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的作者马尔科姆·阿德尔施坦因是英国的一名记者兼纪录片制片人。该文最初于2012年2月21日刊登在《switch online》杂志上。
我此刻正站在休斯顿会议中心气势恢弘的大堂里,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圣经》末日预言大会”。我手里攥着一本封面上印着渔夫图片的《圣经》,耐心等待着一个大概叫做弗莱克西博·桑迪的人在这里发布他的新书。虽然这场会议的入场费价格高达五千美金,但还是吸引了来自得州等地成百上千个信徒前来参加。停车场上到处停满了从田纳西州和肯塔基州远道而来的房车和越野车。看起来,我比在场的许多人似乎都要年轻几十岁的样子,四周放眼望去全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不免让我觉得有些不自在。
弗莱克西博·桑迪有着十分丰富的职业背景。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便皈依了福音派基督教,但在此之前,他还曾做过柔术演员、空中飞人特技师和马戏团经理,简直活脱脱一个当代版的P.T.巴纳姆2。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曾出版过一本名为《走向耶稣的钢丝》的自传,并荣登畅销榜榜首。他还曾在西奥多·伦德——《圣经》预言界的后起之秀——的怂恿下,主笔创作过一系列以世界末日为主题的虚构类小说。该系列书籍以丹·布朗3的行文风格写就,主要讲述的是《圣经》中的“被提”情节发生后,那些被拯救的人类是如何在一瞬间消失,并留下那些没有信仰的人在地球上与传说中的“伪基督”苦苦抗争。当时,“伪基督”的角色原型是按照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创作的。在出版过九本畅销书后(总计销售超过七千万册),弗莱克西博·桑迪又准备东山再起了。与此同时,他还创建了自己的网站——http://rapturesacoming.com,专门记载世界各地发生的全国性灾难,并借此告诫他的信徒们,末日审判随时都有可能到来(当然,阅读网站的内容是要收费的)。虽然早已在业界名扬四海,但已经年过八旬、一身黝黑皮肤的弗莱克西博还浑身散发着中年人的活力。面对着眼前成百上千个虚与委蛇的信徒,他脸上的笑容一丝都不曾松懈过。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够说服弗莱克西博,参与我导演的一部以美国末日论运动崛起为主题的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我一直都在和他的公关通过电子邮件商榷此事,并希望能够与弗莱克西博本人当面讨论一下。他的公关是一名很能干却有些冷淡的女士,大概从第一眼见到我起就对我没有什么好感。上周,她让我来参加这场会议,并暗示我可以借机和弗莱克西博本人见上一面。
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情况的人,我觉得自己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末日预言的主要内容就是说,在未知的某一天里,那些信奉耶稣为救世主的人(也就是因皈依宗教而得到重生的人)会被主带到天堂里去(也就是所谓的“被提”),而其余的人则要留在人间,在伪基督的奴役下忍受七年惨无人道的折磨。这些信条是由几位《圣经》中的先知(包括《启示录》里的约翰、以结西和丹尼尔)翻译出来的。仅在美国,总共就有大约六千七百万人相信《启示录》里的这一幕将会在他们有生之年在地球上演。
许多高层的牧师对于非福音教派的媒体一向都是三缄其口的,而我则非常天真地以为自己的英国口音能够助我一臂之力,让我能够顺利与弗莱克西博搭上话。如果我不能达成此行的目的,那么花五千美金只换来一部主题《圣经》就太不值得了。(顺便说一句,大堂里还有人在贩卖专供儿童、猎人及枪支爱好者阅读的《圣经》,还有以婚姻为主题的《圣经》。不过这本专门写给钓鱼爱好者的《圣经》倒是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可是个从来都没钓过鱼的人。)此外,我还乐观地以为,如果弗莱克西博愿意和我谈谈的话,我也许能请他把我引荐给西奥多·伦德博士本人(我对此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曾有同行的记者朋友告诉过我,要想见到伦德博士可比登天还难)。作为福音教派的当红牧师,伦德博士一直颇为他自己经营的电视台而感到骄傲。这家电视台是他所在的“真实信仰”教会名下的特许经营产业之一。据悉,该教会仅每年所获的“募捐款”一项就多达数亿美元。同时,这家电视台还是前任共和党领导人“爆炸头”布莱克的耳目。除此之外,伦德博士的麾下还有不少一线好莱坞明星追随者,而且他每周日主持的三次礼拜活动都会进行全球直播,有超过一亿名观众会定期收看他的预言主题访谈节目。虽然不像基督国教主义者以及基要主义者4那样强硬(这些人一直在积极宣扬要在美国实行严厉的基督教道德准则,包括对堕胎者、同性恋者和顽童实施死刑等),但伦德博士对于同性恋和堕胎行为一向也是颇为反对的。而且,他对防治全球变暖问题十分积极,并在涉及许多重要政治决策的问题上,尤其是那些有关中东政策的议题,都十分乐于参上一本。
