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要与秦洵借一步叙旧,便令儿女自便,仅让贴身伺候的大太监吴公公跟随,唤秦洵跟上去往别处。
秦洵应是,刚要跟上,余光瞥见一面生侍从手把手指导齐琅搭箭拉弓,倏地竟箭头一偏直指自己,尖锐破空,惊呼顿起,秦洵身子一晃,箭头险险擦过颈部,划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渗血,继而汇成细流。
“拿下!”皇帝甩袖大喝,侍卫们迅速将那侍从反剪双手摁倒在地。
“好大的胆子!”皇帝冷脸。
脸都被摁贴地上的侍从惊慌告饶。
齐琅连忙跪拜:“父皇息怒!姜轲补换儿臣旧侍时日尚短,武艺生疏,只是一时失手,绝非有意行刺!恳请父皇念其无心之失,网开一面,儿臣回去定会自行重罚他!”
“姜轲”这个名字秦洵还是有印象的,却对不上眼前侍从的这张脸。
宫中每殿配一侍卫统领,齐琅殿上的侍卫统领为姜姓,恰巧幼时他们念书得知刺秦的荆轲亦为姜姓,这小子回去就给自己的侍卫统领改了名叫姜轲。至于齐琅意有所指刺的这个“秦”是谁,不言而喻。
当年齐琅放蛇咬伤秦洵一事,那个姜轲亦能被秦洵记上替齐琅捉蛇的一笔。
算算看如今真姜轲年纪应该不小了,宫中有隔几年放人出宫的制度,不知他是年纪到了被放出宫,还是这些年间犯了什么错被处理掉了,齐琅殿上新换了这么个侍卫统领,竟还坚持沿用了“姜轲”之名,真是执着。
“一时失手?”皇帝冷笑,“一时失手便伤及世家公子?那他再失手些,是不是直接就伤了性命?再失手,是不是还要来行刺朕?”
齐琅惶然跪伏于地,不敢吱声。
皇帝愈怒:“微之离京六载刚归,见朕第一回便叫你手底下奴才伤着,你叫朕如何向林秦二将交代!”
“不妨事,陛下。”秦洵接过宫女递来的帕子,捂住脖颈上划伤流血处,平静道,“来此便观姜统领教导四殿下射箭,想来确是失手,无怨无仇,他不至于有意伤人。左右并无大碍,四殿下身边刚换新侍,恳请陛下网开一面。”
说着他用余光一瞥皇帝,眉眼间掠过微不可察的厌烦。
因此意外,皇子公主们自是散去各回住处,秦洵跟着皇帝去了宣室殿,皇帝唤太医来给他处理了脖颈伤口,禀退左右,连吴公公都退下,空旷的外殿仅余皇帝与秦洵二人。
“臣并不敢欺君。”秦洵淡淡开口,向皇帝自称了臣。
“微之一向聪慧。”皇帝语气听不出情绪。
真抱着行刺的想法,不可能这么赤/裸裸地亮明身份还在皇帝面前动手,何况只凭秦洵不精的武艺,都能看得出那长箭朝自己破空而来时,方向本就是偏了的,说白了就算他没躲,也不会有大碍。
秦洵在外六年,江南远长安千里,就是皇帝也难全然掌握他的动向,明面上秦洵习医,谁知道他有没有暗地捣鼓些什么,皇帝不免要试探一二,或者说是在召回京想要委任之前,先给这出身贵门年少轻狂的少年郎一个下马威,挫挫他娇生惯养的锐气。
而秦洵的反应显然是让皇帝满意了的。
“可埋怨朕?”皇帝问。
“不敢。”
皇帝眉一挑:“是不敢,而非不是?”
“陛下圣明,若臣道不是,陛下难信,臣亦不愿虚言谄媚陛下,不妨与陛下坦诚,确有埋怨。”
“说说看,埋怨朕什么?”
秦洵悄悄深吸一口气:“臣埋怨陛下,待臣待子,未免皆疑虑过甚。”
皇帝眯了眯眼,语气倏然冷沉:“你这是在说朕为君多疑?”
