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谷歌云

最好的方式是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在公司网站“谷歌发现的十大真理”名单中的第六大真理

为了惩罚我对权威的蔑视,命运使我本人成了权威。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拉里和谢尔盖一直坚称谷歌是一家搜索公司。任何关于谷歌正在变成一家媒体公司、个人电脑公司或软件公司的断言都被斥为痴心妄想。据谷歌发言人戴维·克莱恩说,答案是:“我们确实是做搜索的。但我们保留以我们想要的任何方式定义搜索的权利。”

真的吗?个人电脑应用、电子邮件、手机操作系统、Web浏览器、维基信息网站、社交网络和图片编辑网站真的属于“搜索”的范畴吗?学者和竞争对手批评谷歌远远踱出了它的核心任务,企图接收整个计算机行业。事实上,谷歌常说它侧重于搜索,但是允许它的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在其20%的时间内随心所欲地做事。现在谷歌公司说,其70%的研究侧重于它的搜索的核心竞争力,20%的研究致力于包含搜索元素在内的相关产品,10%是其他产品。

但是,在大多数公司看似漫无目的的多元化手段背后是有逻辑的。首要原因是“因为他们能”。

拉里和谢尔盖了解互联网,他们也知道如何利用互联网。2000年,在学者和出版商宣布互联网死亡的时候,拉里和谢尔盖却看出它的巨大潜力。互联网已经使计算机和通信的效率得到了惊人的提高,成本大幅度下降。当拉里和谢尔盖建立谷歌计算机基础设施来处理快速搜索时,他们认识到互联网可以做得更好。

基础设施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哪座大楼——或者哪个城市,就此而言——能盛得下它。在互联网上,谷歌将数百万台小型计算机集结成群,这可以为本地区的人们做计算,并快速反馈计算结果,无须环游半个地球开展工作。有时可以把一个单一的任务分给多台同步工作的计算机完成,就像一台计算机那样操作。这就是拉里和谢尔盖决定以超低价购买长达数英里光纤电缆的主要原因。这种大规模并行计算的设想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风险投资家和其他网络公司阐明的,但是拉里和谢尔盖的眼光使其成为现实。他们不仅建立了一个快速移动信息的巨大网络,还建立了一台新型超级计算机,它的大脑分布于世界各地,通过光纤神经连接在一起,使它像一个整体那样发挥作用。

迄今为止,谷歌的超级网络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它位于散布在世界各地——从亚特兰大到中国再到苏黎世——的“服务器机房”,而且每天都在发展壮大。最大的服务器机房之一位于俄勒冈州的达拉斯城,靠近廉价电力和过剩光纤电缆的供应地。这个机房被称为“02号项目”,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它的冷却塔有四层楼那么高。

谷歌业已安装的计算机数量被严格保密。在公司刚刚发展了几年时,谢尔盖透露说数量“超过了1万台”,那还只是谷歌在问话时使用的数量。但是,研究公司加特纳集团根据谷歌每年在计算机设备上花费的金额作出了估计,得出的总数在100万台以上。

这些服务器包括:负载均衡器,用于将繁忙或损坏的计算机上的工作转移到可以处理此项工作的其他计算机上;代理服务器,临时存储数据并过滤垃圾邮件等信息;Web服务器,用于寻找搜索结果;数据采集服务器,用于索引网页;广告服务器,用于识别相关广告;甚至还有拼写服务器,用于为搜索词条的替代拼写提供建议。

正如拉里和谢尔盖在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网络来运行其搜索引擎,他们在谷歌成立的早期阶段设计了一个独特的网络。而且,正如他们在斯坦福大学所做的,他们利用所能得到的最廉价的个人电脑——以英特尔芯片运行的商用个人电脑——建立了这个网络,运行开放操作系统Linux。他们没有购买最先进、最强大的一代个人电脑用于网络。以1美元为单位,他们计算哪种最新一代的个人电脑能给出最强大的计算能力。

