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傲气之人

事实上董卓收到消息的时间比秦宜禄还要更早一些,也根本用不着秦宜禄给他下什么命令,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决定全军掉头,只留下五千步卒给牛辅,自己带着其余兵马奔原武而去,而且直接给还在京师的麴义下令与他会师。

同时,董卓也派出了凉州大豪胡轸麾下,一员叫做华雄的勇猛小将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先行一步,赶赴乌巢一带与关羽本部进行策应。

这边倒是还需要说明一下的,要知道凉州所谓的大豪,和内地州郡所谓的豪强还真不是同一回事儿,因为凉州地区其实基本是没有人地矛盾的,土地有的是,而且半耕半牧的经济模式也并不适合搞庄园经济,本质上,其实这些个大豪都是军阀。

凉州军事化么,其实凉州地区的情况有些类似于晚晴民国时代的东北,同样也是由一部分在内郡活不下去的人“闯关西”,和一部分所谓的作奸犯科之辈发配流放之人组成,至于原本的凉州人,早就在持续百年的羌乱之中死得差不多了,没死的那些也都已经尽数迁离,就算是事后再迁回去,本质上和那些闯关西的人也没什么不同。

再加上这地方常年大小战争不断,此前一些年里又在这选拔六郡良家子,自然而然的老百姓就会抱团在一起自发的搞军事化训练,每一个成年男子拎出来都堪比关东地区所谓的精锐,那这每一个抱团的首领自然也就都是拥有丰富经验的将领和小军阀,这就是大豪。

其实是有点类似于闯关东中李幼斌那个角色的。

因此秦宜禄在凉州地区的改革才能这么顺利,本质上来说他也并未触碰到哪个阶级的实际利益,相当于将这些地方性军阀正规化了而已,分别给了他们曲长、司马的职位而已,如果这两战能够立下功勋,说不定还能当上都尉甚至是校尉。

虽然关东那边都尉和校尉,甚至连中郎将都已经开始有了乱封的趋势,但那都不是朝廷认可的,本质上其实丫就是一群反贼在自娱自乐,你就是自封个车骑将军也都懒得理他们。

而这个华雄,便是胡轸这一个大豪手下兵马之中,最勇猛能打,也最出色的一员手下了,收到董卓的调令之后也不由得无比的兴奋。

独自领军啊!

虽说肯定还是要受关羽的节制,但只要此战打得不出现什么重大失误,事后至少也能给个军司马的位置吧?

更何况,关羽的大名他也是听说过的,知道此人乃是可以和上将军吕布相较量的万人敌之将,他华雄相比之下就有些土包子了,而且也没有过大兵团作战的相关经验。

凉州出来的武将都有这个特点,那就是小规模作战都极其精通,毕竟打仗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了,经验之丰富远不是所谓关东名将可以媲美,但一到了大规模作战的时候往往就抓瞎,也不太会搞一些战术配合,战略上更是普遍白痴,原本历史上董卓死了之后,其麾下所有的将领中除了贾诩和段煨之外其余人全都是搞笑选手的原因就在于此了。

因为这帮人虽然天天打仗,但毕竟打仗的规模不大,也没什么大兵团作战的机会,换言之就是普遍擅长指挥个几千人甚至几百人规模的军队,上万人的军队规模就不太擅长了,因此这华雄虽然听说关羽的年龄和自己也差不多,却也没什么嫉妒之情,反而只想着跟着他学习。

听说卫将军很看重关羽,那他反正也不是董卓的嫡系,而且还马上就要退休了,胡轸这个人吧,格局也就这样了,那如果这一战自己的表现能足够好,说不定就能被这关羽看重,转投入他这一边的阵营之中呢?