等待让弗莱克西博签书的粉丝队伍正缓慢地向前移动着。“这些书改变了我的人生。”站在我前面的女士主动和我攀谈着,只见她的购物车里高高地堆满了弗莱克西博各个版本的书籍,“它们为我带来了耶稣。”接着,我们又聊了聊她最喜欢的书中角色(她十分喜欢那个叫做彼得·基安的直升机飞行员角色,当他眼看着自己因皈依宗教而重生的妻子、子女以及副驾驶员被提时,他那日渐衰弱的信仰又重新回归了,可是为时已晚)。我突然觉得自己没有买本弗莱克西博的书就想找他谈话,未免显得有些鲁莽。于是我从一个书摊的抛售箱里随便买了几本。在这些书堆里,一沓用铜版纸印刷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眼便认出了封面上那个化着浓妆、眼角上提的女人就是伦德博士的妻子雪莉。她和丈夫总是合作主持每周布道后的谈话节目,而且她的食谱书也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夫妇二人合作出版的一本性爱手册——《基督教方式的亲密》,就曾经红极一时。
就在弗莱克西博忙着兴致勃勃地与自己的老年粉丝团互动时,我又参观了一下现场的展台,简单了解了一下他这几日准备出席的脱口秀节目、研讨会以及同祷会等活动。这些展台上一般都会摆上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些名人牧师的人形展板。除了有关“你为被提做好准备了吗”之类的演讲外,我还注意到了一场关于神造论的座谈会以及一个刚刚加入的新活动:伦恩·沃西牧师“见面会”。这位伦恩·沃西牧师是末日论运动“名人堂”中的新晋一员,他最近那番有关“黑色星期四”的言论在推特网上曾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据他推测,坠机事故中幸存的三个孩子就是《启示录》中四名骑士的化身。
排在队伍前面的人终于一个个离开了,该轮到我了。那个傲慢的女公关俯身在弗莱克西博耳边说了句什么,于是他抬起头来微笑地望着我,小小的眼睛像两个黑亮的纽扣在闪闪发光。
“英格兰人,是吗?”他说,“我去年去过伦敦。那个充满了异教徒的国家在等待着被救赎,我说得对吗,孩子?”
我赶紧附和地点了点头。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孩子?派蒂说你想采访我是吗?”
我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我是为电视台拍摄纪录片的,最近十分想为他和伦德博士拍一部有关他们职业生涯的纪录片。
弗莱克西博更加专心致志地看着我的眼睛,问了一句:“你是英国广播公司的人吗?”
我回答说自己确实曾经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过。这是实话。刚入这一行时,我是英国广播公司曼彻斯特分公司的一名外勤人员,但刚刚工作两个月就因在演员休息室里吸大麻而被开除了。我决定不提这一部分。
弗莱克西博听了似乎松了一口气。“等等,孩子。让我来看看我能做些什么。”这比我想象的要容易多了。他又挥手把那个一直在冲着他微笑,但却怒气冲冲地瞪着我的女公关叫到了身边,两人低声耳语了一阵。
“孩子,泰迪现在很忙。这样吧,要不然你几个小时以后到顶楼公寓里来吧。我看看能不能让你们俩见上一面。他可是你们那里的电视剧《卡文迪什大楼》的忠实粉丝呢。”
我不知道一部矫揉造作、红遍全国的历史题材电视剧跟我有什么关系,大概弗莱克西博还以为我是英国广播公司的人吧。在他的公关还没来得及劝他改变主意之前,我赶紧溜走了。
我没有直接返回自己那小巧玲珑的酒店房间里(幸亏入场费里包括了住宿的费用),而是决定去看看自己能不能听一场演讲会。当我到达伦恩·沃西牧师“见面会”现场时,会议已经开始三十分钟了。不过,我对引导员谎称自己是弗莱克西博·桑迪的朋友,他便放我进去了。
此时,礼堂里已经站满了人,将演讲台围了个水泄不通。只有当伦恩·沃西牧师在观众面前来回踱步时,我才能勉强看到他的头顶。他的声音不时有些颤抖,但从那些“阿门”的和颂声中可以听出,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在认真聆听。我模模糊糊地记得,伦恩牧师匪夷所思的理论已经在末世论信徒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多半是由于他的推论与那些相信《启示录》中的末日预言已经实现的人的理念大相径庭。据我所知,伦恩牧师天马行空的猜想正是以《启示录》的内容为原型的。《启示录》中,先知约翰曾说到四骑士将把战争、瘟疫、饥荒和死亡带到人间,而伦恩牧师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也列出了一些近期发生的时事作为印证。其中,有狗仔摄影师在混入鲍比·斯莫的病房后离奇地被家中的宠物巨蜥咬死的故事(动物袭击也是《启示录》中列举的灾难之一),以及席卷了众多邮轮、致人呕吐不止的诺瓦克病毒。他还宣称,战争很快便会在非洲各国爆发,而禽流感也将置大批的亚洲人于死地。由于突然很想小酌一杯,我从房间里偷偷溜了出来。
