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刺刀见红

正德殿里又陷入了沉默。

良久,陈一寿终于苦笑,他站了出来,作为内阁首辅大学士,一直为陈凯之推行新政的陈一寿是不得不站出来了,他道:“方才诸葛御史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重商则伤农,四书五经,也确实明白无误的写着。”

他笑了笑,渐渐变得平静起来:“可今时不同往日了啊,重商之所以伤农,是因为土地充裕,而百姓呢,却需耕作,若是不精耕细作,届时,土地的产出会降低,所以,难免伤农。可今日,和从前一样吗?自我大陈开国以来,人口增长,已至于十倍二十倍以,天下的土地,哪一处没有开拓,可即便如此,依旧还是人满为患,又有多少人,没有土地,或是许多人想要租种土地而不可得?于是乎,十亩地,原来是缴三百斤粮租种,而今呢,却需缴纳千斤,可即便如此,依旧还有人趋之若鹜,想要租种土地而不可得,这是为何?这是因为,我大陈已是人满为患,这天下四处,又有多少流民呢?”

陈一寿脸色变得严厉起来:“老夫的兄长,也是士绅,族有万亩地,在县里,从前的时候,这土地租种出去,无数人争抢,为何?还是人多,而地,却只有这么多,于是乎,倘若十亩田只收八百斤粮作为地租的,已算是善人了,若是一千斤,也不算苛刻。因为佃户们知道,倘若他家不租,这一年没有营生,一家老小,便要饿死,而有的是的人,争抢着租种,即便租了十亩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收来的粮,除了应付摊派、徭役、地租之外,能留给一家老小的也不过是几百斤劣米,未必能吃饱,却还得为了租种土地,接受愈发恶劣的条件。”

“百年前,一个县,有三万个壮丁,便足以耕种一县的土地,可现在呢,县的壮丁,却增到了四万五千余人,可地,还是这些地,四万五千人种这地,和三万壮丁种的地,产出可有分别?实言相告了吧,没有任何分别,老夫亲自查验过户部的粮册,可同样的产出,明明三万人可以应付,为何要四万五千人呢?老夫又查到,因为多出了这么多壮丁,反而使各县的地租,又增加了近四成,这说明什么?说明重商不会伤农,重商,会令一部分壮丁去工坊,可不会减低粮产,朝廷足以应付这些不足。”

陈一寿本是个稳重的人,其实依着他的性子,多半也不会慷慨陈词。

甚至他是能够理解反对新政之人的,因为他自己本身,是一个大士绅家庭出身,他任何人都清楚,为何会有人如此反对新政。

可说到此处,他脸变得极不客气起来,厉声道:“既然重商不伤农,那么伤的是什么人呢?伤的是士绅,伤的是地主,伤的乃是那些平日陛下所仰仗之人,至陛下,至朝廷,至地方的官府,屡屡减轻士绅们的赋税,对他们,可算是关怀备至了吧,地方的徭役,从未让士绅们来服役,地方的钱粮,也是士绅们代为征收,甚至默许士绅们得到一笔损耗,我大陈至开国以来,可算是辜负过军民,辜负过三教九流,辜负过无数的僧俗百姓,可唯独不曾亏欠和辜负的,便是士绅,这句话,有没有错?”

“按理来说,受国恩至此,太平时节,倒也不求你们报效,若是遇到了战争,朝廷也只是征用寻常的百姓,若是灾荒,朝廷赈济,最先赈济的,也是各县各乡的士人;这天塌下来,朝廷都没有教士绅们吃过一点苦,受过一点点的罪,可如今,朝廷愈发的难以为继,积弊重重,因此,陛下提出新政,提出新政的本质,是为了长治久安,这既维护的乃是陛下,是祖宗社稷,难道,不也是在维护各县各乡的士绅贤达,不是维护你们的家庙吗?秦是如何亡的,汉又是如何亡的?这些教训,难道还不够?”

