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尚书省,周钧坐着马车,一边赶回府中,一边开始思考接下来应当如何布局。
入了家中的后苑,周钧看见儿子周逍和侄子周尚二人正在花园中游戏。
向四周看了看,周钧没有发现尹玉的身影,不由感觉有些意外,便朝周逍问道:“你的阿娘呢?”
周逍学着大人的模样行了一礼,开口说道:“阿娘去了忆南庐。”
周钧一愣:“忆南庐?”
交待了几句,周钧顺着长廊,一路向着侧厢庭院走去。
刚刚走到忆南庐的小院门口,周钧就听见院内隐隐约约有女子的哭泣声传来。
他犹豫片刻,最后还是踏入了院门,周遭的宫婢和内侍见到他,纷纷呼了一声丞相。
此时,内里的人听见院中的动静,哭声也戛然而止。
在下人的引路下,周钧走入偏厢的堂中,瞧见尹玉正好走了出来。
后者瞧见周钧,先是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接着出门走远了两步。
周钧疑惑道:“怎么了?刚才是谁在哭?”
尹玉压低声音说道:“是玉环娘子。”
周钧皱眉问道:“是住的不舒心?”
尹玉摇头道:“与食宿无关,却是因为有话本,名为《空余恨》,娘娘看见了……”
周钧恍然,原来是那本把杨玉环比作红颜祸水的话本。
无奈的摇摇头,周钧说道:“不过是市井小民的茶余闲谈罢了。”
尹玉:“自从经历了马嵬坡之变,玉环娘子的精神就变得脆弱了不少,隔三岔五入眠时,就会因为恶魇而惊醒,如今又被世人骂作祸水,自然是悲苦难当。”
周钧沉默片刻后,对尹玉说道:“我随你一起进去,看看贵妃娘娘。”
尹玉有些意外,但还是依言领着周钧入了内堂。
杨玉环当初入住公主府,尹玉原本想将凉州城中的一处别苑,赠给她作为住所。
但是杨玉环最终选定了公主府侧厢、一处偏僻的小院,作为了自己的安身之所。
入了堂中,周钧看向四周。
与从前在长安宫中的景色不同,如今贵妃娘娘的寝所,再也见不到什么金碧辉煌的装饰,放着的却是一些道家心经、盆栽山水和琴棋书画。
有趣的是,在内堂偏里一些的墙上,周钧居然看到了一副杨玉环亲笔题写的字。
上面写着两句诗——瞻目仰天望月阑,天上人间总一般。
周钧正在看着屋内的摆设,几名宫婢陪着杨贵妃,从内厢走了出来。
杨玉环双眼有些发红,脸颊尚有泪痕,看见周钧先是一愣,接着不自觉低头擦了擦眼角,又行礼称了一声周二郎。
周钧还了一礼,与尹玉一起坐了下来。
杨玉环往日里总是光彩照人、贵不可言,可如今却是梨花带雨,暗自神伤。
周钧见状,微微叹了口气,开口说道:“贵妃娘娘,清者自清,无需理会庸人之说。”
听见这话,杨玉环原本极力压制的情绪,又出现了些许的波动,只听她哀声说道:“我已不再是少不更事的小娘,又是经历过生死的,对这些风言风语,本应当泰然处之……但是看完那话本,再回首看看这一生遭遇的种种,或许也是因果报应罢了。”
尹玉在一旁劝道:“娘娘这是什么话,哪里来的因果报应?”
杨玉环:“我在宫中时,喜好玩乐,又爱好热闹,常常拉着三郎四处游山玩水。那时的我,总是在想,大唐鼎盛繁华,四海安定无忧,又何必去理会什么天下大势。”
“可是,我却不知道,大唐表面看起来繁华,实则已经摇摇欲坠,我的任性和嬉闹,使得三郎长期不理朝政,已是大唐衰败至此的原因……所以,那话本或许说得对,玉环与那褒姒妲己之流,又有何异,都是红颜祸水罢了。”
尹玉一时语顿,开口想要劝劝杨玉环,却不知从何劝起。
周钧看着杨玉环,沉声说道:“敢教娘娘知晓,即便当年你没有入宫,这大唐一样会多灾多难,衰败不堪。红颜祸水一说,不过是那些始作俑者,为了推脱罪责,将娘娘拉出来作为替死鬼罢了。”
杨玉环愣在当场,看向周钧,犹豫问道:“周二郎此言何意?”
周钧:“天宝十四载的那一场叛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起始。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因为皇帝不理朝政,致使奸佞当道,这才引得藩镇叛变。但娘娘不妨想一想,身为贼酋的安禄山,明明在叛乱开始的第一年就死了,那为何当下的天下大势还是纷争不休?”
杨玉环垂首思索,最终摇头说道不知。
周钧:“长安洛阳两地的关陇门阀,多以联姻、师朋等等形式与宫中联系,大唐建国百年,关陇门阀掌控政治、经济、民生等等诸多权力,彻底封死其它门阀上升的渠道。大唐强盛时,国内其它势力尚且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关中、河南、河东数年水旱连灾,再加上唐军精锐大多折损在陇右、南诏等地,致使中央弱,边镇强,这才是导致河北叛乱的最大原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玉环和尹玉闻言,睁大眼睛。
周钧:“门阀之争倒也罢了,然而大唐自开元起,土地兼并、恶税遍行、隐户瞒报、私自蓄奴等等事情屡见不鲜,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只能铤而走险,谋乱求活……除此之外,大唐衰败还与藩将用人、将相不和、贪墨腐败等等有关。这般说起来,大唐衰落,朝堂上下无论是谁,都难逃干系,又岂能把罪业推到一妇人身上?如此行事,实非大丈夫所为。”
杨玉环看向周钧,眼中慢慢泛起泪花,轻声问道:“依二郎之意,大唐兵祸,并非是玉环一人之过?”
周钧摇头说道:“娘娘不谙政事,又天性喜乐,身为宫中贵妃,或许有不察之过。但是将大唐如今的衰败,怪罪在你一个人的头上,钧以为此论不公。”
杨玉环听到这里,泣不成声。
她慢慢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着周钧行了万福,口中又说道:“妾身多谢二郎仗义执言。”
周钧和尹玉,又劝慰了杨玉环一番,二人之后一起出了忆南庐。
在返回内苑的路上,尹玉说道:“娘娘的家人,大多都死在了马嵬坡,如今又被人这般指责,实在是可怜。”
周钧:“下士杀人用利刃,中士杀人凭恶语,上士杀人以笔锋。有些时候,文章对人的伤害,要比刀剑来的更加可怕。”
尹玉拉住周钧的袍子,问道:“娘娘与我情同姐妹,二郎可能寻个法子助她?”
周钧点头道:“法子是有的,过些时日,你便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