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和孔子研究会的各位朋友见面,感到很高兴。这次聚会本应在春天举行,不巧碰上暴雨,没有开成。后来我又打算出门,时间定不下来,直拖到现在。从去年深秋算起,已经有半年了。
上一次大家提了几个问题,我准备午休以后再回答,现在先讨论新的议题。下面由监事来主持这次聚会。
——我是这次聚会的监事。今天参加聚会的有三十五人,全部都是孔子研究会的老会员。大家都带着一些问题,想请教蔫薑先生。由于时间关系,只好由几个代表发言,请蔫薑先生教示,然后大家展开讨论。好,孔子研究会正式开会,请发言。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聚会。这几年,我和几个情投意合的会员集中研究孔子晚年的弟子,搜集有关资料。最近,我们发现一份重要史料,不是孔子的言论。但无疑是孔子弟子——而且是高足弟子的言论,这个人的姓名现在还无法判断。我发表出来,请蔫薑先生指教。
“子不语怪力乱神。”
就是这七个字。这是一句完整的话,前后没有其他语言。这句话准确地表现教育家孔子最根本的态度和基本思想。不知蔫薑先生对此有何评论?
刚才你介绍了十分珍贵的研究孔子的史料,我提供不出任何新的参考材料。虽然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但孔子的确是这样的人,我从来没有听到孔子谈过怪、力、乱、神。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短短的一句话极其准确地捕捉住孔子作为教育家最本质的东西。
有人提问要求逐字解释“怪、力、乱、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本来应由提供史料者来回答,既然我谈到这个问题,就借这个机会谈谈个人的看法。
无论在讲学馆还是在平时,孔子从来不谈怪、力、乱、神。
所谓“怪”,可以说包罗“怪异”、“怪诞”等所有令人奇怪的东西。妖魔、鬼怪、幽灵、鬼魂,都是“怪”。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人类对“怪”格外感兴趣,总爱谈鬼说怪。但是,孔子从来不谈“怪”,我们在孔子面前也从来不谈论这些事。
所谓“力”,我想指的是暴力、蛮勇、武勇。孔子避而不谈“力”,因为孔子历来反对用肉体的力量威慑他人以解决问题。
所谓“乱”,悖德、违背人伦、弑逆、叛乱等凡破坏秩序、伤风败俗的都叫“乱”。孔子不屑于谈这些事情。
所谓“神”,指的是死者的灵魂、天地的神灵,是以虔诚之心敬对的一切。孔子对此敬而远之,尽力回避自己的心灵为这些神灵的魔力和神秘所动。
由是观之,孔子作为一个人,始终站在冷静的立场,否定、远避人的非理性的产物。总之,无论什么对候,孔子从来不言及怪、力、乱、神。
以上是我的解释,难免差错。当然,发表史料的那位朋友也许和我的见解不同,我愿意聆听他的高见。
——刚才蔫薑先生对“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作了十分中肯的发言。大致上说,我们和蔫薑先生的解释基本一致,可是我们没有直接接受孔子的教导,所以对自己的解释缺少信心。
对我们来说,今天是特别的日子。因为参加聚会的,除我以外,还有两个人代表他们的伙伴。他们回到鲁国国都后,将立即把伙伴召集在一起,详细介绍蔫薑先生的论点。今后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就是探明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的,希望得到各位的支持和合作。
——按照事先安排的顺序,由我发言。我是第二次参加这种聚会,前一次听到蔫薑先生对孔子作为杰出的教育家的思想的论述,如痴如醉,到三更半夜,才一个人沿着溪谷下山回去。半年以后,又参加这次聚会,我感到三生有幸。我是最早参加孔子研究会的,当然是一个老会员,但是,和蔫薑先生相比,我还年轻,我也要像先生那样继续努力研究孔子。
想起来,孔子研究会很有意思。比如“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这句话,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争论,有的人认为是孔子的言论,有的持否定态度,众说纷纭,开了几次讨论会,没有统一起来。今天我来这里的最大目的,是想就这个问题聆听蔫薑先生的高见。
首先,我把大家争论的主要分歧介绍一下,供先生参考。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这么说。圣明天子诞生的时候,一定会出现瑞兆凤凰,但如今毫无这种迹象。圣明天子诞生的时候,黄河会出现背驮治理天下的大法图纸的龟和龙,但如今没有听说有这种迹象。看来,圣明天子不会出现,我也就灰心绝望了。
这句话的开头是“子曰”,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既然“子曰”,这句话必定是孔子说的无疑;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虽是“子曰”,但“吾已矣夫”——“我也就灰心绝望”这样颓丧低沉的话,决不会出自孔子之口。
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虽然“吾已矣夫”这样的感叹难以出自孔子之口,但这句短短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有关凤凰、河图的古典教养,以及这句话本身凝重的分量、高尚的品格,恐怕除了孔子,别人是说不出来的。
这样的难题,除了与孔子共同生活过几年的蔫薑先生以外,其他人难以判断。
我对大家讨论这句话很感兴趣,深切地感觉到大家为了准确无误地理解孔子的每一句言论,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和劳动。
我很早就听到“凤鸟不至”这句话,那是在孔子去世以后,大家在孔子墓旁服丧三年的时候。记不得是孔子去世那一年还是翌年,反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有一段时期,大家每天晚上都集中在子贡的屋子里,就怎样正确理解孔子言论展开热烈地讨论。我有时也去旁听,但因为我对孔子的去世过分悲伤,所以总是坐在远远的角落。就在这样的聚会上,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
我认为,“凤鸟不至”这句话,应该说是孔子的言论,而且是孔子晚年的言论。孔子去世后不久,就在聚会上讨论这句话,这说明孔子晚年这句话就已经在一部分弟子当中流传开来。我不知道那个以子贡为首的研究会如何评价、讨论这句话,但有一点可以确信,这个研究会只讨论孔子言论。这说明这句话确实是孔子言论。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有机会发表自己对这句话的心得体会,所以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那边有人举手要提问题。请先提吧。
——我先提两三个也许是十分幼稚的问题,请先生回答后再聆听关于“凤鸟不至”的高见。一个问题是,孔子对凤鸟、河图这些显而易见的传说持什么态度?
