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塔外有嘉岭山,山上有唐代所建九层宝塔,登临塔顶,全城风貌尽收眼底,为延安府有名景点。
大顺监国率军至延安当日,不顾风尘疲倦便领文武登嘉岭山,更亲上九层宝塔,于此塔驻足许久,凝视许久,若万千气象在胸间。
远看宝塔,夕阳余辉,塔尖金光闪耀,似真龙现,令人无限遐想。
“三百年后,当有圣人现!”
在塔顶留下三枝点燃的香烟,并给文武留下一句摸不着头脑的话后,陆四欣然下塔。
“此山更名宝塔山可好?”
下塔之后,陆四问随行的陕西布政使、原西营工部尚书王化龙改嘉岭山为宝塔山如何。
“可。”
皮肤黝黑、双手老茧、背部略有弯曲的王化龙不善言辞,自被俘降顺以来监国奏对,多以“可”,“不可”对答。
次数多了,顺营便管这人叫“可不可”尚书,且对这同老农无两样的原西营工部尚书都是鄙视。
陆四却对王化龙无比看重,未询问任何人的意思便直接将还是“俘虏”的王化龙直接任命为陕西布政使,同时任命其子王应元为延安知府。
王化龙不是同老农差不多,实际就是一个老农民,目不识字却朴实憨厚正直,是张献忠生前最爱的老伙计,也是大西政权唯一的不识字尚书。
王化龙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善制弓,出任西营工部尚书后对西营武器装备完善及提升贡献很大。现在固原的西营军械所就是王化龙一手建立。
当然,单此不足以让陆四对王化龙看重,他看重王氏父子的原因是,这父子二人事迹可与“岭南三忠”媲美,为汉家长歌。
张献忠死后,王化龙与其子王应元就跟着孙可望去了云南,后来孙可望仍用王化龙为工部尚书。孙可望兵败降清时,王化龙却没有追随其一同降清,而是和儿子继续追随晋王李定国扶保明朝。
只是当时王应龙已经年过七十,实是老迈不能驰驱,所以在晋王不断被清军击败被迫放弃昆明后,王化龙有感时事艰难,遂对其子王应元道:“你爹我本是微贱之人,只因乱世靠了制弓手艺得了西王宠信,这才得窃?位。如今国事艰难,你爹我老的上不能提刀,下不能问事,更无法匡扶社稷,现晋王保着天子播迁缅甸,我腿脚实是跟不上御驾,又绝不能做汉奸,唯有一死报国。”
说完,王化龙自缢而死。
王应元痛哭之后对左右人等道:“自古父殉君,子岂能不殉父!”
遂自缢追随其父一同入黄泉,谱写了一曲父子忠魂哀歌,也展现了汉家最后的骨气。
因了这个“忠”字,陆四对王化龙父子当然就要高看,且给予父子二人高职。
用王化龙为陕西布政、王应元为延安知府的另一个原因是张献忠的家乡就在延安府的定边县。
陆四明谕天下以亲王礼厚葬张献忠,在其家乡定边为张献忠修建亲王陵寝,这个工程由王化龙这个原西营工部尚书来做最好不过。
“我前番命将陕西一省分为三省,以西安(陕西)、西宁(青海)、灵州(宁夏)为三省省治所在,再以陕西行都司为甘肃行省,以兰州为省治,如此西北之地除乌斯藏外便为四省之地。四省之地如今人口怕不过六七百万,真正是地广人稀,西北之地也本贫瘠,巡抚担一省军政大权,然民生恢复还是要你这布政来具体施策,你且说说如何治理这陕西省。”
说完,陆四看向王化龙之子王应元,笑道:“你这延安知府也说说看,你父子二人与我这监国一样都是百姓出身,百姓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想来你们当比我清楚。”
这显然是大顺监国考校王氏父子了。
王应元肯定不能先答,看向父亲。
向来不善言辞的王化龙略微想了想,道:“臣以为治民首在治官。”
“噢?”