作为个人电脑,这些机器经常出故障。由于系统设计的原因,这(通常)并不会降低系统任何部分的能力。工作被自动转移给其他个人电脑,直到出错的机器被清出系统,被新机器取代。不过,有时有太多机器出现故障,或者网络的一部分暂停运行,关闭电子邮件、文件或其他服务的访问,会造成灾难,并引发依赖这些机器的人们的广泛抱怨。这是谷歌互联网计算前景中最大的潜在问题。谷歌的系统崩溃没有其他大多数系统那样频繁,但影响到的人数却多得多。

这个超级网络是一台能量巨大的分布式超级计算机。使用谷歌某种应用程序的任何人,都在介入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能力宝藏。这就是谷歌的竞争对手难以匹敌谷歌的主要原因。这也使谷歌能够进入拉里、谢尔盖或其雄心勃勃的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感兴趣的任何业务领域。

创意机器

谷歌正在利用它的力量改变着商业规则,从新闻传递到个人电脑计算,到图书,再到视频。难怪很多企业的高管都——如果不,那他们应该——害怕这个业界新巨人。如果拉里和谢尔盖挡住了他们的路,传统企业要想夺回20世纪初那种地位是极为困难的。从事信息收集或传播的任何企业,都像站在悬崖峭壁上的大笨狼怀尔那样身处险境,脚下的基础设施随时都会崩溃。拉里和谢尔盖像赶路人那样行动,携其富有远见的计划冲锋在前,对于他们的方向和理由却只字不提。

这么做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他们往往是在到达之后才知道目标是什么。

谷歌是一台创意机器。一些创意来自高层管理者。例如,拉里甚至在谷歌地图创立之前就想出了地图“街景”创意,即街道和建筑物的真实图片可以用来帮助人们识别其目的地。但谷歌不是苹果公司,拉里和谢尔盖也不是史蒂夫·乔布斯。公司并非集权控制,创意可以来自任何地方。

大多数公司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很难让人们作不同的思考。人们更可能循序渐进地考虑问题,而不是进行大胆思考。许多技术公司通过建立正式的“臭鼬工厂”来解决这一问题,组成不同的专业团队来研究出新的创意。在谷歌,每个人都是臭鼬。谷歌的创意机器旨在建立数以百计或数以千计的研究项目,其中有很多都属于一个人的团队。这就是20%时间这个概念背后的创意,20%时间允许公司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每周花费长达一天的时间研究自己的构想。

数年前,在针对这些领域的大思想家举行的科技、娱乐、设计(TED)会议上,拉里解释了20%时间的来历。“谢尔盖和我都上过蒙特梭利学校。出于某种原因,这已经纳入了谷歌历程。我们将它具体表达为20%时间。你可以用自己的20%时间来做你认为重要的事情……毕竟孟德尔作为业余科学家发现了遗传规律。随着公司的规模扩大,他们发现小型创新项目更加难得了。有一段时间,我们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然后我们说:‘哦,我们确实需要一个新想法。’”

并非每位工程师都有新的创意去追求,也并非每个人都利用了20%时间。有些人会加入其他人的项目,有些人会利用这段时间上课,有些人每周会正式腾出一天时间研究项目,而其他人会偶尔参与。这么做的唯一要求,是让他们的经理知道他们要做的事情。“我们的工作是有弹性的,”高级副总裁尤斯塔斯说,“当你需要时,你必须能够腾出时间。否则的话,以上事情就不会发生。”

这个过程超出了让研究人员能够从正常工作中腾出时间研究小项目的范畴。创意在这里得到了分享、讨论、分析和批评。为了做到这一点,谷歌建立了有关每个工程师正在研究的每个项目的信息数据库。公司的所有工程师都有权访问这个数据库,并可以找到其他人在做的项目。任何工程师都可以审查任何项目的设计文件,添加项目意见,并向团队成员发送电子邮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他们甚至可以评价其他人的意见。在工程学方面,每个人都是批评家。

拉里和谢尔盖建立了这一制度,用以防止创意还没有通过概念阶段就流产了。“大多数公司在创新上失败的原因在于,它们没有考虑到整个创新渠道,”尤斯塔斯说,“他们往往有一种意见箱心态:下周或许就有人来清空这个意见箱。你不能真正获得你的创意反馈,它们就会中途夭折。我们有许多不同的途径来获得反馈意见。”

