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转圜之计

在兵变一事上,周钧说服了郭子仪支持自己,接着就开始打算着手在军中展开一次大清洗。

首先,他让郭子仪和李光弼整理了一份名单,名单上的将领,都是这一次支持李隆基的人。

天使来军中褫夺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军权时,名单上这些心向宫中的将领,或多或少都参与其中,有的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有的人甚至直接听从宫中之令,公开违抗上官。

周钧仔细看了一遍,心中吃惊,一来名单很长,几乎上至副将,下至虞侯,包罗了各种职官,二来这份名单上的所有人,几乎都是出自朔方军。

至于北庭军和安西军,在这次皇帝与大帅的对峙之中,这两只军队的将领,几乎无一例外都站在了周钧的一边。

根据李光弼的叙述,在天使携带圣旨进入军议帐中,又羁留安西将领时,安西军和北庭军哗变,两军士卒聚集在中军营门之外,与朔方军士卒对峙,要求立即释放安西将领,最后险些动起手来。

但无奈朔方军人数本来就占优势,而且是准备多时再突然发难,安西北庭二军在对峙中慢慢落入下风。

后来还是郭子仪和李光弼联手劝阻,这才堪堪弹压下来。

但这么一闹,也有好处。

天使原本想要收押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入狱,再严刑逼供,但那时迫于安西北庭军队的压力,不得不待郭李等将领如上宾,不敢随便处置。

周钧听到这里,向李光弼问道:“军中当时发生变故,安西北庭二军,可曾派人去凉州报信?”

李光弼回道:“自然想到要派人去凉州报信,但接替郭子仪的将领,在那天使的教唆下,凭借朔方军的兵数优势,将安西军和北庭军的营地围了起来,不许任何人擅自外出。”

郭子仪此时也说道:“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了去年除夕……凉州当时传来消息,大帅兼知三公,又代为监国。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宫中来的那位天使,在营中急的坐立不安。他一边派出信使,去凉州打探消息,一边又加强军营的管控,加剧了军中士卒的对立。在那段时间里,军中剑拔弩张,气氛最是危急,有几次都险些发生内讧。”

“到了正月二十二日,大帅发来军令,命子仪暂且休兵。这封军令抵达中军之后,开始质疑天使的将士,越来越多。军中许多将领,一番合计,决定向凉州发出奏折,询问究竟应该如何处置,之后的事情,大帅想必就知晓了。”

周钧听到这里,叹了一声。

这一次宫中设伏软禁周钧,再夺取大军兵权,两道计谋,相辅相成,连成一计,实在是惊险万分。

倘若要分析这次军中之乱,为何会疏于防备,变得如此严重,周钧总结了三个原因:

第一,李隆基平日里花天酒地,昏聩无度,致使奸臣当道。熟悉史书的周钧,原本打心眼里对这位走入暮年的皇帝,升起了轻视之意,以为后者不过就是一胆小怕事、只会享乐的昏君。但周钧没有想到的是,在涉及到皇位传承时,这位年过七旬、经历过无数宫斗的皇帝,脑子突然变得无比清醒,从一开始就紧锣密鼓的筹备着夺权等阴谋,几乎骗过了包括周钧、孔攸在内的所有人。而且其中计谋,一环套着一环,步步为营,论水平可谓是大师之准。

第二,如果说起绝对忠于周钧的人,孔攸、画月、孙阿应、申叔公、李光弼都在其中。承蕴殿兵变一事,画月远在大食,孔攸、孙阿应和申叔公都参与其中。所以,河北范阳的军中,只有李光弼一人,孤掌难鸣。再加上,李光弼领兵打仗是把好手,但论起权谋之术,却显得有些无力。他在应对宫中夺权上,明明有数次可以破局的机会,却都做了最不利的选择。

第三,李唐虽然威势大不如前,但毕竟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朔方军虽然在明面上归于周钧指挥,但其中无论将领还是士卒,都是心向唐室。天使携旨来军中之后,朔方军上下许多将领,几乎是毫不犹豫就参加了谋乱。如果周钧不是后来取得了天子六玺,假借皇帝之名来发号施令,这场叛乱怕是无法善终。而另一方面,安西和北庭二军,一来由于其中士卒都在周钧麾下服役已久,二来不少人还是从大食救回来的俘虏,三来许多人都是受了恩惠的流民,故而军中上下,都对周钧忠心耿耿。

