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书继续说道,“要知道,我们的炼铁作坊,战马培养!”
“这二十三年一直在扩大,能满足百万大军甚至数百万大军的需求。”
“而燕国这些年把这些都荒废了!”
“他们可以拉起百万的军队,却没有能力把这百万的军队,武装起来。”
“我们需要一年时间,一年以后,我们大桓能调集百万装备更好,更加凶悍的军队!”
“而以燕国现在的国力,即便调集一切资源,能武装三十万重步兵就是极限。”
“至于那些没有精良铠甲的燕国人,在我大桓的骑兵面前,土鸡瓦狗一般。”
“占据了整个中原,我们需要百年的时间,让大桓变成这片土地上,最强大的民族!”
耶律宗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
“我看过中原的历史,他们被打败了许多次!”
“被我大桓,或是别的他们口中的蛮子入侵,甚至占领过数次。”
“可最终那些外来人的王朝,没一个长久的!”
“那片土地上最终屹立的,依然是中原人的王朝。”
“所以你说得对!我们确实不能着急,我们需要花百年的时间,彻底改变这片土地!”
“中原这片肥沃的土地,该彻底易主了!”
“至于这一年时间,情报耶律旗在做!”
“我们还需要一支明面上的使团,向燕国人表达我们和平的意愿。”
“他们越觉得我们短期内不会动手,一年后我们占领整个大燕就越轻松。”
“我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们。”
“一明一暗两支势力,互相掩护,行动会方便很多。”
姚书立马就明白了耶律宗所指。
“陛下所说的重要任务,可是指那种能发出雷声的东西?”
耶律宗点了点头表示确认。
姚书思索片刻后开口,“陛下,燕国人对那东西必然看管极严!“暗中有亲王的狼奴自不用担心!”
“可明面上的人,也要是个智勇双全之辈,不能让燕国人太警惕。”
耶律宗看向姚书,“这么说,你心里有合适的人选了?”
姚书迟疑了一下。
“智勇双全,身份够高能代表大桓出使,还能让燕国人放松警惕,非长公主莫属了。”
耶律宗听到长公主三个字,眉头立马皱了起来。
“智勇双全,硬说的话也算,可她去,恐怕会闹出些乱子啊。”
姚书继续劝道,“只要别闹得太大,一点乱子更方便我们暗中的人行动。”
耶律宗叹了口气。
“就让她去吧,希望别闹得太难看。”
……
草原北方,一个身穿着野兽皮衣服的汉子,踢了脚边的尸体一脚。
“这些大桓人,一年不如一年了,就连这种货色都被派来。”
尸体是大桓人的游骑,负责探查草原上的情况。
截杀这队游骑的,是来自草原更北边元人。
这些人,原本和大桓就有纠纷。
在中原人看来,蛮夷就是蛮夷,没什么区别。
可在中原之外,那些所谓的蛮夷,大大小小不知几何。
大一些的,比如大桓这样,能建立国家,小一点的则由数个部落组成。
甚至有的小到只有一个聚落,一个村寨。
而截杀了大桓游骑的元人,属于规模比大桓小一档的那种。
这些人在草原北方的大漠生活。
那里的环境比草原北方更加严酷。
稀疏的草皮根本无法大量地驯养牲畜,严寒的环境让身体不够强悍的人,全部死在冰雪中。
能在那里生活的人,在残酷环境的历练中,极其野蛮。
中原人被大桓人看作两脚羊,大桓人同样被这些元人,看作懦弱的废物。
只是,大桓人毕竟强势,规模庞大的骑兵不是元人能挡的。
元人毕竟太少了!漠北苦寒的条件,无法养育太多人。
可是,这些年大桓人迁移到了草原之外的地方。
留在草原上的大桓人,也主要集中在草原南部。
草原北部虽然名义上还属于大桓,可其实已经没太多人了。
元人趁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的牧场扩张到了草原以北,这些年倒是过得滋润了些。
因为这件事,大桓人和元人也没少起冲突。
大桓不是没想过解决元人。
可元人凶悍异常,人去少了就是送,去多了,这些人就退回大漠。
大军想要在大漠上追击元人,怎么都是比不划算的买卖。
而且大桓认为最大的敌人是燕国。
自然不可能在鸡肋的草原北部,花费太多精力。
这反倒给了元人更多的生存空间。
在北边,所有人都没注意到的地方,元人慢慢地壮大起来。
……
从京城到北疆,因为北疆战事紧急,大家都拼了命的赶路。
得胜回京,自然就不用着急了。
六百里的路,走了将近二十天,终于到了京城之外。
十余天前,霍光在处理完京城的事后,已经给燕北传了信。
平山城大捷的消息,也传回了京城。
原本因为北疆未知战事和禁军满城搜捕带来的压抑,自然而然地被大捷吹散。
不少士人准备的,对燕北口诛笔伐的文章。
在平山城这场令人难以想象,超乎意料的大捷中,也显得寡淡无味。
大军在接受了老百姓的欢迎之后,便各自散去。
五城兵马司的人去原部门复职,抽调的各城城防军,也返回各自的城市。
京卫则在短暂的休息后,开始了重整。
原本的京营八卫,变成了三卫。
禁军也开始大规模地重组扩大。
燕北的动作很快,从火烧淳王府到现在军队重整,外部势力一点手都插不上。
大燕的军队被燕北牢牢掌握在手里,任何人也无法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