但是,如果他们认为创意具有商业潜力,他们还要经受拉里和谢尔盖的详细审查。创始人决定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方向。而且他俩是审查产品设计的无情法官。产品设计人员和工程师预约会见拉里和谢尔盖,报告进展情况。而这对搭档绝不会降低批评的调门。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将他们形容为“无情”。

私下争论

尽管施密特的职责是运营企业并着眼于公司的发展壮大,他还要听从拉里和谢尔盖对公司发展所需的技术和产品的判断。但他们的想法并不总是协调一致。“我有几次对拉里和谢尔盖要做的事情很不满,因为他们太早熟了。”他说。他们的争论往往很激烈,施密特断定公开争论是个坏主意。“最后,我们同意将在私下争论。”他说。

导致私下会面的争论是在数年前出现的,当时公司必须确定谷歌在设计产品时应该侧重于哪种浏览器。微软的IE浏览器占有压倒性的市场份额,但是拉里和谢尔盖等互联网技术人士偏爱更加优雅和开放的火狐浏览器,该浏览器来自Mozilla.org,这是一家允许大众爱好者设计新功能的非营利性集团。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更便于外行建立附加组件程序,用户可以选择添加或是不添加。一些网站只能用IE浏览器才能正常并充分运行。

为了作出决策,公司安排了一次包括拉里、谢尔盖、施密特和谷歌工程师在内的会议。开会时谢尔盖迟到了,所以会议开始得较晚。当他到会时,他讨厌团队赞同的做法。“谢尔盖在所有人面前数落那个决定的不是。”施密特回忆道,“我说:‘停!所有人都离开房间。’我坐下来对他们说,不要那样做。如果我们想争论,让我们私下进行。”

在那次会上,施密特告诉谢尔盖:“我愿意做你希望的任何事情,尽管我不赞同。”但他告诉拉里和谢尔盖,他们必须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并让他们在第二天下午6点前完成此事。然后他离开了房间,让他们争个高低。“这是一个测试,可以看出即将发生的事情。”施密特说。

所发生的事情并非如他所料。第二天,期限过后没有任何答复。于是,施密特到拉里和谢尔盖那里寻求答案。他们的回答是:“好吧,我们给团队一系列新任务,我们明天再开一次会。我们想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第二天,在工程师们反馈了意见之后,拉里和谢尔盖一致同意了新方法。他们想出了一个重新设计开发进程的方法,以便其程序能与任何浏览器结合。那个问题现在已经失去了意义。“整个团队都很高兴,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施密特说,“我不需要判定答案的对错,我只需要确保所有的含糊之处都暴露出来,而且房间内的合适人选能将其建立起来。有时会有不属于目前的解决方案系列的更好答案。如果我们停下来,只去做谢尔盖喜欢的事情,或者只去做我批准的事情,我们就不会得到更好的算法。”

这种认识对施密特而言是一个真正的启发。“他帮助我认清了我的角色,”他说,“现在我尽量不作重要的决策,除非它们真的很重要。相反,我努力去做文化工作。我觉得他们比我更聪明、更迅速、更有主见,也更有先见。他们在看问题方面比我先知先觉。我的工作是确保我们的工作能够符合实际情况,以取得积极的成果。”

施密特今天仍按此原则开展工作。我在2008年11月与他见面时,他刚刚走出与拉里的另一次争论,尽管这次要温和得多。(谢尔盖不在城里。)拉里长久以来相信,在建立移动电话应用程序方面存在着难以置信的机会。已经有一段时间施密特准备抢占这一市场。于是他会见了拉里并告诉他,虽说谷歌和其他公司已经建立了手机应用程序,“但没有什么令人难以置信的。”

于是,拉里指出了那样的一个应用程序,并告诉施密特它在未来代表的所有机会。施密特被他的想法打动,安排在第二天开会讨论这一程序的潜力。“会议的召开是因为拉里和我有类似的想法,只是他的想法更具体。我只是一如既往地抱怨。”

