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五年前的因现在的果

等詹成贵说完,刘昭清摊着手苦笑着说,“姚院长,詹总工,你们干脆一次性说完吧,我是越听越发现你们是早就有准备的。”

詹成贵自豪地笑了起来,为了今天,确切地说为了国产航母,春风科学院从成立那天就开始准备了。

每年那么多经费的投入,通讯技术和芯片技术是一块,航母技术是一块,是最吃经费的两大块。

林威有时候开玩笑说,姚远要不是每年都往春风科学院里扔那么多钱,他早就成世界首富了,到现在,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姚远到底往春风科学院投了多少钱,恐怕林威都要做一番计算才有一个准确的数字,除此之外还有总部集团每年固定一定比例的预算拨付……

单单是今年,姚远就向春风科学院投入了900亿华夏币!

美国人对苏联实施了几十年的战略欺骗,什么航母无用论、小型航母必胜论,等等等等,苏联就是这么被忽悠瘸的。

华夏同样避免不了影响,如何克服?

姚远的办法非常简单——用强大可靠的技术实力来碾压掉这些言论,因为体制外的关系,他的研究自由得多,有钱有人,自己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

春风科学院的研究路线是树状的,以基础科学为基石,呈树状向外扩散,每一条技术路线既有上下关系,彼此之间也有横向联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技术研究网状线。

在航母这条线上,如果没有掌握或者即将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姚远怎么敢大言不惭地建议上马10万吨航母?

要建造10万吨级航母,使用滑跃起飞方式就太愚蠢了,而且非常浪费甲板空间,必须要弹射起飞。

实际上,在他建议上马10万吨航母的时候,就等于告诉刘昭清等人,他能够拿出弹射起飞技术来。

航母本身的几项关键技术基本没问题了,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技术是可以拿出来的。

但这仅仅是解决了航母本身的关键问题。

航母全称为航空母舰,是作战飞机的载舰,是依靠搭载的作战飞机实施攻击作战的水面舰艇。

平台有了,那么矛呢?

接下来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一个发展航母必定遇到的最大的难题——舰载战斗机。

不用多说,刘昭清等人投过来的目光就说明了一切。

姚远缓缓点头表示自己知道接下来要谈论什么问题,他说,“上层领导关注,今年国家立项了很多重大项目,其中有很多国防装备这块的。132厂的10号工程差点因为经费短缺下马,高层视察之后在样机座舱里坐了半个小时,他说一定要把这架争气机搞出来,10号工程的经费不存在问题了。”

“此前有过讨论,10号战斗机能否上舰?答案是否定的,各方面都不合适,海军明确提出,要就要重型战斗机,10号战斗机不适合。同样是五年前,我们拿到了t-10-3舰载战斗机的全部技术,即苏-33舰载战斗机。”

“此前二十多天的考察里,112厂是我考察的重点单位之一,谈了一些成果,他们同意与春风科学院组成联合项目组,在t-10-3的基础上研制自己的重型舰载战斗机,这件事情二位领导知道。”

说到这里,姚远就把发言权交给了钟卫国和夏红华。

在这一块,钟卫国就是毫无疑问的主要负责人了。

他详细地向研究小组介绍了t-10-3舰载战斗机国产化工程的进展,因为这项工程并非国家立项,而是春风科学院几年前自己开始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之后,在今年和112厂(沈飞)进行合作,共同实施国产化的新阶段。

对春风集团来说这是必须的选择,因为春风集团旗下没有飞机制造厂。

春风集团已经早几年就拿到了军机的生产资质,但是飞机制造和船舶制造完全不一样,前者是军事领域的高尖端精密装备,制造能力是买不回来的,而且和民用飞机的制造有些很大的区别。

船舶制造不一样,军用舰艇的各项指标比民用船舶高,但是技术的通用程度很高。到以后,许多民用船舶制造技术是可以用于军用舰艇上的,但是民用飞机的很多技术却很难反哺军用飞机。

归根结底还有一个原因——飞机比船舶要精密得多。

因此,方向造船厂甚至有承建大型航母的能力,而姚远要建设一家能够生产战斗机的飞机制造厂非常非常难。

再一个,拥有制造军用飞机的资质不代表能够制造战斗机,在华夏,这一块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姚远能够做的就是和长飞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研制军用运输机,以大型军用运输机为切入口。

能做到这一步,姚远已经心满意足了,春风集团不能生产,但是可以研发,与112厂、132厂合作,由他们来生产,也许未来有机会进入战斗机制造领域也说不定。

舰载战斗机的问题解决了,航母舰载机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这是最基本的舰载机,也是最难的攻克的舰载机。

全世界能够制造舰载战斗机的国家只有美、俄、法、英,自马岛战争后,英国大踏步地迈入了衰退之路,军工制造领域退化尤为明显。根据相关机构的分析,十年后应该将会失去生产主战坦克的能力,失去独立研发战斗机的能力……

这些判断都被应验了。

整个欧洲,除了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就只有法国还在坚持着自主军工体系,法国也是西方国家除了美国之外,唯一一个能够研制所有类型武器装备的国家。

高卢鸡总是那么高傲,即便他们投降的速度也举世闻名。

舰载战斗机这块没法一步到位,只能老老实实地走先仿制再国产化最后再改进的道路,因为作为重要的配套,舰载战斗机的研制进度不能落后于航母的研制进度,必须要赶在航母下水之前进行量产。

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五年的时间了,1800余天,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要争分夺秒丝毫不能耽搁了!

