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属下以为还是先取司隶,再谋扬州较为符合我都护府的利益。”
荀攸忽然开口,登时引得全场注视。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现在荀攸都还是王耀的谋主。他不发表意见还好,可一旦正式道出看法,即便王耀也需重视。
“噢?愿闻其详。”
迎着主公饱含鼓励的目光,荀攸顿感安定,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
“历经数场动乱,司州单论本身而言并无多少价值,为谋取此地而与刘宠、曹操近二十万兵马交战算是得不偿失,然司隶本身没有价值,不代表它不具备其他的价值,其接连七州的独特地理环境,也正是我都护府最需要的。只消拿下司州,即可绕开凉豫直取益州荆州,而且即便我们要对凉豫开战,占据司隶能再增添一面攻势也是极其有利的战略优势。”
“还有一点就是不能再坐视陈王继续发展下去了,刘宠身为汉室宗亲又擅于蛊惑人心,若让他吞并了曹操夺得皇帝归于旧都,往后不知要给主公大计带来多少麻烦。主公既要重建秩序,那似刘宠这等守旧皇亲就要趁早打压,因为他们迟早都是我方的死敌,绝不可让其强大起来。”
此话入耳如洪钟炸响,登时便让王耀双眼微眯,整个人都为之警醒。
是也,自己既要开创新帝国,那妄图重振旧汉山河的这些忠臣们就是他无法化解的
仇敌。
面对此等死敌,不赶紧把他灭杀还等什么?难道还要给刘宠充裕的时间来发展壮大,成为自己的心腹之患后才开始着手对付么?
完全可以预见,刘宠打敗曹操后必会立即奉迎皇帝归于旧都,接着便会立刻重建中枢朝堂。同时做出此等壮举,立下巨大功勋的刘宠自会声望大涨,届时他要想招兵买马那就容易了。中央司隶开始重新运转,陈王大军严防死守各处险关,接着一道又一道的诏令发往天下收买人心,当真是难整的很。
这天子诏令不接吧,其内容又是爱民惜民为民请愿,不接就会显得诸侯残暴,百姓也会觉得陛下仁慈,从而逐步将诸侯们独立自主的人设搞成乱臣賊子。
那你说要接诏吧那也不行,反正不是皇帝的地盘,诏令上他自然想咋写咋写,主打的就是一个宽仁爱民,左右他都是不亏血赚,再怎么不切实际也无所谓。诏令说皇帝不忍见到百姓忍饥挨饿,要求各地直接赋税减半,再大设粥棚开展赈济,这诏就问诸侯们怎么接?税钱腰斩这是不可能的,粮食宝贵自己用都不够,哪里还有多余的给灾民用?再者这就是个无底洞,乱世不终结,救济是救济不到头的,且奉诏赈济,那些得到恩惠的百姓是感谢诸侯呢,还是感谢皇帝呢?
到头来诸侯出钱出粮出人出力,好处却被皇帝给占了,这
誰会甘心?
可以说只要叫陈王裹挟住皇帝持续下诏,他基本就已经立于不敗之地,源源不断的诏令可以在持续削减诸侯威望的同时给他带去好处,而且也无形限制住了诸侯们,倘若对司隶进军,岂不就是不满皇帝体恤百姓之诏令?在陈王势成后,就算是强大如都护府要想对司隶下手,都会感到尤为棘手。
“公达所言有理,看来这司隶是不得不打了,不过至于扬州呢?”
“扬州同样重要。”
提及扬州,荀攸当即不假思索道:
“豫州袁术与我北域都护府交好,我方不好随意朝豫州动兵,可孙家则不然,无论是孙坚还是孙策皆与我都护府无有渊源,对他们下手也没啥过不去的。”
“而动扬州,势必也会影响到袁术和刘表的利益,他们能忍让那就算了,倘若不能忍更是最好,只要是他们下边的部队先行动手,我都护府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攻伐豫荆之地了。”
“好计!军师好计!”
荀攸一席话道出,登时引得场中所有人面露笑容。
先拿司隶,是为防范刘宠做大,这没什么好说。而接着拿扬州则就是巧妙了,己方和孙家没啥关系,向扬州动兵无可指摘,可扬州境内有袁术和刘表的部署,动扬州必然会触碰豫州荆州的利益。
刘表为了夺得扬州,迄今为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表现出了不达目
的誓不罢休的态度。值此背景下,倘若都护府一对扬州出手刘表就忍辱撤兵,这让下边人如何看待他?
而刘表要是咽不下这口气,那就更好了,都护府大可直接顺理成章的向荆州宣战,连理由都不需要去想。反正只要对扬州动兵,那么就必然与刘表决裂,即便对方暂且退让,双方的蜜月期也宣告结束。
再后待到扬州稳定下来,都护府即可编造些借口对荆开战。反正事先有扬州这边发生的仇隙作为铺垫,届时宣战也不会显得都护府这边失了道义。
刘表那是如此,袁术那也是如此。
纵使外敌太过强大,迫使原本交战的双方联合起来共抗强敌,都护府也丝毫不惧。豫荆扬三州固然强大,可也绝对不是坐拥七州庞大都护府的对手。
随他们联合,要战就战,有何惧也?
“公达之计甚合我心,那就如此行事罢!”微微一笑,王耀给出了定论。
还真不愧是他的谋主荀攸啊!
这样的人才还是留在总府好,外派到地方上实在是太过浪费。以前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只看以后既往不咎。
完成战略规划,王耀大松一口气,就着轻松的氛围,他开口道:“本侯有意在新年推动义务教育,提升我整个华夏文明的文化水平。”
此话一出,登时引得全场诧异。
义务教育?此为何物?这般名词自己好似从未听说过
。
“敢问主家,何为义务教育?教育我等倒是勉强能明白,但这义务是……”
尽管前所未闻,但群臣依旧对此抱有极大的兴致。毕竟这类新词汇新计划常常从主公口中冒出,且每当落实后,往往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无数例子已经表明,王耀是位富有远见的卓越主君,他所提出的东西纵使一时半会让人难以理解,可基本上都会带来巨大的益处。
“义务教育就是编入律法中的一条全新法案,所有适龄孩童及青少年都必须接受教育,如此全民的知识素养上去了,我华夏又何愁不兴?”
“义务教育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倘若适龄却不来读书,其家庭便要缴纳罚金,直至孩童前来正常上学为止。当然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如果未来孩童是因为家庭困难需要参与劳作补贴家庭这才没来,当地官府便该酌情予以补助。”
言至于此,王耀微微一笑:“只有孩子们都肚有学识,华夏才能站起来啊!当然本侯不要求他们精通什么古经诗书,只要识得最基本的文字还有算数即可,这正好与先前设立的官塾制遥相呼应,通过义务教育成绩优异的学子们可以直接报考当地官塾,通过考核即可成为官塾生。”
“成绩平平没有考上也不要紧,从目不识丁的莽汉成为稍有学问的文化人,于民众往后的生活也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