秦洵抬眸,直视帝王那张虽至中年却依旧儒雅俊逸的面容。
齐璟长得很像皇帝,他是皇子当中模样最像皇帝的那个,这大约也是皇帝最偏爱这个儿子的原因。而眼前这张与齐璟七八分相像的冷穆面容,却远不如常年唇边噙笑的齐璟那样令秦洵愿意亲近。
秦洵尽量让自己神情语气都往诚恳上靠:“陛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无知小辈自是不敢妄议,然陛下明心鉴德,自陛下登基以来二十几载,林秦究竟臣心如何,陛下心中当真未做掂量?”他顿了一顿,“若陛下准许,今时臣归,愿以林秦之名,与陛下结君圣臣贤之誓。”
皇帝并未回应此言,话锋一转:“秦微之,你以为朕会不会杀你?”
秦洵笃定:“陛下不会。”
皇帝颇有几分戏谑:“朕不会?微之啊,你就当真不怀疑,当年上林秋狩一事,那些刺客背后的主使,是朕?你不会以为,朕忌惮林秦之势不敢动你,亦或,你是林初的儿子,朕会舍不得你?”
“臣从不认为陛下不敢或不舍,只会是陛下会与不会。若是平日,臣不敢妄言,今日陛下问起,臣斗胆,言陛下不会。”秦洵拿捏好分寸,稍稍将唇角勾起一个恰当的弧度,“陛下九五之尊,当世无惧,一国之君,不囿私情,不过是陛下念江山社稷,留臣与杀臣,自是前者为良选。”
话确然是实话,只不过秦洵自认多少掺进了些嘴甜的意思,他虽作坦然诚恳之态,对方毕竟是皇帝,他万万不能全然想什么说什么,左右说两句好听话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哄这九五之尊耳根子舒服又不是什么难事。
皇帝上前两步,肃着脸盯住少年一张酷肖其母的精致容貌,似要从那一双深蓝眸中读出些虚伪胆怯的意味来,然少年款款含笑一派坦荡,无半丝奸惶之色。
良久,皇帝总算缓下神情,甚至浅淡地笑了一笑:“你这孩子本就聪颖过人,如今又懂事不少,朕看啊,日后能成大器。”
秦洵一揖:“陛下谬赞。”能不能成大器,不也得看你脸色吗。
“坐下吧,陪朕说说话。”皇帝随意指了个位子,自己往尊位去,“此番朕令归城督巡江南,他还未归,不知情形如何,微之既居江南六载,想来对江南之地官风民情多有耳闻,可否先与朕说说看?”
“幸能与陛下分忧。”
一直到皇帝又与秦洵闲话了些家常放其离去,秦洵走出宣室殿,抬手轻轻一触自己颈边伤口,心有些坠沉地想,方才他说愿结君圣臣贤之誓,皇帝并没有应。
罢了,他也并不指望凭自己一个十几岁少年人的三言两语,就完全打消一个生性多疑的帝王心中的沉疴旧虑。皇帝最忧虑什么,方才他二人心照不宣,绝口不提,那么一个说来僭越的东西,最好还是作禁忌之言,莫轻易出口吧。
凌驾于现今帝权之上的御祖诏,这么个至今未现过世的圣物,究竟是否存世?当初的平王,如今的林家,谁都不出来明明白白地解释清楚,就这么让君王既猜疑着,又忌惮着,秦洵也难轻易定论这东西到底是存在好,还是不存在好。
