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赶上了好时候

将金银铜的纯度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对于冶炼厂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只要刻制好了钢模,以冶炼厂的手段,制作重量相等,模样一致的金银铜币,并非难事,一条生产线,一天就可以制作出几万个,冶炼厂随便一个闲置的大车间,都可以上很多条生产线。

孙享福将自己用素描画法画出来的李世民头像交给工匠之后,就等着他们出样板了,铜钱今后将会分为三种,最轻量的,一文钱,比之五倍重的五文钱,和比之十倍重的十文钱。

银币和金币,都是只有一两重的钱币,一银币当一贯钱,一金币,当十贯钱。也未必是要将所有的金银铜全部冶炼成钱,因为,孙享福去过冶炼厂之后,他还会去印刷厂。

类似钱庄现金存票的纸币,也开始研究印刷,这方面的工艺,比冶炼钱币要复杂一些,需要一些摸索,纸币将来会有十文钱,二十文钱,五十文钱,一百文钱,一贯钱,五贯钱和最高额度的十贯钱的七种设定,再要用更大额度的支付,那就得钱庄的现金支票了,也就是之前的现金存票,以后基本都是走大额,一百贯起步。

这种存票可以是记名的,可以是不记名的,记名的意思,是只有指定的人,凭户籍可以兑付,不记名的,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兑付,只是,不记名的存票,一张最高一万贯封顶。

这种纸币和现金存票,主要是为了方便百姓携带和大额交易,等整个货币制度建立好之后,百姓可以到钱庄,任意的用纸币兑换金银铜币,也可以用金银铜币,兑换纸币,只是额度高的话,需要提前几天预约。

在新的货币全面推行之后,朝廷官方的税收,和进出钱款,将全部使用新的货币结算,也就是说,百姓手中现有的铜钱,都要去钱庄兑换新钱才能用,至于金银,也要送到官方开设的铸钱厂铸城钱币,才能使用。

朝廷不直接向市场发行纸币,只有收到相应的金银铜币的兑换,才会给出相应等值的纸币,这就让百姓们比较容易相信,朝廷推出纸币只是为了方便大家交易和携带而已。

三天之后,孙享福带设计制作出来的新货币的所有样板回了长安,反正有后世的大致样子做抄袭,他不需要费多少脑子,朝堂之上,所有朝臣们,也第一次看到了大唐即将全面推行的钱币。

“陛下,此等成色的金银铜钱币,比之以往所使用的,高出了许多,而且,将金银纳入货币体系之后,能够大大的增加市场的流通量,臣建议立即施行。”

财部尚书高士廉在大臣们传阅过钱币的样板之后,上奏道。

“臣附议,不仅是如此,纸币能够大大的缓解钱财过多,百姓携带不便的问题,臣建议,一体推行。”长孙无忌也是出班道。

市场上的交易更方便了,那么大家的交易流通量自然也就大了,交易量大了,那么他户部收的税收自然也就多了。

“臣等附议”

钱币上可都印着李世民的头像呢!就冲里面的政治意义,谁敢反对?

而且,用金银铜做本位,发行新货币,其实是朝廷上下一早就有预期的,要说这些贵金属谁家最多,当然是这些朝廷上这些大臣们所代表的权贵了,这次正好借着朝廷推行货币政策,将他们家里的金银全部都拿到官方的铸钱作坊,重新铸造一遍,他们瞧着这些新钱的成色就喜欢的紧。

“如此,朕便在财部之下,设铸钱司,在渭南专门开辟一个大冶炼车间,做铸钱车间,从钱庄库房,国库,和内府库的钱财开始铸造,明年开始,在全国发行新的货币,新的货币政策,也同步施行。”

孙享福在上朝前早就跟李世民交流过铸钱的事情,如果在冶炼厂开辟一个大车间专门用来铸钱的话,压床压一下就能成形的铜币,一天时间就可以铸造二十万贯以上,金银钱币,那就更加无法计算,两三个月时间,足够制作出价值几千万贯的钱财,供市面上使用。

而且,不光只是渭南会铸钱,煤炭价格和工价比较低的善阳,以及金银矿储量比较大的岭南,也会派铸钱司的人过去组织铸钱,以大唐现在用于货币的金银铜来算,一年左右的时间,足够将所有钱都替换成新钱,而且,会将市场上可流通的货币,扩大几倍以上,因为,大唐现在的金银,其实已经不少了,光是岭南,都至少有价值过亿贯的金银,西域那边每年也在大量流入,没办法,谁叫那东西值钱,一两银就是一贯,岭南从倭国回拉来的银子,可都是按船算的,一船就是几千石,甚至过万石,西域那边运过来支付货款的金子,那都是用驼队背的,一匹骆驼,就能带四百斤黄金,这得多少钱?

宣布了这项决定之后,李世民显得很兴奋,因为,孙享福告诉他,一旦这个货币政策实行,负责铸钱的铸钱司,至少可以赚到修建一万里水泥路的钱。

以王家修建两千里水泥路就花费五百万贯的价格来算,也就是说,光是一个铸币改革,就能赚到两千五百万贯钱。

要问为什么会赚到这么多钱?

