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生男生女都一样

大房子的事儿还远远没有着落,很快就到了3月的第二周。

兰波太太带着伊莎贝尔到了伦敦,提前来了,是担心她提前生产。维塔丽是长女,又是第一次生孩子,她非常重视。

加百列去多佛尔接了岳母和小姨子,直接带她们回家,住在客房。

伊莎贝尔6月就要年满19岁了,正是青春好年华。她个子跟维塔丽差不多高,相貌没有姐姐漂亮,但也是一个长得很不错的妙龄少女。

她摸着姐姐的肚子,大惊小怪的说:“这么大了!好吓人!”

兰波太太板着脸:“瞎说什么?小孩子别胡说。”

“真希望他赶快出来,别再折腾我了。”

兰波太太扶额,“瞧你!都要当妈妈了,还这么孩子气!”

“我吃不好、睡不好,这个月我重了好几磅,我都不敢照镜子了!”

“女人都是要生孩子的,等你生下孩子,很快就会恢复身材。我听说你不用自己哺乳,你们找好了奶娘吗?”

“找好了。”她叹气:贵族女性是不作兴自己喂养孩子的,也就是说,孩子可能吃不到母乳。下等人、穷人才亲自喂养孩子,她生下孩子后要尽快恢复身材,这样才能挽留住丈夫。

这多么不公平啊!女人要承担生育后代的职责,男人却只出一枚精子,还会嫌弃你生过孩子之后变胖了、腰身不再纤细、皮肤不再紧绷。

总之,一听到这些“理论”她就头疼。

“别总是没精打采的,快打起精神来!快想想你和加百列的孩子,那准会是个可爱的小宝贝!”

“那当然了!维塔丽这么漂亮,她的孩子肯定很可爱!”

“你这个小机灵鬼!”她捏了捏妹妹的脸蛋。

“你什么时候生?”

“预产期是月底,但也可能提前,或者推迟。”

“为什么啊?”伊莎贝尔傻乎乎的问。

“不为什么。”

她嘟囔:“真的好奇怪。”

“怎么?你在沙勒维尔没见过挺着大肚子的女人吗?”

“见过,但是……”伊莎贝尔低着头,“那是别人,不是你。”

“都一样啦。等母亲回去后,你还可以留下来多住一段时间。你想待在伦敦吗?”

“别让她在这儿捣乱,你得好好照顾小宝贝。伊莎贝尔,去厨房看看有什么新鲜蔬菜,晚上你来做饭。”

“好的,母亲。”伊莎贝尔乖乖下楼了。

兰波太太一直遗憾没能按照她的标准将维塔丽教养成一个下得厨房的妻子,也好在维塔丽是跟贵族结婚,用不着自己亲手做一日三餐。维塔丽是幸运的,她其实不太明白女儿是怎么做到的,但现在,她的第一个孙子,会是贵族的后代,将来必定会继承奥兰家的爵位,这是她10年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母亲,我们走走吧,外面还太冷,就在走廊里走走。”维塔丽挽起兰波太太的手臂,“您不放心伊莎贝尔留在伦敦吗?”

“她英语说的不好,又不肯好好学英语。”

“沙勒维尔没几个人会说英语,她是没法好好学。您别——”维塔丽又不禁要叹气。她不想让伊莎贝尔太早结婚,但事实是,你要是没能在18、9岁适婚黄金年龄找到合适的丈夫,随着年龄增长,机会就越来越少。结婚讲究“门当户对”是必须的,但一般情况下,跟兰波家门当户对的人家,男人要到30岁左右才有一小笔财产足够维持一个家庭。

奥兰家因为不差钱,所以加百列才可以毕业就结婚,她自己恋爱结婚都一帆风顺,但轮到伊莎贝尔了,就头疼选择面太窄,合适的男人不多。

她开玩笑的说:“实在不行,就让欧内斯特向伊莎贝尔求婚吧。”

“德拉埃吗?他倒是不错,就是——”兰波太太蹙眉,“德拉埃太太不太好相处。”

“这还不简单?让他俩结婚后自己住一套公寓,德拉埃太太又不可能从早到晚待在儿子家里。”

兰波太太摇头,“你想的太简单了。”

“那是因为您没跟婆婆住在一起过,可您将来也会成为婆婆的。对了,弗雷德里克还没有求婚吗?”