“齐宇殷啁燕,堂下复沉吟。楚地横槊曲,酎旌遗林秦。”
这是大齐初建的几年间,世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小诗,不知起于何人之口,也并无过甚文采。
在屋宇上殷殷啁啾的燕子,飞落殿堂阶下又沉沉吟鸣。奏起荆楚之地习武练兵时的战歌,将美酒和彰赏都赠与林秦二位大将。
表面上看仿佛只是简单描述了和乐庆喜场景,屋外燕傍檐飞频频啾啼,屋内玉盘珍馐歌舞升平,却是在短短四句内,将那段年岁里大齐的几大世家都囊括其中,即齐、殷、燕、堂、沈(沉)、楚、曲、林、秦。
齐氏为皇族不必多言,殷氏为旧朝皇族,亦是因晋阳郡王一脉,成为新朝大齐的皇亲。
燕氏和曲氏是文臣,分任大齐的左右相,以右相为尊,恰好曲家又是两任曲皇后的娘家,现今在朝中的权势更是压了燕氏一头。
林、秦、楚三家则是武臣,在那个老一辈们还在当家的年代,以林为首,秦次之,楚再次。故而如今虽秦镇海军职高了林初一品,世人还是习惯以先林后秦的顺序称大齐将门。
林秦两家是齐高祖还在旧殷为臣时的老部下,因此改朝换代后皆有封爵,楚家则是后起之秀,在齐高祖称帝后才追随麾下,胜在当时还年轻的楚正弓资质好,势头极猛,后来居上地压过了军中众将,数年间势力便仅次于林秦,劣势则是少了像林秦那样能坐镇家门的老一辈。
沈氏与堂氏则是两家大外戚,沈氏为齐高祖原配沈皇后的娘家,高祖齐栋上无双亲,与发妻沈氏感情极好,便尊了岳母即沈氏的母亲刘氏为己亲母,发妻沈氏早早病故,齐栋也始终将刘氏作生母侍奉,后齐栋称帝,自然尊刘氏为太后,追封早故的发妻沈氏为孝德皇后。
即便齐栋与已故的孝德沈皇后感情深厚,后位却是不能空缺,于是唯一的侧房堂氏,即当今圣上齐端的生母,便在齐栋称帝之时母仪天下,为堂皇后,齐栋驾崩后齐端登基为帝,堂皇后成为如今的堂太后,原本的刘太后则为刘太皇太后。
“御祖诏”一物,追根溯源就跟这两大外戚有关,真要刨根,能一直溯到大殷末期,齐栋的发妻沈氏还在世的时候,真真叫一个剪不断理还乱。
齐栋有两个儿子,一是从堂兄齐梁家里过继来的大儿子齐舸,名义上为发妻沈氏所养嫡子,二是侧房堂氏所出庶子齐端。
小时候的齐端不争气,空有一副酷似堂氏的好容貌,才情能力却处处不出彩,性子还闭内到几近阴郁。反倒是过继来的大儿子齐舸,随父四处征战,锋芒夺目人情练达,又在名义上是沈氏的儿子,因此很招齐栋喜欢,也很招其祖母刘氏喜欢,齐栋称帝自然封其为太子。
然齐栋到底还是有他的顾虑,当初被称帝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一时冲动直接封了太子,做皇帝的几年里闲来思忖却愈发不安心,齐舸到底是过继来的儿子,不是亲生,他生父齐梁还好好活在这世上,若往后齐舸真继位为帝,那堂兄这个生父算什么?自己这个养父又算什么?
