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日月重辉(一)

好不容易与系统重新取得联系,回到系统空间,石慧就被小系统火急火燎的送入了新的任务世界。因为这次失误,原定的任务世界,时间轴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这次过错还不是小系统导致的,让石慧无从指责。

石慧起先不知道何为错过最好时间,不过很快便明白了。这一次,原主的身份是大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即崇祯朱由检的皇后周氏。周皇后是皇帝为信王时所娶妻子,通晓书画,谙熟药理。当今登基便册立为后,帝后甚睦,曾协助皇帝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素有贤名。

按照原本的任务轨迹,石慧会在崇祯六年到这里,她的任务是辅佐太子朱慈烺成为圣明天子,那个时候有足够的时间力挽狂澜。可是因出了差错,如今已经是崇祯十六年了。按照历史轨迹,明年李自成就会攻破京城,皇帝会令皇后和妃子自戕,送走皇子杀死公主然后吊死煤山。

说起来,崇祯这个皇帝也是苦逼,幼时父亲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厌的太子,母亲只是太子不受宠的薄妾。五岁时,生母刘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杀,朱由检在庶母之间转手抚养。十岁,父亲登基一月而亡,史称“一月天子”。

兄长明熹宗朱由校一登基,就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颇为优容。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一系列冤狱,阉党与东林党人斗争严重。少年朱由检身为皇弟得封信王也要看阉人魏忠贤和乳娘客氏的脸色。

朱由校不仅偏听偏信还是出名的文盲皇帝,十六岁登基时,连奏折都要别人念给他听,偏偏还不向学,不懂装懂,闹出许多笑话。好在这样的日子也没过多久,朱由校就吃“仙药”吃死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红丸案。晚年沉溺丹药的皇帝不少,像朱由校这样二十三岁就嗑药而死的皇帝算的奇葩了。

明熹宗死时无后,朱由检就这么承继了皇位。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若是生在太平盛世当得一位守成之君,可他命不太好。朝廷被祖父、兄长玩的满目苍夷不说,还遇上了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

《汉南续郡志》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除却天灾,各地还连年爆发疫病,百姓生活不下去于是起义不断。

天灾人祸,大明内忧外患,皇帝本身性格亦有缺陷,能力有限,且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虽有心励精图治,却是无力回天,以至于后人对崇祯有最像明君的昏君这样的称呼。

当今天子有七子六女,其中三子两女为原主周皇后所生。皇子皇女多有夭折,如今立住的四个皇子两个皇女,分别是皇后所出的太子朱慈烺、三皇子朱慈炯和长平公主以及田贵妃所出的四皇子朱慈照、五皇子朱慈焕以及庶妃所出昭仁公主。

周皇后与皇帝感情甚睦,皇帝虽然多疑,对皇后却还算信任。甚至有时皇后还会为皇帝献策,比如诛除魏忠贤党就曾出过大力。石慧疏理了一下周皇后的记忆,大致与她所知历史没有许多区别。可注意到些许区别后,便立即明白这不是正史,而是又一个衍生世界。

崇祯三年,当今受后金离间计,处死大将袁崇焕。仰慕袁崇焕的书生程本直为袁崇焕申辩,被株连处死。程本直的弟弟程青竹不忿兄长被害,投身皇宫当了个侍卫,俟机行刺皇帝,为其兄和袁崇焕报仇。

只是程青竹行刺不成,反而为御前侍卫所擒。周皇后怜程本直死的冤枉,对皇帝动之以情,保住了程青竹的性命。程青竹出宫后流亡江湖,成立青竹帮,皇后的次子和长女夭折,次女长平公主身体弱,钦天监说公主不可养在宫中,便将女儿托付给了程青竹养在外面。

如今长平公主并不时常住在宫里,倒是随着师父程青竹浪迹江湖。石慧再想一想其他事情,便知道这是个江湖势力不弱的世界,甚至可能江湖势力占据一定主导地位。所谓江湖占据主导地位,并非是说江湖强于朝廷,而是这个世界可能与正史有极大出入,江湖中很有些惊采绝艳的人才。

石慧细细捋了一下身边的人物关系,发现朝廷虽是内忧外患,不过她做事情倒是比做赫舍里氏要方便。首先皇帝虽然多疑,对妻子却颇为信任,允许妻子为自己献策献计。其次,皇后在宫里掌控力度仅次于皇帝,不像赫舍里氏一开始受制于其他后妃。若非如此,皇后也不可能救下刺杀皇帝程青竹。

石慧正靠在床头想事情,就听到了急促的脚步声,穿着四团龙圆领袍服的皇帝几步而入:“梓童,方才宫人来报,说你忽然晕倒,可是好些了?”