治民首在治官,其实是老生常谈,个个都晓得的道理,但为了鼓励不识字的王化龙,陆四还是做出了愿闻其详的表情。
“就是要监视当官的,一人贪污,全家杀头。”
王化龙的回答不仅让陆四吓了一跳,贾汉复等人也叫这老农民杀气腾腾的话听得一愣。
“别的臣不知道,臣只知道臣之所以追随西王造反,是因为狗日的县官不给开仓放粮,他为啥不开仓放粮?还不是因为没人管着他,上头对下头太宽松。这要是有专门的人盯着这帮当官的,不办事砍你的头,贪赃枉法砍你的头,这当官的还敢占着茅坑不拉屎,活活逼死咱百姓!”
以前对答时,王化龙不太肯说话,这会却是话多,且明显语气激愤。
陆四当然不能如王化龙这般激进,过去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对官员够狠了吧,可架不住人亡政息。历朝历代国初之始对吏治都是抓的极严,然后最多三十年吏治就不断宽松,除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形成了彻底的体系外,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脱不了关系。
好比朱元璋时贪污十两就砍头,那会的十两能买一百石大米,是笔可观的财富。可几十上百年后,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市场活跃,银子购买力下降,十两只能买一千斤大米,为了一千斤大米就把一个官员给砍了,肯定显得律法苛严,近乎酷法了。
于是乎,先开一点小口子,这个小口子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不断再开口子,最后就成了末期王朝弊政。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行政效率低下,如王化龙所言其家乡知县明知灾民即将饿死,却死不开仓放粮。
原因有可能是上面没批来放粮的公文,也有可能是这个知县同士绅勾结准备大赚一笔,还有可能是批粮的公文实际上面早就批了,但因为整个行政体系效率的极端低下,一级一级层层批示,层层转达,却不知那灾民一天都等不了。
归根结底四个字——吃拿卡要。
这四个字看上去都不是大事,然而四个字加在一块,遇到大事却是要出人命的。
朝廷从中央到基层,官员们惯性思维出不了事,结果却出了事,出天大的事,后悔都来不及。
“大顺对贪赃枉法是绝不容忍的,中央现正在拟定律法,整顿吏治也是我大顺的头等大事。”
陆四对王化龙所言予以正面肯定,虽然他不准备推行太过激的政策。
王化龙却摇头道:“整顿吏治千百年来都一样,但臣以为整来顿去也没什么用,只要律法明文官员贪污枉法必祸及血亲,这吏治不须整顿也会大好。”
“你的意思是?”陆四微微皱眉。
“一人贪污,杀子灭妻!”
说出这八个字时,王化龙压根不理会周遭脸色都有些异样,甚至难看的官员。
“当官的为啥贪银子?还不是要给自个,给老婆孩子捞好处。律法要是定了他敢贪污,就把他老婆孩子都宰了,他贪再多的银子留给谁用?”王化龙愤愤不平,略微弯曲的驼背亦在微微颤动,看来是是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
“布使此言未免过激了,官员贪污自当问罪,可妻子又未贪污,岂可一并治罪。”
贾汉复听不下去了,他过去做明朝副将时没少捞银子,当了行营参军、大顺的兵政府侍郎后也没少收银子,这要按王化龙的说法岂不自个要被杀头,还连带着断子绝孙?
监国那里,向来是重才不重德。
谁能替大顺办事,谁能给监国解决问题,才是合格的大顺臣子,而不是光说要杀人而不能干实事。
“妻子或许没有贪污,但却享了那贪污得来的银子好处!俺虽大字不识一个,但俺就知道一个道理,谁得了好处谁就该担责。”
王化龙在西营就以正直闻名,如今虽是降臣,但说到他最痛恨的事情,那却真是天王老子来了都不怕。
“歪理,”
贾汉复刚想驳斥王化龙是不是在西营呆傻了,才建议株连子女这等荒谬之事,却见监国若有所思。
一人贪污,祸及妻子。
谁得利,谁担责。
两句话联系在一起,让陆四有点茅塞顿开。
是啊,你贪官的老婆孩子因为你贪官大食其利,大得好处,东窗事发之后将你们一并问罪,有什么问题?
