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大决战(上)

望着纠结的局势,曹彬实在看不过眼,心里直翻白眼,强忍不住,直接说道:“陛下,我军兵力占据优势,何不合军而发?”

李嘉看其一眼,望着战场,说道:“宋军十万人,我军只有十三万,尤其是那从关中而来的部队,他们能打的过宋军吗?”

“并不能!”曹彬讶然,随即说道:“关中贫瘠,藩镇之兵孱弱,确实不帝宋之禁军。”

“那五万人,还有许多是汉中的地方军队,由蜀兵训练而来,对付关中藩镇,能有些效果,若是对付禁军,还不够。”

灰尘扑扑的战场,视线都有些模糊,但激烈的肉搏,还是不曾断绝,即使宋军兵数不占优势,但仍旧不肯屈服,斗得旗鼓相当。

李嘉一脸凝重,说道:“关中镇兵,地方军,本就与御营不一般,也未曾协同过,若是强行扭曲在一起,其反而是漏洞,赵匡胤并不是傻子,些许的漏洞,也就成为咱们的致命伤。”

“所以,依照洛阳四门,我特地分成三部,以我部为主攻,其他两部为辅攻,只要我这里尽快地扫除眼前的宋兵,就能快速地支援另外两部,到时候,自然就胜了。”

“若末将所猜不错的话,乃是田忌赛马之策!”刘光义浑身一震,脱口而出道。

一旁的曹彬也恍然大悟。

张维卿部,五万关中联军,就是下等马,潘崇彻的三万御营,就是中马,而皇帝亲自带领的兵马,也就是上等马。

只要皇帝这边速度快,而张潘两部坚持住,那么最起码,也能二胜一,获得胜利。

“赵匡胤也必然知晓这方略。”

李嘉赞赏的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轻声道:“但,兵分三路,可以很快地化解我方的兵力优势,有利于宋军,所以,他正在跟我进行比赛。”

“究竟是他能突破,还是我的速度更快——”

李嘉轻声说道,眉头一皱,看着互相捉杀的骑兵,不由道:“而,支援最快的,就是骑兵,看来,很不妙啊!”

战场上,即使唐骑战斗力,以及甲具,并不逊色宋骑,甚至还超出一些,但作战经验方面,却远远不如。

俗话说,一年步兵,十年骑。

光是骑马这项动作,就需要数年的训练,再加上砍杀,战术等配合,更是花费甚多,所以草原骑兵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他们早就领先了一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是中原骑兵更厉害。

前文也说过,宋骑是沙陀骑兵,与汉骑融合而成,无论是战斗素养,还是战术配合,都远胜与唐军,战场上的互相配合,技艺,都是压制性的。

一旁的曹彬刘光义王全斌等人,看着焦急不已,步兵不相上下,唯独骑兵落了下风,这要是被其突破,威胁帅旗,就大事不好了。

“陛下——”刘光义曹彬连忙跪下轻战。

这两位都是骑兵大将,但却指挥着步兵,如今请战,李嘉也顾及不到那么多了,直接应允。

随即,两将纵马而去,如离群之虎,锐不可当。

“咱们这边又多少兵马?”李嘉目送两人离去,随即问道。

“之前传来消息,约莫两万余人。”吴青低声道。

“消息不准确。”李嘉一脸凝重:“一开始的确只有两万,但,你却忘了加上两万骑兵,再加上一些步兵援军,最起码,有五万左右。”

“不然,区区两万步兵,绝对不会与咱们三万步兵僵持如此。”

烈日下,吴青脸色骤变,额头布满了细汗,消息的不准确,尤其是战场上,这是极大的罪过:“微臣该死——”

“起来吧!”李嘉吐了口气,说道:“宋军十万,加上洛阳一万,换句话来说,其实咱们仅仅多了两万罢了。”

“而且,这两万,几乎是藩镇兵马,优势等若与无。”

“或许,我碰到的,也是一匹上等马咯!”

优势全无,李嘉的心情颇为焦虑,但他面目上却是一脸的自信,诸将校心中大定,也松了口气。

不过,如此一来,其他两面的压力,也会小许多,只要我能尽快获胜的话,击溃这五万主力,宋军就崩溃一半。

而赵匡胤,显然也是同样的打算。

曹彬二人纵马而行,手持着长矛,带领数十亲兵,快速地支援御营骑兵,由于当过几年的御营骑兵教头,所以唐骑们很快地就适应了其指挥。

“咔嚓——”右手轻点一戳,一个宋骑就失痛而落马,沦为尸体,被随意踩踏。

曹彬骑术高超,几乎没有一合之敌,再加上亲兵护卫周全,其人勇不可当,仿若万人敌一般,眨眼间就杀出一条血路。

唐骑瞬间气势大震,落下的势头,渐渐追赶上来。

骑兵部队与步兵强调秩序不同,其更加强调悍勇而英雄,突出地个人,即使是个莽汉,也能带动骑兵获胜。

“跑将起来,跑——”曹彬大喊道,一遍砍杀,一遍指挥道:“兄弟们,与我冲上去——”

随即,数十个骑兵汇聚,之后,数百,上千,宛若一道小旋风一般,将战场的秩序搅碎,又似一颗铁钉,极快地穿透兵阵,打地宋军猝不及防。

成千上万的骑兵在战场上奔腾,扬起大规模的灰尘,遮掩了大半,整个大地,都似乎在震动,这时中原数十年来,最大的一次骑兵碰撞。

“可惜了——”赵匡胤屹立在城墙上,有着自己的独特观察点,中原战马奇缺,保养也不容易,如今却在这里拼撞,若自己有这般多的骑兵,甲具,早就统一幽燕地区了。

不过,就如同他猜想了一般,唐军即使拥有骑兵,也抵不过他的铁骑军和龙捷军,毕竟,拥有了战马,就不等于拥有了骑兵。

碾压的状态,让他颇为顺畅,望着唐军中央,那巨大的大纛,高约五尺,长三尺,明黄色,齿状的火焰边,代表着中军,同样也代表着唐朝皇帝的存在。

“你往三路来,我只一路去。”

赵匡胤呢喃道:“只要我攻破了此军,其他两路就不战而溃,就算牺牲另外两路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