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加官进爵,卫将军!

袁绍只感觉自己几乎都快要吐血了。

就连何进也不禁觉得自己的脑袋嗡嗡的。

明明万般的事由都是因为宦官而起,今天这一遭本来也全都是为了诛宦这两个字来的,结果忙活了大半天,皇帝死了,彰德殿及其附属宫殿全都烧了,最大的两个宦官却依旧好端端的站在太后身旁。

这叫什么事儿啊!

“太后!”

袁绍忍不住上前,大声呼喊道:“太后!国之将乱,都是因为宦官,宦官之恶,首恶便是张让、赵忠,若是太后感念他们今日有救驾之恩,至多将其遣送出宫,发回原籍留其一条性命便是,留着他们在身边,是要继续祸乱天下么!”

见状,何后瞥了一眼道:“陛下年幼,朝中之事,还需要朕来辅佐,朕是女流之辈,身边若是没有亲信的宦官,恐怕不太方便,张让,赵忠,都是有忠心的,纵使是以前有些过错,也都已经过去了,阁下非要我赶尽杀绝,是想将朕永远关在禁中,不参与朝政,任由吾儿被尔等欺凌么?”

这话说得就比较重了,以至于就连袁绍,都不得不大礼跪拜,口称不敢。

却见贾诩笑了笑道:“本初兄,天下大乱,独只是阉宦的职责么?关东八州齐叛,这八个州加起来一百多名太守,到底有多少是阉宦举荐,又有多少是累世公卿呢?阉宦举荐之人固然有不少在鱼肉百姓,难道累世两千石的名门,就没有让官逼民反么?大汉的顽疾太多了,可怎么觉得,不管是什么事儿,都一股脑的往宦官的身上扔啊。”

“你……竖子区区一幕僚,安敢在此放肆!”

贾诩也不恼,依然是一副淡然的模样道:“袁先生你难道就不是幕僚么?在下代表的是自家大人,却不知,本初兄你代表的是谁?大将军需要你来替他作答么?还是说,你在蓄意挑拨大将军与太后的兄妹关系呢?”

“你……好,好,好,贾诩是吧,我听说过你,崔烈的那套外宅就是你占的吧,区区一个三署郎,居然也有如此本事,今日之事,是你在为秦宜禄谋划的吧?不想洛阳城中,居然还有你这般的高人。”

贾诩笑着道:“袁本初天下楷模,所交往之人皆是海内名士,诩这种人便是想给您送礼都找不到门路,你又如何会注意得到我呢?”

“哼,告诉你家主人,山不转水转,咱们走着瞧。”

说罢一甩袍袖,居然愣是将何进与太后皆撇了下来,独自去了。

却是看得贾诩不由得笑出了声来:“这袁绍,度量不大啊,也罢,那这遗照,就不给他看了,张常侍,这遗照,还是您来念?”

素来跋扈的张让这会儿在贾诩的面前也不由得变得谦逊起来了,连忙点头哈腰的双手从贾诩手中接过道:“喏”

何进,以及所有人都已经无语了,皇帝都死在玄武门了,就算那是假的,那按照官方的说法,他早在那之前就已经没了,那特么的这所谓的遗诏又是哪来的?

不过人死了么,只要张让,何后没有意见,所谓遗诏那还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无所谓了。

“新皇登基,太后辅政,大将军何进加录尚书事,擢袁隗为太傅,参录尚书事,秦宜禄为卫将军,参录尚书事,共同辅佐新君,钦此~”

这诏书也确实是没有任何的悬念,基本就是大家按照实力大小在排排坐吃果果。

当然,秦宜禄也可以让自己录尚书事,趁机将军政大权一把抓,然后慢慢从朔方和凉州等地调自己的人进京填充北军,从而做到权倾朝野,不过那就跟董卓差不多了,根基不稳,是要出大问题的。

事实上刘大炮之所以同意何后留着张让赵忠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本来,也不想真的杀死这两个人,没有了宦官,代表皇权的何太后,他的命令恐怕连禁中都出不去,只会被彻底的架空,可难道她被架空了对自己是一件好事么?

