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6章 入彀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将兮守四方!

永安五年六月底,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军情,打破了汴京城原有的平静。

镇守北境的忽然传来消息,与大周交好长达数十年的辽国忽然撕毁了昔日两国签订的盟约,违背了昔日两国约定结为友好兄弟之邦的盟约,出动大军,公然进犯我朝边境。

汴京城中一时之间风声鹤唳,民间流言不断。

先是兖王叛乱,随即又是西夏入侵西北,大举进犯我朝疆域,就连一直龟缩一隅,国内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吐蕃竟也敢来插一杠子,进犯蜀地。

这些也就罢了,现如今辽国竟然也撕毁了昔日两国订立的盟约,掀起站端。

而永安帝这位不惜违背立法,将其生父先舒王为尊为皇考的官家,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成为了民间四起的流言之中的主角。

既是流言,那自然不会是什么好话。

而且说什么的都有,甚至还传出了永安帝德不配位,这一连串的祸事,都是永安帝入京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而连翻的站端,便是上天降下的灾祸,是老天爷给世人的示警。

街头巷尾,秦楼楚馆,茶寮酒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人人都在交头接耳的议论此事。

一时之间,汴京城的氛围瞬间就变得怪异起来。

永安帝当即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辽国不同于西夏,西夏虽强,却也强的有限,可辽国的军事实力却是真正的强悍。

往年西夏和辽国之间的战争,多是辽国入侵西夏,甚至屡次打到了兴庆府,西夏只能被动防御,依据着城池还有铁鹞子和辽国相持。

为何西夏要进犯西北,就是想将关中之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增加领地的同时?也是为了提升人口,增加兵源。

同时?关中虽不如江南富庶?却也是世间少有的富庶之地,广阔的关中平原每年不知产出多少粮食?若是能够将关中拿在手中的话,便相当于将一个粮仓揽入怀中。

得陇而望蜀!

虽然这个词多用来比喻贪得无厌?可这不是也说明了若是得了陇右之地?便有了图谋蜀地的资格吗?

只一个西夏,便让大周元气大伤,数十年的积累被耗去了大半,此时辽国南下?不知又要耗去多少国力。

而且辽国都出动了?难保西夏和其他几个邻国不会乘势而动,趁此良机,共同来瓜分大周这块儿蛋糕。

毕竟大周可是占据了这片大陆之上最繁华,土地最为肥沃,物产也最丰盈的地方?难保他们不会眼红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面临足够大的利益之时?就连父子兄弟,母女姐妹都有可能反目?更何况维系两国关系的一纸盟约。

说的好听点叫做结为睦邻友好之邦?兄弟之国?可当面对着足够的利益之时,所有的盟约都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起不到半点儿作用。

这临时的朝会持续了大半日。

永安帝与韩大相公等一干重臣议定,由威北侯沈从兴挂帅出征,带领京郊大营的十万京卫北上,驰援镇守在河间府的张千均。

同时,令镇守西北的郑老将军加强戒备,提高警惕,时刻注意西夏的动向,防止西夏加入此番大战。

又命远在庆州的黑甲军统领郭淅庭率领其麾下的十万黑甲军赶赴山西,驰援如今替父镇守太原府的英国公世子张千重。

而如今身陷囹圄的顾廷烨,也在桓王和沈从兴等禹州一系的官员们力保之下,本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意思,顾廷烨被盛怒之余,不情不愿的永安帝充入此番驰援河间府的大军之中。

于威北侯沈从兴帐下听令,做一名军中级别最低的步卒,负责冲锋陷阵,保境杀敌,以赎自身罪责。

顾廷烨能征善战,这是朝中所有人的共识,再说如今辽国南下犯边,再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抵御辽国,护佑大周百姓和疆土来得更重要了。

便是曹太后,对于这事儿也没有半点话说,虽然曹太后很想把顾廷烨这个永安帝的左膀右臂给彻底除掉。

可曹太后也并不想让先帝辛辛苦苦数十年才得来的安定和繁荣就这么付之一炬,而且朝廷素来就有刺配充军这么一说。

而且非常之时,把牢房里头关押的囚犯放出来,让他们冲锋陷阵,杀敌报国以赎自身罪孽的例子也不是没有过。

对于将顾廷烨充入军中,令北上抵御辽人的这个处置,曹太后以及朝中太后一党的官员们也没有唱半句反调。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可定了下来之后,大军却不能立马出动,这俗话说得好,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大军想要北上,这一应的粮草军械都的先行调度。

