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朝开元年间,洛阳府洛宁县有一个女子,名叫绣娘,这绣娘时年一十六岁,长的虽然不算漂亮,但也朴实大方。
绣娘是一个苦命女子,三岁丧父,六岁丧母,家中只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奶奶王氏,平时王氏就带着孙女上山采些草药卖钱,艰难度日,幸亏周围邻居都好心,时常接济这奶孙俩。
转眼十年过去了,这王氏已经七十多岁了,知道自己不能陪伴孙女太久了,看着绣娘已经到了成婚年纪,就想着给她找个婆家嫁了,自己也就放心了,到了那边也好给自己的儿子媳妇有个交代。
要说这绣娘到了适婚年纪,却没有人来提亲,这让王氏很是心焦,之所以会这样,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绣娘从小失去父母,大家都说是她命硬,把父母给克死了,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娶她为妻。
于是王氏就去找村子里的刘媒婆,让她给物色一个愿意娶绣娘的男子,哪怕是做小,做填房都可以,丑点,年纪大点也没关系,只要能真心对绣娘好就行。
这刘媒婆也知道,绣娘这亲事不好成,就说她操着心,王氏谢过刘媒婆就回家去了,之后就天天盼望着刘媒婆上门。
大概过了六七日,刘媒婆突然就来到了王氏家里,兴奋说道:“真是姻缘由天定啊!我给绣娘物色了一个好夫君。”
王氏一听大喜,问道:“刘婆婆快说说,是哪里人氏?”
刘媒婆就说道:“就是县城大名鼎鼎的吴员外家,吴员外的儿子至今没有娶妻,年纪比绣娘大两岁,人长得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有很多女子都想嫁给他,可人家不喜欢哪些华而不实的,就想找个农村姑娘,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我这一想,绣娘不就合适吗?”
王氏听着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那吴员外可是洛宁县首屈一指的大财主,他家儿子娶妻必定会选个门当户对的,怎么能看上一个穷苦人家的姑娘呢?再说了,外面都传说绣娘命硬,难道那吴家都不在乎?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王氏毕竟是快入土的人了,也是见过世面的,她想莫非是这吴员外的儿子有什么毛病?如果让绣娘嫁过去不是害了她吗?
就说道:“刘婆婆,那吴员外家财万贯,什么样的儿媳妇找不到,再说了,绣娘还有命硬的名声,吴家就不在乎这个吗?”
刘媒婆一听,就知道王氏是有了顾虑,便说道:“这些我都与他说了,人家说不怕,那吴家有钱,根本不用再去结交有钱人家,人家只要求女子踏实善良就行,这绣娘不是最好的人选吗?”
王婆婆听了刘媒婆的话,还是不放心,说道:“绣娘毕竟没有了父母,从小可怜,这件事我与她商量一下,就给你回信。”
刘媒婆知道王氏考虑得多,怕这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让孙女受委屈,也就很理解,说道:“好吧,你奶孙商量商量,不过要尽快,怕吴家等不及,绣娘错过了这好姻缘。”
送走刘媒婆,王氏就背着一捆草药去了县里,在县里卖草药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打听了一下这吴员外家的少爷,听到的都是赞美之声,说这吴少爷,长的英俊潇洒,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很多姑娘都想嫁给她为妻。
王氏打听到这吴家少爷并没有毛病,她也就放心了,可是她心中的疑虑还是没有解开,总感觉不对,要说绣娘相貌普通,那吴家少爷怎么能看上呢?
正在王氏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那刘媒婆就带着一个年轻人来到了家中,那年轻人长得是风度翩翩,英俊潇洒,让人一看就心生喜欢。
原来这个年轻人就是吴家少爷,名字叫吴子良,听刘媒婆说了绣娘的情况后就决定娶绣娘为妻,可等了几日不见刘媒婆回信,就带上礼品来找刘媒婆,刘媒婆就把他带到了王氏家里。
绣娘在房门口看到吴子良如此俊美,心中的小鹿乱撞,就赶紧躲进了房里不出来,刘媒婆说道:“绣娘,吴家少爷来了,你也出来见一面。”
绣娘听到刘媒婆这样说,就羞羞答答地走出房间,不敢正眼看吴子良,而那吴子良看见绣娘,眼中蹦出火花。
王氏见那吴子良火热的目光,心想这吴家少爷如此英俊,怎么就能看上相貌普通的绣娘?心中还是不踏实,就把绣娘拉到一边,说道:“孩子,咱家和这吴家是天壤之别,你感觉这门亲事怎么样?”
