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第一次考试

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大家对考试并不陌生,对成制度、成规模的考试也不算很陌生。比如?十年一度的全国知县大考核活动,虽然不是次次都是考试,也是视主政者风格进行或严格或不严格的考核。但是,像这回这样对于一州之空缺,放低门坎进行“全民招考”这还是头一次。如?果你考上?了,这就代表你是真?经过考验的。

成绩出来的时候,很是引起了一些京城百姓的围观,又因为是经过面试的,以这个时代颜控的属性,选出来的十几个人里,很有几个人“颇有看头”,居然又成就了京城不小的一场热闹。倒让某些还在动摇中?的各种出身的少年人们心里狠狠地悸动了一把——围观的人里有不少可爱少女哟~

崇道堂里,高年级的学生们两眼放光,下课之后?纠缠着师长就问:“司州事?了之后?,郑相公会不会把考试之道推而广之?”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考上?来的,威风!而他们自己经过学习,很有自信!中?二?期的小少年们,也想炫耀一把。

郑琰是被问得最多的,只能不厌其烦地说:“这还要看政事?堂,不过今年京畿与青州会开始考试,高年级的想考,可以先考县试、郡试,就算以后?不以考试授官了,也是试试身手。”

学生们解读:反正也能多拿一项荣誉,也是一项战绩。一时欢呼雷动。

夏侯霸与周边两宅对这些事?情是不熟悉的,却?也认为这样不错,优胜劣汰是不需要解释的自然规律。

李俊听?得这样的吵闹心里是非常不爽的,板起脸来把学生给训了一顿,还发表了郑靖业是个胡闹的老狐狸这样攻击领导父亲的言论。郑琰对此?一笑置之,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却?允许学生里支持李俊想法的人与反对李俊想法的人进行公开辩论,地点就在学校大礼堂。

都是学生,初级班的刚刚脱离幼儿园,一派宝宝吵架的青春气?息。偏偏他们还学着大人们辩论的样子,场地当中?一分为二?,一个个席地而坐,吵赢了的就把吵输了的坐垫给夺走,号称“夺席”。又有池春华等女学生也忍不住要参加,郑琰考虑到影响问题,让女学生们自开一处辩论。女孩子们非常不忿,池萝莉居然领头给她娘写请愿书,底下一溜秀气?的签名?。请愿书中?写道,为何“山长可抗辩于朝堂,我等不可与同学讨教?切磋?或言‘男女有别?’,我等只知‘君子坦荡’”。

郑琰头疼了,每个人一生中?总要遇到这么几个熊孩子!女学生们的母亲却?很开心,诉求暂时在学校里没有得到满足,她们转战家庭,把父兄们一顿痛扁,多有范儿啊!以后?嫁人不用担心吃亏了!

最后?郑琰不得不同意,女学生戴着帷帽去?跟男学生一齐吵架——坐席要分开来。池萝莉以其彪悍的家风、凶残的血统,与男生们吵作一团,李俊大摇其头,轻易也不敢接她的话——这丫头连亲妈都能呛,他还是不要去?自找麻烦了。

李俊是对的,池萝莉曾与郑琰讨论过,“想世家起家之时,也是土鳖,如?何彼时可,此?时不可,简直就是过河拆桥”。同学,过河拆桥不是这么用的。

当时郑琰再在给一双儿女科普选官制度兼及世家发展史。

顾益纯是支持考试的,在代课期间非常和蔼地鼓励学生们认真学习。私下里亦与郑琰商议,名?士们有旁听?生和记名?弟子,可不可以让顾宁和顾宽来旁听??顾宁、顾宽是已经有工作的人了,他担心会“坏了规矩”。

就算原本不能,老师发话了,那也得能啊!郑琰在编写校规的时候就有“插班生”等条款:“校规里原就有的,变通一下未尝不可,只是……与招考上?来的,却?是不太一样的。”

顾益纯道:“这却?无妨。”

