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体继续不断地生成制造外壳和组织的“建造家”。虽然已经制造出了完整的外壳,但仍需马不停蹄地制造外壳下面的组织构架。
幼体继续监视着这一“建筑工程”的进展,四处游荡的球状“读取器”为其提供监控数据。幼体完成了清单检查,就意味着“读取器”完成了分内的工作。一个化学信号在寄主体内被释放出来,然后“读取器”就进入了相变阶段。经过微调之后,球状“读取器”锯齿状的颌脱落下来,球体紧紧地闭合。
球体内,死亡开始慢慢地酝酿。
球体开始膨胀,体内填满了新型化合物。“牧民”将这些膨胀的球体见缝插针地塞进组织构架的空隙中,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在原先长锯齿状的颌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帽子状的硬壳。球体内的致命化合物拼命吞噬着硬壳,但是幼体开始释放另外一种化合物,与硬壳发生反应,重新填充了被吞噬掉的部分。这是一个巧妙的平衡,只要幼体存活着,就会一直生产这种化合物,这毒球就能够一直被硬壳覆盖着,保持球内密闭的空间。
然而,如果幼体死了,这硬壳就会被完全吞噬,然后球体内可恶的催化剂就会散布在整个构架中,侵蚀构架、被“读取器”修改过的干细胞及其培育的新细胞。这些细胞随后变黑、死亡直至分解,分解后的细胞又继续污染周围的细胞。这一连锁反应会逐步蔓延到所有软组织——构架,肌肉,皮肤,器官……片甲不留。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寄主必须确保幼体能够存活。
但是寄主对此却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