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改编难题

改编剧本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初兰斯改编“上帝之城”时就深有体会。“我是传奇”的改编难度一点都不逊色于“上帝之城”,尤其是需要在商业诉求和角色塑造之间寻求平衡,更是无比困难。

上一世,“我是传奇”为了突出原著小说的主题,专门拍摄了两个结局,一个是罗伯特拿着炸弹与僵尸同归于尽,一个则是僵尸发展出智能之后,头领僵尸终于与自己的妻子团聚,平静退散,罗伯特与另外两名生存者踏上了寻找同类的道路。

其实,这两个结局都与原著小说紧密相连,前者展现的是罗伯特万念俱灰之下,同归于尽的惨烈,从妻女的意外丧生,到世界毁灭,再到宠物狼狗的去世,孤独的折磨一点一点掐灭罗伯特所有希望,即使碰到了其他幸存者,罗伯特也下意识地拒绝相信,所以选择了最为惨烈的方式结束了孤独的折磨。

后者则升华了主题,人类在末世之下感受着孤独,僵尸们也是如此,双方彼此视对方为威胁,两个族群似乎必须你死我活找出一条出路。但最后大家却发现,他们都在寻求着自己的羁绊、归属和港湾,就连僵尸也开始智能化发展,滋生出了自己的意念,形成全新物种。末世,将会以另外一种局面展开。

无论是哪一个结局,能够完整铺垫、陈述、推进、升华,这都会让电影变得无比精彩,并且令人回味。最终电影上映时,为了增加商业元素,采用了第一个版本的结局,制造出了一种末世惨烈的景象,但可惜的是,剧本的缺失和薄弱,却导致核心主题“孤独”失去了支撑点,以至于两个版本的结局都没有说服力,就像是海市蜃楼一般——仅仅只是看上去很美。

客观来说,“我是传奇”上映之后,引起了不俗的反响,特别是以一个别出心裁的视角去审视了末世,在类型作品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媒体综评一般,但观众却给予了不少支持,最终取得了北美票房两亿五千六百万,海外票房三亿两千八百万,全球票房五亿八千五百万。

不过,这一成绩相对于其一亿五千万的成本和高额的宣传费用,只能说是小赚一笔,并没有达到华纳兄弟的真正期待。真正吸引观众的,还是威尔·史密斯的个人魅力,远远没有爆发出电影本身的能量。

所以,成也威尔,败也威尔。

在兰斯看来,阿齐瓦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定位失衡。“我是传奇”的确是一部商业电影,但却是一部可以挖掘出艺术内涵的商业电影。罗伯特作为男主角,他对于末世的反应具有后现代启示意义,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诠释了末世主题,简化乃至忽略这一部分,不仅丢失了原著的精髓,而且导致电影也失去了精神。

就好像是一个精美的盒子里装着绝世珍宝,可是阿齐瓦却买椟还珠,固然精美的盒子令人眼前一亮,但却丢失了真正的宝藏。

兰斯打算重新调整整个剧本的结构,他希望缩短一些前半段罗伯特一个人的戏份。原本,这是电影最大的噱头,但由于阿齐瓦的剧本没有给予罗伯特足够的深度和厚度,导致罗伯特发现其他人类时,噱头被戳破,后续高潮和升华也没有能够跟上,故事立刻就变得头重脚轻起来。

兰斯缩短罗伯特一个人的戏份,一方面是给予后面的僵尸大战更多的空间,增加“脚”的比重,让电影的高潮可以真正精彩起来,这才是商业电影的亮点,最后时刻大决战必须惊心动魄。除此之外,兰斯更加喜欢僵尸进化智能的这个结局,所以他需要在剧情之中埋下伏笔,让僵尸也变得“人性化”,不仅可以设下陷阱捕猎罗伯特,使得对峙充满了冲突,还可以让终极决战变得精彩纷呈,更重要的是,出人意料的结局将会升华整个故事。所以,后半段的分量和内容必须增加。

另一方面将会在前半段缩短之后的空间里,让罗伯特这个角色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起来,尤其是加入心理转变的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引导观众一起加入电影之中,而且可以增加“头”的分量,平衡头脚之间的比例。兰斯希望能够采用三段式结构,铺垫罗伯特孤独和绝望的升级,让心理转变取代阿齐瓦版本里的末世生存成为前半段的故事主线。

