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张手弩

好在张孝武闪躲及时,那箭矢射中了他的右臂肌肉,却卡在臂甲上。张孝武从马上摔了下来,立即拔掉箭矢,忽然又见一支箭矢飞速而来,却看到王一瑾猛地纵身一跃挡在自己面前,那箭矢噗嗤一声射中了王一瑾的胸膛。王一瑾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张孝武肝胆俱裂,咬牙大喊道:“拿我刀来!”他一直将王一瑾当做自己的弟弟看待,万没想到王一瑾在自己眼前被人刺杀了。

亲兵们举起盾牌将张孝武与王一瑾护了起来,披头散发的白皓八瓣金瓜锤指着不远处高喊:“在小楼上,刺客在小楼上,与我杀过去。”

“抓活的。”张孝武捂着流着鲜血的手臂下令,他看到王一瑾胸口中箭了,悲切道:“一斤,一斤你睁开眼睛。”然后王一瑾就睁开了眼睛,大喘了一口气,摸着胸口叫疼。张孝武愣了一下,说:“你小子没死?”王一瑾从胸口摸出一本厚厚的《九经》,《九经》上插着一根弩箭,箭簇透过一点点,王一瑾胸口也留了一些血。

两人张大嘴巴看着《九经》,半晌说不出话来,然后彼此相视大笑不已。甚至张孝武觉得胳膊都不疼了,欣慰道:“难怪古人说读书有用,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你看看你,只是因为喜欢读书,随身带着书,这才免于一死。”

王一瑾也捂着胸口后怕不已:“大人,这本书还是我昨日买的,为了避免褶皱了前后,特地让匠人用两页硬牛皮做了封皮,足足花了我一两银子。”

张孝武道:“一两银子买一条命,你这生意赚大了。”

白皓带着一队亲兵杀了上小楼,却只见到一张制作精巧的弩弓,不见了刺客的人影,当下四处搜索,自然找不到人。等白皓折返回来时,张孝武已然包扎完毕,他活动了一下右臂,虽然依旧疼痛却无太大影响。

白皓低下头羞愧万分道:“未护佑好城主大人,卑职该死。”

张孝武反过来安慰:“无妨,一点小伤,破了一些皮,没伤到骨头,那刺客是否跑了?”

“是跑了。”白皓气得满脸羞红懊恼,“我们搜了周围一切,是一处废弃的宅子,二楼是这户人家小姐的闺房,房间里除了这张弩外就是女人的东西,刺客应该早就熟悉此处,刺杀不成当即遁走。”他向手下使了个眼色,手下人立即将那张弩盛了上来。

看着那弩弓,张孝武眉头顿时皱成一个川字,这张弩便是一般的军制弩弓,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手弩,单手便可操作,可让人惊叹的是,这手弩有两根弓弦,也就是说它可以发射两箭。第一支箭射中了张孝武的手臂,第二支箭射中了王一瑾的胸口,如果没有王一瑾抵挡一下,那弩箭便会直接射在他的脑袋上。

制作弩弓的要求甚高,放眼天下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军队列装弩,制作一支弩所需金钱是制作一张硬弓的五倍,便是圣汉禁军也不会选择花钱制作弩。而圣汉帝国有两支部队装备弩弓,一支是御林军,一支是金衣卫。

张孝武手中的这张手弩,工精良榫卯合缝绝非凡品,而军弩为了追求射程和穿透力往往制作粗糙体积较大,若是今日刺杀他的是军弩,只怕他和王一瑾早就丧命于此了。他将手弩细细看了一番,发现弩弓手柄处一个“肖”字,张孝武猜测这应该是巧匠的名字。

“收起来,日后再说。”张孝武吩咐道,弩箭虽然伤了张孝武的右臂,但箭簇之上并无毒物,修养一阵子便好了。

张孝武遇刺一事再一次让木城风声鹤唳起来,申林东和李春城坚持认为刺杀城主的人一定是溃军中的异见者,他们不满前些日子杀了其他三十多个异见者。但萧开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这手弩价格昂贵,溃军哪有随身携带这么贵重东西的,他认为是犬夷。

陈关西忽然说道:“我手下有一个都尉,叫做李沅,他在侦查四野时从牧民口中得到一份情报,或许是刺杀大人的缘由。”众人忙看了过去,陈关西道:“李沅说,那被大人斩了的乌桓大将是乌桓可汗的义子,那人死后,乌桓人愿意花一万两银子买大人的人头。”

“一万两!”众人大惊,张孝武也吸了一口气,道:“我的脑袋这么值钱?”众人大笑,张孝武又道:“放出风去,就说是我张孝武杀了那乌桓可汗义子,我觉得我的脑袋还可以涨涨价,一万两,看不起谁呢?”

众人无语,哪有这样挑衅乌桓的人,当真是厉鬼一只。

张孝武自己不怎么担心这点伤,反倒是芒种哭得像个泪人,整日关心他的手臂是否生毒疮。在张孝武强调用酒清洗伤口之后,芒种又哭了起来,咒骂那刺客不得好死,引得张孝武连连发笑,说你这小丫头也不善良了。

芒种遽然道:“他们伤了我可以,但不能伤你。”

李春城自担任治安营校尉负责木城城内秩序后便兢兢业业,万万没想到,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居然发生了刺杀城主案件。

那刺客是在挑战昔日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杀手,是在挑衅全城军民。

李春城带着治安营五百士兵彻夜搜索全城,兵卒们叫苦不迭却又不敢不执行,百姓家里被翻来覆去查了数次,依旧也没有任何线索。就在众人毫无头绪之际,一个临时什长主动请缨,说在一个本地农户家中发现了蛛丝马迹。

李春城将此人招来,这什长名叫张通明,原为第三团的弓阵都尉。鸦山战败之后,张通明与其他溃兵一路南逃,后被木城斥候骑兵救回城内。张通明自觉无颜返乡见父老,便隐藏着身份,后来终究是有第三团的老卒认出了他。

数日前张孝武为了控制全军,允许都佐以上军官离开木城,张通明亦在此列。然而张通明反复考虑后选择留了下来,并自愿降级为什长。他觉得自己以溃军败将回到家乡后仕途也止于此了,而留在木城也许会有机会。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心人的,张通明也抓住了这次机会。

汉血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