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5章 故乡的稻

第二千四百四十五章故乡的稻

苏放本来不相信,眼前这皮肤黝黑的南岛土人也是炎黄一脉,跟自己是远房亲戚。

可是。

土人世代相传的传说中,居然也有大洪水的记录。

跟大夏历史上,大禹治水的传说相合。

再加上这土人,确实懂得百越古语。

这让苏放不得不相信,南岛人跟大夏人,确实是同出一源。

不过。

那土人却一直摇头。

沐长梦问了半天,才弄清楚他的意思,一脸无奈,对秦昊道:“皇上,这土人死活都不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从大夏逃亡出去。口中苦苦寻觅的故乡,就是大夏!”

众人听到这话,都是一脸无奈。

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大夏愿意接纳这些土人,把他们当成同胞。

结果,南岛土人却不认为自己是大夏人,一再拒绝。

苏晴儿开口道:“皇上,强扭的瓜不甜!既然这土人不愿意认祖归宗,要不然还是算了!”

其他妃嫔也是纷纷开口:“是啊,皇上!您已是仁至义尽!这南岛土人不识抬举,也怪不得您!”

苏放叹息一声,有些失望。

就算南岛人,不是大夏子孙。

自己依然可以雇佣他们,当做向导,去寻找新大陆。

只不过。

若不是同胞,便是蛮夷!

蛮夷之心,终究是信不过。

南岛土人曾经被洋人绑架,当作人质,狠狠伤害过,因此戒备心极强。

只怕到时候。

南岛人不会尽心尽力,帮自己去寻找新大陆!

秦昊的神色,却是云淡风轻,挥手道:“大伴!”

静公公立刻上前,低声道:“万岁爷,您有什么吩咐?”

秦昊压低声音,道:“你立刻去御膳房,替朕取一样东西过来。这东西便是...”

“啊?”

静公公听完秦昊的话,顿时面露惊容。

不过,他并未多问,脚步匆匆离去。

片刻之后。

静公公去而复返,将手中一个小袋子呈给秦昊:“皇上,您要的东西,取回来了!”

“只是这东西...”

“到底怎么用?”

“难道,可以让这土人回心转意,认祖归宗?”

秦昊笑道:“朕自有办法!”

言罢。

秦昊接过小袋子,打开往里面看了一眼,便信心满满,朝着土人走去。

皇妃们的俏脸上,全都满是好奇。

“这袋子里,是什么东西?”

“是啊!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够让土人认祖归宗?”

“难道是黄金宝石?”

“不可能!御膳房取来的东西,怎么会是黄金宝石?”

“具体是什么...实在是难以猜测。”

众目睽睽之下,秦昊已经来到土人面前,将袋子打开,将里面的东西,倒在他的脚下。

只见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犹如匹练一般,洒落在地上。

袋子中的东西,赫然是最常见的稻米。

这一下,所有人更是一脸懵。

稻米?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这稻米有什么魔力,可以让南岛人认祖归宗?

不可能啊!

这些稻米是静公公刚刚从御膳房取来的。

再怎么看,也是普通的稻米,完全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

这土人见到这些晶莹剔透的稻米,整个人都呆愣住了,呼吸急促,胸口剧烈起伏,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那副模样,宛如着了魔一般!

下一刻,他伸出粗糙的大手,将地上的生米粒捏起来,直接放在嘴里,咀嚼了起来。

晶莹的泪水,从眼中夺眶而出!

他居然跪在秦昊面前,嚎啕大哭起来!

这一幕,让皇妃们都是一脸茫然。

“皇上,他这是怎么了?”

“是不是太久没吃东西了?吃到稻米,就感动哭了?”

“不对吧!宴席上这么多美味珍馐,他都不屑一顾。唯独看到这稻米,他就大哭起来,只怕是精神崩溃,疯了吧!”

然而,让众人更加惊讶的是。

这土人居然从腰间的皮囊里,取出一样东西。

似乎是树叶浸油包裹起来的,里三层外三层,极其小心翼翼的打开,露出里面的东西。

然后,他跪在秦昊面前,双手呈上!

众人定睛望去。

树叶上的,赫然是几粒干瘪的稻谷。

“这是...”

皇妃们都被弄糊涂了。

皇上给土人稻米,土人还给皇上稻谷。

这是什么意思?

皇妃们不解的目光,落在苏放身上,期望他能解答。

苏放摇头苦笑:“臣出海多年,自诩见多识广。可是...今日皇上所为,实在是超出了臣的认知。”

“臣也不明白...皇上到底在干什么。”

众人不解,便只能站在一旁,静观其变。

秦昊上前一步,神情凝重,将那土人手中的稻谷郑重收了下来,随后张开双臂,居然是将那土人紧紧抱住!

土人哭的更厉害,再加上长时间的绝食,眼前一黑,居然是昏厥了过去。

秦昊挥了挥手,对静公公道:“他太累了!将他暂且带下去,好生伺候着,等醒了再说!”

静公公躬身:“奴才遵旨。”

土人被锦衣卫抬出去,安置在其他的宫殿中。

皇妃们再也忍不住好奇,立刻涌了上来,将秦昊围住,七嘴八舌道:“皇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土人一见稻米,就大哭了起来。”

“还有他手中的干瘪稻谷,有什么意义?”

秦昊叹息一声,道:“这些南岛人,都是一些背井离乡的可怜人!他们确实是良渚后裔,在大洪水的时代,只能逃到海外,去寻找新的家园。”

“朕曾经听到过一个传说。”

“南岛人离开大夏的时候,每个首领的手中,都分了几粒稻米。”

“他们出海,若是寻找到,适合种植稻米的地方,就是新的家园。”

“结果。”

“他们一路南渡,到达东宁岛,再到南洋,最后到大洋洲。”

“那个时代,气候十分炎热,越往南,气候越热,不适合稻米生长。”

“最终,他们在大洋洲附近的小岛上,才找到一些适合种植稻米的田地,一部分人定居,一部人则是继续寻找家园。”

“久而久之,他们从寻找新的家园,变成了寻找故乡。”

“由于时间太过久远,他们已经忘记了故乡的模样,可是总有一些记忆,篆刻在记忆的深处,世世代代无法忘记!”

“比如,那不变的乡音,还有那稻米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