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卫氏家的事

辛槐精神又是一振,问道:“前日可有人见过他?”

几人先是安静地想了想,又摇头,只有一汉子道:“前夜,小的见过他好几回。”

辛槐连忙道:“详细说说。”

汉子认真想了想,才道:“前日夜间,小的见过这小厮驾着骡车,还见了两次。第一回进了卫氏家的巷子,第二回,从卫氏家的巷子里出来。这两回之间膈的时间有点长。”

辛槐点了点头。

应该是常满仓,先坐骡车去卫氏家,吃完饭后又坐骡车回太平仓。

他打量汉子。

中等身材,穿着短打,皮肤粗糙。

他问道:“大哥,你是做什么的?”

汉子立马紧张起来,连忙躬身拱手,道:“大人,小的在卫氏巷子口摆了个卖馄饨的小摊子。”

辛槐笑了笑:“你认识卫氏?”

汉子红了脸:“认……认识。小的常见卫氏进进出出的,因她长得漂亮,小的就记住了,又总听人说起她,便也知道她家一些事。”

辛槐点了点头。

漂亮的人总能得更多的注意力。

再加上那些说三道四的街坊邻居,卫氏这样的人应该是附近家喻户晓的人物。

见他一脸的紧张,辛槐连忙摆手道:“不必紧张,我就是随便问问。”

颜少卿将一把碎银递给他,他这才不紧张了,笑眯眯,点头哈腰地接过。

见他得了这么多银子,又有人道:“大人,小的也见过这小厮,不过,不是前夜,而是前日白日里,他进了巷子里,停下骡车,拎了许多东西进了卫氏的宅子。”

辛槐看向颜少卿。

这会不会是常满仓要请焦尸吃饭,于是,便让小厮提前通知卫氏,并买好菜送过去?

又有一妇人道:“大人,这么一说,妾身也想起来了,昨日一大早,妾身还见过那小厮驾着骡车在附近出现过呢!”

辛槐一愣,连忙问道:“可听到骡车里有咳嗽声?”

妇人摇头:“没有。”

辛槐拿出一张纸,摊开,问:“在哪儿见到的?”

那纸上,简单地画了一张卫氏家所在地区的地图,左右邻居,街道,附近的店铺等等,虽画得简单敷衍,但该有的都有。

妇人不认识字,更看不懂他手中的简易地图,在辛槐不断的问询提醒,在几个邻居的帮助下,终于确定了地点。

辛槐收好地图,对提供线索的妇人,同样也有奖励。

问完卫氏的事,接下来便是了解卫氏家中的仆人了。

对卫氏家里的仆佣,街坊邻居七嘴八舌很是积极。

但基本都是无用的信息,直到辛槐问起昨日是否有人见过卫氏家的仆佣,才终于有了线索。

“昨日早上买菜时还见过她家的厨娘呢!”

“对对对,一大早的,天才蒙蒙亮,卫氏家的厨娘和粗使婆子就带着孩子出门买菜了。”

“卫氏脾气不好,爱骂人。就昨日,半中午的,就听她在院子里骂人。”

没说几句仆佣,众人又非议起卫氏来:

“那卫氏,年纪轻轻,却好吃懒做,时常睡到太阳晒屁股了才起来。也不干活,就知道吃好的,穿好的,打扮得花枝招展。”

“没办法,人家命好……”

“命好什么啊?还不是被衙门抓了?”

辛槐看向其中两位邻居,问道:“方才你们说昨日厨娘和粗使婆子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就带着孩子出去买菜了?这大冷天,这么早带孩子出去买菜?”

那穿着下人衣裳的妇人愣愣地点头:“是啊!卫氏好睡懒觉,可孩子起得早,她嫌孩子吵闹,粗使婆子只得带着孩子出去转转。”

辛槐问:“这是那粗使婆子和你说的吧?”

妇人点头:“是啊!”

辛槐沉默了五秒,又问道:“那之后呢?她们回来了吗?”

妇人愣了愣:“不知道啊!”

一穿着短打的年轻男子道:“应该没回来。官府来抓人时,屋里就只有那卫氏。”

一衣着不错的妇人道:“是啦是啦,半上午的时候,我听见那卫氏在院子里骂人,骂什么,都死哪儿去了,什么贱人之类的……骂得可难听了。我家小孩爬院墙往她院子里看了一眼,正好瞧见她气冲冲地进了灶房,端出几盘菜,又骂骂咧咧去了堂屋。”

辛槐看了颜少卿一眼,问这妇人:“是不是没多久,官府就来了?”

妇人点头。

辛槐摇了摇头。

原来如此。

他之前在刑部大牢时就怀疑,卫氏是半上午时吃的饭。

果然如此!

辛槐拿着炭笔,道:“你们说说那厨娘,粗使婆子,还有卫氏那孩子的模样,我来画。”

说起卫氏的小孩,街坊邻居皆是称赞:

“那小孩长得像他娘,白白嫩嫩,脸圆圆的,可漂亮了……”

说了会儿小孩的长相,又有些奇怪的话入了辛槐的耳。

“你们发现了吗?我感觉卫氏的孩子长得像那相貌堂堂的男人。会不会小孩是那个男人的?”

“只怕就是,卫氏那骚、娘们,完全干得出这等丑事……”

这些话,说得辛槐炭笔都停了好几次。

不过,最终他还是画完了,众人看了后都说和真人一模一样。

也不知是不是受这些人方才那些话的影响,辛槐看着小孩的画像,也觉得他像那相貌堂堂的男人。

两人都是面相饱满。

反观常满仓,瘦巴巴,颧骨凸出,像只猴,怎么看,小孩都不像他。

而且,常满仓的两个儿子也是尖长脸,干扁干扁的。

不过也不一定,男孩多像母亲。

卫氏长得好,小孩长得圆润可爱也是正常。

也许,常满仓胖一点,就像了呢?

他毕竟未见过真人,只看画像的话,不好判断。

辛槐收起相貌堂堂男人以及小孩的画像,又画厨娘和粗使婆子的画像。

见众人皆配合,颜少卿当即发下奖赏,小冯公公则道:“为了各位的安全,还请在此处再待上一日。”

众人心中虽不高兴,但看在银子,看在颜少卿手中长剑的份上,不敢抱怨。

离开酒楼,三人各上各轿,回太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