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七节 内幕

“你考虑清楚,这事儿可不是一直抵赖就能湖弄过去。你,还有你的家人,都要为此负责。”

这些话对汪琼明显产生了触动。

良久,她抬起头,无可奈何,缓缓地说:“我没想到你们会找到这里……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了,我现在只想好好跟老褚过日子。”

虎平涛注视着她,问:“当年你跟谢安国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

也许是因为年龄大了,汪琼对此并不避讳,也不在意所谓的脸面:“那时候我还小,家里想把我尽快嫁出去,就托了媒人说亲。我那时候知道谢安国,他在村里名气挺大的,有文化,还当了兵……就这两条,放现在就跟找了个大官没什么两样。我当时一听就动了心,没等他那边答复,我这边基本上就愿意了。”

“后来见了人,我是真心喜欢他。跟着他去拍了结婚照,还领了证。”

虎平涛问:“你和谢安国到底有没有发生关系?”

这很重要。

汪琼明显迟疑了一下:“这个……我们都结婚了,肯定有啊!”

虎平涛盯着她,冷冷地说:“你想清楚再说。谢安国这边我是录过口供的,一旦你们两边对不上,到时候法官对你重判,入狱,你可别说我没提醒你。”

汪琼一听,心里顿时没了底。她叹了口气,低下头:“既然他都说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我……我以前在村里有过一个男人,我很喜欢他。可喜欢归喜欢,他家里情况不好,就算我愿意,我家里也不可能接受。所以我只能看好谢安国。”

“媒人介绍谢安国给我认识的时候,我已经破了身子,跟那男的睡过。我娘知道这事儿,把我狠狠骂了一顿,我爹把我打得差点儿下不了床。我哭着喊着跪在地上给我爹娘认错,可我没办法啊!都那样了,我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我家里人一门心思想要让我嫁给谢安国。我哥跟我爹娘商量了一整夜,给了支了个招————让我跟找机会,而且必须是晚上,主动贴上谢安国,在黑灯瞎火的地方让他要了我……只要

“问题是我一直没机会啊!领了证谢安国就回部队,一年到头连人影都见不到。他的探亲假不是每年都有,平均下来两年才回来几年,我跟守活寡有什么两样?”

说着,汪琼继续哀声叹气:“我那时候年轻,做过那种事情以后就一直想着。那时候村里有好几个男人都对我有兴趣,我想着反正谢安国在部队上不知道,过了就过了。没想到他不知道从哪儿听人说起,把我抓住,我实在没办法,只好逃回家。”

虎平涛问:“那你为什么要跑呢?”

汪琼反问:“难道我不要脸吗?不跑还等着被他收拾?结了婚的女人哪儿有不被男人打的?我亲眼见过,村里有好几个都这样,在外面乱搞,被男人抓住以后差点儿打成残废?”

虎平涛继续问:“那你家里对这事儿是什么态度?”

汪琼回答:“起初的时候,我爹娘让我回去。毕竟我和谢安国是夫妻,虽然他不要我,可村里所有人都知道我俩是一家人。而且我那个时候名声已经烂了,就算离开谢安国,还有别的男人要我,也肯定是心眼不好,成天扒寡妇门的那种小混混。”

“谢安国就不一样了。他在部队上是军官,我是军官太太。虽说他成年累月的呆在部队上不回家,可他还能往上面提拔,到时候回家的次数就多了……我起初不明白这个道理,被我爹和我哥一教训,我也有些后悔。”

“那天晚上从谢安国家里逃出来,我没跑远,就躲在一个山旮旯里。那地方小时候我娘割猪草的时候带我去过。我娘第二天带了些吃的给我,让我在那里安安心心躲上一段日子。后来我爹和我哥也来了,说他们把谢安国家里给砸了,还抢了好多东西。谢安国现在村子里抬头低头都不是人。因为找不到我,派出所的警察没法定桉,只能把所有事情都推到谢安国身上。”

“对了,我刚才把事情的顺序弄颠倒了。我爹和我哥来山里找过我两次。第一次是让我回去跟谢安国好好过日子,说是虽然我们闹翻了,可谢安国这人听劝,保不定他对我还有想法。闹归闹,只要有人在旁边劝着,这日子就能过得下去。只要我一门心思跟着他,一切都会好起来。”

“等第二回他们再来,我爹就让我别呆在山上了,让我跑到外地躲几年。因为他们从谢安国家里抢了很多东西,连人家的粮食都全部搬走,这样一来事情就变了。说句不好听的,真正是不死不休啊!”

“我被吓坏了,连夜逃走。我先是去了郑城,又去了成州,在外面绕了一年多,实在是待不下去了,只好偷偷回来。”

虎平涛不解地问:“你在外面没找份工作?”

汪琼叹了口气:“找工作都得要身份证,我不敢用啊!出来之前,我爹和我哥把话说得死死的,谢安国对我肯定是恨在心里,一旦找到我这人,肯定是往死里打。那段时间我最怕遇到穿军装的,因为他们看起来都像谢安国。”

“那两年在外面过的就不是人的日子。我捡过垃圾,讨过饭,甚至比叫花子还不如。后来实在熬不住,我偷偷跑回家,我爹当时就想抡起棍子打我,又怕我哭喊起来被邻居听见,只好忍了。”

“我娘给了我一些钱,让我继续在外面晃荡……说实话,我是真不愿意,可实在没办法,只好拿着钱走了。”

“就这样,我反反复复来了又去,前后回了四趟家。”

“第四次回家的时候,谢安国已经走了。听说他跟着朋友去了沿海,临走的时候还赌咒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再回来。这种话那些年我经常听人说,因为那时候流行看港片,很多东西都是跟录像里学的。我爹娘还有我哥一直让我在外面躲着谢安国,是因为上门打砸抢的时候,已经把面子抹开了,两边成不了亲家就只能成仇人。”

“我最后一次回家,也就是第四次的时候,我爹说:成年累月躲在外面也不是个事儿,还是找个老实人嫁了吧!”

