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妃,博尔济吉特氏,原是顺治帝的皇后,以“无能”被废后降为静妃,所以名为“静妃奇冤”。在讲这桩奇冤之前,先讲永寿宫的“班姬辞辇图”。
永寿宫内乾隆御笔“令仪淑德”匾
永寿宫的前殿,悬挂乾隆帝御笔匾额“令仪淑德”。东壁悬挂梁诗正书写的《圣制班姬辞辇赞》,西壁悬挂《班姬辞辇图》。(《国朝宫史》卷八)永寿宫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五月,永寿宫重修完成。(《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一)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永寿宫全宫进行了大修。(《内务府奏销档》)
“班姬辞辇”的故事,主人公是班姬,她是西汉成帝的妃子。班家的班彪、班固、班昭等“父子昆弟侍帷幄”。(《汉书·成帝纪》卷十)西汉成帝名骜,是西汉十二位皇帝中的第九位皇帝,在位26年,有7个年号。他的祖父是汉宣帝,父亲是汉元帝。他爷爷汉宣帝很喜欢这个孙子,立为皇太孙。他三岁时爷爷汉宣帝死了,他父亲汉元帝继位,于是他就成为皇太子。他父亲汉元帝在位十六年又死了,他继承皇位时十九岁,在位二十七年,寿四十六。班婕妤喜读书史,高雅自律。汉成帝为能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大辇车,可二人乘坐,同车出游,却被班婕妤婉拒说:“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乎!”(《汉书·外戚传》卷九十七下)就是说,如妾跟您同车出进,您岂不是和亡国之君相似吗?成帝的母亲听后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清朝在永寿宫居住过的后妃,有顺治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有顺治帝的恪妃、嘉庆帝的如妃,有乾隆帝的生母等。本节重点是顺治帝的废后而降为静妃的博尔济吉特氏。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的侄女。是由孝庄太后和睿亲王多尔衮做主,为顺治帝选定和礼聘的皇后。废后博尔济吉特氏,《清史稿·后妃传》说:“后丽而慧”——既美丽,又聪慧。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册封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生长在蒙古科尔沁贵族之家,有着成吉思汗的高贵血统,父亲是亲王,姑奶奶是皇太极的皇后,一个姑姑是皇太极的关雎宫妃,另一个姑姑是皇太极永福宫妃,也就是当时的孝庄皇太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自幼生活优裕,娇生惯养,史书说她“嗜奢侈”,而顺治帝“好简朴”。这对姑表姐弟小夫妻,都有个性,都不懂事。小皇后屡屡“忤上”。
清“皇后之宝”是皇后身份的象征
小皇后没有弄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已经是顺治帝的皇后,而不仅是科尔沁亲王的格格;自己已经是顺治帝的皇后,而不仅是顺治帝的表姐。因小皇后不会像万贵妃那样善于迎合帝意,几次顶撞,惹怒夫君,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也就是新婚后两年,顺治帝命大学士冯铨等,上奏前代废后故事。冯铨等疏谏,顺治帝严拒。冯铨等奏问废后理由。顺治帝回答说:“无能!”又说:“因无能,故当废。”并斥责诸臣沽名钓誉。当天,顺治帝奏告孝庄太后,降皇后为静妃,改居侧宫。下礼部,礼部员外郎孔允樾等十三人,分别具疏,据理力争。孔允樾略言:“皇后正位三年,未闻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君后犹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过,犹涕泣以谏;况不知母过何事,安忍缄(jiān,闭口)口而不为母请命?”顺治帝命诸王等再议。集议的意见奏上:仍以皇后位中宫,而别立东西两宫。顺治帝不许,令再议。顺治帝斥责孔允樾覆奏,允樾具疏引罪。诸王大臣再议,请从顺治帝旨意。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谕礼部:“朕惟自古帝王,必立后以资内助。然皆慎重遴选,使可母仪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闻皇太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清世祖实录》卷七十七)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竟然“奇冤”被废掉。
博尔济吉特氏废后为妃之后,到底住在哪座后宫?
有一段记载:今年春,永寿宫始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其所以殷殷慰解悲忧,预为治备云云。(清顺治帝撰《董妃行状》)这段史料,有人解释:后,就是董后,也就是董鄂妃。永寿宫病者是谁?有人认为:永寿宫病者,即指废后博尔济吉特氏。
万妃受宠,几百年来,朝野内外,百思不解。其实就是一种缘。缘,看不见,摸不着,心灵所系,真实存在,其中奥妙,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