“唉!别提了!那个女孩跟别人订婚了,你哥哥伤心得不得了,整天喝得醉醺醺的,真是要把我气死。”

“他可真是好的不学,非要跟舅舅们学喝酒。”维塔丽皱眉:“酒鬼很讨厌,也很误事。等阿瑟回来了,您可以带阿瑟回去,让他跟弗雷德里克好好谈谈。要我看,只要他手里有几万法郎,再找一个合适的妻子根本不是问题。”

“你说的没错。阿瑟呢?他什么时候回来?”

“应该就快回来了,他前几天才写了信,说已经到了纽约,这几天应该就会上船。”

“他也不说老老实实找份工作,”兰波太太忍不住唠叨起来,“他总是往外跑,想叫他待在某个地方有这么难吗?他是在巴黎也好、在伦敦也好,总该定下来吧?”

“母亲,您不用操心他,他要多去一些地方才比较好。他也不是闲逛啊,《费加罗报》刊登了他在美国写的游记,很受欢迎。”她想着阿瑟这个旅行青蛙的体质,大概是不会停下来了。

说到这个她最爱的儿子,兰波太太还是很高兴的,阿瑟现在是法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这使得她感到特别荣耀;相比之下,“著名女作家维塔丽·兰波”并没有让她感到荣耀,大概是因为总有人说,女人就该待在家里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

要说维塔丽赚了很多钱,但她从来没有见过维塔丽的钱,也没有见过阿瑟的钱,有时候这会让她心里不是滋味。孩子们长大了,一个个离开了她,似乎她就失去了他们。

阿瑟和维塔丽,幼子和长女,都早早离开了家,说起来他俩跟她的关系都算不上太好,阿瑟刻薄的说她是“黑暗之嘴”,维塔丽没有那么刻薄,但对她的态度也远不如伊莎贝尔对她恭敬和顺从。

但她知道这两个孩子都已经是名人了,名人的母亲不该计较那么多。现在,维塔丽自己也要当妈妈了,也许,她成了母亲之后就能明白过来,一个女人要养育几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到那个时候,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应该会亲密一点。

*

阿瑟一周多之后到了伦敦,住在之前住过的加百列的公寓里。

他白天会过来一趟,看看母亲和妹妹们,然后就跟加百列出去浪。随着预产期的临近,加百列整天紧张兮兮,不太愿意出去浪,担心自己错过孩子出生。

阿瑟坏坏的撺掇他,“有什么紧张的?女人都要生孩子的,丈夫在不在门外根本无关紧要。”

加百列怀疑的看他,“你别想害我挨骂,你知道维塔丽的脾气,我要是没有待在门外,她能把我狠狠揍一顿!”

“这么说,她揍过你?”

“那到没有,我又不惹她生气。瞧你,你还是哥哥呢!”他能猜到阿瑟是不愿意总待在兰波太太身边,但这话他不能说。兰波太太对他肯定不会唠唠叨叨,而且也就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已,等孩子出生后,兰波太太就会回到法国,这段时间他还是可以忍受的。

可怜的阿瑟!

*

预产期在4月初,4月1日凌晨1点多,加百列被晃醒了。

很快,仆人们被喊醒,匆匆忙忙穿好衣服,起来做事。

管家有条不紊的指挥仆人们,一个男仆被派出去接医生,另一个男仆去奥兰大宅报信;女仆们要烧热水、准备干净床单。加百列扶着维塔丽到了另一间专门准备的产房,一直陪着她,直到医生到了。

没多久,奥兰夫妇也到了。

*

中午刚过12点,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从产房里传出来。

*

维塔丽很累,只想睡觉。医生跟她说了些什么,兰波太太也跟她说了些什么,她都听得迷迷糊糊的。

“维维,维维。”有人在她耳边轻唤她的名字,温柔而喜悦,“你看过我们的孩子了吗?”

