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鸭形玻璃注

宋慎考虑了一下,双方都是初次见面,他不可能第一次见面就是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就要服软,这样会叫他接下来很难做,甚至很难与那些人相处,最为关键的是,宋慎需要掌握整件事情的主动权,他不能叫那些人把他架空了,最终损害了他的利益。

宋慎并没有直接把这些话给张闻陶说,但是张闻陶也不是傻子,自然也是能够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他只是说了两句,便是没有再说。

回到家中后,张闻陶方才是朝着罗媛笑了起来,“宋慎当真是不错,像是这种事情处理得当,想必以后也是能够做的的更好的!”

罗媛盯着酩酊大醉的宋慎,甚至顾不得张闻陶口中所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她朝着张闻陶斥道:“我可是管不了这些事情,我只是想要知道,早上离开的时候,他还是好的,为何这一会儿就是除了问题?”

罗媛直接朝着张闻陶质问了起来,张闻陶有些纳闷,一时间不知道想要如何回答,刚是要开口,便是被罗媛打断道:“好了你还是不要解释了,越是解释,那就越发说不清楚了!”

张闻陶帮着把宋慎扶到了床上,罗媛仍旧是抱怨道:“像是这种事情,早就不该叫他过去的。”

“媛媛,他是个男人嘛,总是要出去喝酒的,酒量小就是要培养,以后还有很大的空间,你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就不叫他出去应酬了吧?”张闻陶劝说道。

“你还好意思说,他哪次和你一起出去,不都是酩酊大醉吗?你这样,叫我如何相信你?”罗媛仍旧是气愤道。

张闻陶面上有些尴尬,只能笑一笑,“这个,下次会叫他注意的。”

因为罗媛的态度问题,张闻陶并没有逗留太久,很快便是离开了。

待得张闻陶离开,罗媛一巴掌拍在宋慎的腰上,“人都已经走了,还装醉啊?”

宋慎嘿嘿一笑,“倒也不是真装醉,而是真的醉了,只是醉得不是那么厉害罢了!”

“那你刚才是什么意思,这是嫌弃张闻陶吗?”罗媛问道。

宋慎摇头,“不是这个意思,他一直都是做得很好,这一次还是要感谢他的,你也不要多想,我只是有些累了,而且还感觉他可能是有事情要跟我说,我不想要知道,所以只好躲开了。”

接着,宋慎便是把关于与克钦一起合作的事情说了出来,还把今天的事情说了一遍。

罗媛大吃一惊,“你这是要做什么?你要知道,你可不是单身一人,以后你要养活的人还很多,你可是不要轻易涉险,不要涉足这件事情中去!”

宋慎连忙点头,“你就放心好了,不是都已经介绍了吗?以后我主要还是负责居中协调,像是这种事情,多半也是不会参与的。”

罗媛仍旧是有些不相信,“真的?”

“那是当然了!”宋慎笑道。

又是做了承诺,宋慎最后方才是说服了罗媛。

过了些日子,宋慎前去看了礼老,刚巧遇到清韵阁穆雷坐在礼老家的客厅内,两人似乎正在商谈着什么,宋慎从外面看到这一步,便是稍稍迟疑了一下。

穆雷刚好从门内看到了宋慎的身影,朝着门外指了指,礼老一眼瞧出正是宋慎,便是大声笑道:“既然已经到了,怎么还在外面站着啊?你以前可不是这么守礼的人啊?”

宋慎哈哈一笑,走了进去,“礼老,不不能这样说啊,我一直都是守礼守法守纪,尤其是到了您老这里,更加会严格遵守,您若是这样说,那可真是叫我无地自容了啊!”

礼老摇头,“不要贫嘴,你这位翡翠王能够光临寒舍,实在是蓬荜生辉啊!“

宋慎苦笑,“礼老,您这也是要调侃我呀,我可不是什么翡翠王,只是一个小小的古玩店老板吧!”

礼老摇头,“你不要谦虚了,这件事情早就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想要捂也捂不住喽!”

穆雷也是点头道:“礼老说得很有道理啊,像是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其实,很多人想必也是像我一样,我们都是关心一个收藏古玩的,如何能够成为翡翠王,这样的机缘际会,实在是令人羡慕,当然最为羡慕的还是宋先生翡翠王的称号!”