郑琰便着手修改校规,旁听?可以,插班也可以,插班生要经过入学考试,入学后?的要求与正规招生一样。旁听?生必须经过额外的考试,如?果旁听?不能按时上?课,修满学分,也只能拿个旁听?毕业证。又制作旁听?生进门的通行证若干,同时限定了旁听?生的数量。顾家兄弟穿着新制的校服,在休息日里跑到崇道堂上?课来了。

顾益纯还鼓动了他的侄孙们把孩子往崇道堂里送,动手更早的却?是顾彝。顾彝嫁入邺侯家,亦育有子女,蒋睿虽然过继,与蒋卓还是亲兄弟,受亲哥哥影响,思想比较开放。顾彝又是亲近庆林大长公主与郑琰的人,对崇道堂的印象也不坏。双方家族都有人称赞,蒋睿说动邺侯,预备让长子到崇道堂当插班生。对此?郑琰持欢迎态度,亲自主持了入学测试,给新生颁发了学校出入证。

————————————————————————————————————————

第一次考试只因事?态紧急,不得不通过。对于接下来的考试,很大一部?分世家成员保持着非常不合作的态度,司州之事?甚急,不能“误国”。现在虽然还缺着人,情况却?大有缓和,众人也有心情磨牙了。

于是全国上?下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诡异的情况:战争相关事?宜还在热火朝天地准备着,也没人消极怠工。与此?同时,许多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考试扯皮当中?。

楚椿等坚持:“选材须以严,岂能以次充好?”

郑靖业难得不摆出一副好人相,歪着脸一副痞子样地问他:“如?此?司州缺员误事?当如?何?池脩之已经荐了数十人了,难道要让一州刺史举荐全州官员?”

难题在这儿摆着呢,这才?是世家不得不妥协的客观原因。

好,考就考吧,你要怎么考呢?先前?只查祖宗三代实在是太粗糙了,必须至少查到五代以上?,还不能有犯罪的。这一条以郑靖业之彪悍,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接着,世家又就考试这件事?情本身提出了诸多疑问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自有其必然,然而新生事?物总是不完美的。铁了心想阻止的人,总能挑出错来。比如?:怎么考?考什么内容?又要有什么样的考核标准?怎么杜绝作弊?怎么杜绝考官与阅卷官遁私舞弊?考题必然不能泄露,这要如?何保证?

纵然是精明如?郑靖业,有了许多招考相府工作人员的经验,也不能一一回答这些大规模考试的问题。

一套成熟的制度,可能需要数代人、许多年的摸索才?能臻于完善。幸而郑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即使对于中?古史上?的科举制度不能详细了解,但是记忆下来的部?分结合自己这些年来对于朝政和世情的了解,也能让她写出一份甚至比她爹的计划更完美的章程出来。

经过我大□□数千年历史锤炼出来的考试制度,是你们能够找得出毛病的吗?

在又一次皇太后?不得不参与的大型讨论会上?,郑琰适时抛出了她的方案。由于本朝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户籍制度,资格的审核不算是个难题,同时要乡里作保,才?能参加县里考试。郡考、州考、国考以此?类推。

漏题问题也简单,目前?考试的范围小,题目出自京中?。考试前?确定题目,封在匣中?、贴封条,非到考试时间不许打开。命题人在开考前?要不与任何考生交流,最好就住在大正宫前?衙门里,隔离。县试一年一次,郡试两年一次,州试三年一次。

对于考试本身,当然是考生在独立的单间答卷,考试定在夏季,大家全穿单衣,想夹带都要再多费一点事?。搜身确实尴尬,于是改为穿制式的白色单衣,踩着木屐。考生不需要携带除自己以外的任何物品入内,文具由政府统一发放。

考试地点就设在各地衙门里,衙役可以作为保安维持考场秩序,阅卷者不可避免地是各地官员,但是,即使是县考,阅卷者除了县令还有主簿等人,严禁一人单独阅卷。考卷写完后?密封,全部?考完之后?再开始阅卷。

