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帝王多疑

举贤令在北唐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南唐在李亨的『英明』领导下,也不太平。

李亨因为张皇后和李辅国的谗言,处死了自己最能打仗的儿子李倓。

因为此事,南唐的谋臣李泌,与皇帝李亨逐渐疏远,但又碍于南唐局势的安危,不得不继续为南唐出谋划策。

李泌原本以为,李亨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会小心谨慎,励精图治,不再偏听谗言。

让李泌没想到的是,李倓死后才数个月,李亨的疑心病又犯了。

而这一次被怀疑的对象,变成了永王李璘(唐玄宗的第十六子)。

李隆基当年从长安出逃,经历了马嵬坡之变,被周钧迎至凉州之后,曾经下达过一条诏令,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分配到全国各地,统率各个节度使。

其中,他的第十六子,时年35岁的李璘,被封为了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等职,坐镇江陵(今荆州)。

马嵬坡兵变失败之后,李亨率领千余禁军,一路南下。

坐镇江陵的永王李璘,听闻此事之后,不仅没有为难李亨,反而赠了不少补给,又派了许多士卒,甚至还专门写信给四道节度使,下令予以配合。

李璘为何要对李亨这么好?

因为李璘年幼时,母亲早亡,是被李亨一手抚养长大的。

对于李璘来说,李亨亦兄亦父,二人的关系,可谓坚固无比。

在那之后,李亨入主建康,建立南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永王李璘,逐渐成了李亨的一个心病。

因为从大唐法理上来说,拥有李隆基封书的李璘,才是江南四道的合法控制者。

换言之,如果在江南建立大唐新朝,那么南唐皇帝,李璘也应当是第一顺位者。

此时,又有谣言传入李亨的耳中,说是永王李璘似有反意,打算在江陵自立。

这种谣言,按常理来说,李亨只要一通驳斥,或是写信去安抚,那么就无事了。

偏偏李亨的疑心病升起,以皇帝的名义,给李璘下了一道旨,让后者来建康面圣。

接到圣旨的李璘,耳中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再加上李倓被处死的惨事就在眼前,使得他开始心生畏惧,以为李亨召见,目的就是为了处死自己。

偏偏这个时候,李璘的儿子李玚、谋士薛镠等人纷纷跳了出来,说李璘手中有着李隆基的封书,本来就应当是南唐皇帝。

而且,众人又说,李亨欲杀永王,此时已是生死存亡之际,李璘应该掀起大旗,争取帝位,令江南各地州县来投。

畏惧被皇帝所杀的李璘,也是脑子发热,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又向各地发去檄文。

诗仙李白此时也在李璘麾下,还为其写下了慷慨激昂的七绝诗《永王东巡歌》。

然而,此时的李亨,坐上南唐皇帝的位置,已有年许,根基已稳。

李璘的大军,行至汉江口,就被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堵在半路。

大战尚未开启,李璘军中的数位大将,就向南唐投降。

李璘眼见大势已去,便急忙带着一些部下和子女逃往了岭南。

原本在凤阳布防、防御燕军南下的李泌,听闻这件事情之后,急忙赶回了建康。

进入宫中,见到李亨,李泌不顾风尘仆仆,直接走到皇帝的面前,苦苦哀声道:“陛下,永王是冤枉的!”

李亨摇头道:“李璘率领大军,已经离开荆州,正在向东行进,即便这样,你还要说他是冤枉的?!”

李泌:“永王倘若意图帝位,当年就不会放任陛下南下。他只需要拿出太上皇的封书,再派出精兵数千来抓捕陛下,就能坐拥江南四道,再从太上皇那里合法取得皇位,又何必拖到今日,才起兵谋乱?”

李亨听见这话,心头一震,此时回过神来,慢慢也想通了一切。

永王李璘如果真的有心皇位,只需要当时派兵抓住自己,押往凉城,再因功受赏,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从太上皇那里继承正统,又何必多此一举。

李泌见李亨面露悔意,开口再劝道:“陛下,眼下还不算迟,请您立即下旨,令军队不得伤害永王和他的家人,将其带至建康城!”

李亨听到这里,连忙呼来李辅国,下了一道圣旨,命令来瑱不能伤害永王和其家人,一定要将他们平安带到建康。

然而,这道圣旨送出去的时候,还是太迟了。

数天后,永王李璘和家人,被岭南官军截杀在山麓之间。

尸体被带到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面前时,由于酷暑和瘴气,已经腐烂到了不成人形,甚至收殓下葬,都做不到。

这一噩耗,传入建康城中的时候,李泌将自己锁在房中,足足发愣了整整半天。

首先是李倓,接着是李璘。

经历了这两件事情,李泌也逐渐看清了李亨的本性。

在马嵬坡时发动兵变,欲对李隆基下手;听信妇人之言,杀害儿子李倓;偏信谣传,对至亲兄弟李璘不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等弑父杀子、残害兄弟的君王,与李泌心中的明主,实在是相去甚远。

李泌的心中,离去的意念更加坚定了。

写好辞别之信,李泌从自己的房中出来,去了宫中面圣。

李泌见到李亨后,这样说道:“陛下,当下江南局势已经逐渐稳定,贫道继续留在这里,也是无益?”

李亨闻言,大惊失色:“长源要走?”

李泌点头道:“我修道方至半途,尚未悟得自圆,此番下山,只是为了助陛下一臂之力。眼下局势稳定,我也该继续回山中修道了。”

李亨紧紧拉住李泌的手,劝道:“你是我最信任的人,如果你走了,朝中诸事应当如何处置啊?”

李泌:“兵事可问邓国公(张巡),朝政可用太子(李俶)。”

李亨还是不肯放手:“当下叛军势大,长安洛阳皆被贼人所占,凉城周钧狼子野心,欲对唐室不利。在此等关键的时候,长源怎能弃我而去啊?”

此时,范阳尚未被破,凉城还未爆发门阀动乱。

故而,李泌耐心这般解释道:“叛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内患重重;凉州周钧出身奴牙,想要成为权臣,势必会遭到朝臣的攻讦,恐自顾不暇;而且朔方军、安西军深陷河北战场,与叛军战成一团,短时间内无法脱身。陛下当下要务,就是加紧练兵,壮大实力,趁着北方战事消耗周钧和伪燕的军力,看准时机,北上收复两都,就可以中兴大唐,完成不世之功业。”

李亨一边听,一边用力点头,但是对于李泌想要告辞离去,还是不肯松口。

在这之后,两个人你来我往,一直打了半个月的口水仗,李亨这才迫不得已,允许李泌返回衡山,并让当地官员,为李泌在山中建造了道观,给予三品官员的待遇。

李泌的离开,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南唐少了一位谋臣。

但是,李泌对于李亨的作用,远远不止谋臣这般简单。

李泌利用口才和谋略,将整个南唐原本一盘散沙的官场,逐渐统一了起来;并且协调了南唐内部的武将、文官和宦官,使得三方势力,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然而,当他走了之后,李亨开始重用李辅国、鱼朝恩等宦官。

深得皇帝信任的宦官,逐渐把持了南唐的朝政,并开始打压文官和武将,使得整个江南逐渐开始步入了『宦官专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