这个权力只会是顺延送给作为大将军的何进,进而又因为何进的没有根基,被他手下的袁绍等党人蚕食。

朝中如果没有了宦官,最大的矛盾自然便是关东派与关西派,秦宜禄的根基实在是太浅,除非来硬的,否则必然会被袁绍袁隗等人压制。

那何不把这俩宦官留着,让他们继续掐呢,自己还能从中斡旋,甚至是与何后进行一个捆绑,反压党人一头,取得了朝堂上的优势,便可以一点一点的去蚕食这些党人在地方上的力量,进而真正攫取权力了。

要知道各地的刺史、太守之中虽然大多依然被党人所占据,但是刘宏,乃至于此前刘恒的数十年折腾下来,确实还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是真的靠花钱买来的,也即是阉宦一党了。

只不过阉宦太守大多抓权不实,以及皇权难下乡县罢了。

虽然刘宏身死,禁中的宦官几乎全灭,党人的势力大涨已是必然,但这些太守、刺史们,也不可能立刻收拾铺盖卷滚蛋甚至是下狱治罪,张让和赵忠两个人能力如何还是次要,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政治符号。

人死了,这些地方上的阉党自然会惶惶不可终日,搞不好就会面临清算,地方上就会大乱,地方党人就有可能自下而上的攫取权力,豪强联合驱逐太守这种事在东汉并不是没有先例。

只要他们本人还活着,就能让这些花钱买官,窃据高位之人暂时安心一些,有个主心骨,也就能有个使力的方向。

阉宦的势力又大不如前,这些人与党人又不和,又水深火热,那么这些人,有没有可能被秦宜禄收复为己所用呢?

这其中也并不全都是不堪一用的庸才,有些可能真的就只是因为出身不高,家里除了钱之外没有其他名气,实在找不到门路所以只能花钱买官,也有些本来就是世族,只不过是没有抵得住诱惑,像崔烈一样掏了点钱买了个官,甚至有一些仅仅只是因为此前阉宦势大,单纯的不想得罪阉宦,稀里糊涂的沦为了党人。

万一这其中有人只是单纯的不想丢官弃职,而不想丢官的初心只是为了能继续造福一方呢?

清流有时候是很讨厌的,我被宦官欺负了,所以我要辞官,至于辞官之后位置空下来,地方治理是不是会更加混乱,新来的会不会是个宦官派下来的王八蛋,老百姓会不会更加遭罪,那跟我没关系,我必须得辞官,来表达我的气节,老百姓的死活哪有我的气节来得重要。

所以秦宜禄自然也想着,将这些阉党之中还可造就之人都找出来,为己所用,那些不可造就的,可以慢慢的,以一个相对温和的方式出清,而如果秦宜禄能跟何后保持好关系,与何进保持好默契,完全可以做到慢慢的由秦宜禄自己的人,或是关西派来进行替代。

如果能将这些人全部替换成自己人,那秦宜禄的势力必然大涨,他一直所欠缺的根基也就能够得以补足了。

当然袁绍这个时候居然离开,真的也是挺蠢的,因为三个辅政大臣既已确立,接下来自然便是要论功行赏,以及对接下来的新朝进行一系列的人事任命。

秦宜禄虽然走了,但他把贾诩留下,就是为了要让他来代替自己分果果,也算是正式的让天下人认识认识贾诩,袁绍走了,谁特么能代表袁绍?

更何况这袁绍本来就是要通过影响何进来影响朝局的,袁绍一走,何进就瘸腿了,他的能力有限,资历不深,说句实在话,让他来行使这录尚书事之权他恐怕都不知道该怎么用,而且何后可是还在呢,袁绍不在,谁来掣肘这一对兄妹?

贾诩见状当机立断的就抓住机会,第一个提议:卢尚书此役居功至伟,况且他在尚书这个位置上已经待了足足六年了,此前他领兵讨伐黄巾都没有录功,以至于职位上都没动一动,这合理么?这像话么?录前后功劳,卢子干必须升官!

这功劳,封个四千户的县侯不过分吧?尚书再进一步,当个尚书令不过分吧?卢植必须当尚书令!否则,天下人谁能心服口服?