石慧正要起身,却被皇帝一把按住,急声道:“既然身子不好,就该好生休息。”

“是臣妾让陛下担忧了!”石慧抬头望去,皇帝颇为清瘦,不过虚岁三十三,却已经两鬓白霜,像是个小老头。

若朱由检与兄长朱由校一样任吃任玩,倒也罢了,偏偏这般勤勉也少不得背负个昏君之名。虽为亡国之君,倒也守住了先祖之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一朝十五位天子,荒唐的不少,可历朝历代能如朱氏一样做到“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并不多。能力德行咱不说,终明一朝,天子的脊骨还是直的,比之后一代的清朝皇帝动辄逃跑可强多了。

朱由检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石慧却愿意敬重他的风骨。

“梓童,如今朝中是多事之秋,你可千万要保重自己,莫要让朕和孩子们担心。”

“昨夜思念九儿,转辗反侧难以入眠。又想到皇上之前忧心之事,多翻看了两页医书,染了风寒,并无大碍。”石慧温声道,“没有爱惜身体,让陛下担忧这是臣妾的不是。”

“春寒料峭,梓童日后万不可如此。若是思念九儿,不妨让她师父送她回宫吧!”

“九儿命中与紫禁城不和,逢年过节回来团聚一二也就罢了,就不要让她回来了。陛下体恤臣妾思女之情,就让太子时常过来请安便是了。”

“晨昏定省本为孝道,正该如此。梓童想念九儿,不如将昭仁抱过来养如何?”

昭仁公主的生母只是没有封号的庶妃已经亡故,皇帝宠爱嫡出的长平公主,昭仁公主在宫中并不得宠。不过皇后做不到对皇子皇女一视同仁,倒也没有薄待公主。小公主今年不过五岁,正是玉雪可爱的时候。

按照历史的节奏,明年城破之时,皇帝就会在自杀前亲自杀死这个女儿。小公主没有享受太多荣华富贵,却也以命殉国。父杀子,未必不爱,皇子被擒最多一死,后妃公主落入贼寇手中,往往是生不如死。宋时靖康之乱被擒的后妃帝姬就是前车之鉴,正因有史,石慧更能明白崇祯那句“汝何故生我家!”的无奈。

石慧为娜木钟时,进入的时间线与现在差不多。那个时候她能力有限,体会过皇帝的无奈。如今却想试一试能不能倒转乾坤,阻止后金入关。

“臣妾亦爱昭仁娇俏可爱,如此甚好。”石慧笑道,“陛下开了口,臣妾今日可就让人将昭仁接过来了。”

皇后因自己有儿有女,无意养着失母的昭仁公主,今儿皇后松口,皇帝心中也觉得高兴。皇帝不重色,可这些年对中宫却非常尊重,虽然对于皇后劝谏未必听得进去,也不曾为了那些事不渝。皇帝听不进劝说,是刚愎自用的本性,倒不是疑心妻子。那些话若是换做臣子或其他妃嫔来说,或许早就翻脸了。

“如此自是极好!”皇帝微微放松了心情,笑道,“梓童方才是夜里翻看医书,看了何医书?”

“前朝大事,臣妾不能为皇上分忧,却也想用着所学,为陛下解忧。”石慧顿了顿道,“这些年各地常有疫病,臣妾翻遍医书,亦有小得。若是陛下愿意,臣妾想与太医院探讨一二,编写一本对付疫病的医书。”

崇祯十四年,左懋第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这是说一地百姓三成死于饥荒,三成死于疫病,剩下四成揭竿而起做了流寇,可见灾荒与疫病之害。

“哦,梓童竟想到了对付疫病之法?”

“疫病当以防为主,治疗其后。如何防臣妾已经有些思路,如何治却要因病制宜。”以鼠疫为例,石慧细细说明防治之法。

周皇后本就精通药理,皇帝也不曾多想。皇帝本是勤政之君,对于疫病之事也非常了解。石慧与他详述,皇帝听得入神,挡下决定将此事交托皇后,下旨令太医院配合。有谏臣质疑皇后干政,石慧亦早有准备,暗中令人反斥此为国母爱惜臣民之举,并未干涉朝廷官员更替,不算干政。

石慧以自己身为后宫女眷有所不便,又请示皇帝将太子和几个皇子带在身边以为奔走。太子是皇帝长子不过十五岁,办不得大事,做此事倒是极为适合,办好了也是个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