符合逻辑。
不过,全部杀头肯定不现实。
陆四寻思是不是回京之后亲自过问一下律法修订,如官员贪污这块要明律祸及子孙,贪污重的老婆孩子一块宰了,轻些的则给予刑罚,取消子孙两代或三代的科举权,便如从前顺军所到对于拒不投降的汉奸必株其亲族,连根拔起一般。
为人父者,有几个不爱子女?
不想子女因为自己的贪赃枉法被牵连,自当要守法。
律法配套,再施以监察、审计等手段,当能使大顺的吏治良性运转几十年。
当然,陆四不喜欢胡乱施政。
株连当仅限于“治官”,而非“治民”。
百姓犯法,只问其身,株其无辜子女却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不让官吏贪污的前提是大顺也要保证这些官吏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家庭财富能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否则,落差太大,官吏心态肯定会不平衡。
便同朱元璋给官员定的极低俸禄一样,这当官的连老婆孩子都养不知,如何能安心替朝廷办事,替百姓做事呢。
陆四让王化龙将他的想法抽空写成奏疏递交行营,又问王应元延安府具体情况,如人丁多少,耕地多少,市面是否恢复等。
王应元一一作答,称前番大顺光复延安及西军入侵延安都没有造成延安大的破坏,现在延安府连同各县百姓黄册上的人丁有五十多万人,躲避兵灾的流民大概也有十几万人,初步统计延安府总人口当有七八十万。
大顺监国同延安知府的安民榜文已相继颁发,府县衙门成立之后便当以劝民耕桑之事,免以三年赋税当能休生养息。
不过王应元却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延安虽未经大的兵灾,但府县妇女流失率却是极大,现人口中半数以上都是男性,女性只占了不到三成。
这个问题不是延安一府,而是西北乃至整个北方的问题。
原因当然是兵灾造成的。
妇女由于身体构造原因于天灾人祸中生存能力本就不及男人,而无论是当年的明军还是清军,亦或顺军、西军,无论军纪如何都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所经之地的妇女流失及死亡,背后也一定是斑斑血迹,难以直书。
而妇女的大量死亡及流失必然会造成当地性别失衡,性别失衡造成的后果肯定是娶不到老婆,生不了孩子,如果不能及时“止损”,当地的人口也休想恢复。
贾汉复低声提醒:“甘陕总督奏称西军方面可裁撤十余万人,这些人安于各地,如果不能成家,恐成当地不安因素。”
“女人嘛,想办法就是。”
陆四问贾汉复孔有德部的家眷大概有多少人,贾汉复说万余人左右,内中大半都是女性。因为男的基本被顺军杀光了。
“少了,这样,传我谕令,叫北京将孔有德部家眷中年满14岁未满40岁的女眷全部送来西安,另外再选两万名满洲女子一并送来。由甘陕总督孟乔芳予以分配各府,六成发西营降卒,四成发当地婚配。”
陆四转头对王应元道:“多了我也给不了太多,你延安府分4000,其他的你这个知府自己想办法。”
4000妇女说多不多,却能让4000个光棍有老婆,有了老婆这心思就安了,便能本份种地,4000个光棍也代表4000户家庭,怎么也是他这延安知府为治下百姓带来的一大“福利”,王应元当然喜出望外,赶紧谢恩。
陆四让他好生当差,用心为百姓谋利,正欲回去时,他最亲密的老伙计、那位险些被他装麻袋扔运河淹死的大柱子来了。
望着大柱子背上插着的几根杨树枝,陆四真是哭笑不得,打仗嘛胜负兵家常事,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一听这家伙连提督大印都丢给别人弃了大军跑来时,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上前拿了一根树枝就狠狠抽了一下,骂道:“你他娘的真是活德性!老子给你的提督大印难道还不如要花饭花子的破碗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