“我大陈五百年来,历代天子,许了多少恩泽,现在国家有难处了,也并非是不教你们颠沛流离,更不是要破你们的家,要的……无非只是改善一丁点百姓的家境,也只不过……是让无立锥之地的流民,有那么一丝丝的出路,这……过份吗?又有什么过错?因此,新政伊始,许多流民,许多不甘忍受高租的佃农,便忍不住想背井离乡,想要寻个出入,便去了济北,只求有口饭吃,有件衣穿,可即便如此,乡间的佃农,少了吗?实话说,没有少,土地也足够租种了,只不过,却因为从前人满为患,现在人口尚好,不能忍受的人,便走了,迫的许多世族,不得不减少一点地租,招徕百姓租种土地,因为减少了地租,有人要喊痛了?从前是绫罗绸缎,今日依旧还是绫罗绸缎,从前是锦衣玉食,今日也没有少你们的锦衣玉食,从前是鲜衣怒马,现在还是鲜衣怒马,老夫敢拍着胸脯说,世家大族的子弟,该吃的肉,一两都没有少,吃穿用度,也并不曾见有过缩减,少了这几成的利,何至到现在,这样墙倒众人推的地步?”

陈一寿目充血一般,显是真正有些愤怒了。

他声若洪钟:“个个都在说,读圣贤书,人人都在说,要兼济天下,每一个人,都说是圣人门下,个个又鄙夷那些锱铢必较的商贾,可现在,是谁在锱铢必较,又是谁,因为商贸吸引了人口,使得地租不断降低,而在这里哀嚎,好嘛,外头的事,你们当老夫不知道?老夫乃内阁首辅,枢之臣,怎么会不知道呢?老夫素来知道,有人在背地里说什么呢,说祖宗之法的有,说伤农的也有,你们抬出了祖宗,抬出了重农,难道不该想想,时至今日,朝廷有难,而今流民四起,无数百姓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饿殍无数,到了至今这样可怕的地步,你们……不能让一丁点利,报效国家,报效朝廷,与朝廷共体时艰?”

陈一寿昂首:“新政的本意,是如此,既要保持粮产,可也要用工商吸纳一部分的人口,使农人租种土地,可以少缴一些地租;也可使不甘农事之人,去工坊寻一些吃穿用度,这便是陛下的心思,也是老夫的意思,老夫活了一大把年纪,也已到头了,没什么好说的,诸公肯定心里要痛骂,也会如外头的读书人一般,暗对老夫跳脚,可老夫没什么说的,这新政,非要继续下去不可,也请诸公,三思吧。”

他说罢,很安静的退回了班。

这内阁首辅大学士的当面驳斥,倒是令那诸葛平一下子不敢反驳了,倒不是他认同陈一寿,而是陈一寿的身份有些不同,若是陛下说这些,他倒可以来个仗义执言,即便陛下罢了他的官,他也依旧没什么可畏惧的,反而得了一身的清名。

而陈一寿呢,既是百官之首,同时,也是数朝老臣,不只如此,陈一寿历来以刚正和贤达著称,此番他一番痛斥,可谓是敲山震虎,令许多原本蠢蠢欲动的人,开始心里掂量了起来。

陛下如此执意,内阁首辅大学士,亦是如此表态,这说明,宫和内阁已经一致,而陈一寿在朝本有诸多门生故吏,再加朝也不乏有支持新政的人,反而使那些蠢蠢欲动的力量,变得谨慎起来。

陈凯之则冷冷的扫视着百官,他依旧没有开口。

在这长久的沉静之后,陈凯之突然道:“皇叔……认为呢?”

他的目光,落向了陈义兴。

陈义兴显得很淡定,其实陈凯之喊了皇叔的时候,几乎喊得是其他了,在这朝,郑王、梁王等宗室都在,还有不少的宗室,可能当的起陈凯之如此亲昵的叫一声皇叔的人,也只有靖王殿下。

陈凯之突然询问陈义兴,反而令人觉得怪,因为任谁都清楚,这是政事,而一般的宗室,却极少参与进政务之的,除非……获得了议政的权力。

也是说,宗室在新政的问题,他们本不该有什么发言权。

当然,现在陈凯之既然问了,陈义兴作为宗室之首,自然应当回答。

他沉吟了片刻,道:“新政的是非,现在论起来,老臣以为,没有意义。”

这番话,堪称是惊世骇俗。

所有人错愕的看着陈义兴。

新政关系到了这么多人的利益,多少人为此而牵肠挂肚,又不知有多少人,日思夜想,有人爱,有人恨,可到了靖王殿下的口里,竟变得没有了意义。

本来,所有人都以为,身为靖王殿下,这位历来和陈凯之关系匪浅的皇族,理应会和陈一寿立场一致,或者是学陈一寿一般,狠狠痛斥一番某些人,可现在……这回话,似乎别有古怪。

陈凯之眼眸里,掠过一丝似笑非笑,他继续凝神看着陈义兴,笑了:“是吗,请皇叔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