这是谷歌提供的服务不断增多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管理层坚称谷歌仍然主要是一家搜索公司,包括华尔街分析师在内的外界人士把发生的一切看做是一种漫无目的的多元化。不过,在他们头脑中还是有具体目标的。拉里和谢尔盖关注互联网的一切可能,以及互联网之外的其他机会。他们的很多努力,都旨在填补他们认为未能很好填补的市场空白,而且他们很喜欢向其他人表明,他们认定的方法是正确的。斯坦福大学校长兼谷歌董事约翰·亨尼斯说:“拉里和谢尔盖的兴趣非常广泛和多元。”

当涉及让人们上网以便使用谷歌的服务,以及提出新的信息收集方法以便于人们对其进行研究时,这些兴趣尤其强烈。

媒体业务

谷歌越来越像一家媒体公司。2006年,它以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世界领先的网络视频供应商YouTube。人们发布家庭自制视频、电视节目片段、电视广告片和其他任何他们喜欢的东西。但这是谷歌和传统媒体公司之间的主要区别。谷歌没有创建自己的视频内容。它只为别人提供创建内容的手段,并通过谷歌的服务予以发布。这是建立世界上最大在线图书馆的另一项努力。

尽管如此,YouTube已经让谷歌卷入了大麻烦。谷歌于2006年收购YouTube之后不久,Viacom就对YouTube和谷歌提起了10亿美元的诉讼,理由是它们允许用户在该网站发布受版权保护的视频。

这一诉讼目前仍然在审理中。2008年10月,Viacom发布一份声明称,如果谷歌可以搞定图书出版商,它就可以搞定好莱坞。“版权法鼓励创作者创作消费者渴求的作品,”声明中说,“不幸的是,为了让谷歌履行这一原则,出版商必须付出数年时间、数百万美元的代价。我们希望谷歌避免无用的努力,更加迅速地尊重电影和电视的节目制作。”

这些天来,此类视频往往是刚发布就消失不见了,这是因为谷歌答应了节目制作人的要求。但同样迅速的是,它们又会重新出现,由另外一个人发布出来。这是一场持续的斗争,对此,拉里和谢尔盖坚信他们受1996年《数字千年版权法案》的保护,该法案规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s)对于他人使用其服务非法发贴不应承担责任,只要运营商删除侵权内容,而且不诱导用户上传这些帖子。

那么为什么会首先介入视频发布?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YouTube是一个大企业,它承诺给谷歌更多的位置安放广告。另一个原因是,它确确实实影响到了谷歌的能力,完善了其搜索业务。

谷歌——仍然——没有获得世界上的所有信息。正如他们想把图书数字化,以便人们能够对其搜索,拉里和谢尔盖还想确保有一个庞大的视频内容库可供搜索。这项任务并非易事。未来的搜索将更加复杂,更加三维。它涉及搜索图片、声音、音乐、时间和空间的能力。谷歌正在试验解析任意类型信息的方法,以便信息被识别并被找到。通过应用到图片和声音上的标签进行搜索,这种最简单方法的使用范围极为有限。谷歌必须能够捕捉谈话内容,识别其意义,并将它们放入搜索索引。

这也是谷歌收购Picasa的原因。Picasa是一个图片共享网站,它还允许人们编辑和处理它们的图片,它的研究仍然保密,不过许多其他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自动搜索和识别图片的技术试验。在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一直在尝试通过辨认图片是否包含面孔或者蓝天绿草的景观来识别图片内容。今天的照相机还可以记录拍照的日期和时间,将来有一天甚至有可能利用全球定位卫星来确定拍照地点。通过Picasa,谷歌将获得此类数据。

同样很重要的是,谷歌可以观察人们是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信息的。一个人在网上发布的一切信息,都能透露出他的某些信息:他的兴趣、意见和好恶。通过整合众多不同来源的用户数据,谷歌的计算机可以采集所谓的元数据,这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改进它的产品及其互联网存在。

