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军功积分,秦大将军

二十等军公爵制度,其实是很好的一个制度,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军功,将人分成了二十个不同的等级,而每一个等级,又规定了其最多可以拥有多少亩的土地,多少名的奴仆。

古代王朝很早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兼并的危害,实际上这套制度如果能够严苛执行,这天下就不会有所谓的豪强了,明面上的规定,即使是列侯人家,至多也就只允许你蓄奴五十人而已。

当然实际上蓄奴几千人的人家有的是,最狠的还有蓄十几万的。

所以说,古代社会其实并不缺少优秀的社会制度,制度就在那,只不过是没人遵守罢了,说到底,汉朝是个人治社会,人治来人治去,上层就开始抱团欺压百姓了,黔首贫民渐渐的在上层人的眼里也就不是人了,逐渐沦为了纯粹的身产资料,成为了劳动力,人口红利之类的东西。

当然,这一套规则实际上也确实是有些不符合国情的,因为这所谓的二十等军公爵制本质上是从秦朝传下来的制度,而秦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制国家,整个国家的核心思想就是想方设法的消灭百姓中的有钱人阶级,皇帝和大臣成天琢磨如何让国家的有钱人顺其自然的变穷,同时对每一个穷人进行严格的人身控制。

国家,人民,这是一个二元结构。

问题是汉朝和汉朝以后的其他国家都是儒学国家,尤其是东汉古文经学兴起之后讲究的就是繁荣家族,于是社会就变成了国家,世家,豪强,人民,这样的一个四元结构,

国家必须通过管理世族来管理豪强和百姓,而世族本身就是军公爵制的最大受害者,这政策能执行就见鬼了。

秦宜禄当然也不可能仿效秦朝搞法制,那套东西太混蛋了,本质上类似于全国人民都欠皇帝的钱,逼迫他们努力工作或上战场给君主还账,他还不至于那么没有人性,而且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本身就会自我崩溃。

虽然他并不赞同绝大多数儒家的思想,本质上儒家思想就是地主阶级思想,尤其到了古文经学这个阶段,在他看来纯纯就是大地主阶级思想,但问题是除了儒家思想之外他也并没有其他的武器,法家思想更扯淡,把全国人民扒成无产阶级,讲究个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方便国家进行役使,有些地方都已经反人类了,没办法,只能是将现有制度和思想修修补补,对付着用。

积分制原则,就是他拍脑袋想出来的东西,也算是妥协产物,因为旧有的军公爵制根本实行不下去,他也没法改变,但是他还想搞,所以索性就妥协着搞。

有点贪污不能直立,就干脆将其合法化,搞高薪养廉是一个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我搞个兑换列表出来,你们这些当将领的呢,可以自行用积分进行兑换你们想要的东西,杀敌一人加一分,打赢关键性战役,加一千分,有特殊表现的,比如张猛,孙坚,你们俩加五千分,然后现在咱们全军胜利了,每个人再加两千分。”

“兑换方面,你们可以跟我兑换土地,一亩土地是一分,也可以兑换爵位,比如关内侯就是三千分,列侯就是一万分,如果想要财物,那一匹绢就是十分,如果想要女人,嗯……虽然原则上我搞新政之后就不再承认人和人之间的归属权了,也即是废奴,但是军功可以特殊优待,想要的话一百几分换一个名额,就算是想要升官,也可以用几分换么,诸位现在都是两千石,平调的话不花几分,想升中两千石的话就是一万积分,想升万石的话就是二十万积分,另外,萌荫也要使积分,两千分换你们的子弟同孝廉出身,五千分我让他们直接当官。”

“总之,只要你们以后立下功劳,就有积分,只要有几分,要啥我就都给啥,但是积分花没了,谁也别想多要,咱们君臣之间搞个君子协定,你如果积分不足,我就是跟你关系再近,也肯定不能提拔你,否则就会导致有人不服,对不对?我给了你们东西你们也不用谢我,都是你们自己赚的,如果将来有一天,我早死了,你们中有人赚了很多很多的积分,已经赏无可赏,那也不要那么麻烦,直接花积分把皇位换了得了,省得你们造反还搞得生灵涂炭。”