这么一想,华雄的心思就愈发的火热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这华雄就是觉得自己和这个关羽有缘,直觉的告诉他跟着关府君会大有前途。

另一边关羽在成功攻破邯郸城之后,在下令招募郡卒,征辟刑徒组成步兵之后,第一时间想的还真不是给秦宜禄去汇报,而是迫不及待的给吕布写回信。

信的内容也很简单,大概意思是:听说哥们你成功取了太原?我就不行了,也就是在回家的时候顺路攻下了邯郸,断绝袁绍粮道而已,你那头跟匈奴打的如何?真羡慕你能打匈奴和黑山贼啊,我就差的远了,只能打一打袁绍这种乱臣贼子,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

一边写,他都一边忍不住的嘿嘿乐出了声来。

等到给吕布的信都写完了,这关羽这才有心思琢磨接下来打仗的问题。

“公明,梁道,你们以为,接下来咱们应该打哪理,怎么做呢?”

公明指的自然便是徐晃,徐公明,而梁道自然便是刚刚加冠不久,看起来还很年轻的贾逵了。

不得不说这关羽也确实称得上是慧眼识英才,河东郡那么多的郡吏之中偏偏就看上了贾逵这个小年轻的,当然,主要也是因为这贾逵真有本事,家族有一定名气之余,还特么的特别穷。

关羽,乃至整个朝廷,现在都对那些家里穷的士人非常的有好感,相反,遇到一些家中豪富之辈,往往就要戴上有色眼镜了。

贾逵则果然是懂地里的,稍一琢磨,便开口道:“袁绍他不管是调兵也好,还是回援也好,必然是没有这么快的,因此短时间,至少是一个月以内咱们还可以放开手脚,多做一些事,若是……能够再进一步,南下将邺城也拿下来呢?此地距离邺城毕竟不远。”

关羽闻言也是暗暗点头,此时的邺城虽然还并不是袁绍的大本营但也毫无疑问是重镇中的重镇,而邯郸距离邺城至少直线距离上并不远,比之从酸枣到邺城反而还要更近一些。

虽有两条河流相阻,但现在正值东季,河水应该都是结冰了的,若是能找到一处水浅的地方,应该也能直接渡过去。

“邺县令审配,我记得好像还是昔日卫将军所举荐的呢。”

徐晃却道:“我倒是并不赞同攻打邺县,审配此人我也听说过一点,魏郡审氏是典型的世家豪族,家中也一样是颇有家资,就算他与卫将军之间有着些许恩义,时至今日,恐怕也未必不会反叛,说不定还会坚决死守,况且向南打的话给联军的压力就太大了,我总觉得咱们的对手不应该是整个联军,如此一来,岂不是反而让他们愈发的紧密抱团了么?”

“嗯,公明说得也有道理,那你的意思,咱们莫非是打易阳?”

“我听说,君侯您与刘司马麾下大将玄德公有这不浅的私交?”

关羽闻言捋须而笑道:“那是我的结拜兄长,曾经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是大哥收留了我,庇护了我近十年之久。”

“若是如此,君侯何不给玄德公书信一封,让他也领一路兵马,自涿郡南下呢?若是您二人一南一北,共扫河北全境,袁绍他还能这么安逸的在酸枣那边做他的盟主么?皇叔本就有都督六州内外诸军事之权责,这冀州本也是在其督军的范围之内,难道他不应该出这个兵么?更何况说,皇甫嵩现在可是渤海太守,虽说是刚刚上任还没有根基,但他以前可毕竟是做过冀州刺史,如今这个局势,若是真让他有了机会,难道他就真的愿意屈居于袁绍之下么?毕竟,他可是凉州人啊。”

关羽闻言也是点头,二者说得都有道理,但徐晃说得明显要更有大局观一点,因为本质上,秦宜禄现在就是已经放弃了关东地区在专心经营关西,那么最理想的情况自然就是让关东的这些诸侯们狗咬狗先互相打起来。