宋慎连忙又是摇头,“这件事情真是没有什么,大家若是参与了这些事情,很多人都是能够掌握其中的技巧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想着一定成为千万富翁,这样一来压力大了,心态变了,就不好了。”

宋慎这才是注意到在两人中间的茶几上,放着一件古玩,他连忙笑道:“两位这是在研究什么呢?我也看一看吧!”

礼老朝着桌子看了一眼,“我也才是刚看,你来得巧,你就先过来看一看,看完再说。”

宋慎倒也没有犹豫,拿起了那件古玩便是看了起来。

这件古玩造型颇为奇特,形状像是鸭,长二十公分、腹径约五厘米,重70克。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

宋慎看到这些,也还是有些疑惑,不知道这件玻璃制品到底如何。

“这件玻璃制品,看起来不像是国内的风格啊!”宋慎开口道。

礼老没有开口,但是穆雷却是吓了一跳,“什么?这不是中国的啊?”

“这件质地纯正,完整如新的鸭形玻璃注的造型及装饰艺术与风格应该是属于罗马玻璃系统。其吹管成型、热贴玻璃条等也是古罗马玻璃制作的常用技术。从材质上来看,这种材质更是当时中国尚不能自主生产的古罗马帝国的钠钙玻璃。”

“可见这件鸭形玻璃注应是产于今叙利亚至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古罗马帝国,其传入途径是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再传进冯氏北燕的。它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礼老解释道。

宋慎点头,倒也是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些书,的确是有这些记载。

“这是罗马帝国制作的玻璃注啊!”穆雷面上带着兴奋,这可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宋慎拿起玻璃器便是看了起来,这件玻璃器造型别致,纹饰清晰,只是在玻璃器的上方多了一个洞,宋慎想了想,便是明白了过来,“这里应该是用来灌水的吧,难怪玻璃珠一直都是没有站起来,这里用来灌水之后,这小玩意就会立起来。”

礼老点头道:“的确是如此,北魏武帝拓跋焘时大月氏国商人来京都传授玻璃烧造技术,“铸石为五色玻璃……自此,国中琉璃始贱,亦不复珍之”。吹管玻璃成型术如何成型,历唐、宋、元、明各代至清初始有著录。”

“根据康熙年间大学士孙廷诠《颜山杂记》记载分析鸭形玻璃注的成型过程及其工艺,离不开铁棒、管、剪刀等工具以及工匠本人练就的身、首、项、手、口的功夫,如要吹成橄榄形器身须将铁管向下,先用微气缓慢俯吹成型,再用剪刀引长,并截其口而引拗成喙形,用剪拉长另一端作尾,这几个工序都要在炉前玻璃不流不凝的条件下迅速而果断地完成。”

“鸭形玻璃注的装饰主要采用贴粘玻璃条组成细部图案,不加琢磨,全靠吹管玻璃匠的灵感和经验在焠火炉前完成这一工艺过程,当鸭形玻璃注吹成后,用玻璃液引长的细条,迅速贴粘在稍经加温的注身上,与器型相配合仍以象征手法贴成喙、翼、足等细部,另在颈部粘贴不规则的环状、锯齿条饰,在背腹部饰形直线或曲线等玻璃条纹饰。”

“鸭形玻璃注的器形与装饰的艺术手法与风格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以象征的、概括的手法完成,其吹管、剪引、热贴等技术是极其熟练的,非出凡手,应是一位经验丰富、造诣较高的匠师完成的。”

关于鸭形玻璃注究竟为何物,一直众说纷纭。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认为,鸭形玻璃注就是古代欹器(欹是倾斜的意思),也被称为歌器,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鸭形玻璃注与欹器的相同点是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不同的是,欹器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

在中国古代,欹器通常会被放在座位的右边,它的用途和现在的座右铭类似,是古代人提醒自己不要自满的一种容器。清朝的皇帝就曾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意思是要借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特点,阐释“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据说,孔子经常在座位旁放置一个欹器,用来警示自己。后来,用欹器警示的方法逐渐演变成人们在金属上刻字来警示自己,到如今,就发展成了座右铭。

...