不言而喻,孔子丝毫不认为凤鸟、河图实有其物,虽然是出现圣明天子的瑞兆的传说,但并不因此轻蔑厌恶。因为这种传说本来就是产生于盼望圣明天子的梦想,不会毒害社会。也许孔子还会说,这是谁编的传说呀,编得这么好,很高雅、很美妙。
——再提一个问题,如果这句话出自孔子之口,究竟是孔子晚年什么时候说的?
如果“吾已矣夫”作为孔子的言论来理解,我们可以从戏谑的语气里感受到一种难以言状的寂寞感。以此推算,一定是在孔鲤、颜回、子路去世之后,只剩下孔子孑然一身时的凄凉的感叹,这句话就是在孔子去世那一年或者前一年说的。
如果没有其他问题,我就谈谈对“凤鸟不至”适句话的理解。首先说明一点,我始终认为这是孔子的话。刚才已经说过,我是在三年服丧期间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我觉得,在我所知道的孔子言论中,这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风格,是地地道道的孔子的语言。我想象着孔子一板一眼地说这句话时候的神态表情。他说完之后,闭着嘴,似乎问在场的人“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等待着大家发表意见。
我当时没有在场,这些都是我的想象。孔子又重复一遍“吾已矣夫”。当孔子对自己说的话感到很满意时,往往多次重复。“吾已矣夫”的意思当然是说自己已经不行了,已经完了。但同样一句话,从孔子嘴里说出来就和别人说出来的气氛、内容不一样。我们说“吾已矣夫”,那一定表明自己已经灰心绝望,而孔子即使说这句话,也具有从容不迫的态度,“吾已矣夫”,自己也到了这步田地呀!虽然孔子从不认为自己会走投无路,但已经步入老年,从社会常识判断,也许会觉得到了穷途末路。这是孔子无可奈何的感叹。不过,这种以半是戏谑的心情环视四座的神态也非孔子莫属。我不能透彻地阐述这句话的含义,但应该说,孔子绝对没有——也不会有我们所说的“绝望”的心情。
话说回来,既然是人,孔子在其一生之中也有一二次陷于绝望的境地,但孔子并不认为是一种绝望,而是看作天命、看作上天对自己的考验,因此他仰首对天、坚忍痛苦。这一点正是孔子不同凡人之处。要是在这种时候,孔子也“吾已矣夫”,那么众多弟子将何去何从?要是这句话成为孔子的遗言,那弟子将无以适从、不知所措,孔子又怎么对得起散落中原各地的学生呢?!那样的话,子路、颜回、子贡,还有孔子晚年的学生,甚至我蔫薑都会改变孔子造就的生活态度,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说一句“吾已矣夫”,弃世而去,痛快倒是痛快,可是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孔子都不会产生绝望的心情,即使口出此言,仍然保持着独特的从容不迫的态度。至今尚无任何瑞兆表明将有圣明天子降于斯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圣明天子身上的孔子看到没有任何指望,于是“难矣哉”,“吾已矣夫”。
我想象着孔子的脸上没有丝毫阴翳,反而明朗坦荡。现在虽然没有任何征兆表明圣明天子即将出现,光明的时代即将来临,而且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光明灿烂的时代必将到来,唯一遗憾的是那时候自己已不在人间。这个信念在孔子心中坚如磐石、毫不动摇,使孔子始终坚定乐观、从容不迫。在世的时候,看不到理想的实现,虽然感到遗憾,这无关紧要,只要所憧憬的时代能够到来,自己以及继承自己遗志的众多学生的艰苦努力就决不是徒劳无益的。所以现在用不着急躁慌张。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就是绝不轻视平时微小的努力,他非常乐观地预见到正是人类这种微小的努力的积累才会产生人类社会光辉的明天。
所以,“吾已矣夫”决非孔子的本意,如果说他心情沮丧,那是因为孔鲤、颜回、子路的去世对晚年的孔子打击太大,使他极度悲伤,而且衰老和死亡的阴影正步步逼近这个孤独的老人。天为什么对孔子这样残酷无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