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太后之位

城门的门扇上有一个仅供一人通过的小门,通常为报信的官兵使用。

为防止这些群众再抓住机会倾巢而出李惊鸿只让他们开了小门。

城门口的各百姓都有些蠢蠢欲动,不明白都逃出去了怎么还有人回来的。

小门被打开,只见一个背着包袱的年轻妇人匆匆忙忙跑进来,满脸都是惊恐之色,甫一进门便瘫倒在了地上。

李惊鸿见状心道不妙,忙提袍从阶梯上下来,来到妇人身边询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那妇人瘫软着身子,颤声开口:“死了...他们都死了...”

死了?

她声音不大,但围在四周的百姓们都不由竖起耳朵仔细听她讲话,听到“死了”二字,有人不解道:“谁死了,你为啥又跑回来了?”

“路上有鞑子...一刀...一刀将他们抹了脖子...陈主簿也死了!”妇人打着冷颤,勉强将话说清楚。

此言一出,周围立时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方才妇人跟着人流冲出了城门逃到了往东走的官道上,但她腿脚慢包袱里又装着不少东西故而落在了出逃的人流后面很远。

这些人是受陈主簿鼓动,自然也是以陈主簿马首是瞻,纷纷跟在他的后面。

不料路上果真遇见了鞑子的骑兵,见是大昭人二话不说就要开杀,偏生陈主簿身着官袍,鞑子认出了大昭官袍头一个便取了陈主簿的首级,剩下的民众也都四处逃窜,妇人便是这个时候趁乱回了城。

听妇人断断续续说完,周围众人已是鸦雀无声。

李惊鸿暗暗冷笑了一声,陈主簿,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死了,还是以这种方式。

从前陈主簿给她使了不少绊子,也没少在衙门里说她的闲话,但李惊鸿只当他是蚊子苍蝇并不愿给他半个眼神,现在他自作自受被鞑子一刀砍了脑袋,可真是让李惊鸿相信了天道有轮回。

一旁的宋祁玉转过身去,肃声对众人开口:“现在,还有人要出城吗,若执意要出去送死,本官亦不会拦你。”

无人应答。

“好,从即日起,除必要之外所有百姓须得在家中紧闭房门,无召不得出。”宋祁玉扬声下令。

这一回,没有人再嚷嚷着出城了。

北地一片兵荒马乱,千里之外的京城确是一派祥和。

杨国公杨威在春风楼喝得烂醉如泥,两个妖娆美人正扶着他上轿子。

“让一让,让一让!”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靠近,有军士驾着高头大马极速前进,手中拿着一道被血红色火漆封住的信卷——一看便是加急军报。

朱雀大街上严禁纵马,可看到他手上红色的军报,行人们不敢不让。

杨威刚要上轿子,身侧一阵疾风划过,扶着他的美人一个踉跄摔倒在地,连带着杨威肥胖的身子也歪在了地上摔了个狗吃屎。

“谁啊,谁敢撞我们国公爷?”

只见那纵马之人充耳不闻,直直驾着马朝禁宫的方向奔去,只留下一个背影。

重重叠叠的宫殿中不停的有人将急报传递到下一个人手中,最后大太监匆忙的将信函呈到了御书房的桌案上。

而拿起信函的却不是皇帝本人,而是身着官袍玉带的年轻男子,看到鲜红的火漆印他眉头一皱。

骨节分明的手指将密函打开,扫了眼上面的内容,目光沉了下来。

“陛下现在何处?”他冷然的声音在空旷的御书房中响起,大太监手中拂尘轻颤,半晌才讷讷道:

“在...寿康宫和杨氏用午点。”

杨氏,是陛下的养母杨慧娘。

...

“慢点吃...”女子轻柔的嗓音在水榭中响起。

寿康宫的池塘边绿柳成荫,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有几只戏水的鸟儿。

水榭的石桌上,少年帝王正像孩子一般坐在石凳上大口大口吃着点心,婢子宫娥都守在外面自觉低下了头。

李元朝吞下一口青团,鼓着腮帮子对面前的人道:“娘,还是您做的点心最好吃。”

她对面的女子却跟吓到了一般忙用手指点他的嘴唇,“嘘,陛下莫要再叫那个字了,仔细让人听见。”

女子的年纪不大,约莫三十过半,相貌平平。但身上的衣料首饰却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就连头发丝都被精细的养着。

“哼,真不知道朕想尽一尽孝道,给您讨一个太后之位怎么就那么难呢,老师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百善孝为先,可我想封您为太后为何还百般阻止?”少年似是十分愧疚,连手中的青团都搁下了。

杨慧娘眸光微动,拿出帕子细细为他擦拭嘴角,安抚道:

“陛下不要这样自责,老臣们都是为了陛下好,我能住在这寿康宫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今生也不求别的了,只求你兄长能出人头地...”

她还未说完,就听小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启禀陛下,首辅大人求见。”

李元朝一愣,转头看向杨慧娘,歉然开口:“娘,你先回去歇着吧,老师来寿康宫寻我定是有要事。”

“呃...哦,好。”杨慧娘有些遗憾,淡淡一笑便退了下去。

走到池塘外,冷不丁与挺拔清贵的男子擦肩而过,男子目不斜视,杨慧娘却是侧头望了望他修长的背影。

水榭中,少年帝王仔细将嘴上的糕点残渣处理妥当,见到来人起身略一颔首,“老师,有什么事吗?”

男人躬身一揖,起身后将一道密函捧在手中,“陛下,北地紧急军报。”

少年面无异色的接过,待看完信函,脸色已然大变。

只见他直接从石凳上跳了起来,急声道:“这...这这该如何是好,老师,鞑子夺下了北地一城...这该怎么办啊!”

眼前的少年慌了神,手抖的都要拿不住信函,连声向最为信任的人求助。

然而此时,裴玄照的眸子如同淬了冰一般寒冷,一字一句开口:

“陛下...陛下为何要背着臣调走宁州的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