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慎回到房间,心里猜测着,紫楚大概要花费一个半小时就能收拾好,现在才五点多钟,时间还好,并不如何匆忙。宋慎安心又是睡了起来。
宋慎一觉醒来,看了看时间,竟已是晚上八点钟了,这个时间点,紫楚竟是没有来找过他。
宋慎又是过去敲了紫楚的门,紫楚开了门,她身上的衣服也换了一遍,正在梳着头发。
因为刚洗完澡,室内还弥漫着甜津津,香喷喷的味道,宋慎嗅了嗅,朝着紫楚看过去,见到她的头发还有些潮湿,便是提醒道:“把头发吹一吹,待会儿出去不要冻感冒了。”
紫楚“嗯”了一声,又是走了回去,拿出了吹风机,吹了起来。因为头发太长,紫楚只能把头发分成两拨从双肩拿到前面来吹。
宋慎实在等得不耐烦,就说道:“把吹风机给我,我来帮你吹头发!”
紫楚转头看了他一眼,也没有太过犹豫,便是把吹风机递了过去。
宋慎拿着梳子,一边帮着她吹着头发,一边梳理着,动作很是娴熟。
“你经常帮你女朋友吹头发?”紫楚突然问道。
“怎么会这样说?”宋慎手上的动作缓了缓,把吹风机的风速稍稍调小了一些。
“动作很熟练嘛!”紫楚笑道。
宋慎笑了笑,没有多说,他还真是给罗媛吹过不少次头发,也因为这个,动作才会娴熟很多。
两人很快便是走了出来,时间已经是八点多钟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时间点意味着一天的结束,但是对于另外一群人来讲,这只是一天的开始。
安阳市在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也就是现在的安阳地区,在此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也是在安阳出土的。
“这边有什么名点特色?”紫楚转头问道。
宋慎一听就是知道紫楚是在问吃的事情,尽管是头一次来这边,但他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道口烧鸡、老庙牛肉、安阳三熏、曹马芝麻糖、三不沾、安阳燎花。”
宋慎说出一连串的特产来,叫紫楚听着都觉得馋嘴,“哪些最好吃?”
“我觉得应该是烧鸡和牛肉。”宋慎道。
“那咱们就去吃烧鸡和牛肉!”
……
因为是头一次过来,宋慎直接向当地人打听了地址,便是打车分别买来了烧鸡和老庙牛肉,带着一只鸡和两斤牛肉,宋慎两人走进了一家小餐厅。
在外地吃饭,宋慎一般都不太愿意去吃大酒店,因为他觉得小餐馆更接地气,有些餐馆做菜特别有种地道感,虽说在色香上比大酒店差了一筹,但是比起口感来,还是小餐厅更好一些。
拿出了道口烧鸡,紫楚便是有些迫不及待,也没有去拿筷子,她竟是直接下手撕开了鸡肉吃了起来。
宋慎朝着店家道:“来两碗扁粉菜。”
店家应声去安排了,宋慎看着烧鸡色泽金黄,只是看着都能够叫人多几分食欲,吃下去,更是觉得好吃,尤其是这种烧鸡肥而不腻,色鲜味美,食用不需刀,用手一抖,骨肉自行分离。无论冷热,均余香满口。
紫楚一边吃着一边问道:“这道口烧鸡有什么来历?”
