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治县之义仓安民

想不明白的事情,先丢去一边,张晟的心思又一次回到了议事之上。

“石头,你们这一次做编户齐民,顺便把里乡的建设工作一并操持下,原有的里、乡,恢复起来。里正由我们的人担任,乡长以及三老等暂不设置。考察这些任用的里正一段时间,再从这些里正之中择优任用乡长及三老。”张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一交代石头。

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管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

这种人必须要由自己人充任。

封建社会,皇权不下县,皇帝能直管的也就只能到县一级的行政机构,这样我为豪族大户把持地方、鱼肉乡里埋下了伏笔。

尤其自西汉开始到唐代,县以下的权力,基本上把持在世家大户手中,导致世家门阀逐渐作大,及至唐朝,门阀势力达到顶峰,人家连牛B闪闪的千古一帝之一的李二李世民都不鸟,张晟可不想在自己的地盘上存在如此状况。

“知道了,晟哥,亭长呢?恢不恢复。”石头应下了事情,又反问一句。

亭长?刘邦发迹前的职位。

现在的规制中,里乡为行政组织,亭主要是一种治安组织,它并不以里乡为点设立,而是设置在道路旁边,负责维护地方秩序和安全以及邮传驿递等,以便治安和巡检等,此职位并不参与生产之事。

广昌县自己入主之后实行军管,亭长可有可无;再说,就自己手中的这些歪瓜裂枣,能恢复里乡的基层都不错了,又哪里有多出来的人去做亭长?另外,自己以后规划的一支人马,他们可以替代亭长的职责。

“亭长以后再说。”

亭长只能暂时的被放弃了。

编户齐民的事情说完,张晟接着安排第二项工作,安民。

百姓的日子是苦难的,尤其是现在,夏收前的这段时间,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以前县中绝大多数的熟地归了世家和地主大户,百姓没有土地也就没有收成,去年佃种大户人家的剩下来的那点收成,早就所剩无几或者是消耗殆尽,要不然,县中百姓也不可能冲着一升粟麦冒着被贼匪祸害的风险来到县城中参加公审。

尚幸,现在是夏季,老百姓可以借着树皮野菜充饥勉强活着,但是,日子肯定过的凄惶无比。

既然现在入主了广昌,这些百姓以后就是自己的依仗,安民便是第一要务。

此时,想要安民,建立常平仓就是最好的手段。

战国时期,国家便出现了常平仓制度的苗头,直到汉代的时候,桑弘羊明确的提出了常平仓制度。

它是统治者为了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

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使朝廷能储藏足够的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

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

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当然,张晟一个小蟊贼他可不敢叫什么常平仓,所以,只能叫义仓。

“石头,福叔,你们看看,找出一栋宅子来,我们设置义仓。义仓的具体作用参照常平仓,规章制度也可以同常平仓,但是,这里面要增加点内容,百姓可以从义仓低息借贷,百姓借贷要有同里之中的五户或十户人家以及里正做保。这个利息的分寸你们掌握,比如,借一石麦,年息一成左右,义仓的借贷利息要远低于高利贷;同样的,每户借贷的数量也要控制下,比如,依据他家的人口数量,借多少粮可以维持到麦熟夏收……”

张晟把宋朝时义仓的一部分功能加入了常平仓制度,之所以拉上人做保,张晟自有考量。

自己的粟粮并不是大风刮来的,自己也不想养废人。

想借粮?可以,你找里乡中的乡民为你做保,如果你的人品不是太差,相信从一个里乡之中找个五户十户为你做保不难,同样,如果你的人品太差,一个里乡还找不到五户十户人为你做保,饿死活该,拉上里正就是一个变相的监督、鞭策和帮助的作用,人家还不起粮,里正也得跟着受累,所以,让里正时时盯着点,帮着点,日子总能过好的。

利息的目的也在于此。

听到张晟的这个安排,众人神情各异。

洪坚这个曾经的大户子弟,免不了盯着张晟看个不停。

做为曾经的读书人,常平仓洪坚还是知道的,这是国家才设立的东西,而且,就现在的腐朽的朝廷设立的常平仓早就形同虚设,相当于废止了。他没想到,现在,一个贼头就有胆子,有豪气弄这个东西,而且,人家不但要设立这个东西,做的还更多,又弄出了低息借贷,了不起。

“大洪,你有想法?有想法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张晟说完自己的想法,看到洪坚一双眸子直勾勾的盯着自己,微笑着询问一句。

“没,我没有什么意见,我只是觉得郎君能做出这个决定,实乃广昌百姓之福。”

洪坚应对一句,从张晟的脸上收回目光,低头看看少去了半截手指,此刻的他突然觉得,跟着这样的主子,这一截指头少的似乎值得。

“呵呵,福不福的暂且不论,总之,大家要记住一点,现在我们得了广场,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县中百姓就是我们今后依仗,我们做为管理者,就该多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替百姓排忧解难,让百姓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活下去。”

成廉听到张晟的安排,心中一动,这些年,自己走东闯西,从来见到的都是地主大户趁这青黄不接的时刻收租收赋。现在,人家却设立常平仓借粮给百姓,两相比较,他觉得自己入了这个贼窝的决定似乎更加的正确了。

闲扯几句,张晟又把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对石头做了交代,治民的议算是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石头等人执行落实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