绣娘羞涩地说道:“全凭奶奶做主吧!”王氏一听也就明白了绣娘的意思,她想如果自己反对,又怕孙女错过了好姻缘,就点头同意了。
于是,这门亲事就定下了,很快,吴家就选定了良辰吉日,抬着大红花轿把绣娘娶回了家中,十里八乡的姑娘们对绣娘都是羡慕嫉妒恨,她们想不明白,绣娘是一个命硬的女子,长相又很普通,为何那吴家少爷会娶她?肯定是脑子被驴踢了。
成婚当日,吴家上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宾朋满座,恭贺声不绝于耳。一对新人拜堂后就被送入洞房,吴子良又出去给客人敬酒,绣娘就一人坐在新房里。
绣娘想到自己嫁给一个如此英俊的郎君,今晚就要与君共度良辰美宵,心中不免激动万分,小脸儿羞得通红,幸好盖着红盖头,要不被人看见该有多尴尬啊!
终于盼到了晚上,绣娘想着吴子良就要来和她喝交杯酒,然后夫妻恩爱,可左等右等却不见吴子良的身影,直到半夜时分,他才被两个丫头扶进了房中。
丫头说道:“少爷今天喝多了,少夫人见谅。”,丫头把吴子良扶到床上就出去了,绣娘就自己掀开了盖头,看到躺在床上的吴子良,此时他已经睡着了。
绣娘想到新婚之夜就要独守空房,不免悲从中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不过再想想来日方长,心中就好受多了,她就和衣躺在了床边。
第二天一大早,吴子良醒来,见到自己和妻子都是和衣而睡,知道昨晚根本没有圆房,赶紧给绣娘道歉,说自己喝多了。
绣娘见丈夫与自己道歉,心中的怨气就一下子没有了,说道:“官人不要自责,你昨天也是待客太累了,为妻心疼你还来不及,怎能怪罪呢?”二人起床梳洗之后,就一起到前厅与吴员外夫妇敬茶。
其实吴员外也想让儿子娶个门当户对的女子为妻,也给他物色了很多大家闺秀,可儿子都没有看上,却要娶一个乡下的孤女为妻,这让他很是纳闷,但经不住妻子华氏的相劝和儿子的坚持,只得同意吴子良娶一个贫苦人家的姑娘。
原来吴员外的夫人在两年前去世,去世之后,他又娶了个填房,就是现在的妻子华氏,华氏二十岁左右,长得十分妖娆。这华氏本是一个风尘女子,吴员外贪恋她的年轻美貌,就出重金为她赎身,娶她做了填房。
华氏虽然年轻,但也是继母的身份,吴子良夫妇就恭恭敬敬地给吴员外和华氏敬了茶,华氏看到绣娘说道:“你做了吴家的儿媳,就要好好帮助子良操持这个家。”绣娘赶紧点头。
新婚之夜没有圆房,绣娘就想着第二天晚上好好补回来,可吴子良回到房中,看起来很是疲惫,绣娘赶紧给他端茶倒水,吴子良说道:“店里的事情太多了,一天到晚都不能闲着,真是太累人了。”
绣娘心疼地说道:“官人躺着,我给你端热水来泡泡脚,解解乏。”这时丫鬟秋月就端来一盆子热水,绣娘就接过来,亲自给丈夫洗脚。
洗完脚之后,吴子良说道:“太累了,早点休息吧!”绣娘想着今天晚上一定要好好地和丈夫共度良宵,没想到吴子良躺在床上就睡着了,这让绣娘哭笑不得,以为自己的丈夫是太累了,也就没有多想。
次日醒来,吴子良赶紧给绣娘道歉,说自己太累,对不起妻子,绣娘想着自己的丈夫为了家里的生意累成这样,就只剩下心疼了。
一连十来天,吴子良都借口说很累,躺在床上就睡着了,次日醒来,吴子良总是虔诚地给绣娘道歉,绣娘心中的怨气也一次次烟消云散。
又过了几日,吴员外去了千里之外的苏州做客,吴子良就开始彻夜不归,绣娘很是纳闷,白天见到她时就要问他原因,可还没等她问,吴子良就说道:“如今父亲出外做客,店铺里所有的事情我都要一一过问,生怕有个闪失,所以我可能要经常住在店里,还望娘子谅解。”
绣娘听丈夫这么说,心中虽然不悦,但嘴上也不能说什么,而是说道:“官人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啊!”
