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釜底抽薪

这场试探性的接触,尽管开场挺怀旧,可仍然没能避免“不欢而散”。

袁氏集团定下的底线就是,最多许一州之地,只能在北方,还不能是冀州。这么一排除,选择真就不多了。

“要不然,让公孙瓒去青州,把幽州让给朱广算了。”袁绍显得有些迫不及待。跟朱广虽然没谈出什么结果来,但至少开了个好头,那就是大家都没有选择对抗,而是谈判。

既然肯谈判,那就说明刘虞朱广一方是能同意撒手的。

袁隗当即否决:“不行,现在公孙瓒还有用,我既许了他幽州,他怎肯到青州去?”

“太傅言之有理。”许攸摸着他的八字胡,小眼透着精明。“公孙瓒本是幽州人,怎会自断根基?”

“可朱广的态度很明确,就要冀州,如之奈何?”袁绍手一摊。

袁隗拿起一个橘子,熟练地剥着,还很耐心地撕下橘络。可那玩意又多又乱,一时半会儿根本清理不完,就好比如今的冀州。

“冀州,可以给他。”

“叔父?冀州俯视中原,钱粮户口足以支撑,幽州有刘虞多年经营,朱广本人跟东胡关系良好,这地方可不能给他!否则将来就是心腹巨患!”

“没有那么严重。”袁隗放了一瓣橘子进嘴里,酸得直眯眼。

许攸立即接过话头:“太傅所言极是!冀州虽然有千般好,但如今这里是四战之地。张燕号称拥众百万,光是对付他,就够让人头疼了。青州黄巾虽然伤了元气,但朱广想讨平,也不是一两年能办成的。最重要的是,咱们有公孙瓒这颗棋子!”

袁隗看了看他,尽管不待见这个人,但许攸确实颇有些智谋。遂道:“接着说。”

许子远得意地一捋须,笑道:“就如同在下先前所言,公孙瓒出身贵族,在幽州颇有影响,所以他敢跟刘虞对着干。现在他手握雄兵,若再许以州牧之重,那必然是如虎添翼。”

“本初所虑,无非就是朱广全部继承了刘虞的底子,又跟胡人有些交情,将成为中原大患。但只要公孙坐镇幽州,就隔断了朱广与鲜卑乌丸。且幽州贫困,公孙瓒想要发展,只能往南扩张。”

“我敢说这个话,有公孙瓒和张飞燕牵制,十年之内,朱将军别想有太大作为。就跟自己地盘上内剿反贼,外抗强敌。而彼时,太傅与将军已经坐镇天下之中心,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国家以讨不臣!”

语至此处,许攸大袖一甩:“其实,朱广诚不足虑!他的出身,他的视野,他的格局,就注定其难成大事,撑死了也就是一方诸侯。等他把冀州平定,也不过是为太傅和将军作嫁衣而已。咱们何乐而不为?”

袁隗有点喜欢他了。

袁绍也暂时不那么介意这厮总直呼自己的表字。

许攸亦从袁氏叔侄的神情中得到了鼓舞,越发地神气:“太傅,冀州虽然可以让朱广坐镇,但掣肘却是免不了的。”

“哦?子远有何高见,快快说来。”袁隗将只吃了一瓣的橘子放下,年纪大了,直倒牙。

“朱广虽然不足为忧,但他身边的人却都不是易与之辈。齐周田畴乃刘虞幽州旧部,堪称智谋之士。其爪牙张辽、高顺等,哦,还有他的司马赵云,皆有勇力。又尤其是那个贾文和。”

袁绍闻言问道:“贾文和怎么了?”

“贾诩虽然名不彰,声不显,但早年我与阎忠有过数面之缘,也曾品评天下英雄。”

“西州称得上名士的,也就是阎忠了。”袁隗插了一句。

“当时阎忠曾经说过,西州有一人,有张良陈平之智,才干远在他之上。说的,就是贾诩贾文和。我怀疑,朱广搞出的这一切,都有贾诩在背后替其出谋划策。”

袁绍并不以为然,所谓名士,必有大格局大视野。

大格局大视野是怎么形成的?一是看出身,二是看环境。比如荀攸所在的颖川荀氏,世代冠冕,家学渊源,再加上立足中原放眼天下,自有其格局和视野。贾诩?呵呵。

“子远就直说,如何掣肘朱广吧。”

“公孙瓒必据幽州,这不用多说。朱广,冀州虽然可以让他坐镇,但我们得把冀州挖空!”

袁绍会错了意:“这怕是不好办吧?先前讨董,冀州就贴补军资,公孙瓒又弄走一大笔钱粮。现在冀州府库只怕也没剩下多少,朱广岂肯再拿出分毫?再说了,冀州的底子在这儿摆着,不用几年便……”

许攸大笑:“本初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虽说是小伙伴,但如今我为右将军,你是我帐下谋士,说话你是不是注意点?

“怎么?本将军说得不对?”

“钱粮固然重要,但人才更是难得!我在冀州盘桓有年,对此地风土人情颇有了解,将军难道不想得到冀州的名士英雄么?”