她知道宋慎肚子里的典故多,甚至于很多地方名点,他都是能够说出一二三四来,所以遇到这种问题,当然是要问宋慎的。
“道口烧鸡创始于清顺治十八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浚县志》及《滑县志》记载,在开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于技术条件差,尚未具特色,生意并不兴隆。到乾隆五十二年也就是1787年,现在的烧鸡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中海的先祖张炳,偶遇清宫御膳房御厨老友刘义,他在道口镇大集街开了个小烧鸡店,因制作不得法,生意萧条。”“有一天一位曾在清宫御膳房当过御厨的老朋友来访,他身怀绝技。两人久别重逢,对饮畅谈。张炳向他求教,那朋友便告诉他一个秘方:‘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这八料就是陈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和白芷八种佐料;老汤就是煮鸡的陈汤。每煮一锅鸡,必须加上头锅的老汤,如此沿袭,越老越好。张炳如法炮制,做出的鸡果然香。从此,营业兴旺,张炳把他的烧鸡店定名为‘义兴张’,寓意‘友义兴张’”
“‘义兴张’的牌子打出以后,张炳反复实践,在选鸡、宰杀、撑型、烹煮、用汤、火候等方面,摸索出一套经验。他选鸡严格,要选两年以内的嫩鸡,以保证鸡肉质量。挑来的鸡,要先留一段时间,让鸡消除紧张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有利于杀鸡时充分放血,也不影响鸡的颜色。配料、烹煮是最关键的工序。将炸好的鸡放在锅里,对上老汤,配好佐料,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烧鸡的造型更是独具匠心,鸡体开剖后,用一段高粱秆把鸡撑开,形成两头尖尖的半圆形,别致美观。‘义兴张’开业已近三百年了,张炳的烧鸡技术历代相传,始终保持独特的风味,其色、香、味、烂被称为‘四绝’。”
“又有传闻,清嘉庆年间,一次嘉庆皇帝巡路过道口,忽闻奇香而振奋,问左右人道:‘何物发出此香?’左右答道:‘烧鸡’。随从将烧鸡献上,嘉庆尝后大喜说道:‘色、香、味三绝’。从此以后,道口烧鸡成了清廷的贡品。”紫楚愣了一下,随即便是轻笑道:“那我以后还真是要注意一下,说不得吃了什么小吃就曾经是皇帝吃过的贡品!”宋慎笑了笑,“古代皇帝一辈子都待在紫禁城里,尝过的美食还真不一定有咱们多,尽管大家极力炫耀皇帝每天多少多少道菜,但毕竟每个人的口味都是独特的,也不一定所有菜都是喜欢的。”
宋慎回到房间,心里猜测着,紫楚大概要花费一个半小时就能收拾好,现在才五点多钟,时间还好,并不如何匆忙。宋慎安心又是睡了起来。
宋慎一觉醒来,看了看时间,竟已是晚上八点钟了,这个时间点,紫楚竟是没有来找过他。
宋慎又是过去敲了紫楚的门,紫楚开了门,她身上的衣服也换了一遍,正在梳着头发。
因为刚洗完澡,室内还弥漫着甜津津,香喷喷的味道,宋慎嗅了嗅,朝着紫楚看过去,见到她的头发还有些潮湿,便是提醒道:“把头发吹一吹,待会儿出去不要冻感冒了。”
紫楚“嗯”了一声,又是走了回去,拿出了吹风机,吹了起来。因为头发太长,紫楚只能把头发分成两拨从双肩拿到前面来吹。
宋慎实在等得不耐烦,就说道:“把吹风机给我,我来帮你吹头发!”
紫楚转头看了他一眼,也没有太过犹豫,便是把吹风机递了过去。
宋慎拿着梳子,一边帮着她吹着头发,一边梳理着,动作很是娴熟。
“你经常帮你女朋友吹头发?”紫楚突然问道。
“怎么会这样说?”宋慎手上的动作缓了缓,把吹风机的风速稍稍调小了一些。
“动作很熟练嘛!”紫楚笑道。
宋慎笑了笑,没有多说,他还真是给罗媛吹过不少次头发,也因为这个,动作才会娴熟很多。
两人很快便是走了出来,时间已经是八点多钟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时间点意味着一天的结束,但是对于另外一群人来讲,这只是一天的开始。
安阳市在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也就是现在的安阳地区,在此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也是在安阳出土的。
“这边有什么名点特色?”紫楚转头问道。
宋慎一听就是知道紫楚是在问吃的事情,尽管是头一次来这边,但他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道口烧鸡、老庙牛肉、安阳三熏、曹马芝麻糖、三不沾、安阳燎花。”
宋慎说出一连串的特产来,叫紫楚听着都觉得馋嘴,“哪些最好吃?”