那就得说说,为什么孙享福带回来的钱币样板,成色那么好看了,幸福村专门研究冶炼的马赛那组人,可是两三年前,就开始玩合金了。

而且,这种新的钱币制度实行之后,等于是对倭国这种盛产白银,和西域很多盛产黄金的国家的一种制裁。

因为,他们的白银,黄金,在大唐不能当钱用了,想要将其铸造成在大唐能用的钱币,你得找官方的铸钱司,那么,他们就该被铸钱司的人拿捏了,大唐的铸钱厂可以免费的给自己的百姓铸钱,可不会给外邦铸钱,他们没有唐钱,就买不到大唐的任何货物,在举世货物皆出唐的这个时代,基本就等于贸易被冻结了。

当然,他们也可以找一些地方势力,给他们一定的利益,让他们把自己的黄金和白银拿到铸钱司去铸钱,这样,肯定是要被大唐的地方势力割一层肉的,量大了,还容易被发现。

铸钱厂,在铸钱的时候,也还是会赚他们一点,就像孙享福此前预计的一样,回炉铸造三亿贯钱币,铸钱司差不多就要赚两千五百万贯以上,接近一成的盈利。

钱的事情十分敏感,铸钱司这样的衙门,注定了是由李世民心腹大臣主理,内侍和密卫把持的项目,别的朝臣都插不上嘴。

不过现在大唐处于上升期,大家能说的上话的项目,简直太多了,很快,一整套阵亡将士的抚恤,甚至安葬的新规,被最终敲定,昭告天下了。

李世民不仅同意了孙享福他们提出来的超高抚恤方案,在决定在玉山修建烈士陵园,用较高的礼遇下葬阵亡将士骸骨,并且规定,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子孙,每年必须往烈士陵园,亲自祭拜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

这一举动,顿时将关中各家有战死府兵的家属再次感动的大哭,他们的家人的名字,将永远留在烈士陵园的墓碑上,还受世代皇帝祭拜,还有什么比这更高的荣耀?

一时之间,民间对于李世民的歌功颂德之声再度大涨,这种声势会造就一种很直观的现象,那就是民间更加的和谐了。

封建社会就是这样,百姓们觉得皇帝好,就更加愿意守皇帝定下的规矩,包括臣服的那些番邦国主。

所以,连李世民规定的,七岁以上的孩子,不分男女,必须送到县学,开始接受基础教育,百姓们也是从者如云。

至于那些臣服的小国的国主,他们在长安,吃的好,住的好,有各种稀奇把戏看,比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要舒坦的多,李世民留他们在长安多住几天,他们想都不想就答应了,李世民让他们的子孙进国子监读书,学习汉文化,他们更加是举双手赞同。

这可是大好事啊!学好了文化,就能够在大唐做官,皇帝要给他们的后代做官,这就是没有把他们当外人看的表现,所以,别说那些年幼的子孙,就是像麴智盛这样的成年王子,也被新获封了高昌郡公的麴文泰留在了长安学习。

并且,有好多只是获封了县公,县候级别的国主,直接请求定居在长安,他们已经舍不得长安的荣华富贵了,在这边,不仅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生了病,还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多小病,一刻药丸下去,就能见好,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太神奇了。

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没有野心,也成不了气候的他们,干嘛还要回去?

对于这样的奏请,李世民当然是同意了,并且给这些申请留下的人,都赐了宅子和一定数量的三等公民做仆役,让他们直接成为了长安城有房有仆有高薪的享乐阶级。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用,有一些他们提供的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一些资料,以及身份上的压制,对于官府管理当地,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说完了这些,李世民又在房玄龄的建议下,对于官员俸禄这一块的新规定,拍板决定了,简单的来说,就是大唐的官员又要加薪了,这一次的幅度,达到了三成,而且,以后,还会像工人们一样,有一个稳定增长的工龄工资,为朝廷服务的越久的官员,薪酬会相应的高一点,而且,将实习官员的生活补贴提升了一倍,达到了每月两贯钱,并且,将大量表现尚可的实习官员转正了。

贞观三年的科举,一下子就取中了五千人,此前由于人手紧缺,房玄龄转正了一批,差不多一千人,李世民这一次,更是直接转正了三千多人,剩余的几百人,要么是表太差,不适合当官,要么是有了其它的想法,不愿走仕途的。

还别说,工商科有些人,得到了各自实习的产业的东主的赏识,做到了中高层管理的,可未必愿意去朝廷做个**品的小官,他们轻松可以获得一等公民的身份,而且,薪酬比朝廷官员还高的多,管的事情,也对自己的胃口,放弃被朝廷派往偏远地方做官的也有人在。

这一动作,倒是让社会上的实习官员顿时为之一空,不过,有了这三千多人,大唐治理四周边地的人手,倒是轻松的多了。

同时,也让全天下的百姓,看到了仕途这条路,现在貌似也蛮好走的,只是两年多的时间,就有这么多原本是白身,甚至是寒门草根的人,成了正儿八经的官员,这对于这几年进了县学读书的那些寒门子弟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这也只能说他们赶上了大唐飞速发展的一个好时候,就像后世,好多人搭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一样,很快就实现了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