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理想

李厚银看透了温钢的前途,但为了不让高波对温钢产生悲观情绪,他又道:“小波,你知道凤凰涅槃的故事吗?温钢终会倒掉,但是倒掉的温钢会获得另外一种新生。”

高波思想纯朴,但没有战略头脑。

他此番问计,是求当下或近阶段的新温钢的经营方略。

“求稳吧!”李厚银只说了上面三个字,也没有往下说的状态,可高波还继续问

求稳不像经济政策,倒像政治政策。

“如何求稳?”

高波有点沮丧。

温钢现在很好,产供销,各个环节,都正常运转。

其实这都归于三和房开,温钢和铝业,它们的钢和铝形成的建设材料,大都在房开中消耗掉了。

用不着外找市场,没有市场风险。

求稳,那就是把当前的状态进行下去。

高波问,不给他个明确的答复,他就不会停,最后李厚银也是无奈地道:“以前怎么干的,现在就怎么干!”李厚银说完,就举杯劝酒,不想让高波就揪着这个问题没完没了。

其实就新温钢的运作,李厚银有好多话,但现在不好说。

新温钢的认股情况,面上看很平静无奇,实际上隱藏着巨大隠谋。

李厚银已让胡玉丽去查。

温钢改制后,到了三和集团名下,已属民营企业,也就是由李厚银说了算,原本在温钢搞过二次技术改造的李厚银一次都没搞过,而且也没有扩大生产规模。

李厚银已把他的民营企业目标放到金融行业和石化行业。现在的三和集团,都是在为这个目的而筹钱。

金融行业,现在他已插入一只脚。

石化企业,也在布局。

而且也已做通肖玲的工作。三和集团是在肖玲名下的,她通过了,李厚银的目标就实现了一半。

他和肖玲说:“未来我要在温春建一个石化企业,pvc它是未来领先的建材行业,与石油紧密结合。石油是国家的命脉,也将是我们企业的命脉。我们要和国家同命运,我赌国运!另外,我要投资银行,国家不垮,银行就不会垮。银行是国民经济综合单位,国家有一半企业是好的,银行就好,所以我们还是与国同命运。换一句话说:国家都没了,还有我们吗?”

道理朴素简单,肖玲深以为然。

新温钢上市前,胡玉丽有个测算,王氏最多能认股四个亿。因为她当时查了王氏能调度的资金最多就是四个亿。后来查了王氏皇朝转账记录,四个亿。可只有5,直接认购了新温钢股份,其他95的资金,通过银行进行了转账。转给了其他一干企业或个人。而且也查到了,几个受转让资金的人与认股人是一个人的证据。

虽只查到了部分,但胡玉丽和李厚银有理由相信,四个亿,都认购了新温钢股份,可为什么实际持40股份,而在三和集团登记的却只有10的情况下,王氏没有跳出来主张对新温钢的控股权呢?

其实三和集团也做了准备。看似退出了新温钢,只保留了10股份,可春益集团各企业纷纷认购,合计股份占45。

这45,加上三和集团的10,是55,三和集团和春益集团联手,王氏皇朝想控股新温钢比登天都难。

王氏在获得了40新温钢股份时,要不要再购入,明显地感到了来自春益集团的压力。另一方面,如进一步购入,还需要从省城未建完的项目上抽出资金。

最后放弃了绝对控股的想法,不过王氏倒是被套进4个亿。

对新温刚的控制,王氏和三和双方偃旗息鼓,这给高波主政新温钢带来了一个空档期。

高波倒是希望三和集团出来发声,可此时三和集团就是沉默不发声。其实,在高波问及李厚银的时候,李已经明确表达了,既没有控股权,也不再干预新温钢的经营管理。

此时的三和集团的精力,似乎都放在了商业城的开发和秀水乡的寺庙群开发上。

高波终于没有人干预了!

从年龄上看仕途,高波出道很早。电大毕业后,进了温春钢铁总厂,先期跟着王开洋当秘书,没几年,就又兼上了厂办办公室副主任,又后主任,又副厂长,厂长,还曾一度身兼温春温钢和冶炼两个大厂的厂长,内在如何?但外表却风光一时。可是他就没一天,自己拿过主意,都是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面对近10亿资金怎么办?如果不进行技术改造,也不扩大生产规模,也不能放在银行账户上,那才能有几个利息啊!这是股民的钱!?

很多人,又和他说:你现在是董事长,你自己想办法,股民的期待是获得回报。

也恰巧遇上各类保险公司进军温春,且不惜血本宣传,推出各种回报丰厚的险种。

人生就是赌徒,当然不仅技术好,还需要一点运气,更需要勇气!

王开洋,如此,他为了自己的前途,都不惜借事故杀人。杀了师父,杀了师弟,现在且贵为本市一把手了。还有李厚银,也是如此,虽然李和王是不一样的人,但他有勇气,敢做敢为。从一个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都当上了常务副市长,而且暗中持有三和集团,比王开洋还厉害!

最后高波下了决心,新温钢把过剩的资金,投向了保险公司。也许高波真是运气不佳,他这一决定,最后导致高波死于非命!

让人发疯的不仅有压抑还有利益。

胡玉丽也在投资。

她把近亿“洗来的钱”,在温春企业上市时,投入初级资本市场,大量购入原始股。

而且更疯狂的是:她还利用与银行的关系,贷款几个亿,眼都不眨一下,狂购原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