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松州大捷

虽然还有少量高句丽人不肯臣服于大唐的统治,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翻不起什么浪花了,被逼入到了山林之中苟延残喘,若是未来他们依旧不肯归附大唐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这些不肯臣服大唐的高句丽人,便会退回到扶余人原本祖先们那种野人式的生活状态,退化成为深山老林之中的部落。

这一年来,徐淼着实被累惨了,天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做,天天都有雪片般的各种文书以及告急的文书飞到他的案头,把他忙的是四脚朝天,叫苦不迭。

为此他还多次上书李二,说他能力有限,并不适合做这什么安东都护府大都督,请李二另选高明,让他返回长安。

但是李二却对于他呈报上去的请辞奏疏来了个视而不见,直接就把他的请辞奏疏给丢到了一旁,最后因为徐淼连续请辞,李二这才恼了,派了个太监,跑到辽东,当面向徐淼传达他的口谕,把徐淼给臭骂了一顿。

那个小太监战战兢兢的对徐淼复述了一遍李二臭骂徐淼的话语之后,吓得腿肚子转筋,两股战战,差点给徐淼又跪下。

徐淼听罢了小太监人肉复读机转述的李二对他的臭骂之后,脸黑的如同锅底一般,领旨之后,喝令那个小太监转过身,撅起屁股,然后飞起一脚就把这小太监给开了出去,将其踹了个跟头,这才消气。

当然踹了小太监一脚之后,他也不白踹,厚赏了这个小太监,然后就把他赶回了长安,而他则只能老老实实的继续做他的大都督。

而这一年来,徐淼也收到了来自长安的消息,李靖和侯君集不负众望,率兵抵达了松州之后,对上了气势汹汹而来的吐蕃大军,吐蕃大相路东赞亲自领兵,试图夺取原本乃是吐谷浑的地盘,双方在松州一带发生了激烈的大战。

李靖和侯君集没有辜负李二的期望,率领麾下唐军,充分利用手中所拥有的各种新式的武器,把热气球和火药弹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又加上洛阳铲和铁丝网等克制骑兵的利器,还有猛火油的助战,配合李靖神出鬼没的战术,打的吐蕃大军大败亏输。

号称二十万的吐蕃大军,这一战在松州未能讨到半点便宜,反倒在唐军的阻击之下,被打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但是吐蕃大军想逃都没能逃掉,又被侯君集在后面设伏堵住,又是一场好杀,实际上只有十二三万的吐蕃大军,几乎在松州一战之中全军覆没,吐蕃大相路东赞也身负重伤,最终在亲卫的拼死护卫之下,才算是逃脱了唐军的追击。

此战李靖和侯君集率领唐军斩杀了六万多吐蕃兵将,俘虏五万吐蕃人,缴获战马六万余匹,另外还有他们携带的牦牛以及羊,以及各种兵器帐篷等等不计其数。

吐蕃人第一次试图向外扩张,展现出他们的獠牙,结果却以这种方式惨淡收场,这一战也彻底打掉了吐蕃人的野心,大大震慑了吐蕃人,让他们再不敢小觑大唐的天威了。

而且经过此战之后,逃回去的吐蕃人,将大唐拥有一种可以飞上天的可怕神器以及还有可以发出雷鸣般巨响的神器的消息带回了高原,传遍了整个吐蕃境内。

在这个尚还处于蒙昧状态的时代,既然无法理解那些东西是什么,那么吐蕃人也只能将其神话,热气球被他们称之为天神赐给大唐的神器,至于那些火药弹,则被他们误认为乃是唐人从天上借下来的天雷。

既然大唐都可以掌控神灵才能拥有的力量,那么他们吐蕃人还凭什么和大唐争锋?