袁绍这才会意!没错!千金易得,人才难求!冀州地大物博,英才荟萃,必多智谋之士,惯战之将!朱广想坐稳冀州,必会大力网罗本地士族豪强!我先就给你端了!

一念至此,急切道:“子远快讲!”

许攸却卖起了关子,捋须而笑,就是不说。急得袁绍没奈何,我跟你说多少次了,你那八字胡忒难看!叫你修成公路那样多精神!

“这第一,便是甘陵的崔琰。此人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又好武功,一直到二十多岁才发奋读书,拜在大宗师郑玄门下。若论河北士子,此人当数第一,将军不可不纳。”

“这第二,便是巨鹿人田丰。”

袁隗又插一句:“莫非是那个作过侍御史的田丰田元皓?”在得到肯定回答以后,他转向侄儿“此人必须带走。”

许攸又补一句:“便是不得崔琰,也必得田丰,若留给朱广,将军异日追悔莫及。”

袁绍之前的活动范围,除了老家豫州,就是京城洛阳,对河北的人情不太了解。见许攸推崇,叔父也见重,便应下来。

“这第三,乃是广平人沮授。崔琰是河北士人之望,田丰刚直不阿善谋大略,而沮授之才,不在……荀攸!对,不在荀公达之下!”

袁绍见他说得摇头晃脑,突然笑问道:“比子远如何?”

“嘿嘿。”许攸笑而不语。

袁绍亦笑,一拍大腿:“好!崔琰、田丰、沮授,还有么?”

“除此三人,其他如审配、麴义、高览、颜良、文丑,还有一个叫,张,张什么来着?张,张郃!这些人,或是智谋之士,或是将兵之才,能争取还是尽量争取。以袁氏之声望,相信他们会招之即来。”

在《三国演义》里,许攸的形象并不光辉,甚至谈不上正面,弄得几乎跟盗书小丑蒋干一般。但从他给袁氏所献之计来看,此人颇有手段。

挖空冀州,对朱广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人才流失这么简单。他所列的这些人,要么是名门望族,清流显贵,要么是智谋之士,豪杰勇将,总而言之,都是标杆似的人物。

试想,一旦这些人随袁绍南下,那么他们的家人、族人、财产是不是也要跟着一起?

就算他们留下家人、族人、财产,一旦将来朱广跟袁绍翻脸,所要面对的,便不仅仅是外敌。

所谓士族,从来不是孤立存在。互相之间有可能是亲戚、朋友、同学、同僚,反正盘根错节。一旦“挖空冀州”成功,那么袁绍等于给朱广埋了一堆的定时炸弹!

许攸之计,堪称毒辣。

而他似乎还没有打算就此“放过”朱广,继续道:“除扶公孙,挖墙角之外,朱将军现在有多少人马?”

这个袁隗最清楚:“西征时,他带步骑三万出头。途中得匈奴人相助,添马军四千,但这个可以不算,早晚于夫罗得回去。原吕布麾下并州军有两千余人投降了他。算上后来拨给后将军卢植留守行朝的部队,现在还有总共四万四千多人吧。”

“太多了!”许攸大摇其头。“不能让他保有如此之多的兵力。我记得,这四万余马步军,是从幽、冀、青三州集结的?哪来的,回哪去,朱广只能保留冀州本地部队。”

袁绍听罢,忍着没笑。

虽说政治斗争都是不择手段的,但这未免有些太“阴”了些,跟高富帅光辉正面的形象不太相符。

可是,只想一想,他都觉得爽。北边给你安插一个强敌,内部我给你掏空,连军队我都给你瓦解了,朱广还剩下什么?许攸说十年,我看呐,二十年你也成不了大事!

按捺住心头暗喜,他点头道:“罢,我这就使人去寻访……”

“不。”没说完,许攸就摆手打断。

“怎么?”

“不用寻访,现在这些人都在邺城,一个不少。”

这倒大出袁绍意料,望向叔父时,袁隗似乎也不太清楚,问许攸:“我只知道田丰在邺城,现任议郎。其他人怎么会?”

“董卓之乱,使大汉遭遇空前危机。河北名士豪杰争相奋起,勇赴国难。除田丰任议郎外,沮授现为太官令,审配为光禄右仆射,麴义、高览、颜良、文丑、张郃等或在城门校尉桥瑁麾下听用,或在行宫充宿卫之职。

“这都是大将军安排的,所以太傅和将军不甚清楚。我也是从冀州故人处才得知。呵呵,说来也怪,大将军可能是看不上这些人,自己一个没留,全安排给了天子。”

袁绍轻笑一声。幸好他没尽数收入自己幕府,否则这墙角真不好挖。

倒是袁隗沉默不言,暗呼惭愧。想当日,自己以“宗室”的身份相攻诘,导致大将军病发不起。可没想到……他哪是看不上这些人?他是知道这些人都有王佐之才,又认为行朝从此便在冀州,所以全安排给天子,希望有朝一日天子能有自己的班底。

“他是真的一心谋国啊。”心里这么想着,袁隗遂对侄儿道:“既使天子移驾,行朝撤走,对大将军,还是要有必要的礼遇,不可怠慢。”