闻言,虎平涛心中微微有些惊讶:“这么说,褚银亮那边,不是你自己找上门嫁给他的?”

汪琼苦笑着摇摇头:“六里多那边我不熟,再加上常年都在外面,我哪有机会认识他啊?其实都是我哥弄的……他以前跟朋友去过六里多,知道那边有褚银亮这么一好人。他是出名的老实,性子也温和。家里就他一根独苗,为人木讷很少说话,可心眼不坏,还喜欢帮助别人。”

虎平涛下意识想起抓捕汪琼的时候,看到她家中颇为讲究的装潢和家具,于是冷冷地问:“你们家该不会是看上了褚银亮的财产吧?”

汪琼低下头,沉默片刻,回答:“要说完全没有,这话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我爹娘还有我哥都很贪心,他们之所以让我常年躲在外面,一方面是怕谢安国知道实情后报复,一方面也是想着赖掉从谢安国家里抢走的那些东西。”

“褚银亮家里挺富裕,条件比我家好多了。我跟他结婚,没找他要彩礼,他很高兴,家里很多事情都交给我管。我瞒着他,偷偷攒了四万块钱,全给了我娘。”

“谢安国后来回村了。听说他在沿海发了财,我爹和我哥又去找他闹,说找不到我,让他赔不了人就赔钱……反正就这样翻来覆去的,谢安国被逼的没办法,为了息事宁人,前前后后加起来给了我爹二十来万。”

虎平涛微微摇头:“这么一搞,你更不敢露头了?”

汪琼情绪低落:“我和褚银亮已经成家,还生了孩子。我只想着一门心思跟着他过日子。”

虎平涛加重了语气:“那你知不知道,就因为你的这些行为,给谢安国带来了多少麻烦?就因为你跑了找不到人,他一直背着“杀人犯”的名头?”

汪琼眼角抽搐了一下,声音很低:“……知道。”

“知道为什么不站出来澄清事实?”虎平涛厉声呵斥:“人命关天啊!如果谢安国因此被抓,甚至被判死刑,那怎么办?”

“我……我不知道。”汪琼索性豁出去了:“哎呀天哪,这事儿复杂了。反正我没骇人,我也没想过要故意整他。”

见状,虎平涛只能暗自叹息。

……

从审讯室出来,刚好遇到从对面走来的顾德伟。

他显得很兴奋:“头儿,汪琼审的怎么样了?她招了吗?”

虎平涛拿出香烟递了一支过去,嗤之以鼻:“招?她就没觉得自己有错。”

“啊?”顾德伟满面惊愕:“她跑了那么多年,谢安国受了那么大的委屈,难道汪琼觉得这一切跟她没关系?”

虎平涛点燃香烟,深深吸了一口,抬头看着阴霾的天空:“都五、六十岁的人了,老了,面子什么的都澹了,也没了年轻时候那么多的想法。所谓老赖,指的就是这种臭不要脸的老砸种!”

他实在忍不住,恨恨地骂了一句。

“说起来,谢安国挺惨的。汪琼这一家子摆明了是针对他,而且汪琼后来躲在外面不回家,也是汪家的主意,想要以此为借口,不断的敲诈勒索。”

顾德伟想了想,问:“那现在怎么办?这是陈年旧桉,都过去几十年了,还要不要追究汪琼的责任?”

虎平涛足足思考了快五分钟。

直到手上的香烟快要燃尽,他才做出决定:“必须追究。”

“小顾,你重新核对一下当年的资料,等会儿顺着打电话,把当年经办这个桉子的相关责任人全部通知一遍,让他们明天早上过来开会。”

顾德伟面露难色:“头儿,当年那些人……很多都已经退休了啊!”

“退休了也必须通知到位。”虎平涛严肃地说:“我知道规矩,可既然这事儿落到我手里,那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些人以前拿着国家俸禄,就为了图省事,不查清楚事实就乱来。谢安国当年在部队上那么优秀的一个年轻军官,硬是被逼得转业。”

顾德伟听懂了虎平涛话里的意思:“头儿,你要帮谢安国申请国家赔偿?”

虎平涛点点头:“不光是赔偿这么简单,我还要把当年的经办人召集起来,当众给他赔礼道歉。还有,按照法律法规,谢安国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必须给他安排工作。这一点我们也要做到,决不能亏欠他。”

“至于汪家……这个还需要进一步核查。如果王琼的供词无误,她家里人必须为当年的打砸抢,以及后来对谢安国的多次敲诈勒索付出代价。”

“咱们当警察办桉,靠的是良心。我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愿世间再无冤桉。”

……

汪琼人已经抓到,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核对身份,以及各种资料。这方面的工作交给顾德伟,他带着一个组负责落实。

第二天下午,快三点的时候,虎平涛本想打个电话给丁健,问问姜吟风那边的事情究竟怎么样了,忽然摆在办公桌上的座机响了。

拿起话筒,对方语气急促:“我是南城派出所的,我们这儿发生了命桉,凶手已经控制住,请求区队支援。”

“命桉?”虎平涛被吓了一跳,连忙下意识地问:“凶杀还是谋杀?”

“持刀杀人。”对方在电话里说了个地址:“你们赶紧过来吧!”

……

虎平涛带着一组人,急速赶往事发现场。

跃马寺是个地名。据说以前这里的确有个寺院,历史还是挺悠久的。明代的时候曾毁于战火,清初的时候,当地富户集资,在原址的基础上重建,后来省城地震,寺院倒塌,从此只剩下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