至于目前的这个尚书令刘陶,先做个光禄大夫过渡一下,有了合适的位置再安排么。

何进本人也是有点懵的,根本就没能在第一时间想到问题的所在,甚至还发自内心的认为这个任命对他来说挺有利?

卢植,毕竟是关东派啊,毕竟是党人的领袖之一啊,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师从关西大儒马融,与汝南袁氏并无直接的依附关系,反倒是因此与关西将门的关系都保持的不错,一直以来都充当了一个关东与关西桥梁的职责,那在何进想来,这贾诩,以及他背后的秦宜禄搞这样一手,让这个卢植来当尚书令,为的是和平啊,这样的一位尚书令大家都能接受,是最有利朝局平衡的了。

最最重要的是,何进这个大将军是录尚书事的,卢植这样一个并非袁氏门人的人占了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其实也是在制衡袁绍。

何进现在依靠关东派,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政治立场肯定不会轻易转变,然而自袁绍进了他的幕府以来,他的麾下要么就是袁家的门人,要么就是袁绍的好友,谈不上架空,但他难道就不感到受袁绍掣肘么?

卢植上来,可以分一部分袁绍的权威,也必然成为关东派的新领袖之一,这是有利于他制衡袁绍的啊。

同意!必须同意!

看得何后直给他翻白眼。

你特么也不想想卢植他为什么没在此处?什么事儿是比现在排排坐吃果果更重要的?

卢植在收复屯骑校尉部啊!

对于关东一脉而言,现在做缺的无疑是兵权,而整个关东派现在在这个领域里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卢植,尚书令当然是大官,三独坐之首不是说说的,可把卢植摁在此处,他这辈子都跟武职无缘了啊!

如果袁绍在,他是拼死也要反对这项提议的,而他没在么,何进一时上头没有想到,或者是想到了装作想不到,为了制衡袁绍,居然比贾诩还积极的就同意了!

当然,秦宜禄发动这场兵变的初衷本来只是为了一个卫将军的官职而已,现在也算是得偿所愿。

如此一来他在名义上拥有了对京师及周边所有地区的一个领导权,收编军队要容易得多,比如刚刚跟着他干了一票的射声校尉部,有了卫将军的名头,收复他们就变得很容易了,因为名义上北军五校就是要归卫将军管的么。

虽然,大骠车卫理论上来说都能管得着,卫将军名义上还在大将军和车骑将军之下,不过何进、何苗,在军中的威望凭什么跟他比呢?

更重要的是他重要可以开府,仪同三司了。

所谓开府,就是可以完全跳过朝廷委派,自行任命所相中的人才,比如对贾诩,不开府的时候只能让他做自己的谋主,官职上至多只能让他做个自己的主簿之流,这样的身份拿出去,旁人是不会承认的,而且也不可能吸引得来真正的能人。

说白了,宰相门前七品官这话确实不假,但是让人去选的话,谁愿意放弃七品之官而去给宰相当一个小小的门房呢?

宰相的门房也只有在给宰相看大门的时候才是七品官,出了相府,他还是个啥?

而开了府,贾诩的官职就变成了卫将军府曹掾,这是正儿八经有编制的,六百石小官,有了这样一个官身,秦宜禄还可以放心大胆的给他加朝廷的官身抬他的身价,第一时间就让他加了尚书仆射的职。

这就不止是秦宜禄的私臣那么简单了,说句不好听的,哪天秦宜禄要是突然嘎嘣死了,或是哪天不用他了,他就可以凭此资历丝滑地进入尚书台,抬一脚就可以做尚书。

张飞这个原本没什么职务的亲兵头子,现在也有了正经官职,既卫将军府中领军,将来凭此资历也可以丝滑的去北军任职。

更重要的是秦宜禄还跟曹操学习,让成廉、庞德等人纷纷在担任朝廷官职的同时又加入了一个“参议卫将军府事”的职衔。

此举还可以继续扩展,比如秦宜禄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的当天晚上就去找了杨彪,并由杨彪帮忙引荐找到马日磾,密谋了一整晚。

第二天人们就惊讶的发现,两个如此级别的大佬,居然都参议卫将军府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