华氏听说吴子良天天睡在店里,就说道:“男儿就要有大志向,不要沉浸于儿女私情。”
绣娘和吴子良已经成婚一个月了,可她如今还是处女之身,心中就十分委屈,可也不能表现在脸上,只有到了晚上躲在被窝里偷偷落泪,她想不明白,丈夫对自己也不错,为啥就是不和她圆房呢?
成亲以来,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奶奶了,于是就想回去看看,没想到华氏也是个通情达理之人,她给绣娘说道:“你奶奶年纪大了,你回去看看她吧!”
吴子良听说妻子要回去看望奶奶,就说道:“爹爹不在家的时候我太忙了,没有时间陪你,你一个人寂寞,回家和奶奶说说话也好。”他就让轿夫把绣娘送回去,并准备了很多礼品让下人一起给绣娘送到家里。
王氏一看自己的孙女坐着轿子回来,又带来那么多的礼品,就想着是自己多虑了,孙女并没有被吴家人看不起,她也就放心了,高兴的合不拢嘴,周围的邻居见绣娘回来,也过来看,大家都夸她有福气,嫁个好郎君。
绣娘给邻居们发点心,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可她的心却在滴血,自己守寡的日子只有自己知道,那种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晚上,绣娘和奶奶同床而眠,奶奶就和她说了一些闺中密话,问她官人对她好不好,绣娘怕奶奶担心,一开始就说好,最后忍不住就哭了起来。
王氏毕竟是过来人,在她的再三追问之下,绣娘才向她说出了实情,王氏得知自己的孙女如今还是处女之身,心中就不是滋味,就教了孙女一些为人妇的秘诀,绣娘就记在了心里。
绣娘陪奶奶住了几日,王氏想孙女至今没有圆房,夫妻之间的感情就不牢固,如果长久分离,怕生出事端,于是就催促她赶紧回去,临走的时候,再三叮嘱,叫孙女一定要以柔克刚,好好伺候她丈夫,玉娘点头答应。
只有她自己知道,根本不是因为自己不够温柔,而是吴子良好像对她的身体不感兴趣,即使睡在一张床上也是无动于衷,倒头就睡。
回到吴家之后,绣娘就按照奶奶教的,每天去店里看望丈夫,并亲手给他煲各种补汤送过去,吴子良见到她如此粘着自己,并没有如绣娘想象的那样感动,而是有些不耐烦,说道:“我这么忙,你以后就不要来送这些东西了,让伙计们看见不好。”
话说唐朝开元年间,洛阳府洛宁县有一个女子,名叫绣娘,这绣娘时年一十六岁,长的虽然不算漂亮,但也朴实大方。
绣娘是一个苦命女子,三岁丧父,六岁丧母,家中只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奶奶王氏,平时王氏就带着孙女上山采些草药卖钱,艰难度日,幸亏周围邻居都好心,时常接济这奶孙俩。
转眼十年过去了,这王氏已经七十多岁了,知道自己不能陪伴孙女太久了,看着绣娘已经到了成婚年纪,就想着给她找个婆家嫁了,自己也就放心了,到了那边也好给自己的儿子媳妇有个交代。
要说这绣娘到了适婚年纪,却没有人来提亲,这让王氏很是心焦,之所以会这样,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绣娘从小失去父母,大家都说是她命硬,把父母给克死了,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娶她为妻。
于是王氏就去找村子里的刘媒婆,让她给物色一个愿意娶绣娘的男子,哪怕是做小,做填房都可以,丑点,年纪大点也没关系,只要能真心对绣娘好就行。
这刘媒婆也知道,绣娘这亲事不好成,就说她操着心,王氏谢过刘媒婆就回家去了,之后就天天盼望着刘媒婆上门。
大概过了六七日,刘媒婆突然就来到了王氏家里,兴奋说道:“真是姻缘由天定啊!我给绣娘物色了一个好夫君。”
王氏一听大喜,问道:“刘婆婆快说说,是哪里人氏?”
刘媒婆就说道:“就是县城大名鼎鼎的吴员外家,吴员外的儿子至今没有娶妻,年纪比绣娘大两岁,人长得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有很多女子都想嫁给他,可人家不喜欢哪些华而不实的,就想找个农村姑娘,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我这一想,绣娘不就合适吗?”
王氏听着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那吴员外可是洛宁县首屈一指的大财主,他家儿子娶妻必定会选个门当户对的,怎么能看上一个穷苦人家的姑娘呢?再说了,外面都传说绣娘命硬,难道那吴家都不在乎?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王氏毕竟是快入土的人了,也是见过世面的,她想莫非是这吴员外的儿子有什么毛病?如果让绣娘嫁过去不是害了她吗?
