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论道于重阳

明玉和顾江两人被王处一迎到重阳山山顶之上。入目的便是从山下,看到的那一个巨大的广场。

在这个广场的中央位置,有座处恢弘的大殿,大殿门的正上方,有一黑色匾额,上书的正是:“重阳殿”三个金色的大字。

王处一带领着明玉二人绕过重阳宫大殿,来到了重阳宫的后面的一处偏殿之内。

他吩咐跟随的小道童上茶之后,便和明玉交代了一声,就出去请重阳真人前来此处。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偏殿的大门方向,走进来了一位年约五十许的中年道士。

只见这个中年道士的头上挽着一个道髻,用一根削好的木棍穿着。身着太极八卦图的藏青色道袍,脚蹬白袜圆口鞋,一身气质甚是飘逸。在这位中年道士的身后,还跟随着七位身穿同样身穿藏青色道袍的中年道士。

当明玉看到这七个中年道士,六男一女的组合之后,便在心中不由的想到:“想必?这就是以后在江湖中赫赫有名的全真七子了吧?”

明玉摒弃心中的杂念之后,向前走了几步,来到刚刚走进的王重阳几人的身前,打了个稽首,对王重阳说道:“无量天尊,小道明玉,见过重阳真人。”

王重阳看到明玉行礼,赶忙伸手托起。说道:“道友是玄阳师傅的弟子?不知玄阳师傅可还健在?”

明玉听完王重阳的问话之后,叹了一口气。从怀中拿出了那封玄阳老道留下的书信,递给了王重阳。说道:“这封书信是师傅临终时,嘱托小道务必带给重阳真人。”

王重阳确认了玄阳老道羽化的消息之后,叹息了一声,便接过了明玉递过来的书信,看了起来。

一炷香的时间过后,王重阳看完书信,顿时便意识到自己刚刚情急之下有些失礼了。连忙招呼明玉等人坐下。

对着明玉和他的七位弟子慢慢的回忆起来,说道:“想当年贫道刚刚入道之时,重阳懵懂,还是玄阳师傅一直对我谆谆教诲,这才解开了我心中的许多疑惑。使我悟得自在真意,这才开辟重阳宫。不曾想当年一别之后,竟然成了永别。哎…!”

明玉听到王重阳的追忆之语以后,不由的对着他说道:“重阳真人还请节哀,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花开花落终有时终。只要我们活着的人自强不息,继承逝者的遗志,则逝者可得永生也。”

王重阳听完明玉的话之后,顿时便感觉到了其中的禅意。他心中一动,便向明玉问道:“何为真经?”

明玉听完王重阳这么一问之后顿时一愣。他没想到王重阳转变的如此之快。刚刚还在追忆玄阳老道,一瞬间便又考教起了自己道门精义来了。

但是明玉反应的也是极快,一瞬间便明白,这是王重阳要考验自己到底继承了玄阳老道几分火候。

想到这些之后,他笑了笑对着重阳真人说道:“世人求真经,但是真经难觅。小道今天就斗胆妄言了。如若不对还请重阳真人指正。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究竟路径,可悟不而可修也。修为成道,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明悟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不做恶事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羽化登仙。”

重阳真人听完明玉的解说之后,沉思少许,疑惑继续说道:“哦,这般说来那就一切皆无了,可是为何还要修道呢?”

明玉呵呵一笑,说道:“芸芸众生本自立足世间,索取于世间,自然不能算一切皆无。可普通凡人生活于天地之间,大多数人就都凭借着一个‘靠’字之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满天诸神、靠佛陀菩萨、靠皇恩浩荡……等等,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弊端。

而修道贵在修心,既然生于天地之间,长于天地之间。自然就要顶天立地。儒门先贤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说的此理。

我们要顺从自然,但又不能完全放任自己心中的自然。否则就成了大河漫堤无所顾忌。所以就有了戒律教条助人修道。修道即修心,悟透心中所念,即知世间万事。”

王重阳听完明玉的回答之后,哈哈大笑站起身形。对着明玉说道:“师弟不愧是得到了玄阳师傅的真传,果然是见识不凡。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片见解,这颇为不易,走咱们好好论道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