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战斗情况十万火急,江澄和齐丞相却站在河上游的石桥边,远远望着对岸。
“嘶……”
“这形势看起来不对头啊!”
江澄忧心忡忡地说。
就像人们常说的,旁观者清,他俩站在一座高高的沙丘上,把对岸的战况看得一清二楚。
齐丞相也察觉到了战场上的僵持。
他皱着眉说:“大司马和少司马都被拖住了,其他将领难以担当重任,周国那边显然是有高手在背后指点。”
“可这位高手到底藏哪儿了呢?”
他用模糊的双眼不断扫视周国的军队。
按常理,指挥官通常会被许多士兵保护,站在高处很容易就能认出来。
但齐丞相看了半天,一点线索也没找到。
江澄也在努力寻找。
两人眼睛都快看酸了,还是没发现指挥的人。
正当他们几乎要放弃时,江澄忽然注意到一个小细节。
有几个周国士兵不停地在军阵中穿梭。
每到一处,他们就会靠近军阶最高的军官,耳语几句,
然后迅速离开军阵,向后方的拒北关方向走去。
“老师,您看!”
江澄连忙把自己的发现告诉齐丞相。
在江澄的指引下,齐丞相也注意到了这些人的异常行为。
他神色凝重地说:“高明,实在太高明了!”
“那位指挥的高手肯定在拒北关里,通过这些士兵传递指令。”
“难怪我们找不到他。”
齐丞相说完,叹了口气。
“可惜现在无人可用,不然干掉那些传令兵,战局或许就能逆转。”
话音刚落,他眼神一亮。
接着看着江澄说:“要不,你去试试?”
“我?”
江澄露出惊讶的表情反问。
其实就算齐丞相不说,他也会主动请战。
不过现在齐丞相主动提出,也挺好。
“对,找机会截杀传令兵,只要干掉一个,他们的阵型就会崩溃。”
“这一仗的胜败,全看你了。”
“可我走了,您怎么办?”
江澄担心地问。
“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快去吧,少司马那里都快支撑不住了!”
江澄望向战场,正如齐丞所说,李戟带领的部队正被周军缓缓逼退。
再不去,可能就没机会了。
于是,江澄向齐丞相行了个礼,飞快地从沙丘上冲下去。
此时,黑甲士兵正有序地过桥。
江澄跑下来后,迅速混入了他们中间。
“江先生?您要去哪儿?”
一个黑甲士兵见到江澄,疑惑地问。
“过河!”
江澄没告诉他们自己要做什么。
只是借着他们的掩护,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对岸。
耳边充斥着刀剑交击和火焰燃烧的声音。
好不容易过了河,江澄几乎没有停顿,直接向周军的侧翼突袭。
从沙丘下来时,他已经观察好,这里的防守相对较弱,
而且从这里穿过,离拒北关更近。
但他这身显眼的文士服装很快引起了一个周国士兵的注意。
那士兵先是愣了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能在战场上活捉敌国文士,绝对是大功一件。
这么想着,他狞笑着向江澄冲来。
可他刚冲到一半,就发现江澄不仅不怕,反而主动迎了上来。
这是什么情况?
还没等这个倒霉的士兵反应过来,江澄手中的长剑一抖,已穿透了他的胸口。
“唔……”
士兵只来得及闷哼一声,就倒地不起。
他们的小冲突在整场战争中微不足道,
根本没人留意。
江澄迅速将士兵拖到隐蔽处。
再次出现时,他已经换上了周国士兵的服装,
手里拿着真正的杀敌长刀。
江澄没有急于前往拒北关,
而是先观察了当前的战局。
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魏国士兵已被周国士兵全面包围,
每个魏国士兵都要面对两个甚至更多的敌人。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漫长的战线上,周国士兵依然进退有度。
江澄暗自惊叹,背后的指挥者真是个奇才。
接着,他绕到了周国战阵的后方。
恰巧这时,又有一名传令兵从拒北关跑来。
就在他冲入人群,准备传达命令时,江澄突然伸脚绊了他一下。
传令兵脚步不稳,瞬间摔倒在地。
这时,江澄的刀恰好脱手,
只听“噗嗤”一声,传令兵被长刀贯穿。
“怎么回事!”
军官立刻扶起传令兵,但传令兵已没了气息。
周围的士兵面面相觑。
刚才的一切发生得太快,他们根本没看清是谁下的手。
而江澄早已混入人群,消失不见。
他的目标是下一个穿梭在队伍中的传令兵。
可惜,这次没能如愿。
一个军官挡住了他的去路。
“喂,你是哪个营的?还不快回你的岗位去。”
江澄心中一惊,转身想跑,却被军官抓住。
“老油条,你们两个把他押回城里,战斗结束后再审问他。”
军官似乎不是第一次遇到江澄这样的士兵。
随即叫来两个士兵,他们很快将江澄绑了起来。
就在这时,远处的战线突然传来喧闹声。
魏国的旗帜突破了防线。
军官咒骂一声,急忙调派手下前去支援。
而江澄则被这两个士兵押着往拒北关方向走。
路上,江澄不禁笑了。
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从战场到拒北关还有一段距离。
当他们走到一片沙丘旁时,江澄突然发难。
双手一用力,绑住双手的绳子应声而断。
两名士兵见状,连忙举枪刺来。
但江澄可不是普通的士兵。
他双手成爪,一式猛虎出山,将两人手中的枪打落在地。
紧接着饿虎扑食,几乎将伏虎拳法发挥到了极致。
两个士兵根本不是对手,很快就被扼喉毙命。
江澄将两具尸体拖到沙丘后,自己持枪守在沙丘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