宋慎考虑了一下,双方都是初次见面,他不可能第一次见面就是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就要服软,这样会叫他接下来很难做,甚至很难与那些人相处,最为关键的是,宋慎需要掌握整件事情的主动权,他不能叫那些人把他架空了,最终损害了他的利益。

宋慎并没有直接把这些话给张闻陶说,但是张闻陶也不是傻子,自然也是能够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他只是说了两句,便是没有再说。

回到家中后,张闻陶方才是朝着罗媛笑了起来,“宋慎当真是不错,像是这种事情处理得当,想必以后也是能够做的的更好的!”

罗媛盯着酩酊大醉的宋慎,甚至顾不得张闻陶口中所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她朝着张闻陶斥道:“我可是管不了这些事情,我只是想要知道,早上离开的时候,他还是好的,为何这一会儿就是除了问题?”

罗媛直接朝着张闻陶质问了起来,张闻陶有些纳闷,一时间不知道想要如何回答,刚是要开口,便是被罗媛打断道:“好了你还是不要解释了,越是解释,那就越发说不清楚了!”

张闻陶帮着把宋慎扶到了床上,罗媛仍旧是抱怨道:“像是这种事情,早就不该叫他过去的。”

“媛媛,他是个男人嘛,总是要出去喝酒的,酒量小就是要培养,以后还有很大的空间,你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就不叫他出去应酬了吧?”张闻陶劝说道。

“你还好意思说,他哪次和你一起出去,不都是酩酊大醉吗?你这样,叫我如何相信你?”罗媛仍旧是气愤道。

张闻陶面上有些尴尬,只能笑一笑,“这个,下次会叫他注意的。”

因为罗媛的态度问题,张闻陶并没有逗留太久,很快便是离开了。

待得张闻陶离开,罗媛一巴掌拍在宋慎的腰上,“人都已经走了,还装醉啊?”

宋慎嘿嘿一笑,“倒也不是真装醉,而是真的醉了,只是醉得不是那么厉害罢了!”

“那你刚才是什么意思,这是嫌弃张闻陶吗?”罗媛问道。

宋慎摇头,“不是这个意思,他一直都是做得很好,这一次还是要感谢他的,你也不要多想,我只是有些累了,而且还感觉他可能是有事情要跟我说,我不想要知道,所以只好躲开了。”

接着,宋慎便是把关于与克钦一起合作的事情说了出来,还把今天的事情说了一遍。

罗媛大吃一惊,“你这是要做什么?你要知道,你可不是单身一人,以后你要养活的人还很多,你可是不要轻易涉险,不要涉足这件事情中去!”

宋慎连忙点头,“你就放心好了,不是都已经介绍了吗?以后我主要还是负责居中协调,像是这种事情,多半也是不会参与的。”

罗媛仍旧是有些不相信,“真的?”

“那是当然了!”宋慎笑道。

又是做了承诺,宋慎最后方才是说服了罗媛。

过了些日子,宋慎前去看了礼老,刚巧遇到清韵阁穆雷坐在礼老家的客厅内,两人似乎正在商谈着什么,宋慎从外面看到这一步,便是稍稍迟疑了一下。

穆雷刚好从门内看到了宋慎的身影,朝着门外指了指,礼老一眼瞧出正是宋慎,便是大声笑道:“既然已经到了,怎么还在外面站着啊?你以前可不是这么守礼的人啊?”

宋慎哈哈一笑,走了进去,“礼老,不不能这样说啊,我一直都是守礼守法守纪,尤其是到了您老这里,更加会严格遵守,您若是这样说,那可真是叫我无地自容了啊!”

礼老摇头,“不要贫嘴,你这位翡翠王能够光临寒舍,实在是蓬荜生辉啊!“

宋慎苦笑,“礼老,您这也是要调侃我呀,我可不是什么翡翠王,只是一个小小的古玩店老板吧!”

礼老摇头,“你不要谦虚了,这件事情早就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想要捂也捂不住喽!”

穆雷也是点头道:“礼老说得很有道理啊,像是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其实,很多人想必也是像我一样,我们都是关心一个收藏古玩的,如何能够成为翡翠王,这样的机缘际会,实在是令人羡慕,当然最为羡慕的还是宋先生翡翠王的称号!”

