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着初八那天,无极宗的迎亲队伍来京,到时候苏亦欣再去迎亲队伍中,而顾卿爵则去范家。
初八是个好日子。
表哥表妹结婚,苏亦欣和顾卿爵必须在。
所以李流玉和白时谦定亲,两人只能将礼送过去。
待二人成婚的时候,一定去。
坐在婚房中,范茹茹紧张的手心冒汗,她终于嫁给心心念念的他,只希望从此以后,一生一世一双人,恩爱到白头。
看着两人拜完天地,封晟带着苏亦欣顾卿爵回到京都。
在京都玩了几个月的茗姐儿顺势留在无极宗。
新的一年,第一天上朝。
官家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赵允良为江宁府知州。
顾明珏调任京中,原先的知州接替顾明珏的职位,知州就一直空着,没想到突然任命赵允良了。
苏亦欣听到这个消息,开始回想。
但赵允良这个人,说实话并不出名,能想起他来,还是因为他有个名垂青史的老爹。
就是知道他在章献太后还在世的时候,很受宠。
一度有希望成为皇子。
他有没有去江宁州府做过官,什么时候去的,一点印象也没有。
“这次赵允良去江宁州府,不仅有他,还有顾南杉。”
“顾南杉投靠了赵允良?”
顾卿爵点头,这件事他早就知晓,但一直没有弄明白,为什么顾南杉放着京都那么多有权有势之人不去攀附,反而在一进京都,就去找赵允良。
他在赵允良不得势的时候表忠心,后面肯定是会被赵允良重用的。
不过,顾南杉重回江宁州府,顾卿爵还是让人继续盯着。
毕竟照他的推测,顾家实际的掌权人,是顾憧宪。
顾南杉会不会将藏宝图一事作为投名状,告诉赵允良,所以赵允良才选择去江宁州府?
顾卿爵将这个推测告诉苏亦欣。
苏亦欣点头赞同。
“如果是这样,赵允良的心思很深呐!”
同样是赵氏子孙,赵允良有好几个儿子,并且平安长大。
如果他将江宁州府打理的井井有条,表现出他卓越的才华出来,获得朝中那些本就见风倒的朝臣的支持,加上那些宝藏,完全有可能登上那位置。
当然了,前提是他们要得到那批前朝的宝藏。
分析到这里,两人同时看向对方。
苏亦欣哦了一声:“子渊,会不会赵允良去江宁州府,就是与顾家一起合计,怎么将那宝藏弄到手吧?”
顾卿爵视线看向窗外,知道他在思考事情。
苏亦欣没有催他,而是安安静静的坐在她的对面,从储物袋里拿出纸笔,开始画图纸。
苏亦欣低估了京都的消费能力。
过个年啊,十个绣娘紧赶慢赶的,赶出来将近四十套女性成衣,全部卖光不说,还欠了二十多套。
这钱说好挣也好挣,说难挣也难挣。
她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
她觉得自己得出去走走看看,见识见识各地的风土人情,说不定就又能找到灵感了。
这个想法一出来,苏亦欣就越发的想出去看看了。
顾卿爵需要上朝,那她就自己去。
然而苏亦欣的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和顾卿爵说,京都却已经开始议论朝廷和西夏新的战役。
而这之前,顾卿爵已经几天没有回家。
他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
连续几天在宫中奋战,就是顾卿爵这样年轻还有深厚内力的他,也难掩疲色。
等顾卿爵洗漱好后,苏亦欣端着一碗热腾腾的茄子肉沫面给顾卿爵。
洗去一身疲惫,再加上一碗热腾腾的肉末茄子面,顾卿爵将最近京都疯传的事讲与苏亦欣听。
朝廷确实又在和西夏打仗。
领兵之人是狄青。
顾卿爵看着苏亦欣半天没有出声,伸手握住苏亦欣的手:“是不是和你印象当中,又不一样?”
“嗯。”
苏亦欣抿唇,考虑一会开口道:“这事我记得很清楚,历史上在去年,西夏和大宋大规模的战役已经结束了。不存在再次爆发如此大规模的战役。”
不是她的错觉,是一切都在悄悄变化着。
苏亦欣不知道,这一切和她出现在这里有没有关系。
若因为她是穿越者,那高歌也是。
高歌来这里的时间更久,可历史的走向一点都没变。
若说没关系,的的确确她出手干预了原本将要发生的事,是因为她的提醒,夏竦,韩琦、富弼还有范仲淹依旧还在为革新之事忙碌。
并未因官家懈怠,不愿革新,而受到重重阻力。
反而现在在官家的大力支持下,裁撤了不少光拿薪水不干活的饭桶。
替朝廷节省不少开支,不然这次开打,国库是真的一分钱也拿不出来。
“据我知道,西夏现在也是穷的叮当响,他哪来的钱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役,还势如破竹,连攻两座城池?”
“我朝在大辽的细作传来消息,大辽和西夏联姻了。大辽又选了一位公主,嫁于李元昊为妃。”
苏亦欣:“……”
李元昊都四十多了,人家如花似玉,十几岁的公主嫁给他,就相当于后世嫁给爷爷辈。
前世总听师傅说北宋的事,说西夏国成也李元昊败也李元昊,前期的李元昊有雄心壮志,且他有极高的军事天赋和语言天赋。
就说那发现的几处聚灵转运阵所用到的西夏文字,就是李元昊所创。
只可惜,他前半生励精图治,后半生荒淫无度,不管人家是不是嫁人,只要被他看中,都会千方百计的弄进后宫。
现在,大辽用一个公主,达成两国盟约。
“如果是这样,辽国不会什么都不做,只怕现在在暗中增兵,不得不防。”
顾卿爵道:“不错,这几日大臣聚集在宫中,就是在商议此事。”
三日后,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大辽在耶律宗真的带领下,还是发动了对宋的战役,两国在景德元年也就是公元一零零四年签订的澶渊之盟,因辽朝举兵南下,宣告废除。
大宋压力骤增,以章相为首的议和派认为大宋本就兵力薄弱,再同时对付西夏和大辽,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