个人电脑业务

元数据几乎可以从任何地方获取。在取得元数据的情况下,如何将每个人的个人内容添加到互联网上?这意味着要使用电子邮件、电子表格、在线文档和其他个性化的创新产品。其主要目的是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获得自己的个人信息,防止不受欢迎的窥探,而且在自愿的情况下共享信息。每条元数据都透露了使用者的某些信息,使得谷歌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一步优化个性化搜索功能。如果网络用户使用谷歌产品来创建这些信息,会更有利于公司对信息进行分析、分类,并将其添加到所访问元数据库内作为扩展内容。当用户使用谷歌文档等谷歌应用程序时,公司可以免费获取这些信息(尽管公司承诺仅在有利于创建者的情况下使用此类信息)。

这一分类也使谷歌能够与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微软进行较量。微软把谷歌看做它核心业务的渗透者,试图以牙还牙。围绕对方的业务,这两家公司已经开始互相争斗。迄今为止,谷歌正在稳步夺取微软的地盘,它要在搜索和在线广告业务上产生影响,这种努力可以被形象地描述为“冷手卢克”。

人们很可能会说,谷歌进入微软的业务领域是对Redmond侵入搜索和广告业务的回击。尽管谷歌的高管们断然否认,但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有时也确实可信。谷歌应用程序业务负责人戴夫·格罗伍德(Dave Girouard)说:“这不是谷歌的基因。并非我们没有竞争力,而是我认为谷歌人永远不会把这当做对微软的效仿。但这是令人愉快的副作用。”

但拉里和谢尔盖却无法抵挡另一个诱惑。计算机行业又一次过度膨胀,运行效率低下,成本也变得更加昂贵,正如大型主机时代末期的情形。诸如谷歌、Salesforce和Zoho(软件公司艾德威特的分公司)等公司正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更有效、更强大、更廉价的计算。程序和数据不再存入个人电脑,而是在线存储——在谷歌的情形中,这是其超级网络的一部分。人们通过互联网接入这些应用程序。互联网正在变成计算机。

这个趋势被称为“软件即服务”(SaaS)或“云计算”,软件不在个人电脑上购买安装。它在线运行于不规则的互联网云中,可租赁或赠送给用户。数据也可以在云内存储。

比尔·盖茨正是利用这一逆转趋势使微软扬名世界。在微处理器发明前,只有公司才能买得起电脑。雇员们通过个人网络接入大型主机来完成工作。但是,如果有太多人试图同时使用,主机及其网络就很容易因过载受阻。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英特尔公司将一台计算机(尽管很小)的大部分中央处理器置入台式电脑内,从而发明了微处理器,这之后,人们无须再依赖昂贵得多的大型主机。

互联网还为更简单的计算提供了巨大便利。今天,个人电脑相当昂贵。一台配置完好的新电脑,起价大约在1000美元,而几年后就会过时。过多应用程序的添加,造成了内部联络问题,因为各种程序都试图访问同样的通道。内存芯片变满,速度减慢。人们最终将其丢弃,再花1000美元购买一台新一代的计算机,它们有更好的处理器、更大的内存,甚至有更强大、更复杂的软件。

不过,请想象一台为云计算设计的个人电脑。软件在谷歌的超级网络上运行,因此这台个人电脑不需要最先进的微处理器。数据存储在云内,因此这台个人电脑不需要最昂贵的内存芯片。软件可以自动更新、调试,并由谷歌远程改善。在这种情形下,个人电脑更便宜,软件也是免费的(只要你肯忍受几则广告),也大大减缓了电脑的淘汰速度。全面实现这一愿景尚待时日,因为这需要持续获得不会崩溃的高速互联网连接。

但是多年来,互联网博客作者和分析家们一再传言说,谷歌正在创建它自己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这通常被认为是打压微软的不明智之举。但是,它也将增加谷歌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机会,以及它对我们的数据的大举访问。谷歌这么做颇具深意。

几位博客作者推测,谷歌可以针对个人电脑调整其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并与个人电脑制造商合作开发硬件。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推行这一构想。摩托罗拉的子公司飞思卡尔最近宣布,它正在研发一种芯片组,以便在“上网本”上运行谷歌的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这些经过简化的2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专为上网冲浪设计,正在迅速成为下一代计算机的主要潮流。一家名为Quick office的公司也宣布,它正在开发一种软件,可以让人们在其Android手机上浏览微软的Word、Excel和Power Point应用程序。