在阿齐瓦版本的剧本里,缺少一个清晰的思路,末世的惨烈、孤身一人的寂寞、人类与僵尸之间的对抗等内容都占据了重要比例,这使得故事缺少内涵的串联,所有情节都浮于表面。现在兰斯就打算注入一个明确的主线:末世之下存活的“人”,主角不是末世,而是人,这里的人还分为“没有感染病毒的正常人类”和“感染病毒成为僵尸的异变人类”,人才是真正的主角,而人的情绪变化、心理变化才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这也是原著小说里最为吸引人的部分,兰斯将会以这样的独特视角去诠释一个别样的末世故事。

不过,纸上谈兵容易,但执行起来却难于登天。撰写剧本一般来说一页就是电影的一分钟,如何衡量一页纸之内的内容,又如何让结构之间达到平衡,更重要的是商业电影的高潮节奏把握必须贯彻始终,这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问,这也是顶尖类型片编剧、顶尖类型偏导演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兰斯不准备操之过急,他先从框架开始撰写,有些类似于命题作文,比如说罗伯特一个人的时间控制在四十分钟左右,再比如说大决战的僵尸大战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确定了每一个局部的情节分配之后,让整个故事大纲变得稳定,然后再着手开始填补内容。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耐心,更需要天赋。

兰斯不由就想起了上一世那部赫赫有名的作品,“史蒂文·乔布斯”,由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的那部。这位苹果教父去世之后,关于他的传记改编作品就一直是热门话题,2013年曾经由艾什顿·库彻主演了一个版本,结果遭遇如潮恶评,流水账的叙事和扁平无趣的人物完全没有展现出任何史蒂文·乔布斯的风采,这也直接导致了索尼影业束手束脚,最终放弃了该计划,由环球影业接手。

曾经创作出了“新闻编辑室”、“社交网络”、“白宫风云”的编剧艾伦·索金(Aaron Sorkin)接过了改编重担。

在原本的蓝图之中,他们希望将电影打造成为一个别具一格的命题作文,整部电影一共九十分钟,由三场改变苹果命运的新闻发布会组成,每个新闻发布会都分配到三十分钟,严格遵守现实时间的概念——也就是电影之中不会出现任何时间跳跃,这也意味着编剧必须对台词、场景、人物有着犹如手术刀一般的控制力,真正地将电影时间与现实时间完美契合起来;然后电影再由风格凌厉、剪辑锐利的大卫·芬奇执导,将“社交网络”里呈现出的那种鲜明风格进一步推向极致,以独特视角展现出史蒂文·乔布斯的令人憎恨却又令人佩服的个性。

如果真的达成这样的目的,那么这部作品势必成为一代经典。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

艾伦在改编剧本过程中就遇到了极大难题,他不仅需要在有限空间里让史蒂文·乔布斯的形象变得丰满立体,真正展现出这位巨人的人格魅力;同时还需要对一众重要配角进行笔墨勾勒,让故事变得饱满;另外还需要展现出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时间力量,让人们感受到史蒂文·乔布斯对于电脑更新换代、对于互联网时代推动的重要作用。

内容如此庞杂,却必须在九十分钟之内完成,而且每个新闻发布会都必须是准确的三十分钟。这简直是难于登天。

最后的最后,艾伦奉献了一个精彩绝伦的剧本,但是剧本厚度和深度还是略显薄弱;接过导筒的丹尼·鲍尔(Danny Boyle)则极其别扭地完成了一部与自己风格相去甚远的作品,电影时长更是连绵到了一百二十二分钟,彻底搞砸了这个“命题作文”。成品质量不俗,确实是一部精彩佳作,但却不是讨人喜欢的类型。不仅票房表现令人大失所望,几乎可以说是惨败;而且在颁奖季也没有能够赢得更多肯定,仅仅只赢得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两项奥斯卡提名。

现在,兰斯也面临相似的难题,他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准确勾勒出角色的心理变化,并且不能抛弃掉商业电影的节奏感,这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我是传奇”只有一个主角,罗伯特,这倒是给兰斯节省了不少力气,即使兰斯打算给僵尸们部分笔墨,但依旧是在可以控制范围之内的。

在正式开始撰写框架之前,兰斯再次进入了图书馆,开始翻阅心理学的相关书籍,这一次,他需要了解抑郁症和孤独症的相关资料,这对于构建罗伯特这个角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继“水果硬糖”之后,兰斯第二次意识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剧、优秀的导演、优秀的演员,他依旧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