否则秦宜禄大肆的封赏了一大堆不是他嫡系的太守刺史州牧是图什么?把刘虞拉扯进来绝对是一步好棋。

当然,贾逵毕竟岁数还小,能说出奇袭邺城之事就也算是不错了。

然而贾逵闻言却是皱眉不止地道:“君侯,此事……干系未免也太大了一些吧?是否还是征询卫将军的意思,再做思量?咱们奇袭邯郸这事儿本身就没有任何的诏令,您身上的官职现在都还是河东太守,您就是一根钉子,现在也已经都钉上来了,至于其他,无论如何怎么看,好像也不应该由您来做主才是,就算是要邀请皇叔,是不是也应该由董公出面更合适一些呢?您也说了玄德公是您的兄长,但他现在毕竟是皇叔的人,而皇叔的政治立场也确实是模糊得很呢,所谓各为其主,您直接给他写信,是否不太合适呢?私谊是私谊,公事是公事啊,再者若是刘皇叔以六州都督之权若是直接给您下令让您听他的指挥,又该如何是好?”

关羽闻言不为所动地道:“无妨,卫将军你们不了解,非是那小气没有度量之人,况且兵贵神速,时间宝贵啊,难道要将这时间和心思都放在这无用之事上么?我了解卫将军,只要是对的事,他一定不会反对,出了什么事,便由我一人承担便是。”

见状,贾逵却是自心里一阵腹诽。

人家有没有度量,有没有气度是人家的事,他也相信卫将军是宰相肚子里能撑船的人,然而你自己做事漂不漂亮,那是你自己的事儿,不能说卫将军不会因此而介怀,就说明此事就是对的吧?就算是卫将军不甚在意,董公又是否会在意呢?其他人又是否会在意呢?

再说你怎么就能确定卫将军在此事上没有什么深意呢?你一个刚上去的河东太守,本质上就是一别部的将军而已,好好操心你战术上的事儿就得了,这战略上的事情你就算是掺和了,难道不应该如履薄冰,小心谨慎么?

再者要是说一句不太尊敬的话的话,你关于难道跟卫将军真的就很熟么?你是玄牝义从出身么?怎么就这么自信自己是人家卫将军的嫡系呢?

那刘备既然曾经是你大哥,这个时候避险都还来不及呢啊,他背后毕竟是皇叔刘虞。

然而这些话,贾逵肯定是不可能直接跟关羽去说的,毕竟,他跟关羽也谈不上熟。

“那君侯,咱们是往南打,还是往北打?”

“这样,梁道你来率领本地郡卒在邯郸驻守,同时以朝廷命令书于赵国、巨鹿、魏郡三郡的诸县,让他们募兵过来受你听用,共诛国贼。”

“公明,你带大部兵马南下做出围攻邺城之姿态,多带一些辅兵虚张声势,若是那审配识趣,愿意献城而降,自然是再好不过,若是他不负隅顽抗据坚城而守,则围而不攻,以乱袁绍军心。”

“至于我,则率领一千骑兵北上,断绝常山、中山等地粮道,与我家兄长相互呼应。”

“…………”

“…………”

徐晃和贾逵一时也是无言以对。

一共就这么点人手,都插到人家大后方来了,居然还要兵分三路?

再说你就那么肯定刘虞会派人来配合你么?

这军令当真是满满的都是槽点,可有心劝谏吧,这关羽又明显是心意已决,真不知该说他是狂妄自大,还是艺高人胆大了。

当然,关羽奇袭邯郸之事,其影响自然不止是断绝袁绍后路这么简单,此事所造成的政治影响自然也是非同小可。

毕竟邯郸是赵国的治所。

毕竟关羽代表着朝廷,而事实上尽管袁绍已经和反贼没什么两样,但他打出来的旗号依旧是诛宦,朝廷这两个字依然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号召力,打下了赵国的治所邯郸,自然也可以向赵国其他的县去下命令,那其他的县令县长们听还是不听呢?

根本用不着刘虞先做表态,被任命为渤海太守的皇甫嵩就已经开始患得患失了,拿着前线的军情急报看了又看,想了又想,那一双眉毛拧在一块就没有松开过。

“诸位,我这有两封诏令,一封是袁绍发给我的,要咱们去酸枣与他会盟,一封是朝廷的尚书台调令,让咱们起兵平叛,现在关羽已取了赵国,再想坐山观虎斗,恐怕是已经不太合适了,你们说说,我到底应该听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