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古晋联军势必破关

如今天下之格局,因白起战死而变得动荡不堪,古晋联军大势攻秦,作势要一举攻破秦国,而其余诸国也是在酝酿当中。

虽说七国雄踞东域三洲,然远方还有其余强国,局势动荡不堪。

如今秦国饱受古晋联军摧残,士气全无,军心不定,可谓是十分惨烈,已经退守函谷关内,人心惶惶。

而齐国上次进攻大隋之后,损失惨重,几十万大军魂归西天,可谓是十分的惨烈。

更是损失了军神榜上赫赫有名的军神田忌,被李元霸一锤子砸成肉泥。

如今齐国士气也不怎么振奋,齐皇终日惶惶不安,生怕大隋报复而来。

齐国虽然冒犯过大隋,不过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此番杨广并没有要攻打齐国的意思,守门之犬罢了,待得攻破楚国之后再做定夺。

因为齐国已经翻不起什么风浪,上次在洛阳城外一战,齐国损失至少四十万大军,田忌战死,士气受挫,如今肯定士气不振,不足为惧。

反而是楚国,不断有线人传来消息,如今楚国倒是强横,坐拥七十万雄兵,更有无数大将,也算是兵强马壮。

楚国才是大隋最大的威胁,杨广才会采纳苏秦之意见,结盟秦国,进攻楚国,合纵连横。

一晃便是半月时间过去,秦国撤兵函谷关,以全部兵力镇守函谷关,不曾有丝毫让步。

而古晋联军势如破竹,径直的逼至函谷关外十里地,两军遥遥相望,可谓是剑拔弩张。

函谷关上,王翦坐镇,镇守此关,虽然不及白起之威,但是王翦此人也异常可怕,带兵如神,英勇善战。

然王翦之名依旧是被埋没于白起的光辉之下,白起一死,哪怕是王翦也无法重振军心。

虽说经过一月时间征伐,秦军找回一些士气,却也大不如从前,尤其是如今还敌军压境,军心惶惶。

然秦皇下令,大军死守函谷关,不得让古晋联军再进任何一部,后方便是咸阳城,若是函谷关告破,秦国也算是彻底完了。

函谷关外十里地,韩赵魏三皇已经抵达此处,一个月的征伐,总算是又来到了此地,上次一战,物是人非。

如今故地重游,三皇感慨万千,上次也是兴兵共讨秦国,如今亦是如此。

“函谷关就在眼前,攻破此关,到时候大军挥军直入,攻破秦国指日可待。”

“不错,我军士气大盛,秦军则是士气散漫,此战之后,再无秦国。”

“张卿家,尔认为如何呢?”

张仪坐镇后方,一切的决策皆是由他来定夺,一个月以来,张仪名声大噪,被各国所知,都知道有一个能人名叫张仪,统摄古晋联军大破秦军,战功显赫。

如今古晋联军攻至函谷关十里地外,与上次无异。

“函谷关,此关十分凶险,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地形延绵不绝,若是强攻,怕是我军要付出惨痛代价。”张仪权衡了一下说道。

函谷关作为天下几大险要关卡之一,自然是恐怖异常,想要攻破此关,难比登天。

上次白起之所以能镇守此关,亦不是因为他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借助了此关之险要,使得九国联军魂分魄散!

如今韩赵魏三国大军压至此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还是这个熟悉的地方。

“张卿家,行军打仗,那有不牺牲之道理,如今我军士气正盛,若是此时一战,则大局可定,莫要疑而不进错失良机。”

“秦国统治残暴,如今他们士气衰弱,正是一举歼灭他们之时,我们古晋联盟顺承天意,击溃秦国,为天下苍生着想。”

“虽说可能会有牺牲,若能换来胜利,再多的牺牲也是值得的,函谷关必须破之。”

三皇态度坚决,张仪面色微变,然大军已经来到函谷关,若是没有动作,反而是对联军不利。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若是联军疑而不进,反而是消磨己方士气,待得士气受挫之际,再想攻破函谷关,那可就犹如痴人说梦一般。

“既然三皇都已如此决定,再过一日,等我军调整过来,即可攻打函谷关。”

“英雄所见略同,上次函谷关一役,我们联军损失惨重,如今故地重游,将士们心中怕是有所忌惮,得鼓舞一番士气。”

“此事倒也简单,我写一段话语,到时候拿去军中一念,定能鼓舞士气。”

张仪自信满满,他望向函谷关,心中感慨万千。

上次出师之际,他与师兄苏秦一同,两人学术之时,关系极为密切,时常挑灯夜谈,煮酒论英雄,两人形影不离,惺惺相惜。

只是两人在主张之上出现了分歧,关系逐渐疏远,直到出师之时,两人依旧保留自己的想法。

上次一别,张仪知晓苏秦定会到东洲最强大国秦国效力,然如今秦国已经被古晋联军压制,只能退守函谷关,张仪心中倒是尤为得意。

“苏秦师兄,我早已说过,你的道是错的,强国虽强,然弱国若是凝聚起来,亦是有着恐怖的战力,此番你应该知晓错得有多离谱了吧?”

张仪心中想着,他自认为秦军之中定有苏秦统摄,然古晋联军大获全胜,他张仪也认为自己稳稳压住苏秦一筹。

如今天下之大,张仪的名声响彻,皆是传他战功显赫,统摄古晋联军重创秦国,成就了一段佳话,被世人所敬仰。

反观苏秦,到此时此刻也还未有任何动静,好像突然之间就被埋没了一般,没有任何闪光点。

张仪提笔疾书,在纸张上写下一段话来,交由廉颇,让其在军中念出去,以此来鼓舞士气。

廉颇随意瞟了一眼,却也是被纸张上简单的几段话所震惊,看向张仪,面色骤变。

“此言甚妙,不愧为纵横家,当真是檄文如箭,我廉颇受此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