而调动这些粮草军械,还得先从各地征调民夫,从市面上购买大批量的粮草等等。

这些事情若是不办好的好,只怕京郊大营的军士们刚刚离开汴京,就得饿着肚子了,连肚子都得饿着,又哪里来的力气和辽人拼杀,还说什么保家卫国,护佑百姓,守卫疆土,只怕还没到河间府,这些士兵们就先变成了流寇。

这一调动,便是半个月的时间,而朝廷的旨意,也由八百里加急的快马送至了庆州。

朝廷的旨意里头说让郭淅庭出动大军十万,驰援太原府,可没说出动哪十万大军。

想着卫允留下的命令,郭淅庭当即便将风字军中剩下的五万骑兵都给调动了,又抽调了两营山字军的人马和三营火字军的人马,三日之后便离开了庆州,直奔山西路太原府。

黑甲军可不同于京郊大营,调度粮草什么的根本不需要郭淅庭自己操持,各地的卫所还有丁健的运转司自会从中调度,不会让黑甲军的将士们饿肚子的。

与此同时,刚到函谷关不过数日的卫允便收到了汴京来得消息。

一则是永安帝的旨意,让卫允这段间调动陕西境内的各州府官员,让他们提高警惕,检查好个州县的府库,配合陕西都司郑老将军,随时做好打仗的准备。

再就是调度黑甲军的事情,卫允怎么说也是锦衣卫的指挥使,如今黑甲军还隶属于锦衣卫,永安帝纵使是一国之君,可要调度黑甲军,怎么也得知会卫允这个锦衣卫的最高长官一声。

还有一则来自曹太后,乃是曹太后亲笔所书,上头还加盖了曹太后的私印,内容也不多,大体的意思就是让卫允带领黑甲军入京勤王,拨乱反正,再造乾坤。

可这个所谓的‘勤王’,勤的是哪一位王,拨乱反正之中,谁是反,谁是正,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而这也正是卫允一直以来所等待的契机,那股万事俱备之后仅欠的那一股东风。

永安五年七月初,卫允带领黑甲军十万骑兵,东出函谷,朝着大周的国都汴京城一路而去。

而运转司早已将大军所需之粮草运送至沿途各州府的卫所,供大军消耗。

而卫允也提前出前军快马拿着‘圣旨’赴沿途各州府知会,言明此番大军调动,乃是受了朝廷的旨意,去汴京与威北侯会师,受官家亲自校阅,然后再开赴太原府,抵御西夏大军。

现如今辽人南下犯边的消息已然传至大周全境,关于永安帝的流言也早已遍布各地,各州府也收到了朝廷的旨意,今日或有大军调动,令其全力配合,大开方便之门。

至于为何这十万大军不直接调去太原府,那就不是他们这些个地方官员能够知道的了,正所谓圣心如渊,晦莫难测。

朝廷的决定,不是他们能够质疑的。

原本卫允还以为此事要花费好一番功夫,不成想永安帝等人的一系列动作,反倒是替卫允的行动提供了便利。

至于辽人是否当真南下侵犯大周边境,那就见仁见智了。

辽国在边境确实是有些许调动兵马的迹象,不过那只是辽国边境正常的换防罢了,就如同当初郑老将军和英国公换防是一个性质。

为的便是防止边军统帅拥兵自重,于军中培育自己的心腹,将朝廷的军队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当初卫允成立南北两个镇抚司的时候便定下了南镇抚司对内,北镇抚司对外的战略。

北镇抚司谍报司对于周边几个邻国情报的掌握可以说在大周境内无人能及,纵使是军方在各国安插的谍子也绝没有谍报司的势力来得更深、更广。

永安帝、顾廷烨还有韩大相公等人玩的这一招以退为进,迷惑敌人视线的招数颇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意思。

永安帝先自断一臂,将智囊以及武力担当顾廷烨给推出去,吸引曹太后极其党羽的火力,然后在作出一副无奈放弃顾廷烨得样子。

随即就是关于辽人集结大军南下,兵分两路,分别从太原府和河间府南下犯边的消息了。

为了让这件事情看起来更加真实,满朝文武,乃至数十万朝廷的大军,都成了永安帝等人棋盘之上的棋子。

这是一局以天下为棋盘,以终生为棋子的的棋局,就连永安帝等布局之人也身在局中,未曾独善其身。

而曹太后以及其党羽,便是入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