加之路东赞在松州一战之中,还身负重伤,逃回到吐蕃之后,足足养了半年伤,才算是渐渐康复。

这一战也把一直以来,都十分狂妄的路东赞给彻底打怕了,他从未见过那种会飞上天的可怕东西,更从未见识过那种可以发出雷鸣般爆炸的神器。

唐军上空始终都飘着那种东西,让唐军始终对战场的局势了若指掌,不管他做出什么调整和布置,基本上都逃不脱唐军的监视,都能针对性的对他的部署做出调整,往往能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打的他苦不堪言。

而他麾下的那些吐蕃勇士们,原本是非常悍勇的,但是当一颗颗神雷一般的东西在他们之中炸响之后,那些吐蕃勇士们却都变成了惊弓之鸟,战马更是失去了控制,开始四处乱窜,令他们的队伍瞬间就乱成一团。

唐军却能每次都抓住机会,趁势挥师掩杀,短短数日间,便将他麾下的十几万吐蕃大军杀的尸横遍野最终溃不成军。

特别是当他们溃退之后,试图逃回吐蕃的途中,唐军神出鬼没的居然提前埋伏在了他们必经之路上,死死卡住了一个隘口。

当他们逃到隘口的时候,唐军立即伏兵四起,居高临下箭如飞蝗,飞石如雨,还时不时的有那种神雷一般的东西落入他们军中,炸的他们吐蕃人血肉横飞。

原本就已经成为溃兵的吐蕃大军,在隘口被阻住,前面寸步难进,后面又有唐军挥师掩杀,可怜他带去的号称二十万的吐蕃大军,这一战之中几乎全军覆没,那可都是他们吐蕃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最精悍的勇士。

但是经此一战,十几万彪悍的吐蕃勇士就这么灰飞烟灭,死的死降的降,将他们吐蕃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实力差点给赔光了。

于是路东赞再也不敢小觑大唐,建议赞普遣使出使大唐,向大唐请罪,并且准备厚礼,表现出他们的诚意,并且向大唐求娶公主,和大唐结好。

于是吐蕃派遣了一个使团,向李二进贡了五千两黄金,还有无数的珍宝,另外还带了大量的贵重财宝,命使臣到长安之后,游说长安的那些大唐权贵,极力促成大唐和吐蕃结亲交好。

但是李二却很无耻的收下了吐蕃进贡给他的那些金银财宝,却断然拒绝了吐蕃求娶大唐公主的请求。

这时候朝中着实有不少收了吐蕃使臣好处的朝臣,纷纷向李二进言,力陈和吐蕃结亲的重要性,恳请李二能择一公主,下嫁给吐蕃赞普,想要促成两国结成秦晋之好,从此双方再不为敌。

但是李二对于这些大臣们的进言,却断然拒绝了他们,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大唐不需要用女人来换取藩国的臣服,若是藩国有心想要挑衅大唐,无论是否迎娶大唐的公主,那么都无法阻止他们挑衅大唐的威严。

真正能让藩国诚心实意臣服于大唐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们怕就足矣!

李二在大殿上的这一番话,实在是有些振聋发聩,这种王霸之气,瞬间直冲霄汉,让朝堂上的众臣们无不惊讶,但是同时又觉得很是提气。

虽然很多读书人常言以理服人,但是真正可以让人臣服的,却往往不是靠着讲道理亦或是怀柔的方式,最终两国之间解决问题,总是要靠着拳头来解决,谁的拳头大,谁就能够令另一方臣服于脚下。

于是乎李二当堂宣布大唐今后绝不以公主和亲,并且将这一条立为了大唐的规矩,后世任何大唐的继任者,都不得违背他立下的这条规矩。

至此朝中便再无人敢轻言和亲之事,吐蕃想要求娶大唐公主的希望也终于彻底破灭,只能转而求其次,希望大唐能够允许吐蕃派人到长安求学,向大唐学习各种治国的方法于理念。

对此李二倒是没有再拒绝,准予了吐蕃派人到长安求学,算是给了吐蕃一点薄面。

大唐本来就是一个包容的时代,大唐的性格就是李二的性格,有着海纳百川的胸襟,所以李二不会做出小肚鸡肠的那种事情,所以大唐也只能是一个开放的大唐。

吐蕃经此一战之后,也彻底老实了下来,虽然松赞干布和路东赞还是有些心有不甘,但是却又对大唐又敬又怕,哪怕再心有不甘,也不敢再冒犯大唐的天威,只能龟缩于高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