若他只齐舸这么一个养子便也罢了,可他又不是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齐端虽不如齐舸那样才能出众,却也并不是呆傻残障不能坐那皇位的料。
齐栋思来想去,一想便直想到了病重时期,终于拿了最后的抉择,忽然发难,以太子长久僭越为由,废太子位封平亲王,改立二皇子齐端为太子。这之后不久,齐栋便病重驾崩,齐端继位为新帝,便是当今圣上。
太皇太后刘氏是很喜欢大孙子齐舸的,女儿沈氏早逝后她始终疼宠着齐舸,对小孙子齐端则不甚亲近。
堂太后与新帝齐端母子也与刘氏鲜少往来,若非是高祖亲尊刘氏为母,他们打心底里看不上这个与齐氏皇族没有半分血缘关系的所谓太皇太后。
心底里看不上归看不上,明面上他们没法不忌惮刘太皇太后,刘氏前朝官家女出身,后又嫁进官家为官夫人,极有政见,雷霆手段,肆意干政,齐端初登基几年处处受她制肘,很难放开手脚。
偏偏齐端和刘太皇太后政见相差甚远,又敌不过太皇太后的强势,每每被迫妥协的都是齐端,眼见着太皇太后一手扶起自己的夫家沈氏,帮扶齐舸,在齐端看来心中不免警觉,猜测她是想待到时机成熟,逼自己退位再扶齐舸上位的意思。
齐端与堂太后母子心中经久积怨,所以在刘太皇太后逝后,齐端卸去桎梏反扑起来,平王齐舸与太皇太后一手扶起的沈家便不幸首当其冲。
皇帝始终有一件心事如鲠在喉,便是不知从何时起悄悄流传开的隐秘传闻,道高祖废太子改立后临终还是后悔,既怕齐端当不好这个皇帝,又怕齐端当好了皇帝却容不下自小不合的兄长齐舸,便秘制了一块刻有自己名讳的虎符。
虎符其物,为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半虎符合并为完整的一块,持符将领才可获得调兵遣将的权力。
说这是虎符也不恰当,传闻中此并非传统虎符形态,而是一块上乘白玉所制令牌,正中以金嵌勾勒了虎形,虎形再中,则是金嵌笔划的高祖名讳。
说虎符不像虎符,说令牌不像令牌,世人便称之“御祖诏”。传闻持御祖诏者,可凌驾于当前帝权之上,以高祖名义号令三军,权力极大,一旦到了紧要关头祭出,便是连当今在位的皇帝也夺不回受高祖名义号令的军权。
简单粗暴地说,拿着御祖诏是可以率兵逼宫篡位的。
好巧不巧,传闻当年御祖诏制成后被高祖一分为二,半块在林家手里,另半块给了平王齐舸,是因高祖对大儿子有愧,临终前留给大儿子的一道护身符。
虽说这么多乱七八糟的皆为传闻,高祖故去都二十多年了,这所谓的什么御祖诏谁也没见过影,但既然听说这么一个会威胁自己帝位的东西可能存世,即便只是可能,也不能叫生性多疑的齐端安心。
这么多年林家虽然深受倚重,却也难免遭帝王猜忌不休。
秦镇海看见儿子回来后脖颈比去时多了一道细长划伤,已经止血涂药,无需多问便知出自何人手笔。
“这几日沐浴当心莫沾了水。”他叮嘱。
“知道。”
“原以为你还要在宫里多待些时候的。”见儿子坐稳,秦镇海吩咐车夫驾车回府。
“原本还打算去一趟昭阳殿看望姨娘,不过……”秦洵拈了拈自己衣领,今日面圣穿的素色衣裳,受伤时领口处被鲜血浸湿,现在已经干涸发暗,瞧着有几分怵人,“过几日吧,不急这一时,姨娘怀着身孕,听说就在这阵子临产,不能惊着了她。”
秦镇海伸出手在儿子肩头重重摁住。
“他是皇帝。”
秦洵嗓音微沉:“嗯,我知道。”
帝王薄情,今上齐端尤甚,他在这世上存活,不作为父亲,不作为儿子,不作为丈夫,不作为友人,他是皇帝。
真正的、孤家寡人的皇帝。
秦镇海将秦洵送至将府门口,道自己去一趟他祖父那里,叫家中不用等自己一道用午膳,便脚都没沾地紧接着又离去了。
秦洵一脚刚踏进大门,便被个风风火火滚过来的粉团子扑了个满怀。
“堂哥堂哥!你看我有没有长漂亮!”粉团子嚷嚷。
秦洵揪着她后领把她从自己身上扒下来,望着不疾不徐跟上来的另一个小姑娘,笑眯眯道:“变丑了,绯绯比你漂亮。”
粉裙子小姑娘嘟起脸:“你讨厌!明明长得一样,绯绯漂亮不就是我漂亮,你就是不想夸我!”
两个小姑娘是叔父秦镇川家的双胞胎堂妹,比秦洵小四岁,年方十二,穿紫裙子的是姐姐,叫秦绯澜,粉裙子这个是妹妹,叫秦绾虞,小名唤作绯绯与绾绾。
也就是当初把广陵先生“竹化仙”说给秦洵听的小堂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