谷歌甚至与微软联手使用苹果的iPhone技术。它使用微软的Active Sync技术研发了新的实用工具“谷歌同步”,可以使人们通过iPhone无线电传输,从“谷歌日历”和“谷歌联系人”中同步他们的数据。苹果公司每年从中收取100美元服务费。

一些传闻说,谷歌内部有一个所谓的秘密项目,代号是“鸭嘴兽”,也就是众所周知的GDrive。外泄文件表明,谷歌正在内部作系统测试。GDrive不仅仅是一个存储器件。用户可以将他们计算机上的全部内容上传到谷歌云,包括所有的数据以及他们使用的软件应用程序。用户无论何时在线,一切信息自动同步。添加到个人电脑或者云内的任何数据都可以在其他的设备里更新。其最大益处是:你尽可以把电脑丢到浴缸里彻底销毁它,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灾难。但若拥有这个系统,你只需购买一台新电脑,用用户口令连接到你的个人GDrive上,你的旧电脑就会在一个新的躯壳内复活。

直到谷歌宣布一个新产品上市时,它才出来否认所有传言。多年来一直有传言说,谷歌正在进军与其智能手机相关的手机业务。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这种传言并不准确。谷歌创建了一个控制手机的操作系统,2008年年底,手机制造商宏达电(HTC)宣布它正在开发硬件,与此同时,T-Mobile公司宣布,该手机将基于它的蜂窝网络运行。

谷歌已经推出了GDrive服务器的一个较低版本,这个产品被称为“谷歌变速箱”。这个程序并不复制整部个人电脑,而是复制用户在其个人电脑或在线使用的谷歌文档中创建的所有文件。尽管如此,它还不够完善,文件更新也不够可靠。

目前,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在公司内部研发。谷歌正越来越多地收购那些有前途的小公司,它们拥有好的创意,在谷歌追求的业务领域存在,或者拥有能够提升谷歌产品的技术。谷歌已经收购了50多家公司来满足这些需求,包括博客服务、图片共享和编辑程序、电子邮件、谷歌地图、谷歌地球、Web浏览器、移动电话应用程序,以及帮助经营企业的分析软件。

《福布斯》杂志最近的一篇报道说得好。谷歌的目标是利用互联网的浩瀚资源,“以不可想象的规模汇集小角色”。采用这一做法,谷歌无疑正在取代微软成为计算机行业的核心。微软的模式是以个人计算机为中心的,而谷歌是以互联网为中心的。

当然,无论是个人电脑独立操作系统还是云计算都各有发展空间。但微软侧重于前者,把互联网作为外围系统;而对于谷歌而言,云就是计算机。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微软操作系统对用户来说较为昂贵,而谷歌存在着网络崩溃从而关闭个人程序和数据访问的更高风险。

更多微软恶作剧

谷歌的高管们一直说了很久,他们不打算与微软短兵相接。“我们试图不去注意他们(微软)的所作所为。”拉里说。但这似乎未能如愿。2007年2月,谷歌从一家主要研发消费产品的公司转而进入企业软件领域,为公司研发产品,这个领域目前由微软把持。Salesforce.com已经指出了云计算系统的利用途径,这个系统将取代通常运转在公司主机或微型计算机上的甲骨文企业软件。谷歌的小组由企业业务及谷歌应用程序总裁戴维·格罗伍德负责。格罗伍德是达特茅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并持有密歇根大学MBA学位,他曾任商务咨询公司Booz Allen和Accenture的咨询师、苹果公司高管,也是一位企业家。他于2004年加入谷歌。他说,将谷歌软件投入公司,使它们运行网络程序,这是收集全世界所有信息的另一条途径,尽管此类信息属于互联网图书馆的限制访问部分,仅为拥有它的公司提供。“世界上的许多信息都存在于电子邮件、文件柜和工作场所中。这是限制人们访问信息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站内容本身并不是我们自己可以界定的。”

