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见(一)

小的时候,怀瑾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爹爹的样子,想过见到爹爹,她应该怎么做,是先扑过去让爹爹抱好呢?还是像学堂里先生教导的,先恭恭敬敬的磕头好呢?

对了,那个时候,她还不叫怀瑾。

庆州远离中原,原本是个富庶而平静的小城,可在她出生的前几十年,天下烽烟四起,中原都城里的皇帝如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常常是新帝登记的安民告示刚刚贴上没几天,城里就又来了新朝的官员。再后来,各地诸侯并起,到处都在打仗,京城里的官员再也不来了,庆州也就成了座孤城,好在有最后一任校尉当初为避乱携家眷而来,也在这里安了家,校尉手下有不到千名的军士,好歹护住了庆州的平安。

可是在京城见惯大世面的人,又怎么能长长久久的困居在庆州这样的小城之中呢?

于是两代人十数年的经营,校尉父子终于整顿出了一支兵马,并将锋刃指向西京的方向。

这段东齐的开国往事,后来在庆州城成了妇孺皆知的传奇。走在大街上,几乎随便一个人,都能给你讲上一段。

不过,怀瑾却是很多年后,才在茶楼听完这段故事,在家里,娘会讲爹爹少年时如何英雄了得,但也仅限于讲讲爹爹的事情,对于东齐皇帝陛下一家在庆州的生活,她是绝口不提,也绝对不允许家里人提起的。

那时节,怀瑾还小,不明所以。后来爹爹一去不返,也始终不派人来接他们,她才隐隐听说了当年的往事。

无外乎是少年热血,一心要成就一番事业,可是作为家中独子,从军一旦有点意外,陈家难免绝后。

为了顺利从军,也为了安父母的心,立即娶妻生子是当年很多少年郎的选择。这样匆忙的婚姻,短暂的相处,又能有多少神情值得怀念?这也是年纪渐长之后,怀瑾才渐渐品味出来的。

当年,她的爹爹陈易安离家时,她尚在母腹当中,据说,临走之时娘请他为孩子取名,他留下了怀瑾、怀素两个名字,说道生男叫怀瑾,生女叫怀素。

十月临盆,娘生下一对龙凤双生子。哥哥取名怀瑾,妹妹取名怀素。

没错,在很多年里,她不是怀瑾,她是怀素。

儿时,她就经常做男儿打扮,那时候是娘为了让她可以和哥哥一起读书习武,虽然女儿家也可以读书,但难免要请西席入府。乱世,先生难得,庆州城内统共只有一两位鸿儒,学童只能去先生的书院学习,男儿装扮到底方便。

后来习以为常,上午读书,下午习武,她倒是渐渐忘了自己本是女儿身,加上她素日身体强健,在习武这件事上天分尤高,七八岁上已经是打遍全城孩童无敌手,偶有邻居带着被她打得痛哭的小伙伴上门告状,娘总要陪了不是再教训她一顿,末了也常常感叹,她这惹祸的脾气秉性,可是托生错了。

如今看来,许是老天早就注定了,这一辈子,她就该是个男子,既生于天地间,就注定要搅动风雨……

西京的侯府,旧日也曾是前朝某位位高权重之人的宅子,虽然经历战火,可损毁不大,如今这件年,天下初定,稍加修饰,就显露出了富贵底色。

跟着陈平,在府中穿过两重院落,就来到了一个幽静的所在。

“这是侯爷的书房,不上朝的时候,侯爷多半是在这里读书。”见怀瑾抬头打量,陈平轻声解释了一句。

怀瑾收回目光,不过微微点头,脚下不停,两人很快便站在了回廊之前,早有一个护卫打扮的年轻人迎了过来,向陈平抱拳施礼,“陈将军一路辛苦了,侯爷请您先进入。”

一切倒和怀瑾的预期分毫不差,一个自她和哥哥出生,便从来没看过他们一眼的人,能对她有什么骨肉亲情?如今肯纡尊降贵的派人接她,为的不过是利益的权衡罢了。见她之前,总得先听听他的亲信打探的情况和对她的观感不是?

这一见,总过去了两盏茶的时间吧,天空又絮絮的飘起了雪,一开始挂在皮氅的毛尖上,转瞬就成了莹润的一点水珠,再过一会,水珠渐凝,雪再落上就变成了星星点点的白。

“公子,侯爷请您进去。”怀瑾安静的看着身上渐渐被星星点点的白覆盖,正出神时,先前的护卫去而复返。

嘴角轻轻扯出一点讥讽的弧度,怀瑾迈步上了回廊,书房前,伺候的小厮忙掀起帘子,热气扑面而来,身上的雪快速的融了,她脚下微微移动,敏捷的避开了门内伺候的侍儿要替他脱去氅衣的动作,倒有些遗憾,还没数清雪花的瓣数,雪花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室内一时静极了,侍儿倒是训练有素,不过尴尬了瞬间,就低头退到了角落里,只留下怀瑾,大喇喇的站在屋子当中。

书房里这一刻还坐着两个人。一人年近四旬,剑眉星目,虽然一身锦缎常服,坐在那里却有种不怒自威,是上位者常见的姿态和气质,在怀瑾打量他的同时,也在不动声色的上下打量着怀瑾。

另一个看起来要年轻一些,许是匆匆从宴客的场所赶过来的,一身的锦绣、满头的珠翠,端庄是端庄、华贵也够华贵,可是在这样的场合,总透露出些许的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