“这是针对你们这些将的,针对下边的那些兵也是如此,首先,我充分尊重你们任用私人的权力,我自己也是武将出身,哪能不懂,当武将的最烦的就是上面的文官瞎特么插手人事任命,但人事任命这种事儿完全放手的话,我说我放心,你们恐怕也是要不放心的,那怎么办呢?积分。”

“伍长五十分,什长一百分,屯长三百分,曲长一千分,军司马两千分,军司马往上,这就是将分了,将分和兵分分别统计,当然,军司马以上的官职你们只有推荐权,肯定还是要由我来进行任免的。”

“总之,你们想任免谁就任免谁,但被你们任免的人必须本身有足够的积分,且需要这些积分来进行兑换,同样的一笔积分,用来当官,就不能发财,用来发财,就不能当官,这也是我做吏治富与贵不能兼得的核心原则,当然,如果你战功很多,那允许你例外。”

“而那些拥有战功,有积分在身但却可能不适合升官,或者他本身不想升官的,当然也可以用这些军功去兑换财物或者土地,也可以直接兑换爵位,累计积分足够多的士兵即使不升职,也应该加薪,所以我决定,二十级军功制度,关内侯以下也应享有食邑,当然了,具体怎么享这个食邑,目前还没有定,但总之,以后如果出现什长是上造,小兵是大夫这种情况,我认为也是正常的,大夫加上食邑,每个月领的军饷比上造要高,这也是正常的,如何取舍,全在于他们自己。”

“至于说每一战的难度不同,积分的获取方法,咱们以后每一战的战前再沟通,你们这些做将领的自然也会给你们一些额度,允许你们通过将分去兑换兵分,比如先登之功,正常来说我想的是一千分,但如果哪个城池特别难攻,你们可以用将分兑换往上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么,但是这仅限于战时,平时你们是没这个权力的,而积分制的核心原则就是不允许兑换,不允许买卖,只允许父死子继。”

“我打算任命张杨为左将军,假节钺,专门就负责这个军功的统计录取工作,同时也成立士兵委员会对张杨进行监督,只要是在统计上出现重大问题,士兵可以直接去御史台投递信件,跟我告状。”

“总之,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初步就这么个打算,实话实说,能不能成呢,我心里也没谱,咱们这一仗开始就先做个试运行,万一要是不行呢,可能也会改,但若是行呢,这个事儿定下,军功积分的神圣性不可侵犯,我会将其刻在石头上,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抢夺积分,即便是我,或者天子,也绝对不可以否认积分的神圣性。”

“嗯,就这些了,各位看看有什么意见,或者是想要补充的?”

众人想了想,还是张飞突兀的出言道:“那若是犯了法,或者有了罪过,能用积分抵消么?”

秦宜禄想了想,居然也神奇地点头道:“可以,但会比较贵,而且谋逆、欺君是不赦的,你们要是看上了哪家的闺女当街抢个民女之类的,可以积分抵罪,朝廷会代你们花钱补偿苦主。”

这世上本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与其假惺惺,不如干脆都摆在明面上,扣分这个事儿好歹还能执行,不扣分,谁还真能让他们杀人偿命?

