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奇书

老爷子哈哈大笑道:“过誉了!我这顺德侯府的底蕴哪能跟京都世家相比,只不过这代子孙争气一点,这才出了三个贡士。”

那差役额头隐隐有汗,这老爷子说的话倒是挺客气,但从对方脸上丝毫没有掩饰的得意表情和难以掩饰激动的语气,可是一点都感受不到客气和谦虚。

老爷子心情大好,特意叮嘱侯爷记得多打点银钱给这位报信的差役。

那差役累是累了点,可到手的银钱却是往年的几倍多,更不算他还领了两份,临走之前,他还惋惜来着,要是这顺德侯府多生几个儿子就好了,这样他过三年又能领取到赏钱。

只可惜,他不是顺德侯府的侯爷,没法子替他多生几个儿子。

……

郭安澜和郭安嘉回府后,一进前厅便看到家里的大大小小都聚集了过来,除了大哥有官务在身无法赶回来,其他人全部到了。

这是过年了吗?

郭安澜看到这样吵闹的场景,一瞬间以为自己又回到了过年时,家族里的人聚在一起吃饭的场景。

老爷子坐着首位,看到郭安澜两人,眼前一亮,不过他是家里辈分最大又是好面子的人,不好直接上前询问,而是哼了一声,等前厅安静以后,才问:“你们两个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郭安澜道:“回祖父的话,安澜跟安嘉在路上碰见了陆公子,被他邀请去了吃饭,这才耽搁了时间没能早点回府。”

老爷子胡子一翘,“陆公子?难道是陆皖齐?”

郭安澜道:“正是他,对了,参加这次饭局的除了我们三人,还有一人。”

老爷子道:“又是陆皖齐带来的朋友?”

郭安澜道:“这人乃今年的新科状元沈宜君,就是不知道他跟陆皖齐交情到底怎样。”

老爷子一听新科状元,眼睛都要瞪直了,语气颇有些焦急地对郭安澜说道:“安澜,你可要记住了,不管他们两个交情如何,都不是你能轻易得罪的人,对了,你可要记得跟他们两个打好关系,谁让我们顺德侯府在走下坡路呢。”

说到这里,老爷子恨铁不成钢地瞪了眼郭伯谦,这个没用的家伙,若不是靠着祖上的荫庇才得了一官半职,哪有现在这么舒服。

幸好郭伯谦能力不出众,可他能生啊!生的几个儿子都能争气,尤其是大儿子郭安谨和家里的嫡子郭安澜,尤其让老爷子骄傲。

郭伯谦感受到父亲的眼神,只能讪笑着退后小半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老爷子一个班不会教训他吧。

幸好老爷子瞪完他后,没再提这事了。

毕竟,这场合人多嘴杂,不适合讲一些东西。老爷子挥挥手道:“安澜,你既然用过饭了,那就回去休息吧,正好你母亲也有些话要对你说。”

郭安澜在老爷子的示意下先回了自己的院子。

宋氏跟着一起回去的。

“安澜啊,你考得好真是太好了。不枉费你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母亲管你管的不多,可都会看在眼里。”宋氏握着郭安澜手掌道。

母子两很少有这么亲密的时刻。

郭安澜紧紧地握住母亲的手掌,如果她没算错时间,宋氏的身子骨恐怕撑不过郭多久,还有几个月呢。

记得前世宋氏出了意外才导致病情加重,所以,这一次对于宋氏身边伺候的丫头婆子,郭安澜都格外重视,要求宋嬷嬷严加看管宋氏身边的人,一旦有一点不同寻常的事都要禀告她。

不知道是不是郭安澜小心翼翼的安排着,这一世的宋氏病情虽有加重,可没到药无可医的程度。

“母亲,您身体有不适的地方一定要跟孩儿讲,别一个人憋在心里。”郭安澜忍不住道。

宋氏笑着道:“我又不是三岁小孩,连身体不舒服都不会说了嘛?更何况,侯府里给母亲看病的大夫都说了最近情况稳定,不会出什么事的,你啊,就是太过担心了!”

宋氏说着说着实在是忍不住点了下郭安澜的额头。

郭安澜听到宋氏这样说,心里稍微好过了一些,她能看得出来宋氏并不想多提这个话题,便把话题一转道:“对了,母亲,这次考试正好让孩儿想起了当年看过的一本书。您可知那本书的来历吗?”

宋氏问道:“你看的书多了去了,娘怎么可能都记得,不过,你说说看,说不到我还真有点印象。”

郭安澜便把那本无名杂记说了出来:“就是那边压在您陪嫁嫁妆箱子里的书啊,破破旧旧的那本,上面写着随想的书啊。”

宋氏的手指尖变得冰凉,她的手掌一直都是凉的,郭安澜倒是没察觉到,而是一个劲儿在那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书:“就是那边书,里面的内容写的可真是石破天惊,也难怪小时候您交代我要小心保管,切不可让父亲他们知道了。”

宋氏过了一会儿,才道:“你说的那本书,娘真的没什么印象,真是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记性也不好了。”

郭安澜有些失望,再次确认道:“母亲真的没印象了吗?”

宋氏笑了笑,只是这笑容有些勉强:“我是真的记不清了,等以后回去想想,看看能不能想起了。”

郭安澜道:“我还想拜访那本书的作者呢,这天底下能写出那样的奇书,恐怕也是极为难见的吧,就是不清楚为何那样的书会出现在您的陪嫁嫁妆里。”

宋氏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她的举动自然引起了郭安澜的怀疑,如果她没有再来一次,可能根本发现不了宋氏在回答她时脸上的神情极为不自然。

看来一向温柔的母亲也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

郭安澜默默地在心底叹气道,只是看样子宋氏并不想让她了解到那本书背后的事。

既然她都主动问了,而且宋氏并不愿意回答她,那郭安澜会尊重宋氏的意见,不会主动过问探寻她当年发生的事。

当然了,如果宋氏主动告诉她,那她还是会找机会拜访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能随手写下那样的观点,对郭安澜来说不亚于大师级别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当然值得她花费时间去见上一面,最好能拜入他的门下,学习他在书中说的那些研究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