就说道:“刘婆婆,那吴员外家财万贯,什么样的儿媳妇找不到,再说了,绣娘还有命硬的名声,吴家就不在乎这个吗?”
刘媒婆一听,就知道王氏是有了顾虑,便说道:“这些我都与他说了,人家说不怕,那吴家有钱,根本不用再去结交有钱人家,人家只要求女子踏实善良就行,这绣娘不是最好的人选吗?”
王婆婆听了刘媒婆的话,还是不放心,说道:“绣娘毕竟没有了父母,从小可怜,这件事我与她商量一下,就给你回信。”
刘媒婆知道王氏考虑得多,怕这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让孙女受委屈,也就很理解,说道:“好吧,你奶孙商量商量,不过要尽快,怕吴家等不及,绣娘错过了这好姻缘。”
送走刘媒婆,王氏就背着一捆草药去了县里,在县里卖草药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打听了一下这吴员外家的少爷,听到的都是赞美之声,说这吴少爷,长的英俊潇洒,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很多姑娘都想嫁给她为妻。
王氏打听到这吴家少爷并没有毛病,她也就放心了,可是她心中的疑虑还是没有解开,总感觉不对,要说绣娘相貌普通,那吴家少爷怎么能看上呢?
正在王氏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那刘媒婆就带着一个年轻人来到了家中,那年轻人长得是风度翩翩,英俊潇洒,让人一看就心生喜欢。
原来这个年轻人就是吴家少爷,名字叫吴子良,听刘媒婆说了绣娘的情况后就决定娶绣娘为妻,可等了几日不见刘媒婆回信,就带上礼品来找刘媒婆,刘媒婆就把他带到了王氏家里。
绣娘在房门口看到吴子良如此俊美,心中的小鹿乱撞,就赶紧躲进了房里不出来,刘媒婆说道:“绣娘,吴家少爷来了,你也出来见一面。”
绣娘听到刘媒婆这样说,就羞羞答答地走出房间,不敢正眼看吴子良,而那吴子良看见绣娘,眼中蹦出火花。
王氏见那吴子良火热的目光,心想这吴家少爷如此英俊,怎么就能看上相貌普通的绣娘?心中还是不踏实,就把绣娘拉到一边,说道:“孩子,咱家和这吴家是天壤之别,你感觉这门亲事怎么样?”
绣娘羞涩地说道:“全凭奶奶做主吧!”王氏一听也就明白了绣娘的意思,她想如果自己反对,又怕孙女错过了好姻缘,就点头同意了。
于是,这门亲事就定下了,很快,吴家就选定了良辰吉日,抬着大红花轿把绣娘娶回了家中,十里八乡的姑娘们对绣娘都是羡慕嫉妒恨,她们想不明白,绣娘是一个命硬的女子,长相又很普通,为何那吴家少爷会娶她?肯定是脑子被驴踢了。
成婚当日,吴家上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宾朋满座,恭贺声不绝于耳。一对新人拜堂后就被送入洞房,吴子良又出去给客人敬酒,绣娘就一人坐在新房里。
绣娘想到自己嫁给一个如此英俊的郎君,今晚就要与君共度良辰美宵,心中不免激动万分,小脸儿羞得通红,幸好盖着红盖头,要不被人看见该有多尴尬啊!