关于阅卷公平问题,试卷采取糊名?制,由于目前?读书人还不够多,做抄写工作的人也不够多,单独誊抄试卷以防卷上?做记号的时候暂时无法实行。郑琰择提议采用流水线作业,一个阅卷官只批改一部?分内容,甚至不能决定一科的全部?成绩。

解糊名?之后?,通常情况下考生不再被黜落,排名?通常也不能再作改动。考卷至少保存二?十年,考试成绩最终张榜公布。凡通过了州考的人,皆有资格优先授官或者参加各部?门招工考试。被招录的人,亦需要再经过一个月的岗前?培训,方能上?岗。

郑琰振振有词:“不但能防了从笔迹中?认人——哪个考生能让所有考官都认得笔迹,也是能耐了——还能防了从笔墨中?识人,”好墨次墨,懂行的人一眼就能从中?看出考生的家境,“事?先不知考生为何人,只就才?华为国选材。”

一条一条列得非常详细,韦知勉不得不斜眼看一看郑靖业,这女人行事?间都带着郑靖业的味儿,这到底是其父授意还是她自作主张呢?两者都有可能,郑靖业是能处理问题的人,郑琰也不是没有这个能力……

这套方案郑琰本来是想交给她爹来说的,许多官吏养幕僚,亦有政见出自幕僚之手,不必分得这么清楚。不料郑靖业拒绝了。他认为他有首倡之功已经足够了,接下来的时代是后?辈们的时候“就看你们的了,你得有一个可与他们相抗的资望才?好行事?”。

科举到底是这父女俩谁的主意,也成了后?人争论的一个难解之谜。

郑琰提出的计划在这个没啥考试经验的年代里,还没有人能够挑出刺来,韦知勉等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亦是事?急从权,今年的考试也等不到夏天了,现在就开考,明年再夏天考试吧。

京畿,就在郑靖业的眼皮子底下,郑琰的姐夫做着京兆。青州,是郑靖业次子经营近二?十年的地方,执行力非同一般。

这一次考试就这样有惊无险地推行了?

怎么可能?国子监不干了,本来这里就是干部?预备役培训学校,崇道堂学生数量既少年龄也少,呛行呛得不算严重,没啥威胁就算了。反正这些土鳖可能不等入国子监就走关系去?做官了。招考官员情况就严重了,哪怕顾崇是个墙头草,只要他还管着国子监,就不能不在师生的压力之下说句话:“如?此?,置国子监于何地?”

随着顾崇话音一落,朝上?颇有一些回过味儿来的人眼神?带着不善。立在朝上?的人,谁家没一、二?在国子监读书的亲戚晚辈呢?魏静渊都能啃了,触动大家利益,郑靖业也要脱层皮。

郑靖业的反应也快,痛心疾首又义正词严,用一种‘你们是白痴吗’的目光看着大家:“如?今只是京畿与青州、司州而已。国子监如?何,自当照旧。日后?招考之事?推而广之,自有国子监一席之地——难道现在的官员皆是出自国子监吗?国子监的学生亦可参考现在的官员招考。”

又迅速地给国子监划了一个定位,等同于州试通过的学生的同等报考公务员资格。迅速地平定了有可能的来自国子监的权贵高官们的阻力。从国子监出来,不一定就能做官,也要考核之后?选取优秀者,分派什么官还要看上?头的心情。现在郑相公又给大家提供了另一条出路:可以自行报考,看中?哪个职位就考哪个,只要你本事?过硬。你们这些看不懂行的!

终于,考试试行在两地推广的事?情突破了重重阻力,得以快速实行。从萧复礼同意下旨,到颁行,一共只花了两天时间,到第四?天上?,京城的考场都布置好了。不出半月,第一批考试优异者都到了京城准备公务员考试了。

就在京畿、青州两地试子通过考试,再通过招考官员考试选出十余人并且赴任之后?,萧正乾也准备得差不多了,正式上?表请示对狄开战!

作者有话要说:改革难免有阻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