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重要的小土丘

钱被外国人赚走了,名也被外国人拿,就连“援助亚非拉”的初衷,也因为瑞士人、法国人的贪婪而化为泡影。

据詹姆斯·惠斯勒说,在非洲一个疗程的青蒿素疟疾药需要十至十五美元,在疟疾爆发的季节,甚至会暴涨到两三百美元,甚至上千美元。

以非洲的人均收入,别说上千美元,就算十美元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杨东升马上想到,如果能把更为廉价的青蒿素弄到非洲,肯定能帮助爱丽丝进一步拓展在当地的事业。

问题是我们国家的那些科研单位也不是傻子,在青蒿素上,我们有专利,有技术,有原料……要什么有什么,到头来还是走了一条跟DVD类似的路线。

其中问题如果不弄清楚,他们也得碰壁!

杨东升跟詹姆斯·惠斯勒沟通了一下,由爱丽丝出面联络非洲各国政府,沪上公司联络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机构,大家分头行事。

杨东升放下电话,只见周影站在旁边,拧着两条好看的眉毛,脸上说不出的严肃,“你得跟日初好好谈谈!”

“日初怎么了?”杨东升一愣。

“我觉得……他可能会自杀!”

“什么,自杀?你给我说清楚!”

原来杨日初从电影学院放假回来后,就一脸兴奋的跟周影谈起一个同学最近的行为艺术。

这个同学先是伪造了一场意外事故,然后通过在医院工作的姐姐,给自己开了一张死亡证明,就在所有人都在为他哀悼的时候,这个同学又公然出现在众人面前,众人知道自己被耍了,转而开始骂他,就在这个同学的名声烂到家的时候,这个同学又自杀了,死法跟他之前伪造的意外事故一模一样。

最后这名同学的姐姐拿出了一封遗书,大家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这名同学的一次行为艺术。

“艺术?这他妈的是神经病吧!”这个所谓的行为艺术,不但把他自己的命搭进去了,也把他姐姐给害了,无怨的中国电影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都这么烂,学电影的都去搞这种艺术了,能拍的出好电影才怪,“日初!”

杨东升跟杨日初好好谈了一次,好在杨日初暂时并没有搞行为艺术的意思。

……

乌恩其是蒙古族人,从小在内蒙牧区长大,大学时候学的是英语,所以他既然会说汉语、蒙古话,也会说英语。

去年他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应聘到了外资企业爱丽丝奶业,于是他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次爱丽丝赴外蒙考察团的工作人员之一。

转眼间,乌恩其来到外蒙已经两个月多时间了,随团考察了一大堆地方,也买下了一大堆地。

根据这段的考察,乌恩其发现了一条规律,外蒙南部地区,凡是名字里带陶勒盖的地方,似乎都是他们这个团的目标。

这就奇了怪了,在蒙古话中,陶勒盖就是山的意思。

名字虽然是叫山,但是一般人意识中的那种山,通常集中在高原边缘地带,上到高原之后,反而会一马平川。

因此蒙古所谓的山,通常都是些又平又矮的小土丘,有时候就算你登上去了,都不知道那是一座山。

甚至有些地方明明连土丘都没有,也会叫什么陶勒盖,因为可能几百年前这里有座山,但是被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给风化掉了,但牧民还是习惯叫这里某某陶勒盖。

所以在蒙古,名字里带陶勒盖三个字的地方不要太多。

好在他们是来种地的,这个国家目前缺粮缺的厉害,他们买地的蒙古南部地区名字不是某某戈壁省,就是戈壁某某省,一水的沙漠、戈壁滩,人烟稀少,土地便宜,带队的几个又是白人,这里的官员对白人都很客气,所以目前为止一切都还算顺利。

乌恩其初时还想问团长,这些小土丘为什么这么重要?现在他根本不关心这个问题了,只盼着公司能早点把蒙古南部叫陶勒盖的地方都买下或租下来,然后早点回家,见到老婆、孩子。

……

外蒙那边仍然在买地的时候,杨东升来到了沪上。

他先是看了公司造的第一台数控机床,这是一台五轴联动机床,从床身、驱动电机,到数控系统、主轴……完全掌握了核心技术。

这台机床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

一方面这是公司造的第一台机床,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波折。

另一方面主持这台机床制造的是美国人。

美国的机床制造,曾经引领了世界机床发展,也创造了多项记录,但是很快就衰落了下去,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机床制造业过于追求高、精、尖。

市场上需要最多的,永远都是不那么高、精、尖的机床。

按照营收排名的世界十大机床制造企业,都不是技术最顶尖的机床制造企业。

美国机床制造企业耗费巨资研发出的高、精、尖机床,结果市场却没有那么大,无法盈利,甚至收不回成本,结果就只能倒闭了。

这方面日本人就卡的很准。

光看世界十大机床制造企业排名,很多人都会以为日本是世界上最牛的机床制造国——前十名几乎占了一半,而且前几名差不多都是日本的。

事实上,别看日本人吹的狠,日本的机床制造技术跟欧美比,只能算二流,真正的高、精、尖机床,根本没它的份。

日本人致胜的关键就是性价比高,论技术他们虽然不如欧美,但是比中国、韩国又高出一大截,占据了最主流,也是份额最大的那一块市场,这才成就了日本机床制造业。

杨东升会继续支持公司做高、精、尖机床,因为需要这种机床的通常是军工企业,如果能抱上军队这条大腿,那么杨东升的地位就稳了。

不过杨东升投入更多的,还是不那么高、精、尖的机床,这方面就要靠德国、日本挖来的专家了。

离开机床制造分部,杨东升来到药品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