终于盼到了晚上,绣娘想着吴子良就要来和她喝交杯酒,然后夫妻恩爱,可左等右等却不见吴子良的身影,直到半夜时分,他才被两个丫头扶进了房中。
丫头说道:“少爷今天喝多了,少夫人见谅。”,丫头把吴子良扶到床上就出去了,绣娘就自己掀开了盖头,看到躺在床上的吴子良,此时他已经睡着了。
绣娘想到新婚之夜就要独守空房,不免悲从中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不过再想想来日方长,心中就好受多了,她就和衣躺在了床边。
第二天一大早,吴子良醒来,见到自己和妻子都是和衣而睡,知道昨晚根本没有圆房,赶紧给绣娘道歉,说自己喝多了。
绣娘见丈夫与自己道歉,心中的怨气就一下子没有了,说道:“官人不要自责,你昨天也是待客太累了,为妻心疼你还来不及,怎能怪罪呢?”二人起床梳洗之后,就一起到前厅与吴员外夫妇敬茶。
其实吴员外也想让儿子娶个门当户对的女子为妻,也给他物色了很多大家闺秀,可儿子都没有看上,却要娶一个乡下的孤女为妻,这让他很是纳闷,但经不住妻子华氏的相劝和儿子的坚持,只得同意吴子良娶一个贫苦人家的姑娘。
原来吴员外的夫人在两年前去世,去世之后,他又娶了个填房,就是现在的妻子华氏,华氏二十岁左右,长得十分妖娆。这华氏本是一个风尘女子,吴员外贪恋她的年轻美貌,就出重金为她赎身,娶她做了填房。
华氏虽然年轻,但也是继母的身份,吴子良夫妇就恭恭敬敬地给吴员外和华氏敬了茶,华氏看到绣娘说道:“你做了吴家的儿媳,就要好好帮助子良操持这个家。”绣娘赶紧点头。
新婚之夜没有圆房,绣娘就想着第二天晚上好好补回来,可吴子良回到房中,看起来很是疲惫,绣娘赶紧给他端茶倒水,吴子良说道:“店里的事情太多了,一天到晚都不能闲着,真是太累人了。”
绣娘心疼地说道:“官人躺着,我给你端热水来泡泡脚,解解乏。”这时丫鬟秋月就端来一盆子热水,绣娘就接过来,亲自给丈夫洗脚。
洗完脚之后,吴子良说道:“太累了,早点休息吧!”绣娘想着今天晚上一定要好好地和丈夫共度良宵,没想到吴子良躺在床上就睡着了,这让绣娘哭笑不得,以为自己的丈夫是太累了,也就没有多想。
次日醒来,吴子良赶紧给绣娘道歉,说自己太累,对不起妻子,绣娘想着自己的丈夫为了家里的生意累成这样,就只剩下心疼了。
一连十来天,吴子良都借口说很累,躺在床上就睡着了,次日醒来,吴子良总是虔诚地给绣娘道歉,绣娘心中的怨气也一次次烟消云散。
又过了几日,吴员外去了千里之外的苏州做客,吴子良就开始彻夜不归,绣娘很是纳闷,白天见到她时就要问他原因,可还没等她问,吴子良就说道:“如今父亲出外做客,店铺里所有的事情我都要一一过问,生怕有个闪失,所以我可能要经常住在店里,还望娘子谅解。”
绣娘听丈夫这么说,心中虽然不悦,但嘴上也不能说什么,而是说道:“官人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啊!”
华氏听说吴子良天天睡在店里,就说道:“男儿就要有大志向,不要沉浸于儿女私情。”
绣娘和吴子良已经成婚一个月了,可她如今还是处女之身,心中就十分委屈,可也不能表现在脸上,只有到了晚上躲在被窝里偷偷落泪,她想不明白,丈夫对自己也不错,为啥就是不和她圆房呢?
成亲以来,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奶奶了,于是就想回去看看,没想到华氏也是个通情达理之人,她给绣娘说道:“你奶奶年纪大了,你回去看看她吧!”
吴子良听说妻子要回去看望奶奶,就说道:“爹爹不在家的时候我太忙了,没有时间陪你,你一个人寂寞,回家和奶奶说说话也好。”他就让轿夫把绣娘送回去,并准备了很多礼品让下人一起给绣娘送到家里。
王氏一看自己的孙女坐着轿子回来,又带来那么多的礼品,就想着是自己多虑了,孙女并没有被吴家人看不起,她也就放心了,高兴的合不拢嘴,周围的邻居见绣娘回来,也过来看,大家都夸她有福气,嫁个好郎君。
绣娘给邻居们发点心,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可她的心却在滴血,自己守寡的日子只有自己知道,那种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晚上,绣娘和奶奶同床而眠,奶奶就和她说了一些闺中密话,问她官人对她好不好,绣娘怕奶奶担心,一开始就说好,最后忍不住就哭了起来。
王氏毕竟是过来人,在她的再三追问之下,绣娘才向她说出了实情,王氏得知自己的孙女如今还是处女之身,心中就不是滋味,就教了孙女一些为人妇的秘诀,绣娘就记在了心里。
绣娘陪奶奶住了几日,王氏想孙女至今没有圆房,夫妻之间的感情就不牢固,如果长久分离,怕生出事端,于是就催促她赶紧回去,临走的时候,再三叮嘱,叫孙女一定要以柔克刚,好好伺候她丈夫,玉娘点头答应。
只有她自己知道,根本不是因为自己不够温柔,而是吴子良好像对她的身体不感兴趣,即使睡在一张床上也是无动于衷,倒头就睡。
回到吴家之后,绣娘就按照奶奶教的,每天去店里看望丈夫,并亲手给他煲各种补汤送过去,吴子良见到她如此粘着自己,并没有如绣娘想象的那样感动,而是有些不耐烦,说道:“我这么忙,你以后就不要来送这些东西了,让伙计们看见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