“看过了。是男孩还是女孩?”

“是女孩。”

“唉!”她叹气,“现在别跟我说话,我要睡觉。”

“好,你先睡。Mylove,我爱你,记住,我爱你。”

*

孩子小小的,皱着小脸,没有睁眼,看着小小的一团。

伊莎贝尔很惊奇,“小宝贝怎么这么小呀!”

阿瑟也很惊讶:一个人的身体里孕育出新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的骨与血,这是多么令人惊奇又值得赞叹的事情啊!

而加百列除了傻乐就不知道还能有别的什么了。

兰波太太原本担心奥兰夫妇会不喜欢头生子是个女孩,但看着奥兰夫妇都很高兴,抱着小宝贝不肯松手。

小夏洛特以祖母的名字命名,是个健康的孩子,啼哭声宏亮。奥兰太太认为孩子像父亲,兰波太太则认为孩子像母亲,两位祖母很快就达成共识,孩子既像父亲又像母亲,双方都很满意。

维塔丽睡了4个小时,醒来后要女仆准备热水,简单的冲了个澡,换了干净睡裙。

“你要回房吗?我抱你回去。”加百列进来了。

“要回去。女仆等会儿要把这里的东西都拿去清洗。夏洛特呢?她怎么样?”

“她睡着了。”

“她在哪儿?”

“在她自己的房间。”

“真可惜!我本来希望她是个男孩,这样我就不用再生孩子了。你不会责怪我没有给你生个儿子吧?”她假装愧疚。

加百列抱起她,“别这样,你可不是说这种话的女人。别担心,母亲说,你要好好养好身体,然后再考虑第二个孩子。我会很小心的,这次我们要按照计划来准备。我是想要个男孩,但什么都没有你重要。”

他穿过走廊,回到他们的卧室,将她放在床上,给她盖好丝绵被,“你还想睡吗?你该吃点东西,等会儿你要是没睡,我把夏洛特抱来,你好好看看她。”

但她吃过晚餐后,很快又睡着了。

*

维塔丽第二天下午才算真正见到了自己的孩子。

“她可真小啊!”她惊叹不已。

“但她很可爱。”加百列傻乎乎的笑着。

“她是很可爱。”

小家伙的小手是这么小,整个人软不叮当的,她不敢抱她。“她太软了。你怎么抱她的?”

“瞧你啊,我还以为你们女人天生就该会抱孩子呢。”

“我没有学过嘛,毕竟我以前又没生过孩子。”

兰波太太想扶额:瞧这俩孩子说的什么傻里傻气的话?!

他俩将孩子放在床上,逗着她玩。刚出生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尿了要哭,饿了要哭,拉便便也哭。

孩子长得很快,时间过得更快,孩子出生一周后,兰波太太带着伊莎贝尔回了沙勒维尔。

阿瑟也跟着回去了,但一周后他就回了伦敦,准备前往埃及,进行他的欧洲游历之旅。他在《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旅游手记很受欢迎,报社说他只要写游记就可以发表,还给了一笔旅行经费。

他的第二本长篇《冷雨》4月份在巴黎出版,就是之前跟维塔丽说过的那个故事。跟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较,阿瑟·兰波的更注重“人”的本身,主角的思想,他为什么会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他认为“自由”高于一切,没有自由的心态,就无从谈其他。阿兰追求的一直都是“自由”,毫无责任感的自由,而在摔坏脊椎不能动弹之后,他也不愿意经历痛苦而死,宁愿自杀,给自己一个痛快。

出版后又引发了一波红红火火的讨论,论点集中在这么一个有钱人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就频繁找死,为什么宁死也不愿意躺在床上苟延残喘痛苦度日。

有评论家认为,阿瑟·兰波的新作品仍然带有他自己的一部分影子,他始终困于身份,他不是“自由”的,因此就会渴望自由。

也有评论家认为,他就是无病呻吟,没有中心思想,苍白无力,就像他那张漂亮脸蛋一样,精致,但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