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错杂

两声钹响,岑观言正好写完第一题,停下笔甩了甩腕,抬头时却发现前头的屏风已经撤走。

身着朱红间色十二褶裙的女子正朝他的方向走来,步履轻盈,眼眸流波,顺带着看了几眼前排考生的卷面。

此时,变故突生。

尖锐的,带着愤怒,近似咆哮的声音从前面传出,刚好是长公主路过的考生。

“女子不该立于考场上!我辈男子不愿忍受此等屈辱!”说罢,那位考生蓦然站起身来,将纸笔用力掷在地上。

纸上写着四个大字“牝鸡司晨”,皱巴巴地窝在地面上。笔尖朝下落,挤得墨汁飞溅,其中几滴染上朱红裙摆的边缘。

太和殿里极静,没有人抬起头,去预见上位者的怒火。

岑观言想起,这考生便是先前在场外说“牝鸡司晨”的,等到这时才出声,想必是为了羞辱长公主。他抬起头,恰好听见女子轻柔的,似春日的白鼓丁扫过心弦的声音。

白鼓丁是春日里的花,被风一吹便散落到各个角落,这声音也是如此,不大,但足以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既然不愿与我同于一殿,便走吧。”

顾仪轻飘飘地落下一句话,“徐韦,场上无仪,逐出去。”

“如此弄权难道大宁没有公道吗?”徐韦涨红了脸,双手还在四处比划,直到被殿内守着的侍卫带走,留下空出的座位,以及逐渐远去的叫骂声。

顾仪凝视着裙摆的墨迹,挥挥手示意考试继续,面色依旧平静,丝毫没有被冒犯的不快。

岑观言离得极近,看得也清晰。她的眸色是淡淡的黛色,让他想起故乡如烟的远山,却更缥缈,令人抓摸不住。衣裳的红是傍晚夕阳染出的烟霞,肤的白是月影的白,正应了日月为昭的封号。

他不得不承认,长公主极美,可以与任何写美人的诗句相和,是先人托以君王意象的佳人香草,偏偏比香花草色还要明丽。

可这与他也没多大干系。

他收回目光,一直注视着主考官总归有些无礼,眼下还是殿试要紧。可岑观言刚低下头,先前他看的人就在桌边,巧笑嫣然站在一旁。

他的心蓦然紧绷。

哦,她巧笑嫣然看着的,是试卷。

岑观言开始紧张,总觉得前一题还不够完善。

教育之道,先圣已做到极致,只是先圣再贤不过一人,难以教授全国百姓。他以教学授业之道与先前在南城为小儿讲学的经验做了结合,答了些以寒门学子看来能行得通的方法。

现在想来,虽答了“教”,还未考虑到“化”。化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比教更为无形的事物。大到破除一乡陋习,小到劝一人向学,他要让知识变得足够通俗,才能化众生。

他苦思冥想,也只想到一乡父母官应德才兼备,以德化乡里百姓,以才教四方黎民,表彰德行佳者,使乡人习德,都是些朝廷在推行却无成效的政令。

纸上谈兵,何来政令

岑观言苦笑着提起笔,又往上一题新添了些字,一时间竟忘了身边有人看着。等他回过神来,身影已走到了第二列后,他隐约记得那坐的是秋闱的榜首——纪怀枝。

岑观言的印象里,纪怀枝是个看见他就会明白世家子弟当为如何的人,锦衣玉袍,芝兰玉树,脸上总带着温和的笑意,接人待物都举止有度。

座位上的纪怀枝只觉得这个瞬间太长了,长到他以为顾仪又会以当初锋利的言辞割开他的欺骗与懦弱,贬斥他的虚假托辞,最后干脆利落地离开。

然而,什么都没有。她路过他,像路过一块路边的石子,连眼神都没有停留。

......

殿试结束得很快,照例行过跪拜礼后,宫人引着考生从朝晖门出宫。可能是徐韦被带出去的骂声太过激烈,也可能是殿试太过紧张,还没有人互相搭话,考生们各自沉默着在宫门口散开。

顾仪径直回了长乐殿。殿试的卷子,她插不了手,也没必要插手。新入朝的都太过稚嫩,有些则是愚蠢,比如今日的徐韦,就算得以为官,也只是别人手里的弃子。

早春还有些寒意,叫月小心翼翼地从匣子里拿出许久没用的描金银杯,换了之前的斗彩三秋杯。

炉子里的炭火烧得正旺,紫砂壶盖被热气顶开,花香袅袅而出,升腾得像一朵云。

叫月斟起一杯,滤掉其中的绿萼梅瓣,盛在杯里,递给顾仪。

“主子,那位生得最好看的岑书生,能行吗?”

“叫月,你主子我还不需要用银杯吧,现在,还没人蠢到下毒。”顾仪吹了吹还有些烫的茶水,她更爱用瓷杯,晶莹剔透,触之温润,也不必描金,省得硌着手。

“目前,他很合我的口味。”也是她能筛出的,最好用的棋子。

顾仪算算时间,礼部最多两天就能把试卷批复,再送到她手上走个过场,就能公布取士的旨意。要排那两位世家子的位次,想必这两天,李修朝暮都在嗟叹发落了,幸好大宁官帽宽大,也不必伤神。

不过,她看着岑观言的卷子答得上佳,以李修端水的功力,说不定干脆点他为状元,榜眼与探花虽也差着一名,总不至于状元与榜眼来得可怕。

她眯着眼,轻啜一口茶饮,听着叫月抱怨起今日弄脏她裙子的考生,竟有些困意,索性靠着玫瑰椅小憩。

此时,李修的确在搔尽白头。下人买的马鬃膏早就用尽了,按着府上大夫的桂附地黄丸也吃了几粒,他也只能学着先人“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

前几日还在揶揄老朋友张时泽得罪陈首辅,今日就轮到他两方一起开罪。

那份寒门学子的卷子也确实好,李修的眼力自然是好的,礼部其余几个官员也赞同了点岑观言为状元的建议。

为了再平衡平衡,他也干脆再加了笔,以翰林院人手短缺为名,建议将此次状元派往翰林院。反正如今的翰林人多,闲人多,杂事多,唯一少的大概只有俸禄了。

此举只为表明,他,李修,对前三一视同仁。他摸了摸接近戴不住官帽的头,赶紧催着下面的官吏将批复尽快做好。

若是这样,也不合两位首辅的心意,他也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