所以,通观这三条下来,周钧对于这场宫中发起的夺权兵变,总结出数条经验。

一、李隆基在晚年并不像史书中描写的那般昏聩,这位寿命只剩数年的皇帝,在权谋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如果小瞧他,说不定就会吃了大亏。

二、周钧如果想要自立,当下真正的可用之人,还是太少。应当努力争取更多对李唐不满、只忠心于自己的贤人能士,并将他们安排到朝堂、军队等多个重要位置上。

三、在安排人事上,周钧应当更加谨慎一些。由其是涉及到军权的重要岗位,必须做到知人善用,多留后手。

四、当下虽然周钧兼知三公,又代为监国,但是天下依旧是李唐的天下。一旦犯浑,想要立即取代李唐而治天下,那么等待周钧的,将是无穷无尽的麻烦。这种时候,低调做大,积蓄力量,才是最关键的要务。还有一点,万万不可向他人随意吐露有心自立的想法。

五、比起朔方、河西等中原地区,安西才是周钧的大本营。安西四镇由于长期归于周钧的麾下,与中原牵涉不深,再加上流民、应龙教、隐门、十二龙部等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忠诚度方面,要远远强于中原各地的州县。往后,重点发展安西,而在河西和朔方地区则施行怀柔政策,才是摆脱唐室影响,最终走上自立的唯一办法。

想完了这些,周钧对郭子仪和李光弼说道:“陛下为了扶持太子继位,欲对吾等不利,你们且说说,应当如何面对?”

郭子仪看了李光弼一眼,见后者默然不语,便开口说道:“当年,王忠嗣领北藩,控四镇之兵,权倾天下,陛下深惮之,将其打入冤狱,险些使其命丧其中。当下,圣人欲禅位于太子,大帅当年平马嵬坡之乱,使得太子兵变失败,不得不远走江南。太子恨大帅入骨,倘若继承大统,必定会谋害大帅。”

周钧向郭子仪问道:“那子仪可有计策,能够破局?”

郭子仪拱手道:“老夫以为,大帅应当向陛下陈清利害,劝其回心转意,在叛军势大、大唐将倾的前提下,劝导陛下不应再重现当年王忠嗣之事。”

李光弼听到这里,忍不住说道:“副帅此言说得轻巧,陛下向来刚愎自用,不肯听取人言。假如他从善如流,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之流,也不会得到可趁之机,祸乱大唐!”

周钧此时也对郭子仪说道:“陛下此次在凉州设伏,欲将我囚在宫中,又派出天使,携带密旨来夺兵权。这两道计策,皆是下了死手,不留后路。这君臣之间,已经存了不死不休的念头,子仪又岂能将吾等的性命,寄托在陛下的心念之间?此举不外乎与虎谋皮!”

郭子仪叹了口气,转而说道:“陛下倘若不思变通,吾等只能另辟蹊径,借以求活……凉州城中,尚有多位皇子。比如寿王李瑁,丰王李珙,凉王李璇等等。倘若大帅推其中一人上位,有了从龙之功,既是保存了名节,他日也当无惧于太子。”

周钧见郭子仪言语诚恳,心中渐渐清楚后者的想法。

郭子仪忠于唐室,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位出身北藩的唐军宿老,也将周钧视为中兴之望、大唐砥柱。

所以,郭子仪一方面想要维护唐室,另一方面又想保全周钧。

他对李隆基尚存有一丝希冀,指望这位皇帝,能够认清天下形势,不要再做出为祸大唐的蠢事,但郭子仪内心深处,隐隐约约也清楚,李隆基喜好权术,又偏信奸佞,并非是明君,所以最后才提出了从龙的备案。

周钧思考许久,最后假意认可,又对郭子仪说道:“此策尚可,但究竟选择哪位皇子,还需从长计议。”

见周钧点头,郭子仪欣喜不已,回道:“大帅倘若有意,郭某可以从中斡旋。”

周钧先是点头,接着说道:“不过,在寻得一位皇子从龙之前,我还有一事要做。”

郭子仪一愣。

周钧:“接下来,便是攻打范阳的关键时刻,倘若军中内讧,还如何能够取胜?”

郭子仪身为朔方军主将,自然清楚周钧的想法,无奈道:“此次参与兵变的朔方军将领,大帅可否留他们一条性命?”

周钧:“这些将领,连你这位朔方军的主将,都敢押入牢中,倘若不尽早除去,往后如何领兵?”

郭子仪知道,周钧这是动了杀心。

无奈之下,郭子仪轻轻点头,同意了周钧接下来的命令。

大唐奴牙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