“我觉得应该是烧鸡和牛肉。”宋慎道。
“那咱们就去吃烧鸡和牛肉!”
……
因为是头一次过来,宋慎直接向当地人打听了地址,便是打车分别买来了烧鸡和老庙牛肉,带着一只鸡和两斤牛肉,宋慎两人走进了一家小餐厅。
在外地吃饭,宋慎一般都不太愿意去吃大酒店,因为他觉得小餐馆更接地气,有些餐馆做菜特别有种地道感,虽说在色香上比大酒店差了一筹,但是比起口感来,还是小餐厅更好一些。
拿出了道口烧鸡,紫楚便是有些迫不及待,也没有去拿筷子,她竟是直接下手撕开了鸡肉吃了起来。
宋慎朝着店家道:“来两碗扁粉菜。”
店家应声去安排了,宋慎看着烧鸡色泽金黄,只是看着都能够叫人多几分食欲,吃下去,更是觉得好吃,尤其是这种烧鸡肥而不腻,色鲜味美,食用不需刀,用手一抖,骨肉自行分离。无论冷热,均余香满口。
紫楚一边吃着一边问道:“这道口烧鸡有什么来历?”
她知道宋慎肚子里的典故多,甚至于很多地方名点,他都是能够说出一二三四来,所以遇到这种问题,当然是要问宋慎的。
“道口烧鸡创始于清顺治十八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浚县志》及《滑县志》记载,在开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于技术条件差,尚未具特色,生意并不兴隆。到乾隆五十二年也就是1787年,现在的烧鸡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中海的先祖张炳,偶遇清宫御膳房御厨老友刘义,他在道口镇大集街开了个小烧鸡店,因制作不得法,生意萧条。”“有一天一位曾在清宫御膳房当过御厨的老朋友来访,他身怀绝技。两人久别重逢,对饮畅谈。张炳向他求教,那朋友便告诉他一个秘方:‘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这八料就是陈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和白芷八种佐料;老汤就是煮鸡的陈汤。每煮一锅鸡,必须加上头锅的老汤,如此沿袭,越老越好。张炳如法炮制,做出的鸡果然香。从此,营业兴旺,张炳把他的烧鸡店定名为‘义兴张’,寓意‘友义兴张’”
“‘义兴张’的牌子打出以后,张炳反复实践,在选鸡、宰杀、撑型、烹煮、用汤、火候等方面,摸索出一套经验。他选鸡严格,要选两年以内的嫩鸡,以保证鸡肉质量。挑来的鸡,要先留一段时间,让鸡消除紧张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有利于杀鸡时充分放血,也不影响鸡的颜色。配料、烹煮是最关键的工序。将炸好的鸡放在锅里,对上老汤,配好佐料,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烧鸡的造型更是独具匠心,鸡体开剖后,用一段高粱秆把鸡撑开,形成两头尖尖的半圆形,别致美观。‘义兴张’开业已近三百年了,张炳的烧鸡技术历代相传,始终保持独特的风味,其色、香、味、烂被称为‘四绝’。”
“又有传闻,清嘉庆年间,一次嘉庆皇帝巡路过道口,忽闻奇香而振奋,问左右人道:‘何物发出此香?’左右答道:‘烧鸡’。随从将烧鸡献上,嘉庆尝后大喜说道:‘色、香、味三绝’。从此以后,道口烧鸡成了清廷的贡品。”紫楚愣了一下,随即便是轻笑道:“那我以后还真是要注意一下,说不得吃了什么小吃就曾经是皇帝吃过的贡品!”宋慎笑了笑,“古代皇帝一辈子都待在紫禁城里,尝过的美食还真不一定有咱们多,尽管大家极力炫耀皇帝每天多少多少道菜,但毕竟每个人的口味都是独特的,也不一定所有菜都是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