泰迪·伦德博士是亲自到门口迎接我的,他那一脸灿烂的笑容就好像是在故意炫耀着自己的一口好牙,让我看得目瞪口呆。“很高兴见到你,孩子。”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双手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他的皮肤闪耀着某种不自然的光芒,让他看上去就像是一颗发光的水果一样。“我能帮你倒杯什么饮料吗?你们英国人好像爱喝茶,是吗?”我嘟囔着应和了一声:“是呀,没错。”他将我领到了一对铺着软垫的扶手椅前,我一抬头便看到弗莱克西博和一个五十岁出头、身着高级套装的男子正坐在旁边的椅子上面。我迟疑了一下才意识到,那个男子便是伦恩·沃西牧师本人。他显然不如在场的另外两人显得那么自在,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想要努力表现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做过一番简短的相互介绍后,我坐在了他们对面的那张松软的沙发上,而他们三个人则带着一种皮笑肉不笑的表情齐刷刷地盯着我看。
“弗莱克西博告诉我说,你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伦德博士打破了僵局,“我跟你说,孩子,我不是一个喜欢看电视的人,不过我倒是很喜欢那部叫做《卡文迪什大楼》的电视剧。那个年代的人知道该如何约束自己的道德言行。你说,你是想拍一部纪录片还是怎么着?”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便自顾自地继续说道:“有很多人都在排队等着采访我们呢。他们可都是从世界各地专程赶来的。不过我告诉你,现在也许是将我们的信念传播到英格兰去的大好机会。”
我正要接话的时候,套房里一间卧室的门口突然出现了两位女士。我一眼便认出其中高个子的那位就是伦德博士的妻子雪莉,因为她那一头鬈发和她食谱书封底照片里的发型看上去一模一样。而紧跟在她身后的那位女士则与雪莉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她不仅骨瘦如柴,而且满是干纹的嘴上一点口红也没有涂,怀里还懒洋洋地靠着一只白色的迷你贵宾犬。
我本想起身上前去打个招呼,可伦德博士却示意我不要拘礼。他向我介绍道,这两位女士就是他的妻子雪莉和伦恩牧师的妻子肯德拉。在这个过程中,肯德拉几乎没有朝我的方向看一眼,而雪莉的目光也是匆匆在我身上一扫而过后,便转向了她的丈夫。“泰迪,别忘了米奇正在过来看你的路上。”她向我投来一撇老练的微笑,“我们要带着史努基去外面散散步。”说完便拉着肯德拉、带着小狗离开了房间。
“我们接着说正事。”伦德博士对我说,“你是怎么筹划这部片子的,孩子?你想拍一部什么类型的纪录片?”
“嗯……”我停顿了一下。突然不知怎么的,我精心准备好的台词像是被丢到了九霄云外似的,一个字也想不起来了。情急之下,我将目光锁定在了伦恩·沃西牧师的身上。“也许我可以从……我听了您的演讲,沃西牧师……非常有趣。我能了解一下您的推论吗?”
“那不是推论,孩子。” 弗莱克西博大声地打断了我的话,不过脸上还挂着一丝笑意,“那是事实。”
我也不知道眼前的这三个人为什么让我感到如此紧张,也许是由于他们共同的信仰和各自的性格给人所带来的压迫感吧。如果你没有点个人魅力,想必也是无法登上世界500强牧师的榜单的吧。于是,我试图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继续追问道:“但是……您的理论是否有悖于您的信仰呢?教会不是应该在四骑士来到人间之前就已经被提了吗?”末世论——专门研究世界末日预言的一门宗教学科——其实很容易就自相矛盾的。根据我的调查,伦德博士和弗莱克西博都是灾前被提理论的信徒,也就是说,教会的被提将在七年天灾之前发生(即被提应该发生在伪基督统治世界并将祸害人间之前)。而伦恩牧师的信条则与灾后被提理论相符,也就是说,重生的基督教徒们在被提之前将留在人间目睹其他人遭受炼狱般的折磨。在伦恩牧师的演讲中,他提到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了。
伦恩牧师俊俏的脸上似乎泛起了一丝波澜。他伸手整了整西装的领子,而弗莱克西博和伦德博士则在一旁窃笑着,就好像在嘲笑我说错了话似的。“这并不矛盾,孩子。”弗莱克西博说,“马修24章中提到,族群之间会相互残杀,政府之间也会针锋相对,而饥荒和地震将会席卷地球的各个角落。这些都只是大难临头的开端而已。”
伦德博士在一旁接着说道:“此时此刻,这样的剧情正在世界各地上演着。我们知道,这正是最初四个封印被揭开后,灾难到来的预兆。《启示录》和《撒迦利亚书》上都写到,四骑士被送往了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白骑士去了西方,红骑士去了东方,黑骑士策马向北,而浅白骑士则扬鞭向南。眼下,四枚封印中所带的惩罚都已经被开启,并会分别在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开始散播。”
我试着跟上他们话中的逻辑,但却只留意到了最后的一句话。“那澳洲呢?还有南极洲呢?”