众人见状,自然都没有什么意见,纷纷表示同意,事实上至少暂时来看他们也没察觉这里头有什么问题,这事儿本质上受损的其实是秦宜禄自己,是放弃自己罚赏由心的权力,在削减自己的军事威望,他们都是受益方。

当然,这规矩定下,将领的个人威望以后相对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至少以后绝不可能出现凉州那种,士兵只认将帅,不认朝廷的情况,也有利于限制将门做大,因为下边的兵卒对上面的武将的依附也降低了。

以此为契机,秦宜禄又一口气宣布了许多的改革措施,比如改制御史台啊,改制廷尉啊,建立监察系统啊,创建河务局命人写一本水经注啊之类的,也就不在赘述。

此战之中,孙坚和张猛本人积分最高,累计加起来都破了一万,俩人也各自给自己换了个列侯,后来秦宜禄想了想,索性无条件的给十个校尉都升了官,从校尉,变成了偏将军。

本质上其实都是两千石,权责也相同,但是将军听起来稍微好听一点,在前面依旧加个偏字也能保证将军的含金量。

再然后班师回朝,普天同庆,朝廷的威风大涨,秦宜禄自己没动,太后和何进听说了全军请命之后,也特别懂事儿的主动的提及了让他当大将军之事,于是乎如何处理何进就成了一个麻烦。

何进自己本人倒是说给他个河南尹的位置就行,捎带手的把何苗那车骑将军也给撸下来得了,眼下是秦宜禄与何家的蜜月期,他们也不希望因此事而与他心有芥蒂。

但他们不在乎,秦宜禄却反而还有点在意影响了,再怎么说也是外戚,也代表了何太后,秦宜禄现在确实也不想当反贼,人家何进这些年一直也挺乖的,莫名其妙的给人家降一级算是怎么档子事儿?

最后,还是秦宜禄主动找到何进道:“哥,河南尹什么的,那就是个笑谈,你也不要当真,这么些年你又一直挺支持我工作的,我看这样吧,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咱重设大司马之职,跟大将军平级,你别动,我来当大司马,要么你就……从武将转成文官,当个太傅?这也算是平调么,你放心,依然让你参录尚书事。”

何进闻言意味深长地看了秦宜禄一眼,然后叹息道:“那就太傅吧,至于这参录尚书事……那就算了吧,这些国事我也不想再掺和了,做个吉祥物,也就罢了。”

太傅这玩意如果没有参录尚书事的的职衔跟着,那真的就是吉祥物,汉朝的管制是有这样的特点的,那就是越往上走,职权其实就越虚,比如大将军名义上是管全国兵事,但具体怎么管,谁也没有规定,而太傅就更甚了,名义上这个文官之首地位还在三公之上,非得说职权的话那就是什么都能管。

但实际上三公的职权都已经很模糊了,太傅这个管三公的,到底管得是个啥,府衙怎么设置,其实谁都说不清,一个官职如果什么都能管,那这职权岂不是跟皇帝重叠了么,自然也就会变成什么都不能管,往往用来任命一些功勋卓著,资历很深,但是七老八十老眼昏花的老东西,意思一下得了,何进这么年轻当太傅,那可不就是领工资的了么。

还真是,懂事儿。

再之后,何太后亲自主持了祭拜天地,告列祖列宗,代天子主持了拜秦宜禄为大将军的仪式。

然后,秦宜禄就成了大将军了。

开心了两天,然后,就该干啥干啥了,除了更加名正言顺一些,好像和以前当卫将军的时候也没什么两样,连府邸都没换,就是把卫将军府的牌匾换成了大将军府而已,原本的大将军府还是留着给何进换了个太傅府。

又过了几天,秦宜禄听说袁绍回到了冀州,得知这厮没有意外死外面,不由得暗暗的有些失望,但听说他没有经由鲁国回返,心知他和曹操之间应该是起了芥蒂,不由得心中又是偷偷暗喜。

最近听说曹操跟刘宠之间也闹起了一点矛盾,曹操意图收了沛国,而沛国本地以许褚为首的豪强似乎也很是欢迎曹操,毕竟曹操就是沛国谯县人,他们肯定愿意归曹操管么,而曹操也确实有衣锦还乡的心思,一来二去的,似乎这俩人距离兵戎相见也不太远了。

只能说老曹不愧是老曹,永远是谁都敢揍,他人在哪,哪就是四战之地,他和他手下那些将领兵卒们,经验值涨得也是蹭蹭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