宋慎连忙又是摇头,“这件事情真是没有什么,大家若是参与了这些事情,很多人都是能够掌握其中的技巧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想着一定成为千万富翁,这样一来压力大了,心态变了,就不好了。”

宋慎这才是注意到在两人中间的茶几上,放着一件古玩,他连忙笑道:“两位这是在研究什么呢?我也看一看吧!”

礼老朝着桌子看了一眼,“我也才是刚看,你来得巧,你就先过来看一看,看完再说。”

宋慎倒也没有犹豫,拿起了那件古玩便是看了起来。

这件古玩造型颇为奇特,形状像是鸭,长二十公分、腹径约五厘米,重70克。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

宋慎看到这些,也还是有些疑惑,不知道这件玻璃制品到底如何。

“这件玻璃制品,看起来不像是国内的风格啊!”宋慎开口道。

礼老没有开口,但是穆雷却是吓了一跳,“什么?这不是中国的啊?”

“这件质地纯正,完整如新的鸭形玻璃注的造型及装饰艺术与风格应该是属于罗马玻璃系统。其吹管成型、热贴玻璃条等也是古罗马玻璃制作的常用技术。从材质上来看,这种材质更是当时中国尚不能自主生产的古罗马帝国的钠钙玻璃。”

“可见这件鸭形玻璃注应是产于今叙利亚至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古罗马帝国,其传入途径是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再传进冯氏北燕的。它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礼老解释道。

宋慎点头,倒也是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些书,的确是有这些记载。

“这是罗马帝国制作的玻璃注啊!”穆雷面上带着兴奋,这可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宋慎拿起玻璃器便是看了起来,这件玻璃器造型别致,纹饰清晰,只是在玻璃器的上方多了一个洞,宋慎想了想,便是明白了过来,“这里应该是用来灌水的吧,难怪玻璃珠一直都是没有站起来,这里用来灌水之后,这小玩意就会立起来。”

礼老点头道:“的确是如此,北魏武帝拓跋焘时大月氏国商人来京都传授玻璃烧造技术,“铸石为五色玻璃……自此,国中琉璃始贱,亦不复珍之”。吹管玻璃成型术如何成型,历唐、宋、元、明各代至清初始有著录。”

“根据康熙年间大学士孙廷诠《颜山杂记》记载分析鸭形玻璃注的成型过程及其工艺,离不开铁棒、管、剪刀等工具以及工匠本人练就的身、首、项、手、口的功夫,如要吹成橄榄形器身须将铁管向下,先用微气缓慢俯吹成型,再用剪刀引长,并截其口而引拗成喙形,用剪拉长另一端作尾,这几个工序都要在炉前玻璃不流不凝的条件下迅速而果断地完成。”

“鸭形玻璃注的装饰主要采用贴粘玻璃条组成细部图案,不加琢磨,全靠吹管玻璃匠的灵感和经验在焠火炉前完成这一工艺过程,当鸭形玻璃注吹成后,用玻璃液引长的细条,迅速贴粘在稍经加温的注身上,与器型相配合仍以象征手法贴成喙、翼、足等细部,另在颈部粘贴不规则的环状、锯齿条饰,在背腹部饰形直线或曲线等玻璃条纹饰。”

“鸭形玻璃注的器形与装饰的艺术手法与风格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以象征的、概括的手法完成,其吹管、剪引、热贴等技术是极其熟练的,非出凡手,应是一位经验丰富、造诣较高的匠师完成的。”

关于鸭形玻璃注究竟为何物,一直众说纷纭。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认为,鸭形玻璃注就是古代欹器(欹是倾斜的意思),也被称为歌器,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鸭形玻璃注与欹器的相同点是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不同的是,欹器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

在中国古代,欹器通常会被放在座位的右边,它的用途和现在的座右铭类似,是古代人提醒自己不要自满的一种容器。清朝的皇帝就曾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意思是要借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特点,阐释“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据说,孔子经常在座位旁放置一个欹器,用来警示自己。后来,用欹器警示的方法逐渐演变成人们在金属上刻字来警示自己,到如今,就发展成了座右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