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话 探虚实

反正来了镇上一趟,宋秋索性就买了不少米粮和番薯淀粉装车拉回去,车不走空嘛。

一路回到客栈,刚好吃午饭的点。

茶棚里稀稀拉拉有七八个客人,客栈里只得一桌人坐了。

年后开张的生意,每天都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不打光棍,但也没有年前那般好。

宋秋看着,并不急,叫孟超群这一批好生跟陶正他们学着,大家安心做事,反正工钱照发。

老袁氏先不知道,这厢见了,却忍不住担心。

就这生意,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不过她当下也没有露出来,打算等晚上再跟孙女谈谈。

吃过中饭,老袁氏溜达着回村里去,宋秋打算赶着马车去农庄上看看。

初八开了工,这么几天了,她还没有去过呢,正好把拉回来的番薯淀粉送过去。

如今来往的人少,摆在摊上的酸辣粉套装卖不走,萝卜干这些也卖的少,宋秋便干脆暂时撤了这摊子的。

不过这里进项没有了,方诲那里需要的粉条这些还没断呢,再加上一些小贩三五两天的来拿货。

所以庄子上的作坊可停不得。

再说粉条做出来也耐放,做在那里也不怕卖不出去放坏了。

她刚要跳上车座坐着,突然身后有人喊,“宋姑娘。”

宋秋回头,见李觅在廊下笑望着她,“李公子啊,不知李公子有何吩咐?”

李觅负着一手,一个人出来的,并没有带那两个随从,“某从房里窗口望到河那面的村落倚在青山绿影下,瞧着格外的静谧,左右无事,便想去走走看看,李杨不在,宋姑娘正好也是那村里的,不知有没有空给某引个路?”

一个陌生人,突兀进村,要没有村里的人带着,的确招眼。

李觅说得合情合理,神情也看不出什么,好像就真的只是对那村落的静谧感兴趣似的。

但宋秋却心中一跳。

这才几天呢,应该没有那么快就查到松山村上头来了吧?

这是真的单纯的就想逛逛村里,还是别有目的?

她有些担心,但又不能表露出什么来,只笑道:“李公子想去我们村里走走啊?好咧,我给你带路。”

遂把送番薯淀粉去作坊的事交给阿灵去了。

李觅也没有多带人,就自己一个人,跟着宋秋一起,闲庭若步的往村里去。

他今年已经二十有五,比宋秋足足大了十一岁的,且早娶了世子妃,连嫡子都有了。

他并不好女色,对宋秋这个小姑娘也并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但到底男女有别,他也知道避嫌,只几步后头缀着,并不跟宋秋并排走。

宋秋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便真如他说的是到村里走走看看那样,一边走,一边给他做向导,介绍村里的事物。

“这边这条小路是顺着平安大集去的,有时候我们难得去镇上,要添置个什么或者卖点什么瓜菜的,就去这平安大集,近便,比走大路要近不少的。”

“这老槐树几十年了,我们村里的人啊没事都喜欢坐在这树底下说话摆闲。”

“往左手边这缓坡上去,喏,那幢竹屋小院儿就是我家,沿着小河沟那条路往上,就是上松山的路,我们都是从那里上山,打柴捡山货什么的。”

“往右手边就是进村的路了。”

李觅很有耐心的听着,时不时插上一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松山豪迈俊秀,山峦叠翠,衬得这村落格外的静谧怡然,恍若世外桃源一般,是个适合定居的好地方啊!”

宋秋抿嘴不好意思的笑,“李公子太夸张了,荆州府山多,靠山落着的村子多着呢,我们村算起来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罢了,哪有你说得这么好!”

“是吗?我是真觉得这村子不错呢,若不然,也养不出李杨和宋姑娘这样的人呢,”

李觅也笑,“李杨我就不说了,只说宋姑娘,小小年纪,开客栈,开铺子,还创得一手好菜色,那豆瓣酱,干辣椒,粉条,等等等等,那都不是一般小姑娘能办到的,如此,不是更能说明姑娘的与众不同了嘛。”

被人夸该怎么反应?

自然是谦虚了。

谦虚使人进步嘛。

“哪里哪里,这世上厉害的人太多了,我这点算个啥呀,李公子可不要太夸奖我,当心我听得飘飘然都不知自己姓甚名谁了。”

李觅被她这话给逗乐了,爽朗的笑了好一番才收了口,却是没接着这话再说。

两人往村里走去,难免就遇上了村里人。

有人跟宋秋打招呼,宋秋也笑着喊人。

大家都不忙,好些人聚在一家院子里头说话摆闲,消磨时间。

见宋秋领着个不认识的人进村来,虽然好奇,但也没人凑上来多问什么。

见李觅穿着不凡,只想着说不得是来跟宋秋谈生意的人,他们可不好去打扰,万一坏了宋秋的事呢。

李觅瞧着这一派景象,不由道:“我看你们村子似乎不大,应该没多少户人家吧?这一家一家的院子挨在一起,看着倒挺好的,远亲不如近邻,这话不假。”

听到这话,宋秋飞快看了他一眼,心里有几分确定了。

她也没有隐瞒,左右这又不是秘密,一问就能问出来的,就恍若不知一般的如常回道:“嗯,是不大,我们村统共就二十五户人家呢,大家相处得都挺好的。”

李觅就道:“这也要一村之长当得好才行,我去过不少地方,也见过有些村子人家少还争嘴斗架不和睦的呢,远比不上你们村这和谐的气氛,”

宋秋应了一声,觉得他应该还有下文。

果然,就听得他语气一转,道:“你们村长家是哪一户?既然来了,左右无事,也应该去拜访一番才是。”

堂堂常山王世子,哪需得着去拜访什么村长?

这番宋秋是真的确定了,这人十有八九是探得了消息,知道他们松山村正好二十五户,又都是当年从南边逃难过来安家的。

这是专门来探虚实的。

宋秋想着李杨说的太公那不急不慌的仿佛就等着人上门的话,眼珠子一转,也没有犹豫,抬手指了前头的一户,“喏,那就是我们村长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