弗莱克西博又笑了起来,冲着我频频摇头。“孩子,它们都不属于道德沦陷的区域。不过,它们也会有自己的劫数的。各国政府和联合国已经勾结在一起,正对它们虎视眈眈呢。”
看出他们还没有要赶我走的意思,我的信心逐渐回归了一些。我指出,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认为这四起坠机事故分别是由于飞行员失误、飞鸟撞击以及机械故障所引起的,并非是遭到了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干涉(我努力让自己的措辞听起来不是那么地排斥外星人或是鬼神之说)。
正当伦恩牧师想要张嘴进行评论的时候,伦德博士突然插进话来。“伦恩,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觉得上帝的神力还不足以让这些惩罚看起来像是几起意外吗?他是要测试我们的信仰,好将那些异教徒从信徒的队伍里区分出来。孩子,我们已经接收到了他的召唤,但我们还想要拯救更多的灵魂。等第四个骑士出现的时候,连那些最不屑于皈依我主的人都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我觉得自己的嘴呆滞地微张着:“第四个骑士?”
“没错,孩子。”
“不过非洲的坠机事故中并没有幸存者呀。”
伦恩牧师和伦德博士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伦德博士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我们相信,那里是有幸存者的。”伦恩牧师说。
我结结巴巴地反驳道,根据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和非洲各机构的调查,达鲁航空公司的空难中不可能还有人幸存。
伦德博士一本正经地咧了一下嘴,说道:“那是他们针对其他三起事故说的。那只是上帝使用的障眼法之一。”他停顿了一下,接着问了我一个我早知会被问到的问题:“你是基督教徒吗,孩子?”
弗莱克西博·桑迪用他那双奇特的、如纽扣般大小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我,我一下子就仿佛回到了小学时代,有一种站在校长面前接受训话的感觉。我本想撒个谎说自己是基督教徒,但那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马上就消失了。“我是犹太教徒。”
伦德博士赞许地点点头,而弗莱克西博·桑迪则继续露齿微笑着。“我们需要犹太人。”伦德博士说,“你是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被提完成以及伪基督开始统治世界之后,基督又回来征服了异教徒,并将伪基督赶下了王位。这场战争发生在以色列,而就像许多预言的信徒一样,伦德博士也是一名以色列的拥护者。他不仅依据《圣经》的内容坚信以色列是属于犹太人的,而且反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进行和谈。更有谣传说,当初总统布莱克就职期间,伦德博士还是白宫的常客。我当时真的恨不得问问他,为什么一个相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人却偏偏喜欢插足政治问题。这个在别人看来可能有点忌讳,但就在我仍在措辞的过程中,伦德博士突然站起身来。
“我们谈得不错,孩子。”他说,“和我的公关保持联系吧,她会为你提供帮助的。”又一轮握手过后,我不得不离开了。(几天后,我再次联系到了他的公关,但只收到了一句简单的“伦德博士没有空”的回复,而我发给弗莱克西博·桑迪的邮件也是石沉大海。)
当我夹着那本《圣经》和一堆弗莱克西博的书离开大会所在地时,路遇了一群高大魁梧的保镖。他们中间包围着一个男子,穿着一身比伦德博士的套装还要精致的衣裤。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他就是得州的前任州长米奇·雷纳德。几周前,他刚刚宣布准备代表共和党参加新一轮的总统大选。
2P.T.巴纳姆(P.T.Barnum):美国传奇马戏团经纪人,曾与对手合作创建了巴纳姆贝利马戏团,并发明了许多令人惊艳的马戏节目。
3丹·布朗(Dan Brown):美国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之一,代表作为《达·芬奇密码》。
4基要主义者:近现代基督教新教神学思潮之一,其主张是恪守基督教基本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