这可是仿制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战斗机的工程。

此时大家才明白一个月前姚远为什么对瓦良格号的续建改进进度不满意了,时间真真的非常紧迫。

姚远对第一条国产航母顺利下水的时间很有把握,因为一年之后,方向造船厂就能提供给大批量具备建造高技术含量船舶的工人,接下来的四年无论如何都能够完成首艘国产航母的建造。

可是t-10-3舰载战斗机国产化绝非如此简单。

姚远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去和112厂沟通合作将t-10-3国产化,说因为112厂的苏-27国产化研究才开始出现一些成果!

t-10-3是基于苏-27研发而来的重型舰载战斗机,把苏-27的国产化研究进行到一定程度,也就具备了立项国产化t-10-3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112厂根本无法和春风科学院联合研制。

从现在往前看,知晓内情的人猛地发现,从姚远全力帮助部队引进苏-27生产线那天起,他就已经想到了今天,想到了航母、想到了国产舰载战斗机,后来从乌克兰那边买回来几架t-10-3和全套技术,也是为了今天。

这份深思熟虑这份谋划策划能力,令人钟卫国等人折服。

五年前种下的因,如今到了结果或者即将结果的时候了。

姚远说,“航母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所说的航母和老百姓说的航母是两个概念。舰载机除了战斗机,还要有预警机、救援直升机、反潜直升机、通勤运输机等等。美国佬是世界上使用航母经验最丰富的国家,向他们学习没什么丢脸的。”

“其他的可以暂时放到一边,但是反潜直升机和救援直升机这块是必须要跟上载舰的研制进度的。在东北考察期间,哈飞厂是我考察的重点之一,他们的海豚直升机国产化进展比较顺利,我们目前没有更好的选择,在春风科学院航空研究所的通用直升机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我们恐怕都只能用海豚直升机作为反潜、救援直升机了。下一步我准备去昌飞厂看看,他们正在搞大黄蜂直升机的国产化,这款大型直升机可以作为舰载运输直升机来使用,也是我们当前唯一的选择。”

“t-10-3是重型舰载战斗机,本身具备很强的搜索能力,在先进相控阵雷达系统服役之前,依靠该机自身的探测能力能够基本满足远近海空的作战需求。我们的基础是一片空白的,贪大求全要不得,只能根据轻重缓急来选择,但是有一点,所有的配套项目都要立项,不管现在是什么条件,都必须要先立项先展开研究。刘组长,以上就是我个人的建议和呼吁,同时也是春风集团的正式建议。”

姚远说完最后一句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

刘绍清重重的地记下姚远的发言,沉声说道,“前不久陪领导去了132厂,看了十号工程,当时领导坐在样机的座舱里沉默了很久,他坐了足足三十分钟。”

“慰问132厂和611所的科研人员和一线工人的时候,他说,无论如何也要把十号工程搞出来,把这架华夏民族的争气机搞出来,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什么给什么,不惜一切代价。”

停顿了一下,刘绍清说,“回到京城后,领导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科研计划,随后多项重大项目立项。我们立项了四代机,第四代驱逐舰,先进航电系统,第四代核潜艇……”

“在国家经济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依然立项了这么多重大项目,足以表明上层对科技引领军事战略的高度重视。姚院长,航母配套项目的立项我个人认为是不存在阻力的,有春风集团的全力协助,我相信这些项目都能够按照计划的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地完成。”

姚远心情澎湃,重重的点头。

在上一世,他看到了人民海军第一艘航母的服役,即改头换面的瓦良格号(16号),那是2012年,同年,仿制t-10-3的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在功勋飞行员戴上校的驾驶下,成功降落在飞行甲板上,标志着人民海军实现了舰载机上舰的历史性突破。

随后十年里,他看到了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服役,看到了排水量达8万余吨的、采用电磁弹射方式和平直甲板的国产大型航母的下水。

这一些,这一世,有望提前整整十年实现。

还有什么比为提前十年实现人民海军航母化做出贡献带来的成就感更大?钱是赚不完的,赚钱是一个无限的事业,但是实现人生价值是一个有限的过程,而为国奋斗是无限的事业,有机会能够在有限的人生过程中在无限的事业里留下自己的名字,这便是人生巅峰。

如果说1991年的冬天是开始,那么1997年冬天的现在就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下一个阶段的开始。姚远心目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上在这几次在大连造船厂举行的会议中做了一个不是总结的总结,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部署和规划,也在这几次会议中悄然完成。

对他以及春风集团来说,新的起点就是现在。

随后几日,姚远离开了大连,驱车一路南下沿途考察重点配套工厂,他扮演了顾问级总工程师的角色,考察配套工厂的技术情况、生产情况,了解配套工厂的需求,然后站在居中协调的位置全盘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布局,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制定针对不同配套工厂的技术、资金扶持方案。

他不再过问总部集团的大事,转而狠抓这方面的小事、具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