就在袁氏集团密谋“挖空”冀州之时,朱广正在他的左将军幕府中以高规格接待一位特殊的来宾。

所谓“高规格”,主要表现在坐位上。

朱广身为左将军,汉代当然没有品级军衔之说,如果非要分一下,那就相当于后世的从一品大员,大军区正职,中将军衔。而这位来宾撑死也就是个县局级干部。但朱广跟他对坐着,不敢托大。

“自西征以前见过将军一面后,这是头一次?”说话的人,正是田丰田元皓。

这世上有那么一种人,俗语叫作“挂相”,也就是说一看就知道是好是坏,是忠是奸。田丰就是这种人,你从他脸上真能看出“正义”来。

“是,一直以来诸事繁杂,也没有空聆听元皓先生教诲,失礼了。”朱广姿态放得很低。

田丰不苟言笑:“不敢当,将军有事不妨直说,大可不必如此。”

朱广朝贾诩看一眼,心说还真不是好接触的人。

“那我就,冒昧了。”朱广道。“相信先生也料到了,天子不久之后就要称驾河南?”

“自然,冀州局势不稳定,邺城不再适合作为行朝,天子岂能居险地?”田丰正色道。朱广刚要接话,他又补充一句“老实说,在下起初非常担心朱将军你一意孤行,挑起内乱,尤其是七月初一那天。”

朱广沉默了片刻,随即笑道:“但我并没有那么做。”

田丰好像是在努力想挤出一丝笑容,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恕我直言,天子一旦移驾河南,我作为光禄勋下属之议郎,理所应当随天子南去。”

朱广向来是让别人傻眼,但现在,他自己傻了。

人家早知道你想干什么,不等你开口,直接一口拒绝,这还怎么说?

如果换成别人也就罢了,走你,可这是田丰啊。受《三国演义》影响,后世一般人若论起汉末三国足智多谋之士,言必称“诸葛司马”这两个中法,要不然就是郭嘉鬼才,贾诩毒士。

田丰的悲剧也就在此处,他的才干其实不比这些人差多少,只是由于性格上的原因,导致他时常碰壁,最后还落了个冤死的下场,令人为之扼腕。

所以,朱广在展开“抢人”行动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可田元皓是半分面子也没给这当红小生……

气氛是尴尬的,连贾诩这种经历丰富的老油条也觉得田丰太那啥了,这可是咱们左将军,你好歹把话说得软乎点啊。

朱广想了好大一阵,还是决定装糊涂:“是这样的,我想请先生留在冀州。”

田丰闻言一愣,我,我没说清楚?思之再三,他决定再打击打击朱三。

“朱将军,田某不才,对时局有一番浅见,请将军指点?”

“正要请教先生。”

“其实,自桓灵以来,大汉之祸根就已经深种。黄巾之乱,不过是民怨所积终致爆发而已。但不管是黄巾也好,还是自此之后全国各地爆发的民变也罢,都不足以拔起大汉数百年之根基。真正的祸端,始于太常刘焉!他向先帝提议设置牧伯,掌一州之军政,虽是一时无奈之举,但天子年少威轻,太后一介女流,如何能镇得住地方手握实权的诸侯?只怕从此以后,天下才是真的多事了!”

朱广心头震撼!

震撼不是因为田丰能看出这一点来,而是他居然挑开了说!

自己是穿越者,预知历史,撇开不算,但你说像袁隗、袁绍、曹操,乃至自己身边的贾诩,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一点么?

但大家为什么都不说?因为有些话,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而田丰却一语道破!是他不明白难得糊涂吗?不是,你看他说话时焦急的神情,他是深感忧虑,不吐不快。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导致了他历史上的悲剧吧……

但听完

“朱将军与袁将军相争,无非是争谁主导行朝而已。可袁氏四世三公,累代勋贵,天下谁人不知?再加上冀州局势如此,朱将军怎么可能争得过?这一节且不说,天子移驾,袁氏奉国家以征天下,谁敢不从?”

“将军你既无袁绍之出身背景,亦无其名望影响,谋臣只文和先生及幽州幕僚,将不过张、高、陈、吴等云中伙伴,便得冀州又能如何?将军你拿什么和袁氏斗?边塞游侠对名门子弟?恕我直言,实在堪忧。”

贾诩发现朱将军脸色不好看,便朝对面的田丰使眼色。我们朱将军虽然能礼贤下士,可你这把将军批得一文不值,也太过分了!

田丰竟还使出了撒手锏:“我劝将军……”

“怎样?”朱广已经很不爽了。

田丰视若无睹:“早早收心,你不是袁氏的对手。”

朱广直视着对方,双手缓缓地撑在面前短案上,切齿笑道:“元皓先生,就凭你先前的话,我要找个由头杀你,不是什么难事。”

贾诩大吃一惊,急忙劝道:“将军息怒,田议郎是心直口快!”

你这八字才刚有一撇,就先杀名士?冀州还想不想坐了?田丰毫不畏惧,冷笑道:“将军你手握精兵,位高权重,便没有我先前的话,要杀在下,也易如反掌!”