通过后门潜入,微软已经成为一家企业计算机公司。企业IT部门不愿意从由中央控制的主机系统转为个人拥有、使用并自我更新的个人电脑分布式系统。但是,个人电脑便宜得足以让管理人员持公司信用卡购买,而且其扩展内容使IT部门不得不接受它们,并将它们集成到企业系统中。格罗伍德以同样的方式渗透进了各家公司。“所有企业都使用哪一种互联网技术?”他问,“Google.com的网络搜索。我这个部门的工作,就是把云计算变成企业IT部门确实关心和使用的东西。改变企业的计算技术是一种流氓手段。”

微软的台式个人电脑程序仍然在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格罗伍德说,谷歌正在取得重大进展,它的应用程序——既有免费的广告支持版本,也有更适合公司的付费版本——有超过1000万个企业用户。有50万个企业用户已经注册了付费版本,现在每天有超过3000个企业用户注册。大多数是小企业,但也有一些大公司,包括基因技术公司、宝洁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不过,几乎所有公司都仍然同时使用着微软的应用程序。“我们认为这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而不是短跑比赛。”格罗伍德说。

微软的观点是其创始人比尔·盖茨看法的残余,他坚持自己帮助创立的那种旧模式。就像微软帮助自己从计算机核心领域移出主机——包括IBM——一样,微软发现很难完全替换它那更陈旧、更昂贵的模式。IBM面临自我放弃昂贵主机的麻烦,微软也存在从它更加昂贵的个人电脑软件模式中自我挣脱的麻烦。出售软件是微软的来钱生意。为了与谷歌竞争,微软将不得不学会从软件出租中赚钱,采用Linux等免费或便宜的开放系统,并从在线广告中获得收益,微软在这一点上一直不成功。“计算机科学的轨迹在我们这一边非常清晰。”格罗伍德说。

事实上,比尔·盖茨在接受互联网力量方面遇到了麻烦。1995年之前,微软一直试图建立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这是一个需要它自己拥有和控制的专有网络系统。1996年,我对当时的首席执行官盖茨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他仍然愤怒地驳斥互联网的未来力量。“哦,当然,互联网就是一切。”他嘲笑说。这位个人电脑有识之士在展望他自身的泡沫方面陷入了麻烦。

在谷歌,任何构想都是公平的游戏。“很多人喜欢以某种方式来划分这个世界——企业产品、消费者产品、媒体,”格罗伍德说,“拉里和谢尔盖并不这样看待事情。他们看到的是人以及人们利用技术的方式。他们问:‘人们有哪些问题可以由勇敢、聪明的计算机科学家帮助解决?’他们从不评价我们是否具备正确行事的能力。他们只是寻找难题并下手解决,这将对数以百万计的人们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并非所有事都行得通,谷歌毙掉了不少项目。2008年12月,由于经济衰退对谷歌的账面底线产生了影响,拉里决定毙掉不少似乎已陷入僵局或者不能与其他公司的现有产品相竞争的项目。公司停止了移动社交网络服务Dodge ball的研发,也停止了Twitter类型的微博服务Jaiku的研发。它还毙掉了混搭编辑器,这是一种正在秘密进行测试的产品,它能使外行利用谷歌的服务和技术创建新的网络应用程序。

一些项目已经被谷歌内部更加成功和更具野心的产品挤掉。其中之一是谷歌视频,它被YouTube淘汰。谷歌目录搜索沦为谷歌图书搜索的牺牲品。要创新,就多多少少意味着乐于接受失败。但它还意味着能够成功,谷歌要解决的新产品和新产业清单一直在扩展。

谷歌甚至重新研发其他公司已经发明的产品,这得益于在人们使用谷歌版本时收集了更多数据的能力。例如,谷歌新的Chrome浏览器有可能加强谷歌对人们访问哪些网站的了解。尽管其他公司已经开发出了相当好的RSSFeed产品,但谷歌还是拥有了自己的RSS阅读器,这种软件产品能让人们自动收集来自新闻来源和博客的馈给信息。但它还能使谷歌搜集有关人们上网习惯的更多数据,并将其用于计算机算法。

