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茶道太学

陆羽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北唐丞相日理万机,居然还会抽出时间,邀他出游。

出游的地点,也是城外一处有名的景点——灞川。

陆羽对于灞川,曾经做过考究。

天宝三载时,灞川名声尚且不显,之后短短三年,灞川修成了三十里长街,又有四洲十二坊,还有湖榭山泉等景致,成了当时长安城最有名也是最繁华的地方。

可惜好景不长。

天宝十四载,河北兵乱。

灞川的商家与住户,为了躲避战祸,纷纷从长街迁走,偌大的地界很快便萧条了下来。

燕军攻入长安之后,灞川作为伪燕诸王的封地,曾经又热闹过一段日子,后来再次没落下来,无人问津。

陆羽骑在马上,行在去往灞川的官道上,见道路两旁杂草丛生,路面坑坑洼洼,路旁的牌楼也倒塌下来,成了一堆瓦砾,便说道:“青莲居士曾在灞川居住过三个月,流连忘返,陛下派高力士数次催促他回朝中赴宴,李太白皆回绝,说灞川乃是仙寰福地,胜却长安无数。没料到,时过境迁,这里成了这样一幅光景。”

周钧行在陆羽的身旁,看着眼中的景致,幽幽说道:“从前的确不是这样的……”

一行人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终于来到灞川官道的尽头。

停在尽头的场院上,向北便是灞川长街,可惜那里已经杳无人烟,只有几家渔民,泛舟川上,打渔为生。

向南则是灞川别苑,自从长安被攻陷之后,别苑被封给燕国景王安庆余,作为宅邸,之后因战事荒废。

唐军此时已经在灞川周遭设下布防,士卒将别苑围拢起来,不许闲人入内。

周钧停在灞川别苑的门前,抬头看了眼空荡荡的牌匾,接着迈开步子,走了进去。

苑内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早已经看不出本来的模样。

陆羽见周钧面露萧索,想起灞川的传闻,有心想要细问,但一番深思之后,还是闭上了嘴巴。

周钧领着陆羽,身后跟着王翃等一众亲卫,穿过外苑的街门,来到中苑的一处小院。

刚一踏进院门,周钧霎那间仿佛听见了一声熟悉的喊声。

“你回来了。”

抬头朝四处望去,目及之处只有废墟,却还哪有什么他人。

周钧长长叹了一口气,对陆羽说道:“这里便是灞川茶坊最早的地址。”

陆羽有些惊奇:“这里是茶坊?”

这处小院只有百多平大小,前后不过一进一出,通算下来也只有三处厢房。

陆羽心中不解,这里怎能算作茶坊。

周钧:“灞川茶坊最早只有三个人,一个人负责生火开灶、制作云茶,一个人负责跑里跑外,联络茶商和买家……”

陆羽:“三个人,哪还有一个呢?”

周钧:“还有一个人,负责动嘴皮子……”

说到这里,周钧忍不住笑了起来。

只可惜,旁人无论是谁,都无法明白丞相因何而笑。

回忆过后,周钧的心中只剩下萧索,他对陆羽说道:“灞川云茶,还有江南宫茶,究竟是如何制作,今日我便演示给你看,你且瞧仔细了。”

陆羽闻言,心中激动,连忙点头。

周钧挥了挥手,不多时,有士卒拿来新茶和炒锅,以及晒架等物。

陆羽上前抓起一把新茶,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又放在嘴里嚼了嚼,开口说道:“这是鄂县的雨前茶,过了一遍梳,放的有些陈了。”

周钧:“你先别急,等着看看。”

唐军士卒三人为组,一人负责升火并调节火势,一人负责筛茶,最后一人拿起了木铲。

陆羽睁大眼睛,看着新茶被筛入铁锅,接着被反复翻炒,过了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的向周钧问道:“原来云茶和宫茶,是这般制出来的?”

周钧:“筛、炒、烘、择、晾、收,这其实便是云茶和宫茶的秘密。”

陆羽恍然大悟。

周钧又说道:“其实,这般用铁锅翻炒,只能制出口感普通的茶叶,想要得到最上等的制茶,其中的过程,要比这个复杂的多。”

陆羽:“愿闻丞相详解。”

周钧并没有回答,而是问了陆羽一个问题:“我听说你在写《茶经》,天下之茶,总共收录了多少种?”

陆羽照实说道:“目前,只游历了河南、京畿、蜀中、江南、山南等地,总共收录了三十六种。”

周钧:“天下之茶,共可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你那三十六种茶叶,是否都在其中?”

听见这话,陆羽愣在当场:“此种分类,陆某闻所未闻。”

周钧:“红茶干茶色泽、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以红色为主调,代表有祁门红茶、滇红工夫、九曲红梅;绿茶为成品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代表有黄山毛峰、庐山云雾……”

陆羽一边从怀中搜寻,一边急道:“丞相且慢些说,容某记下。”

周钧摇头说道:“天下之茶,倘若只计绿茶,其种类便不下百种,一座山向南向北两面,种出来的茶叶就是完全不同的风味。有些珍稀茶种,甚至生长在百米之深的天坑之中,以日月精华为养分,十年只结一次。即便你记下我说的这些,又能算的了什么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陆羽听见周钧这些话,整个人呆立在原地。

周钧:“一人之力,毕竟有限,然而茶学之道,广阔似海。你所着的《茶经》,倘若只是凭借你个人的努力,终其一生的精力,又能跑遍多少地方,查清多少茶种?又怎能写清这茶学的玄妙呢?”

陆羽思索良久,最后向周钧躬身问道:“陆某不才,还请丞相指教。”

周钧:“钧也是喜茶之人……向往茶学之道,倘若想要专研至深,再推广天下,必须合众人之力,再集百家之长。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处专门研究茶道的太学,广收天下门徒,共为茶学发展而出力。”

“只要研究茶学的人多了,你负责一地的茶种采集,我负责另一地的风俗研究,大家将各自的心得汇总起来,共同完成一本茶学着作,也好过一人四处采风、穷经皓首要好些。”

陆羽听到这里,又看了一眼身旁的炒茶器具,长吁一口气后说道:“陆某尝以开茶学之先河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山外有山,丞相才是得道之人……只要能够深究茶道,将茶学推广天下,陆某愿意任听丞相安排。”

周钧转过头来,看向灞川别苑的景致:“我打算将此处重建,今后就作为茶道太学的落址。一旦太学建成,陆羽你就是第一任的山长。”

陆羽有些犹豫:“陆某未曾做过山长,恐怕难以服众。”

周钧不以为意的笑道:“无需妄自菲薄,当你完成手头的那本《茶经》,我会将其刊印万册,到了那时,天下人都将知晓你陆羽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