是吧。少昊的儿子重,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物。在本系列的后续作品中,会用东方视角讲述伊甸故事,绝对能像这本书一样重刷你的三观。你会惊讶于为何东西方的经典记载竟然有如此多的巧合?为什么以前没看出来?当然,因为以前鄙人还没有开始整理嘛……咳,咳,膨胀了,膨胀了……总之,信本僧,可以感知不一样的世界。万界归元哪家强?起点扫叶可称王。
昊天上帝,其实是东方信仰。上帝这个词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时候被借用来翻译指代最高神明的。我们在正文里讲过,道家至高神有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之争,本文不打这个官司,不做评判,只是阐述文化符号的源头。太上老君和老子的对应关系呢,已经不需要过多阐述了。尽管现代道教一再重申老子不等于太上老君,他只是太上的一个化身。对,他们说什么都对,教义没什么好争的。可是从文化本源上来说,没有老子,就没有后来的太上老君。
在佛教传入中国时,发生了释老之辩。道家说老子化胡,佛家说释迦转世还在先。关于老子释迦谁的年代更早,道教几次都辩输了。对吧,输就输在关于老子的记载更详细,更像个历史人物,佛祖就不一样了……这里不是攻击,前文已经讲过大概的年代考,老子的生活年代实实在在是要比释迦略早一些的。就是因为用老子比释迦在数面上比不过,道家掉粉,太上不够用了,所以从三国东吴时期开始,出现了元始大王(元始天尊)信仰。有人说元始天尊是盘古,这就又没有先后了对吧。前文关于盘古的事情也整理过,这个信仰诞生时间明显比元始要晚,都是后人附会。这就和将元始天尊与天竺须大拿太子附会起来一样,这都不是原生文化,完全是类似现代网络一样的乱弹琴,可惜还总有人拿出来当正事说。总之元始天尊作为道祖出现于晋代道家典籍《灵宝经》,在南北朝时期,寇谦之改良天师道,用元始天尊抢回了道家牌面,所以天师道在南北朝发生了分裂。陶弘景根据当时的时局总结《真灵位业图》的时候,元始天尊是上第一中位至高神,而太清太上老君只排在第四中位。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太上老君在当时是用来对标佛祖的存在,太上上面的神位越多,道家的地位就“显得”越高。当然太上的地位也不能太低,毕竟张道灵一脉仍然以太上为最高神,而且他确实也作为道家至高神存在了几百年。
元始天尊的文化元祖,真的可能和元圣伊尹有一定关系。首先,太乙(一)信仰在道家是存在的,太乙既商汤,这个也是比较明确的。太乙真人这个角色其实并非正经神位,只是《封神演义》里的人物。《封神》这是一个在佛,道,民间信仰见互拼乱凑成的古代玄幻,不能太较真。但是我们能分析其文化来源,比如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一,那么他的出典就是《真灵位业图》中第一中位诸神,元始天尊座下的太一(乙)玉君。元始大过太乙,太乙是商汤,那么元始的文化溯源怎么可能是太乙的臣?这就要从元圣伊尹说起。伊尹,帝舜后人(《世本》:伊氏,帝尧伊耆氏之胤,其后伊尹名挚,相汤。),故夏臣(《邹子》《说苑》《韩诗外传》:伊尹故有莘氏之媵臣也。有莘氏,故夏裔,详注见拙著《与天争秀看女丸》。),这是一个官职名(伊甸主人,伊川主人)。伊尹不但是商灭夏的第一功臣,后世伊尹更曾放逐商君于桐宫。所以伊尹与商君,真难分谁是君来谁是臣。追溯历史的话,伊尹(伊氏)一族的崛起要比商部落早许多。伊甸,伏牛是道门真正祖庭。
到了宋代,道教神系又有了一次大修改。也许是因为元始太上之争对道家发展造成了制约,也许是宋帝信仰回归本土宗教,出于巩固皇权的需要。在这次改革里太上老君和昊天上帝正式从神格上剥离。昊天上帝既玉皇大帝,昊天玄穹玉皇上帝,作为道家至高神,凌驾于三清之上。天界正式学习了人间制度,有朝会仙班。天帝无氏,出自宋帝所封。在《真灵位业图》里玉皇道君只氏第一中位元始天尊座下神,座次略高于太一玉君。另有左圣紫晨太微天帝道君是第二中位主神万道之主座下座次最高的二级神。这两个神位,应是宋版玉皇大帝的前身。
很多人觉得道家神系乱,其实并不复杂。首先,都是华夏先贤嘛,因为神具人格,所以反而缺少神秘感。其次,中国文字历史太久远,详细记录了道家神系自有以来的数次修订,这种感觉比较近似与印度教,百万神难分高低。不像佛教佛陀独大,西方三教一神独尊,神系特别清晰。因为本作是不是论文,就不再触及更深入更敏感的话题了,能够帮助到大家的理解便好。
扫叶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