谷歌的高管们往往声称现有的产品急需改进,微软研发的产品尤其如此。“这些应用程序正在进入一个被旧的应用程序占据了二三十年的市场,”格罗伍德说,“事情很明显,我们有绝好的新的应用程序;市场上没有合适精良的应用程序。这是突破性的技术,但它合适精良的程度,还有待我们研究。”

至于忍受一连串的失败,大多数硅谷的优秀公司都明白,不想犯错误就无法取得创新。而且人们往往会忘记,比尔·盖茨在仿造产品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帝国,其中大多数产品多年来似乎都是败笔,直到微软公司为其正名。甚至微软的操作系统也是另一家公司所研发产品的衍生品,微软从那家公司获得了授权。微软研发的许多重要软件,都是基于别处研发的产品。而谷歌像微软一样财大气粗,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研发。

一个更加实质性的批评,可能是拉里和谢尔盖倾向于认为他们能比任何公司都做得好,可以研发出他们能够买到的很多东西。谷歌的超级网络就是一个例子。尽管它是利用现成的个人电脑建立的,这些电脑都经过了效率改进,连接它们的网络也经过了同样的改进。但谷歌真的需要重新研发所有东西吗?

让拉里和谢尔盖费神的一件事是要搞清楚如何完善一个产品。谷歌计算机科学家的方法是在产品完善之前就予以发布,利用互联网收集数以百万计用户的意见,然后调整其设计。一般而言,这是一个高招,这种事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不可能如此有效地进行。这与微软的做法明显不同,微软是躲在实验室里研发产品,而且它发布的产品对大多数人来说过于复杂,以至于不能充分利用。比尔·盖茨曾经承认,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微软依赖“专家”——主要是产品评审人员——设计产品。每位产品评审人员都列出一张产品应该具备的功能清单,创建表格清点清单项目,并比较哪些产品的功能最多。而且每位评审人员都有一个不同的功能清单。

谷歌的产品无一例外都是经过非正式的评审之后发布的,因为与竞争对手相比,他们缺少很多东西。但是公司认真添加了大多数用户真正需要的功能,而且最终能够提供一种简洁、易用的产品,除了多用途的产品。例如,Gmail程序首次推出时受到了很多评审人员的抨击。它现在因其简约和对谷歌搜索能力的依赖而受到了广泛尊重,它依赖的是对一长串电子邮件中的姓名或字句进行搜索,而不是要求用户将所有东西归类,使其更容易找到。

在产品完成之前发布一种“β测试”形式的产品,难点在于产品永远不能真正完成。大多数软件开发人员只是在给他们的截止日期内尽量延长交工时间,然后在向大众推出产品之前延长期限,目的是纳入他们认为必要的其他功能。在谷歌,一些产品似乎永远都走不出β测试。例如,Gmail已经上市5年了,但它仍被列为β测试产品。谷歌从未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业内笑谈。董事亨尼斯说:“令谢尔盖感到沮丧的一个事实是,即使那里的一个产品完成了90%,它仍然处于β测试阶段。很难搞清楚如何让它如你所愿地就位。”但他补充说,这种决策在所有创新型公司都是一个难题。谷歌只是在这方面更加开放。

总体而言,这家公司及其产品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谷歌的执行——当然是自从上市以后——一直和我所见到的任何公司一样出色,或者更出色,”他说,“它是由把所有数据提供给你的分析和方法推动的,所以你可以不假思索地作出决策:这是一个大问题还是小问题?是否有一个权宜之计或者这是否是一个大的难题?这类事情的发生相当频繁。”

通过利用技术和想象力,拉里和谢尔盖已经开始把谷歌变成一家新型公司,它更加多元化,或许不够集中,但显然更具野心。但这也是一个危险疆域,在这一技术领域,他们既无经验,也无领先优势。有时他们杀气腾腾,这不是赢得朋友的最好办法。这一次,谷歌正在涉足新市场,那里的竞争对手明白市场的潜力,决定正确行事。而且,他们知道谁是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